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高速铁路的三维模型数据库管理与建模服务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恒 朱军 +3 位作者 徐柱 胡亚 尹灵芝 刘铭崴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08-2711,共4页
为了解决高速铁路领域中多专业协同建模与模型信息共享重用的问题,以面向对象的思想自上而下地对高速铁路场景进行剖分,构建高速铁路不同专业领域的基元模型库,然后基于Oracle关系数据库,实现三维模型的存储、查询、共享等管理机制,通... 为了解决高速铁路领域中多专业协同建模与模型信息共享重用的问题,以面向对象的思想自上而下地对高速铁路场景进行剖分,构建高速铁路不同专业领域的基元模型库,然后基于Oracle关系数据库,实现三维模型的存储、查询、共享等管理机制,通过对数据库中的三维模型进行有效的调度和组合,再对处理后的影像和地形进行叠加、匹配,即可生成虚拟高速铁路场景。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采用数据库技术对三维模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度,进而利于生成虚拟场景。研究成果能够为高速铁路提供建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 数据库管理 虚拟场景 建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大系统下本体驱动的高速铁路场景建模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恒 朱军 +2 位作者 徐柱 胡亚 尹灵芝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5,共10页
针对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的复杂多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一种本体驱动的高速铁路场景建模方法,构建可视化展示与仿真分析平台。根据耦合仿真的建模需求构建完备基元模型库,并用地理本体对模型的空间关系进行语义描述,制定语义约束规... 针对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的复杂多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一种本体驱动的高速铁路场景建模方法,构建可视化展示与仿真分析平台。根据耦合仿真的建模需求构建完备基元模型库,并用地理本体对模型的空间关系进行语义描述,制定语义约束规则对建模过程加以约束和引导,生成高速铁路场景。在虚拟场景中,通过控制观察视角与列车运行速度,即可开展多视角、多运行状态的模拟仿真。案例实验表明,本文构建的基元模型库精准、完备,基于本体描述的基元模型间语义信息,能够有效支持动态耦合仿真过程中各子系统间复杂动态空间关系的分析。研究成果能够为高速列车耦合仿真提供建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大系统 地理本体 虚拟高速铁路场景 动态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高速铁路工后变形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邱颖新 张献州 +3 位作者 张拯 杨宏 张正国 罗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612,共7页
工程变形监测预警内容涵盖广泛,需要测绘、岩土、地质等各专业进行综合监测后,统筹各个监测内容所得到的数据及结论,进行变形分析和预警判断。为此,查阅有关变形监测预警的资料,研究轨道交通工程三级预警标准,初步建立一个可实现预警功... 工程变形监测预警内容涵盖广泛,需要测绘、岩土、地质等各专业进行综合监测后,统筹各个监测内容所得到的数据及结论,进行变形分析和预警判断。为此,查阅有关变形监测预警的资料,研究轨道交通工程三级预警标准,初步建立一个可实现预警功能的变形监测物联网预警系统,并以高速铁路工后沉降监测为例,建立一个完善的运营期高速铁路沉降监测预警技术指标体系,对规范工程监测预警工作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变形监测 预警指标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分段测量的数据处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阳腾龙 岑敏仪 马国治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4,共4页
为保障高速铁路建设质量和运营安全,铁路行业规范规定,上道检测轨道的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需要通过标准轨道检验场进行技术认证。目前国内外关于标准轨道检验场的相关研究成果鲜有报道。本文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每隔50~70 m分段测量模式... 为保障高速铁路建设质量和运营安全,铁路行业规范规定,上道检测轨道的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需要通过标准轨道检验场进行技术认证。目前国内外关于标准轨道检验场的相关研究成果鲜有报道。本文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每隔50~70 m分段测量模式,提出了顾及非重叠区测点的轨道分段测量数据平顺连接方法,以重叠区轨道点的竖向和横向偏差为测站修正模型的约束条件,分别建立了每个测站的轨道点修正模型,对每个测站所有轨道测点进行了修正,以提高调整后轨道点的精度。在参与标准轨道检验场建设的实践中,采用精密机械量具进行了轨道点的更高精度测量,以比较评价新的分段连接方法和现有方法的测量结果。试验表明,新方法调整后的轨道点不仅保持了现有方法提高重叠区测点精度的优点,而且还能使非重叠区测点的精度提高为现有方法的2.6倍。研究成果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和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的研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分段测量 修正模型 重叠区与非重叠区 标准轨道检验场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道岔三维表面模型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飞飞 岑敏仪 +1 位作者 江来伟 申彦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44,共5页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整治是铁路工务部门日常维护的重要工作,通过非接触式扫描获取道岔断面轮廓来提升病害整治能力已势在必行,而利用扫描数据确定病害及整治位置的关键为建立精准的道岔三维数字模型。为生成高精度的变截面道岔三维表面模...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整治是铁路工务部门日常维护的重要工作,通过非接触式扫描获取道岔断面轮廓来提升病害整治能力已势在必行,而利用扫描数据确定病害及整治位置的关键为建立精准的道岔三维数字模型。为生成高精度的变截面道岔三维表面模型,提出一种生成高速铁路道岔表面数字模型的几何法。以高速铁路18号道岔为例,根据变截面钢轨轮廓线型几何关系,推算任意位置截面轮廓线型节点列坐标及对应线型属性信息,编程实现尖轨与心轨表面数字模型自动化生成,然后与现有的拟合插值法和放样重建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几何法生成变截面道岔数字模型与设计模型偏差最大值小于0.1 mm、标准差小于0.02 mm,整体平滑性优于拟合插值法和放样重建方法,模型精度完全能够满足病害探测和整治及科学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 变截面 数字化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路堤中改性膨胀土工程应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朝辉 张柯宏 +4 位作者 程谦恭 王文瑞 王艳涛 吕波 王晓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454,共10页
用南宁高铁建设中常遇到的弱性膨胀土及水泥改性膨胀土作路堤填料,填筑1:1高铁路堤模型,依托自行设计的监测系统,对自然降雨蒸发条件下路堤内的含水率、温度、吸力与土压力4种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沉降变形量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 用南宁高铁建设中常遇到的弱性膨胀土及水泥改性膨胀土作路堤填料,填筑1:1高铁路堤模型,依托自行设计的监测系统,对自然降雨蒸发条件下路堤内的含水率、温度、吸力与土压力4种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沉降变形量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路堤边坡大气急剧影响深度集中在0.5 m内,最大影响深度可达2~3 m;最大工后沉降量膨胀土路堤面约为5.7 mm,水泥改良土仅约2.5 mm,水泥改良膨胀土可用作高铁路堤建设填料;路堤边坡坡面侧向变形以收缩变形为主,呈现"上部大,下部小"的特点,相同位置处,膨胀土断面变形量大于改良土断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改性膨胀土 高铁路堤 影响深度 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研究的思考
7
作者 程谦恭 王玉峰 +3 位作者 林棋文 冯止依 明杰 何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8-3254,共17页
高速远程滑坡是地球岩石圈造山带多见的一类大规模、多相变、跨尺度的地表固体物质迁移过程,其动力学机理是国际地球科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与亟待解决的重大前沿性课题。喜马拉雅造山带被誉为全球变化与环境灾害的天然实验室,其在复杂... 高速远程滑坡是地球岩石圈造山带多见的一类大规模、多相变、跨尺度的地表固体物质迁移过程,其动力学机理是国际地球科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与亟待解决的重大前沿性课题。喜马拉雅造山带被誉为全球变化与环境灾害的天然实验室,其在复杂内外动力地质背景下孕育的高速远程滑坡,不仅是解决国际滑坡动力学科学难题的重点研究对象,同时滑坡灾害风险防控亦是影响南亚交通廊道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关键工程地质难题。本文首先阐明了喜马拉雅造山带高速远程滑坡孕育的内外动力地质背景;然后根据喜马拉雅造山带高速远程滑坡发育的动力学特征,主要从摩擦热熔融动力学机理、破碎相依动力学机理、路径相依动力学机理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高速远程滑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要述评;最后指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进一步研究应重点关注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即:高速远程滑坡摩擦生热矿物相变机理研究、高速远程滑坡破碎相依能量转换机理研究、高速远程滑坡路径相依流态转化机理研究。相关认识对于推动造山带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研究和制定风险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高速远程滑坡 动力学机理 述评 关键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可 王玉峰 +2 位作者 程谦恭 林棋文 史安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4-917,共14页
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过程中沿途侵蚀、裹挟下伏层物质,影响其流态并控制滑体远程运动的原因,一直是国际滑坡动力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与关键科学问题。聚焦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减阻机理研究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梳理,首... 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过程中沿途侵蚀、裹挟下伏层物质,影响其流态并控制滑体远程运动的原因,一直是国际滑坡动力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与关键科学问题。聚焦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减阻机理研究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梳理,首先阐明并高度概括了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作用所产生的系列典型剖面沉积学特征,包括底辟构造、火焰状构造、剪切带等一系列滑体与下伏层相互作用的“滑坡-构造”形态;其次,从“滑坡-构造”形态的动力学指示研究、裹挟效应的物理力学过程研究及其流变学本构模型研究3个方面对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的述评。在此基础上,从高速远程滑坡裹挟作用到底是减阻和增阻这一争议性问题出发,分析并讨论了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今后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运动机理研究所面临的深层次科学挑战,并指出应进一步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在于:高速远程滑坡侵蚀与裹挟过程的物理力学机制研究、基于“滑坡-构造”形态的裹挟效应时空演化动力学机理研究和运动路径相依的高速远程滑坡流态转化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远程滑坡 述评 “滑坡-构造”形态 底部裹挟机理 发展趋势 关键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地貌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安文 程谦恭 +2 位作者 王玉峰 林棋文 明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8-995,共18页
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运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理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灾害领域长期关注的前沿热点科学问题。高速远程滑坡所形成的流态化堆积地貌是其高流动性远程运动的直观表现,蕴含了对滑坡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指示,是进一步开展高速远程滑坡... 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运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理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灾害领域长期关注的前沿热点科学问题。高速远程滑坡所形成的流态化堆积地貌是其高流动性远程运动的直观表现,蕴含了对滑坡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指示,是进一步开展高速远程滑坡停积就位机理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坚实依据。聚焦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堆积地貌,本文从滑坡平面展布形态与表面地貌特征两方面梳理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详细论述了高速远程滑坡典型微地貌单元的展布特征,阐明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滑坡停积就位的运动学、动力学的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基于对青藏高原典型高速远程滑坡的研究提出两类不同的平面撒开型高速远程滑坡的停积模型,指明下伏层在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演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凝练出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地貌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3大方向:建立地质证据相依的地貌演化堆积模型,查明流态化地貌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构建路径相依的形态递变停积就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远程滑坡 地貌学特征 形成机制 下伏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玉峰 林棋文 +3 位作者 李坤 史安文 李天话 程谦恭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4-181,共18页
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灾害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与前沿性科学。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梳理,对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概略性述评,厘定了本文所讨论的高速远程滑坡的定义,阐述了高速远程滑坡的典型沉... 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灾害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与前沿性科学。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梳理,对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概略性述评,厘定了本文所讨论的高速远程滑坡的定义,阐述了高速远程滑坡的典型沉积学特征,并对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最有影响、最有地质证据支持的高速滑坡远程运动机理——摩擦生热减阻、滑带液化减阻、动力破碎减阻、底部裹挟减阻、剪切振动减阻、动量传递远程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与讨论了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今后研究所面临的深层次科学问题,并提出未来应进一步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于速率相依摩阻弱化机理、破碎渐进相变耗能机理、过程相依波动减阻机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远程滑坡 研究进展 沉积学特征 动力学机理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关键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与位置云服务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丁发 周乐韬 +4 位作者 卢建康 梅熙 冯威 张熙 严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8-395,共8页
针对地基增强系统自主研发了高精度增强参考站网络位置服务平台,通过与国际上代表性的平台系统比测,结果表明:网络RTK服务的初始化时间基本一致,相同测试点两个系统的精度相当,均实现了厘米级的RTK定位.北斗与GPS联合数据处理结果表明:... 针对地基增强系统自主研发了高精度增强参考站网络位置服务平台,通过与国际上代表性的平台系统比测,结果表明:网络RTK服务的初始化时间基本一致,相同测试点两个系统的精度相当,均实现了厘米级的RTK定位.北斗与GPS联合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联合解的57条基线在X、Z方向均优于1 mm,Y方向优于2 mm.与北斗和GPS单独解算相比,联合解算分别有55条和53条基线精度得到了改善,占总体的96.5%和93.0%.针对大规模CORS网络的多模GNSS数据融合、处理与位置服务问题,提出了建立位置无关服务和资源池的位置云服务的思想,实现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共享、多样性服务、广域无缝定位连接,为广域分布式CORS网络的信息获取、共享、处理和分析等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卫星导航 地基增强 多模GNSS数据融合 位置云 位置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III平面网半盘位测量及其应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志 刘成龙 +1 位作者 白建国 达乾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42-2147,共6页
对实测于某高速铁路CPIII平面网的半盘位数据及其自由设站测量的数据进行平差处理,以CPIII平面网验后精度指标和高铁自由设站精度要求为依据,对平差结果的精度进行一系列的统计与分析,半盘位CPIII平面网的精度,不仅能够满足CPIII平面网... 对实测于某高速铁路CPIII平面网的半盘位数据及其自由设站测量的数据进行平差处理,以CPIII平面网验后精度指标和高铁自由设站精度要求为依据,对平差结果的精度进行一系列的统计与分析,半盘位CPIII平面网的精度,不仅能够满足CPIII平面网的各项精度要求,而且能够满足高铁自由设站测量的精度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证明CPIII平面网半盘位测量方法具有可行性,据此提出CPIII平面网测量的新方法,具有测量效率成倍提高的优势,应该在高铁CPIII平面网实际测量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PⅢ平面网 半盘位测量 2C互差 自由设站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区桃关沟泥石流都汶高速段动力学特征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韩玫 胡卸文 刁仁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2,共8页
针对2013年"7·10"桃关沟泥石流对沟口段都汶高速等建筑造成的冲击淤埋问题,通过现场调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采用雨洪法计算确定了泥石流的相关运动学参数,利用大型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模拟再现"7·1... 针对2013年"7·10"桃关沟泥石流对沟口段都汶高速等建筑造成的冲击淤埋问题,通过现场调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采用雨洪法计算确定了泥石流的相关运动学参数,利用大型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模拟再现"7·10"泥石流泛滥过程,得到泥石流通过研究区过程中流速、流量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及相应的危险区范围,分析泥石流速度场分布及其对沿沟建筑物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泥石流对都汶高速桥梁段桥墩的冲击力及危害性,模拟结果与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整体冲击力误差仅为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震区 泥石流 动力学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与GIS耦合的流域多要素水环境管控单元划分
14
作者 俞阳 闵雪峰 +4 位作者 王丹 刘玉梅 闻玲珑 王丽桐 赵锐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824,共10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流域多要素管控单元划分及管控风险等级评估方法,通过耦合SWAT模型与ArcGIS技术,结合熵权TOPSIS法和Jenks自然断裂法实现了岷江流域多要素水环境管控单元划分和风险等级评价。结果显示,岷江流域被划分为12个管控单元及...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流域多要素管控单元划分及管控风险等级评估方法,通过耦合SWAT模型与ArcGIS技术,结合熵权TOPSIS法和Jenks自然断裂法实现了岷江流域多要素水环境管控单元划分和风险等级评价。结果显示,岷江流域被划分为12个管控单元及4类管控级别:包括2个极高风险、2个高风险、3个中风险和5个低风险管控单元。各控制单元的综合属性值与实测要素值的拟合度(R^(2))达0.63。本研究划分结果能反映各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可为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要素水环境管理 控制单元划分 SWAT模型 GIS技术 岷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的多尺度光谱-空间-语义特征融合 被引量:5
15
作者 慎利 吴林梅 方灿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127,128,共10页
在核函数集成SVM分类框架下,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光谱-空间-语义特征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首先,以多尺度影像分割集为基础,利用潜狄利克雷分配模型对分割图斑的语义特征进行建模,并结合原始影像的光谱特征以及分割图斑内的空间... 在核函数集成SVM分类框架下,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光谱-空间-语义特征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首先,以多尺度影像分割集为基础,利用潜狄利克雷分配模型对分割图斑的语义特征进行建模,并结合原始影像的光谱特征以及分割图斑内的空间均值特征,在不同分割尺度下分别开展光谱-空间-语义特征的多核函数融合分类;然后根据多数投票法原则在决策级集成多尺度分类结果,通过最小尺度下的分割影像实现像素级分类结果至面向对象分类结果的转化。不同场景和分辨率数据下开展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类方法能够实现分类结果的自适应平滑分类,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物和道路等"同谱异物"地物的区分能力,分类总体精度由基于光谱特征SVM的66.7%和63.7%提升至86.8%和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 多特征融合 核函数集成 主题模型 多尺度影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大隧道控制网横向坐标中误差计算方法对比及分析
16
作者 刘志钧 刘翔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170,195,共7页
隧道工程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贯通精度控制至关重要,洞内控制网测量精度将直接影响隧道贯通整体质量。控制网横向坐标中误差是贯通误差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工程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轴通常与隧... 隧道工程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贯通精度控制至关重要,洞内控制网测量精度将直接影响隧道贯通整体质量。控制网横向坐标中误差是贯通误差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工程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轴通常与隧道掘进方向不一致,使得控制网平差后的控制点坐标分量中误差不能直观反映隧道贯通面横向的中误差,因此计算控制点在隧道贯通面横向的中误差就显得尤为重要,其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践意义。总结归纳了2种控制网横向坐标中误差计算近似方法的不足,结合误差传播定律给出基于协因数阵转换和基于误差椭圆转换计算横向坐标中误差的两种严密方法,并基于某长大隧道实测的三类洞内控制网网形数据对比分析4种方法解算的结果,表明4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虽然具有统计一致性,但8 km长大隧道独头掘进计算得到的隧道横向坐标中误差的差异可达2 mm,因此在超长隧道贯通误差计算中应优先采用严密方法计算控制网横向坐标中误差,从而确保计算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对于隧道控制网横向坐标中误差计算方法的选用及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贯通误差 横向中误差 点位中误差 协因数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市2023年“4·11”森林火灾火烧迹地坡面侵蚀及火后泥石流动储量预测
17
作者 曹希超 胡卸文 +4 位作者 金涛 周瑞宸 周永豪 何坤 胡亚运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8-268,共11页
森林火灾会加剧坡面土壤侵蚀,并诱发火后泥石流。使用常规方法预测火烧迹地坡面侵蚀规模,会造成火后应急处理和永久治理工程的有效性不足,对当地居民造成严重二次伤害。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2023年“4·11”森林火灾火烧迹地为研究区... 森林火灾会加剧坡面土壤侵蚀,并诱发火后泥石流。使用常规方法预测火烧迹地坡面侵蚀规模,会造成火后应急处理和永久治理工程的有效性不足,对当地居民造成严重二次伤害。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2023年“4·11”森林火灾火烧迹地为研究区,考虑到研究区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基岩、覆盖层、植被类型与西昌2020年“3·30”森林火灾火烧迹地较为相似,采用基于西昌火烧迹地实测数据建立的经验模型,预测研究区坡面侵蚀规模及火后泥石流坡面侵蚀物源动储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在火后1年内平均坡面侵蚀深度为5.95 mm,其中未火烧、轻度火烧、中度火烧及重度火烧区平均坡面侵蚀深度分别为3.67 mm、6.08 mm、7.92 mm、9.76 mm,预计共有18.85×10^(4)m^(3)坡面物源可能冲出至沟口。此外,研究区坡面侵蚀速率在火灾后的第1次暴雨达到峰值,然后随累计降雨侵蚀力的增加而降低。研究成果可为火烧迹地可能暴发火后泥石流灾害应急处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坡面侵蚀 火后泥石流 动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铁路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横向贯通误差仿真计算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谷思文 刘成龙 +2 位作者 武瑞宏 杨雪峰 杨帆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当前在建某高原铁路全线有17座20 km以上超长隧道,但我国尚未正式公布超长铁路隧道测量的相关规范要求,仅在某暂行规范中制定了20~25 km的超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相关限差。为验证暂行规范中限差的合理性并对长度超过20 km的超长铁路隧... 当前在建某高原铁路全线有17座20 km以上超长隧道,但我国尚未正式公布超长铁路隧道测量的相关规范要求,仅在某暂行规范中制定了20~25 km的超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相关限差。为验证暂行规范中限差的合理性并对长度超过20 km的超长铁路隧道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的限差提出推荐值,设计进行仿真计算实验。模拟计算3种常用平面控制测量网下各20组20~44 km范围内7种长度的超长隧道在观测精度分别为隧道二等和平面二等精度时的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得到以下成果:(1)给出两种不同观测精度下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的分布情况和限差推荐值;(2)观测精度为平面二等精度时,暂行规范中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的限差值偏大,且随着隧道长度增加,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精度最优;(3)观测精度为隧道二等精度时,暂行规范中隧道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的限差值偏小,且交叉导线网精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超长隧道 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 平面控制网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膨胀卷积残差网络和金字塔池化表达的高分影像建筑物自动识别 被引量:12
19
作者 乔文凡 慎利 +1 位作者 戴延帅 曹云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62,共7页
针对传统建筑物提取方法对视觉特征人为设计的依赖,以及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提取目标边缘轮廓保真度差和对不同粒度建筑物自适应提取弱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联合膨胀卷积残差网络和金字塔池化表达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自动识别... 针对传统建筑物提取方法对视觉特征人为设计的依赖,以及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提取目标边缘轮廓保真度差和对不同粒度建筑物自适应提取弱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联合膨胀卷积残差网络和金字塔池化表达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自动识别方法,其所构建的全卷积神经网络包括膨胀卷积残差网络和金字塔池化单元两部分。在残差网络中,通过膨胀卷积限制模型中特征图分辨率的严重损失,从而有效地保留更多的细节特征;在金字塔池化单元中,通过全局平均池化将特征图池化为不同尺度,并与原始的输入特征图相融合,形成多尺度特征表达。基于马萨诸塞州地区具有复杂地表覆盖的公开遥感影像数据集开展的实验表明,相比目前较为流行的几种全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该文所提出的联合膨胀卷积残差网络和金字塔池化表达方法的提取精度更高,建筑物提取结果能够有效地保留边界的细节轮廓信息,同时对不同形状大小建筑物的自适应提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 建筑物识别 全卷积神经网络 金字塔池化 多尺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化运动机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20
作者 林棋文 程谦恭 +2 位作者 李坤 王玉峰 刘世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5-829,共15页
高速远程滑坡具有体积大、速度高、运动距离远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山区居民生命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滑坡的碎屑化作用是滑坡高速运动过程中非常普遍且十分重要的现象,是滑体运动与堆积过程中特殊内部结构形成的前提条件,也被认为是可能... 高速远程滑坡具有体积大、速度高、运动距离远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山区居民生命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滑坡的碎屑化作用是滑坡高速运动过程中非常普遍且十分重要的现象,是滑体运动与堆积过程中特殊内部结构形成的前提条件,也被认为是可能促进高速远程滑坡超强流动性的物理力学机理。尽管滑坡碎屑化机制已经成为滑坡动力学机理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然而对于滑坡碎屑化过程是促进滑坡运动还是阻碍滑坡运动,目前仍存在极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岩石破碎本身是耗能过程,如何能促进滑坡整体的远程运动?本文首先详细总结高速远程滑坡碎屑化作用的沉积学特征,包括反粒序、拼贴构造和局部剪切带等碎屑化堆积结构特征方面的研究,论述这些碎屑化沉积结构对于滑坡动力学的指示;其次,讨论与分析了滑坡碎屑化过程的影响因素、碎屑化过程的减阻机制研究进展;最后,归纳并阐述了高速远程滑坡动力破碎耗能和滑坡减阻这一争议性问题,提出今后高速远程滑坡碎屑化运动机理研究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远程滑坡 碎屑化 动力破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