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边缘知识分子走向马克思主义者的三种路径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敏 苏志宏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49,共7页
时人在思考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都忽视了他们曾有一段时间是认同体系陷入危机的边缘知识分子。为重构社会认同圈,他们借助五四社团,结成高度同质性的团体。他们从不同的路径入手,研究新的时代问题成长为践履型知识分子;研究&qu... 时人在思考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都忽视了他们曾有一段时间是认同体系陷入危机的边缘知识分子。为重构社会认同圈,他们借助五四社团,结成高度同质性的团体。他们从不同的路径入手,研究新的时代问题成长为践履型知识分子;研究"社会与主义"问题成就中国近代有机知识分子;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改造方法问题,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这为中国后来"开天辟地"的大革命事业做出人才上的、组织上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知识分子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先进社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以《人民日报》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长军 谢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8-176,共9页
党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的过程中突出了"源"与"流"、"学"与"用"、"同"与"异"相结合的特点,在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在... 党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的过程中突出了"源"与"流"、"学"与"用"、"同"与"异"相结合的特点,在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着不同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回应、建设一支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等方面有着积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报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人民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以《人民日报》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长军 谢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43-49,共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满足了新政权巩固执政地位,引领社会变革和发展,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凝聚精神动力的需求。《人民日报》凭借权威影响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较为广泛地传播主体和丰富多彩...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满足了新政权巩固执政地位,引领社会变革和发展,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凝聚精神动力的需求。《人民日报》凭借权威影响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较为广泛地传播主体和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通过"理论、道路、制度"三个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统一思想、坚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信念,为践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有益经验等方面有着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人民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饶世权 林伯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19,共5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一系列重要思想之一,该思想的提出经历了阐述和平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到向国际传播、再到揭示其人类共同价值观基石的三个发展阶段。当今时代潮流、国际力量对比、国与国联系增强促成了共同价值的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一系列重要思想之一,该思想的提出经历了阐述和平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到向国际传播、再到揭示其人类共同价值观基石的三个发展阶段。当今时代潮流、国际力量对比、国与国联系增强促成了共同价值的生成,推动了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显现;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共掌世界命运的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是合作共赢。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成果,是中国传统“和”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也是重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和平发展 共同价值 “和”文化 新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的创新与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志宏 康厚德 廖子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55,共4页
形成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中的利益和观念多样化格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将人民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理解为权利—情感—责任三位一体的现实发展过程;将相关理解、关怀、尊重人民群众各项权... 形成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中的利益和观念多样化格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将人民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理解为权利—情感—责任三位一体的现实发展过程;将相关理解、关怀、尊重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的观念更新和制度改革,视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切入点。必须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民主法制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方能彰显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 创新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中国的发展——新形势下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志宏 山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2,共6页
围绕着商品经济与中国的发展这一轴心,参照国外学者的相关论点,在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等人的视野之间形成纵横比较的理论张力,强调历史地、完整地、实事求是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新形势下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 围绕着商品经济与中国的发展这一轴心,参照国外学者的相关论点,在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等人的视野之间形成纵横比较的理论张力,强调历史地、完整地、实事求是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新形势下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商品经济 去过密化 与时俱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民族国家和人类解放: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任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4,共3页
在政治学研究中,无论是现代国家的历史演进,还是现代国家成长的战略空间,都脱离不了对于民族国家本身的探讨。然而,在大量关于民族国家的研究文献中,都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对于民族国家的讨论,实际上这个议题在其理论体系中... 在政治学研究中,无论是现代国家的历史演进,还是现代国家成长的战略空间,都脱离不了对于民族国家本身的探讨。然而,在大量关于民族国家的研究文献中,都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对于民族国家的讨论,实际上这个议题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民族国家 人类解放 现代国家 政治学研究 战略空间 研究文献 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当代指导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大芳 文云英 廖冲绪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4,共6页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来观察宗教现象、分析宗教本质、处理宗教问题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一种科学的宗教世界观与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宗教信仰群众呈...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来观察宗教现象、分析宗教本质、处理宗教问题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一种科学的宗教世界观与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宗教信仰群众呈现扩大趋势,宗教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在国际、国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宗教的世俗化倾向不断发展,并且呈现出明显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宗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现实地、发展地看待我国宗教问题的存在;坚持科学辩证的方法,辩证地看待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根据转型期我国宗教特点做好宗教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宗教信仰 宗教问题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的资本主义空间形态批判意涵
9
作者 颜军 熊智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共产党宣言》在深层的理论构境上呈现了马克思恩格斯透彻深刻的资本主义空间批判意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双向逻辑进路批判了空间形态整体性割裂的现代性病灶和空间转移导致资本主义本土危机向全球蔓延的消极后果,进... 《共产党宣言》在深层的理论构境上呈现了马克思恩格斯透彻深刻的资本主义空间批判意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双向逻辑进路批判了空间形态整体性割裂的现代性病灶和空间转移导致资本主义本土危机向全球蔓延的消极后果,进而聚焦资本主义空间形态的外在表征,指明了资本主义空间形态扩张的实质是最大化资本效用以及由此显现的强制性特征和有限性局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空间形态批判的实践指向在于撕开资本主义纯粹利益关系幕布,以新的生产关系建构全新的整体性空间。不难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空间形态的批判揭示了其空间形态的历史属性和革命属性,找到了生产方式的发展逻辑这一空间形态批判的核心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 空间形态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被引量:32
10
作者 周晓敏 杨先农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4,共5页
马克思关于生态和绿色发展有很丰富的思想,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的论述折射出来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十分丰富和深刻。在目标内涵上,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遵循自然规律,把握时代脉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内涵;在价值取向上,绿色发展理念坚... 马克思关于生态和绿色发展有很丰富的思想,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的论述折射出来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十分丰富和深刻。在目标内涵上,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遵循自然规律,把握时代脉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内涵;在价值取向上,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实现人民主体地位,契合民生福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人本思想;在动力源泉上,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激活发展点火系,突出科技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科技思想;在发展要求上,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突出问题导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和谐思想。研究习近平运用马克思生态思想解答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达到的新境界,无疑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绿色发展理念 马克思生态思想 人本主义 科技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谫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冷向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58,共2页
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消费主义的不利影响,高校要开展劳动观教育,增强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建设和谐校园,增强对消费主义的免疫力;开展金融理财教育,引导学生合理消费;开展金钱观教育,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关键词 消费主义思潮 学生工作 影响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阈下当代青年人才发展困境及其治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长军 谢瑜 谢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30,共6页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分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关系,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人才发展结合分析发现,社会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基础,人才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相统一,人才发展追求人本身的价值实现,人才发...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分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关系,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人才发展结合分析发现,社会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基础,人才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相统一,人才发展追求人本身的价值实现,人才发展离不开人才主观意识的作用。基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当代青年人才发展面临着人才发展生态压力,人才发展空间挤压,人才发展需要缺失,人才自身发展观偏离的困境。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拓展人才发展空间,解决人才发展需要,培育人才自身科学的发展观是破解当代青年人才发展难题,盘活人才资源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发展理论 青年人才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视域中的国家概念演进
13
作者 李绍华 《党政研究》 2015年第1期92-96,共5页
马克思借用"社会有机体"思想认识国家、市民社会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对国家的建构基础、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以及国家的消亡等哲学范畴进行了研究,其国家观在其社会有机体思想逐步成熟中趋于完善。充分认识马克思社会有... 马克思借用"社会有机体"思想认识国家、市民社会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对国家的建构基础、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以及国家的消亡等哲学范畴进行了研究,其国家观在其社会有机体思想逐步成熟中趋于完善。充分认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视域中国家概念的演进轨迹,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唯物史观,强化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有机体 唯物史观 国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共享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以《共产党宣言》为研究中心 被引量:3
14
作者 颜军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40,共9页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成为我们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共享发展思想的重要文献。在《共产党宣言》中,我们能解读出其蕴含的丰富的共享发展思想意涵:全体人民公正地共享社会财富是共享发展的基本要义;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成为我们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共享发展思想的重要文献。在《共产党宣言》中,我们能解读出其蕴含的丰富的共享发展思想意涵:全体人民公正地共享社会财富是共享发展的基本要义;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是共享发展的关键;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享发展的重要保障;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体现社会公平正义、达致自由人联合体是共享发展的价值主旨。马克思恩格斯共享发展思想对新时代共享发展的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价值。在马克思恩格斯共享发展思想的启示下,新时代共享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宗旨,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动力,秉承"公平正义"的实践原则,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保障,以"实现人民幸福"为最终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共享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大学文化的活动主体及其文化实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杨 周明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2-87,共6页
西南联大作为战时环境下中国大学的特殊形态,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投身于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鉴于其显著的办学成果,西南联大的文化现象在近年来被广泛关注,本文以西南联大大学文化的活动主体为研究对象,试... 西南联大作为战时环境下中国大学的特殊形态,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投身于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鉴于其显著的办学成果,西南联大的文化现象在近年来被广泛关注,本文以西南联大大学文化的活动主体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研究西南联大师生群体、学生社团和党派组织的基本特点,揭示西南联大学术精英教育的文化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大学文化 活动主体 文化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西藏的实现
16
作者 周晓敏 杨先农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20-125,共6页
科技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十二五"以来,西藏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科技惠民能力逐步得到增强,民生科技含量增量发展;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作用显著提升;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人才结构日... 科技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十二五"以来,西藏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科技惠民能力逐步得到增强,民生科技含量增量发展;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作用显著提升;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人才结构日趋合理。西藏科技事业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主体思想、科技动力思想和科技生态思想,为谱写雪域高原中国梦的新篇章奏响了铿锵旋律,充分演绎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真理性。西藏科技事业发展还有很多制度机制的不足和困境。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指导深入推进西藏科技事业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技动力观,把科技制度体系创新作为西藏科技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坚持马克思科技主体观,把人民群众共享科技成果作为西藏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追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科技生态观,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西藏科技事业发展的价值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科技发展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习近平科技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的理论逻辑、制度框架和路径探索
17
作者 吴江 汤尚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8,共14页
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是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引进外国人才的基本制度。发达国家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的主要模式有制度嵌入式、制度扩展式、制度转型式,主要特征为:引进急需紧缺高技术人才,进行技术移民子制度或评估要素豁免,全球选才,... 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是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引进外国人才的基本制度。发达国家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的主要模式有制度嵌入式、制度扩展式、制度转型式,主要特征为:引进急需紧缺高技术人才,进行技术移民子制度或评估要素豁免,全球选才,发挥跨国公司、专业机构和人才中介的作用。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的理论逻辑为:从需求、供给、融合这三维进行价值重构、制度创新和动态调整。制度框架含制度目的、移民前的需求与调查制度、移民中的认证与许可制度、移民后的支持与融入制度等,要从制度理念、制度定位、体制机制、制度设计、制度环境、理论支撑等方面探索制度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人才 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 理论逻辑 制度框架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下岗位、项目、资金配置一体化的高校科技人才组织模式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俊儒 李敏 张长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是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党中央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目的是强化党中央对国家战略科技事业的统筹协调能力,解决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不够、科技创新...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是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党中央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目的是强化党中央对国家战略科技事业的统筹协调能力,解决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不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等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一体化,是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一项主要改革任务。在作为教育基地、科技阵地、人才高地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资源与智力资源高度集中,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同样存在若干不完善、不合理之处,资源错配浪费的问题长期存在。提升岗位、项目、资金三类最关键创新要素的一体化程度,从以“要素”为核心的科技管理方式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组织模式,将有力打通高校科技人才使用的“最后一公里”,对其他科技研发单位形成示范引领作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首先对美国、英国、德国等世界科技强国的高校科技人才组织模式进行文本分析,对不同组织模式中的岗位聘任、要素供给、资源共享、利益分配方式进行拆解,比较及归纳出各自的典型特征、经验做法、主要优势;其次立足中国高校实际,借鉴各国组织模式中的长处,在“有组织的科研”语境下,以系统思维探究一种适应高校新发展阶段的一体化组织模式,并提出实现路径和范例。文章提出的岗位、项目、资金配置一体化的组织模式思路主要是:不再孤立看待各项创新要素,依靠高校党组织在网状管理架构中的中心结点优势,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上下级组织联动、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强大组织力,以“混合一体化”的组织模式加强关键创新要素统筹配置,激发“人”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形成科学家本位的有组织科研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岗位、项目、资金配置一体化 组织模式 人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理论论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刚 胡忠浩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3,共9页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国之大者”。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基于时代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内容充实、逻辑严谨的关于人民幸福的观点和理念。这些观点和理念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点,明确了人民的...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国之大者”。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基于时代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内容充实、逻辑严谨的关于人民幸福的观点和理念。这些观点和理念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点,明确了人民的幸福主体地位;基于马克思所描绘的“现实幸福”,擎画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蓝图;在继承马克思“劳动幸福”的基础之上,指明“奋斗幸福”的实现路径;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将中国人民幸福与全人类幸福联系起来,绘制出全人类幸福的美好愿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不仅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的赓续发展,更深化了对人民幸福的主体、内涵以及人民幸福的实现路径、最终归宿的认知与掌握,从而推动人类幸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幸福 美好生活 奋斗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苑静 林伯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79-83,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梦指引下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内容;读书学习、道德修养、文化熏陶、实践锻炼等大学生社...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培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梦指引下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内容;读书学习、道德修养、文化熏陶、实践锻炼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方法与思路;榜样示范、大众传媒导向和重大活动教化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载体与路径。这些思想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意识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