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大渡河干热河谷优势灌草植物根系特征及固土能力
1
作者 姚怡宁 宗桦 +2 位作者 周璐 李荷 冯旭环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98-2810,共13页
研究选取川西泸定大渡河干热河谷区的6种优势乡土植物,草本有鬼针草(Bidens pilosa)、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艾草(Artemisia argyi)和两头毛(Incarvillea arguta),灌木有假杜鹃(Barleria cristata)和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研究选取川西泸定大渡河干热河谷区的6种优势乡土植物,草本有鬼针草(Bidens pilosa)、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艾草(Artemisia argyi)和两头毛(Incarvillea arguta),灌木有假杜鹃(Barleria cristata)和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在生长期(雨季)和衰老期(旱季)分别研究其根系形态和分布特征及含水率变化,通过拉伸实验计算根系的抗拉强度(P)从而计算其根系的黏聚力(C_(r)),厘清影响其固土能力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1)从根系的分布来看,6种植物的根面积比(RAR)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在生长期和衰老期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灌木和草本的RAR均值差异不显著。(2)从根系形态来看,黄茅的根长密度和根数显著地超过其他物种,且根系在不同状态下含水率变化最小、持水能力最稳定,在旱季中的生存能力最佳。(3)6种优势植物在衰老期的C_(r)值均显著地高于生长期,表明根系的固土能力在旱季强于雨季。无论在生长期还是衰老期,黄茅根系的P值及C_(r)值均显著地高于其他植物,两头毛则最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根径和根系含水率是影响P值的关键因子,根径是影响C_(r)值的关键因子。总体而言,黄茅根系的固土能力最优,可在川西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过程中优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优势植物 根系特征 根系黏聚力 固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城市屋顶绿化系统规划研究 以成都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董靓 黄瑞 《风景园林》 2014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城市屋顶绿地应是以本地地域气候特征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适应气候为评价标准的屋顶绿地系统规划则应在规划布局上疏导城市通风;并利用热岛环流造风;利用屋顶绿化分散污染高浓度区域。以成都为例,从改善城市风环境的角度,探讨城市... 城市屋顶绿地应是以本地地域气候特征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适应气候为评价标准的屋顶绿地系统规划则应在规划布局上疏导城市通风;并利用热岛环流造风;利用屋顶绿化分散污染高浓度区域。以成都为例,从改善城市风环境的角度,探讨城市尺度的屋顶绿化系统的气候适应性规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屋顶绿化系统 气候适应性规划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荚蒾属35种观赏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3
作者 唐琪 李梦霞 +2 位作者 李秀 宗桦 陈文凯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32-42,共11页
荚蒾科(Viburnaceae)荚蒾属(Viburnum)的植物具有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花粉的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植物的演化过程和亲缘关系,但目前关于荚蒾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的研究报道极少。随着荚蒾属不断选育出新品种,为明确常见观赏... 荚蒾科(Viburnaceae)荚蒾属(Viburnum)的植物具有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花粉的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植物的演化过程和亲缘关系,但目前关于荚蒾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的研究报道极少。随着荚蒾属不断选育出新品种,为明确常见观赏价值高的荚蒾属物种的花粉形态特征,采用扫描电镜对35种园林中常见的荚蒾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通过花粉形态分析其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35个荚蒾种的花粉大小属于小型(10~25μm)或中型(25~50μm),形态均为近长球形或长球形。其中琼花(Viburnum keteleeri)花粉的大小指数(SI)为29.39μm,体积最大;雪球荚蒾的SI值最小,为17.59μm。(2)有34个荚蒾种拥有三条萌发沟,占总数的97.14%。(3)花粉外壁纹饰主要分为3种类型:网状、瘤状和疣状,其中网状纹饰演化模式最复杂、进化程度最高。有31个种拥有网状纹饰,占比88.6%。(4)由聚类分析可将35种荚蒾属植物分为4类。结合相关性分析可知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与其他34种花粉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蒾属 种质资源 花粉形态特征 扫描电镜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林盘8种典型树种凋落物的蓄积量及其持水特性
4
作者 宗桦 姚怡宁 +1 位作者 刘兰 张莲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6,共9页
凋落物在维持林地的土壤水分、肥力和养分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川西林盘的凋落物对雨水的吸持和拦截效应还未见报道。采用室外调查和室内浸泡相结合的方法,在分别生长有8种典型林盘树种的纯林地中设置样方,收集并测... 凋落物在维持林地的土壤水分、肥力和养分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川西林盘的凋落物对雨水的吸持和拦截效应还未见报道。采用室外调查和室内浸泡相结合的方法,在分别生长有8种典型林盘树种的纯林地中设置样方,收集并测试其凋落物的蓄积量及其持水特性。结果显示,8种树种的地表凋落物年总蓄积量均值为(7935.52±6042.96)kg·hm^(-2),土壤中凋落物年总蓄积量均值为(2765.70±2206.40)kg·hm^(-2)。8种树种的凋落物年蓄积量差异显著,落叶树种的年凋落物蓄积总量是常绿树种的1.29倍,具体表现为:枫杨>慈竹>构树>香樟>雷竹>银杏>水杉>黑壳楠。土壤中凋落物的自然持水率(4.54%—20.39%)高于其地表凋落物的自然持水率(4.97%—10.01%)。地表和土壤凋落物的吸水速率均在浸泡5分钟后达到峰值,12小时后达到饱和,其吸水速率和浸泡时间极显著相关。地表凋落物的有效持水量、有效持水率和凋落物径流拦蓄量均高于土壤中的凋落物。凋落物径流拦蓄量与蓄积量呈极显著相关,枫杨(66.02 t·hm^(-2))和慈竹(60.06 t·hm^(-2))凋落物的径流拦蓄总量显著地高于其他树种。此外,地表凋落物和土壤中凋落物的径流拦蓄量还分别与凋落物的有效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显著相关。广泛栽植径流拦蓄能力最强的枫杨、慈竹和构树,有利于川西平原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盘 树种 凋落物 蓄积量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恢复性效益定量化测度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瑞秋 黄瑞 《现代园艺》 2024年第6期172-174,共3页
以往大量研究证明,城市绿地具有促进人身心健康,加强社会凝聚力和幸福感等作用,而对恢复性效益的量化测度是营造城市恢复性环境的重要环节。聚焦于环境恢复性效益的定量化研究,总结国内外恢复性效益常用研究方法,包括心理状态评估、建... 以往大量研究证明,城市绿地具有促进人身心健康,加强社会凝聚力和幸福感等作用,而对恢复性效益的量化测度是营造城市恢复性环境的重要环节。聚焦于环境恢复性效益的定量化研究,总结国内外恢复性效益常用研究方法,包括心理状态评估、建成环境评估、环境恢复性评价模型建立3个部分。在心理状态评估方面,较为典型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生理指标测量法、计算机技术辅助测量法;在环境特征评估方面,方法更为多样,除了传统实景对比实验和问卷调查法外,还可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CNN图像识别算法等量化环境特征。在环境恢复性评价模型建立方面,结构方程模式和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常用于环境恢复性效益的量化分析。归纳了以上主要测量工具及其指标特征、以往研究尺度和研究内容,概括不同测量工具的适用领域和优缺点。总结出现有的恢复性效益定量化测度方法呈现尺度扩大化和精细化、从延时测度到实施测度、从单一化到多元化3个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环境 公共健康 城市绿地 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林盘对周围环境微气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倩 刘美伶 宗桦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4期139-148,共10页
川西林盘既是成都平原上最具特色的传统乡村聚落,又是当地最为重要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成都平原的乡村风貌和调节当地的生态平衡功效卓越,亟需深入挖掘并研究其生态价值。以成都市三道堰镇36个传统林盘为研究对象,探讨林盘在夏... 川西林盘既是成都平原上最具特色的传统乡村聚落,又是当地最为重要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成都平原的乡村风貌和调节当地的生态平衡功效卓越,亟需深入挖掘并研究其生态价值。以成都市三道堰镇36个传统林盘为研究对象,探讨林盘在夏季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明确林盘特征(尺度与乔木覆盖率)与环境微气象变化的关联。研究表明,林盘在夏季能为周围环境营造降温、减湿、防风和遮光效应,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林盘外围5 m范围内,且影响随着距林盘边缘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林盘对周围环境的降温效果波动于0.42—1.78°C,减湿效果小于5.53%,防风效果波动于0—0.57 m·s^(-1),遮光效果波动于25.75—441.50μmol·m^(-2)·s^(-1)。林盘特征(面积、周长和乔木覆盖率)与其产生的微气象影响距离无关。在林盘影响范围(5 m)内,不同气象要素的变化程度受到林盘要素的影响差距巨大,如林盘面积或乔木覆盖率越大,林盘对周边环境的降温效果越显著,且乔木覆盖率的影响效果高于林盘面积;林盘面积越小对周围环境的减湿效应越好;但林盘特征对周围环境的阻风和遮阴效果无明显影响。研究可为川西林盘的保护和开发,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中的聚落景观设计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盘 尺度 乔木覆盖率 微气象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