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相直线同步电机牵引高速磁浮列车的悬浮与牵引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慧娴 张雷 +2 位作者 陈高琪 汪自成 吴杰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3,共7页
针对常导磁浮列车对高速性能的需求,提出采用五相直线同步电机(Linear synchronous motor,LSM)作为牵引、悬浮系统。在不改变传统三相LSM长定子齿槽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悬浮电磁铁的主磁极与末磁极宽度,使其满足动子极距为长距的原则;然... 针对常导磁浮列车对高速性能的需求,提出采用五相直线同步电机(Linear synchronous motor,LSM)作为牵引、悬浮系统。在不改变传统三相LSM长定子齿槽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悬浮电磁铁的主磁极与末磁极宽度,使其满足动子极距为长距的原则;然后根据解析法计算五相LSM的电抗、电阻和励磁电动势等参数,并建立等效电路;最后在有限元中建立五相与三相LSM的二维模型,计算分析五相LSM的牵引、悬浮特性。结果显示,在五相与三相同等电压的情况下,五相LSM能够提供更大的电枢电流,有利于推力的提升;且在悬浮气隙不变的情况下,同一励磁电流激励五相LSM的牵引力与悬浮力要比三相更大;在励磁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同一悬浮气隙的五相LSM的牵引力和悬浮力也要比三相更大。上述结果表明,五相LSM比三相LSM具有更好的牵引与悬浮特性,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速度提升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导磁浮列车 五相直线同步电机 长定子齿槽结构 有限元 牵引与悬浮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系统方法的磁浮列车非线性控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黎松奇 张昆仑 +1 位作者 刘国清 郭伟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42-1546,共5页
EMS型磁浮列车高速运行时由于车轨相互耦合,使悬浮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变得复杂,影响车辆安全性、舒适性。为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系统理论的非线性悬浮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EMS型磁浮列车的单磁铁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EMS型磁浮列车高速运行时由于车轨相互耦合,使悬浮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变得复杂,影响车辆安全性、舒适性。为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系统理论的非线性悬浮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EMS型磁浮列车的单磁铁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然后,讨论了基于逆系统的非线性反馈控制方法在悬浮控制器设计中的运用,通过系统伪线性化及系统综合,设计出了基于逆系统反馈线性化和鲁棒伺服控制的组合控制器。数值仿真验证了逆系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逆系统方法 非线性控制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型磁浮列车上下坡过程仿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黎松奇 张昆仑 +1 位作者 刘国清 陈殷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5-260,共6页
在株洲低速EMS磁浮试验线实验中发现,磁浮列车上下坡时经过有坡度的轨道,容易出现砸轨现象,严重影响了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研究这一问题,建立了具有4个自由度的低速EMS型磁浮列车单节车厢-轨道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在不同车-轨条... 在株洲低速EMS磁浮试验线实验中发现,磁浮列车上下坡时经过有坡度的轨道,容易出现砸轨现象,严重影响了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研究这一问题,建立了具有4个自由度的低速EMS型磁浮列车单节车厢-轨道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在不同车-轨条件下,车辆上坡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参数、车辆速度、轨道坡度都会影响车辆通过时的稳定性;轨道采用缓和曲线能减少车辆受到的冲击。在磁浮系统轨道线路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系统多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此研究结果对于完善EMS磁浮系统车辆设计、轨道线路规划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轨道坡度 竖曲线 稳定性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垂向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希军 张昆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建立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架和车体的沉浮、点头及侧滚的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悬浮架左右模块解耦分析,采用PD反馈控制结合加速度反馈控制方法设计悬浮控制器,利用Simulink建立磁浮列车动力学仿真分析程序,分析系统在受到不同外部... 建立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架和车体的沉浮、点头及侧滚的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悬浮架左右模块解耦分析,采用PD反馈控制结合加速度反馈控制方法设计悬浮控制器,利用Simulink建立磁浮列车动力学仿真分析程序,分析系统在受到不同外部扰动力情况下的动力学性能,为悬浮架和悬浮车体的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解耦 加速度反馈 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悬浮控制算法的磁浮列车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黎松奇 张昆仑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9-184,共6页
使用MATLAB建立了EMS型磁浮列车一节完整车厢的动力学模型,模型描述了车体-悬浮架-弹性轨道之间的关系,并具有4个自由度。仿真分析了车辆以200 km/h速度通过弹性轨道,当悬浮控制器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控制算法时车-轨耦合振动的系统动力... 使用MATLAB建立了EMS型磁浮列车一节完整车厢的动力学模型,模型描述了车体-悬浮架-弹性轨道之间的关系,并具有4个自由度。仿真分析了车辆以200 km/h速度通过弹性轨道,当悬浮控制器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控制算法时车-轨耦合振动的系统动力学行为。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速度以及固定的车辆-轨道物理参数条件下,悬浮控制器采用不同的控制算法,车体-悬浮架-轨道各自的动力学行为有明显差异,磁浮列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互相矛盾。理想的悬浮控制器算法应该在保证列车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舒适性,同时通过改良悬浮控制算法可以提高车-轨耦合振动过程中系统的动态性能。此研究对于完善磁浮列车悬浮控制器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车-轨耦合振动 悬浮控制器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列车悬浮架垂向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希军 张昆仑 陈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7-41,共5页
建立了基于加速度反馈系统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架垂向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悬浮架左右模块解耦分析,分别对悬浮架单侧及整个悬浮架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悬浮架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采用经典PD控制结合加速度反馈控制的方法设计悬浮控... 建立了基于加速度反馈系统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架垂向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悬浮架左右模块解耦分析,分别对悬浮架单侧及整个悬浮架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悬浮架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采用经典PD控制结合加速度反馈控制的方法设计悬浮控制器。利用Simulink建立悬浮架动力学仿真程序,分析悬浮系统受到轨道接缝和外部扰动力影响下的动力学性能,以及悬浮架参数设计对悬浮系统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列车 悬浮架 加速度反馈控制 动力学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速度对悬浮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滢 刘方麟 +2 位作者 刘世杰 罗成 吴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2-798,共7页
电磁铁为中低速磁浮列车提供悬浮力,其与轨道发生相对运动时,在轨道上产生涡流,同时,轨道涡流产生的外加磁场抵消了部分电磁铁产生的原磁场,进而使得电磁铁提供的悬浮力下降.为此,首先分析轨道涡流的形成规律,以及列车不同速度时涡流对... 电磁铁为中低速磁浮列车提供悬浮力,其与轨道发生相对运动时,在轨道上产生涡流,同时,轨道涡流产生的外加磁场抵消了部分电磁铁产生的原磁场,进而使得电磁铁提供的悬浮力下降.为此,首先分析轨道涡流的形成规律,以及列车不同速度时涡流对气隙磁场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列车速度对悬浮力的影响;其次,采用叠片F轨的方法来抑制涡流效应,结合叠片F轨提升悬浮力的机理,分析F轨不同叠片层数结构下轨道涡流对悬浮力的影响;最后,以长沙磁浮快线电磁铁结构为例,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叠片F轨后可以降低轨道中的涡流,随着叠片数量的增加,气隙磁场逐渐逼近静态条件下的气隙磁场;悬浮电磁铁模块的端部线圈以120 km/h的速度运动时,得到轨道为无叠片F轨时悬浮力为5.7 kN,轨道为两层叠片F轨时悬浮力为7.5 kN,相比较无叠片F轨悬浮力增长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车辆 电磁铁 电磁力 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速度对直线感应电机牵引力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滢 刘学龙 +3 位作者 刘方麟 刘世杰 陈绍宗 卢卫国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71-1677,共7页
结合中低速磁浮列车工程应用的电机结构参数,基于准一维理论建立气隙磁场数学模型,分析运行速度与电机气隙磁场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有限元仿真从气隙磁场、次级涡流和牵引力3个方面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列车速度会影响电机的... 结合中低速磁浮列车工程应用的电机结构参数,基于准一维理论建立气隙磁场数学模型,分析运行速度与电机气隙磁场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有限元仿真从气隙磁场、次级涡流和牵引力3个方面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列车速度会影响电机的纵向动态端部效应(LDEE),导致气隙磁场产生畸变,并在次级感应板上的电机入端、出端区域产生涡流,使电机推力下降、效率降低。对比电机端部半填充槽结构和全填充槽结构的纵向动态端部效应,半填充槽结构的电机牵引力受速度影响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列车 直线感应电机(LIM) 纵向动态端部效应(LDEE) 气隙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well 3D高速磁浮列车间隙传感器检测线圈的分析设计 被引量:6
9
作者 雷学国 张昆仑 +1 位作者 靖永志 朱开锋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104,107,共4页
高速磁浮列车长定子轨道的齿槽结构,给悬浮间隙传感器的输出带来了齿槽效应,使磁浮车不能稳定运行。为了减小齿槽效应,利用Ansoft Maxwell 3D电磁场分析软件,对传统矩形检测线圈进行静态电磁特性仿真,并根据仿真得出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规... 高速磁浮列车长定子轨道的齿槽结构,给悬浮间隙传感器的输出带来了齿槽效应,使磁浮车不能稳定运行。为了减小齿槽效应,利用Ansoft Maxwell 3D电磁场分析软件,对传统矩形检测线圈进行静态电磁特性仿真,并根据仿真得出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规律,设计了一种新的检测线圈结构,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线圈结构能有效减小齿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OFT MAXWELL 3D 齿槽效应 静磁场仿真 检测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nk的高速磁浮列车车载电网系统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樊烨 董金文 +1 位作者 张昆仑 唐万忠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4803-4807,4839,共6页
根据磁浮列车上车载电网各用电设备的连接关系与加载使用条件,运用Simulink仿真工具搭建磁浮列车车载电网系统模型,采用该模型对车辆的启动-运行-正常制动和启动-运行-涡流制动两种工况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准确模拟... 根据磁浮列车上车载电网各用电设备的连接关系与加载使用条件,运用Simulink仿真工具搭建磁浮列车车载电网系统模型,采用该模型对车辆的启动-运行-正常制动和启动-运行-涡流制动两种工况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准确模拟车辆两种工况下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验证了所设计的电网系统中用电设备运行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车载电网 SIMULINK 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导磁浮列车非线性悬浮控制器的研究
11
作者 王慧玲 王莉 程志强 《兵工自动化》 2010年第6期78-80,共3页
磁悬浮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针对传统的悬浮系统控制方法中的系统稳定性问题,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建立了高温纯超导悬浮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并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依据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的非线性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模型适... 磁悬浮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针对传统的悬浮系统控制方法中的系统稳定性问题,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建立了高温纯超导悬浮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并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依据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的非线性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模型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 非线性 反馈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优化RBF-NN的磁浮车间隙传感器温度补偿 被引量:8
12
作者 靖永志 何飞 +3 位作者 廖海军 王滢 刘国清 董金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7-373,384,共8页
针对高速磁浮列车悬浮间隙传感器的温度漂移现象,建立了基于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的间隙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通过对全局最优粒子执行梯度下降寻优,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梯度下降算法结合得到一种寻优能力更强的混合算法,并... 针对高速磁浮列车悬浮间隙传感器的温度漂移现象,建立了基于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的间隙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通过对全局最优粒子执行梯度下降寻优,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梯度下降算法结合得到一种寻优能力更强的混合算法,并将该方法用于RBF温度补偿模型参数优化,提高了间隙传感器的补偿精度,最后,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了该补偿模型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对间隙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补偿后的传感器输出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全量程范围内最大误差为0.45 mm,8~12 mm工作间隙范围内误差为0.1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间隙传感器 温度补偿 RBF网络 梯度下降法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车间隙传感器无线供电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靖永志 冯伟 +2 位作者 王森 谯柯 鲁林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5-974,共10页
为满足磁浮车悬浮间隙传感器在供电和信号传输方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无线电能与信号全双工同步传输方法.首先,建立悬浮间隙传感器无线能量与信号全双工同步传输系统,在能量回路中采用S/LCC补偿结构以实现稳压效果,并在信号接收回路采用L... 为满足磁浮车悬浮间隙传感器在供电和信号传输方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无线电能与信号全双工同步传输方法.首先,建立悬浮间隙传感器无线能量与信号全双工同步传输系统,在能量回路中采用S/LCC补偿结构以实现稳压效果,并在信号接收回路采用LC并联支路抑制同侧信号载波干扰;其次,对系统电能传输特性和信号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分析了信号传输电压增益、能量传输对信号传输的干扰以及双向信号传输之间的串扰,得出系统参数对系统传输特性影响的规律;最后,搭建20 W的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信号接收回路中采用的LC并联支路可有效消除信号之间的串扰,能量传输对信号传输影响较小,验证了所提拓扑结构可实现无线供电、传感器控制指令下发以及间隙信号上传的全双工同步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共享通道传输 全双工通信 间隙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永磁电磁混合型电动悬浮加速度反馈控制
14
作者 罗成 唐浩 +3 位作者 万郭豪 王滢 黎松奇 罗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4-1031,共8页
为提升永磁电动悬浮动态稳定性及减小低速运行时的阻力,研究一种双边永磁电磁混合型电动悬浮系统.首先,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系统电磁力2D解析式,对解析结果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验证,并对比单、双边结构电磁力特性;然后,建立系统悬浮... 为提升永磁电动悬浮动态稳定性及减小低速运行时的阻力,研究一种双边永磁电磁混合型电动悬浮系统.首先,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系统电磁力2D解析式,对解析结果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验证,并对比单、双边结构电磁力特性;然后,建立系统悬浮动力学模型,并设计加速度反馈悬浮控制器;最后,利用Simulink仿真,对比分析在加速度反馈悬浮控制和气隙反馈PID控制下,系统受到轨道及载荷扰动时的气隙、加速度及电流波形.研究结果表明:双边结构可有效增加系统浮阻比,100 km/h运行时单、双边结构浮阻比分别为3.18和15.43;当系统受到±1 mm轨道扰动时,控制器能使系统振动加速度及悬浮气隙分别快速稳定于0和20 mm额定位置;当系统受到±2000 N载荷扰动时,加速度反馈悬浮控制器可使系统悬浮气隙分别快速稳定于19.05 mm和20.96 mm,而PID控制器则使得线圈电流分别稳定于4.43 A/mm^(2)和-4.66 A/mm^(2);当系统稳定运行时,加速度反馈悬浮控制下的线圈稳态电流均为0,而PID控制下的稳态悬浮气隙均为0,且当各种扰动消除后,系统均可快速恢复到初始额定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结构 电动悬浮 解析计算 加速度反馈控制 气隙反馈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数据驱动的牵引整流器故障诊断方法
15
作者 毛琦 汪一龙 +3 位作者 王为介 陈晓雪 苟斌 葛兴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95-3808,共14页
在列车牵引变流器中,电流传感器和功率器件(如IGBT模块)作为薄弱环节,因受到过热过压等影响而故障频发,此类故障在初期往往潜伏在系统中,难以被硬件保护电路辨识。针对系统中传感器与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模块开路的复合故障,以列车... 在列车牵引变流器中,电流传感器和功率器件(如IGBT模块)作为薄弱环节,因受到过热过压等影响而故障频发,此类故障在初期往往潜伏在系统中,难以被硬件保护电路辨识。针对系统中传感器与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模块开路的复合故障,以列车牵引系统中牵引脉冲整流器为研究对象,结合数据驱动回归与分类算法,提出一种混合数据驱动的在线诊断方法,避免单一数据驱动的局限,兼顾故障的检测与溯源。该方法通过建立故障检测预测器模型,设定预测值与传感器测量值残差阈值以实时判断系统运行状态,检测到故障发生后,通过故障诊断分类器模型识别出故障位置及原因。根据电流传感器故障与IGBT开路故障特性,分析牵引整流器单个IGBT开路故障与多个IGBT开路故障机理,提出一种基于故障特征叠加的故障诊断决策方法,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区分出电流传感器故障和IGBT开路故障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该故障诊断方法可检测到任意时刻的故障发生,可在10 ms内,以98.5%的准确率诊断出电流传感器故障模式;克服IGBT相似故障干扰,在15 ms内以99%的准确率诊断出单个和多个IGBT开路故障模式。所研究的在线故障检测方法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电路,仅需将整流器网侧电压、电流信号和直流侧电压信号作为特征输入,是一种用于整流器在线诊断中精确且具实用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脉冲整流器 故障诊断 数据驱动 电流预测器 故障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降噪技术及Hilbert变换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4
16
作者 葛兴来 邹丹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7,共9页
轴承是电机最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之一,而轴承早期故障时的振动信号中含有大量强干扰信号,导致故障特征信号不明显,难以被检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多层降噪技术及Hilbert变换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对小波包分解处理... 轴承是电机最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之一,而轴承早期故障时的振动信号中含有大量强干扰信号,导致故障特征信号不明显,难以被检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多层降噪技术及Hilbert变换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对小波包分解处理后的振动信号进行分解,根据方差贡献率保留有效的固有模态分量;然后针对重构振动信号中的混叠干扰分量,采用奇异值分解滤波技术进行消除,并使用中心差商法筛选有效的奇异值,实现故障特征信号的提取;最后对故障特征信号进行Hilbert变换,解调出其幅值和频率函数。提出的轴承早期故障诊断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经验模态分解存在的模态混叠问题,准确提取出故障特征信号,实现轴承早期故障的识别,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早期故障 振动信号 经验模态分解 模态混叠 奇异值分解 HILBERT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协同仿真研究及软件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兴来 张晓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100,共9页
为完善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仿真平台,开展三电平牵引传动系统全速域动态仿真建模和协同仿真软件设计的研究。基于牵引传动系统主电路的拓扑结构和三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设计用作列车中速区的同步7脉冲和同步5脉冲SVPWM算法,以提高列车... 为完善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仿真平台,开展三电平牵引传动系统全速域动态仿真建模和协同仿真软件设计的研究。基于牵引传动系统主电路的拓扑结构和三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设计用作列车中速区的同步7脉冲和同步5脉冲SVPWM算法,以提高列车中速区SVPWM算法的谐波性能;在此基础上,采取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牵引传动系统全速域动态仿真模型、用VC++软件编制交互界面和数据可视化等上位机程序的混合编程方法,实现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与运行控制系统间的协同仿真;在不同仿真模式、不同运行工况下对设计的算法、模型和编制的协同仿真软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能够实现在闭环控制下不同同步脉冲调制间的平滑切换,可较好地反映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满足协同仿真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传动系统 协同仿真 全速域SVPWM 软件设计 高速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速列车-牵引网阻抗测量方法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方平 葛兴来 +1 位作者 余思儒 江坷滕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4-159,178,共7页
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低频振荡,影响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稳定运行。以高速列车单相牵引整流器为研究对象,以分析车-网系统稳定性为研究目标,基于阻抗定义模型,提出了一种牵引传动系统输入导纳及网侧输出阻抗的测量方法。通过对... 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低频振荡,影响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稳定运行。以高速列车单相牵引整流器为研究对象,以分析车-网系统稳定性为研究目标,基于阻抗定义模型,提出了一种牵引传动系统输入导纳及网侧输出阻抗的测量方法。通过对整流器稳定性运行情况的检测,进行阈值判定,进而实时调节扰动谐波幅值的大小。并设计了该测量方法所对应的扰动注入装置,通过对程控电阻的调节实现对扰动谐波幅值的调节。在dq旋转坐标系下对车-网系统阻抗进行测量,基于测量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并进行硬件在环测试验证。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车-网系统时域运行工况与稳定性分析的结果相符合,验证了所设计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网系统 稳定性分析 阻抗测量 稳定阈值判断 谐波参数自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快速瞬态响应和宽稳定范围的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恒流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文伟 周国华 +2 位作者 冷敏瑞 曹太强 阎铁生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将电荷控制与4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相结合,应用于恒流输出场合,拓宽了变换器的稳定范围,提高了变换器的瞬态响应速度;将其与峰值电流控制的4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进行对比,建立并统一了两者的小信号模型。在统一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2... 将电荷控制与4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相结合,应用于恒流输出场合,拓宽了变换器的稳定范围,提高了变换器的瞬态响应速度;将其与峰值电流控制的4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进行对比,建立并统一了两者的小信号模型。在统一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2种控制方法下变换器的稳定性和瞬态性能,从理论上证明了在没有添加斜坡补偿的条件下,电荷控制比峰值电流控制具有更宽的稳定范围和更优的瞬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 小信号模型 电荷控制 峰值电流控制 稳定性 瞬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列向语义分割的悬浮间隙视觉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靖永志 倪胜 +2 位作者 贾兴科 刘治辛 刘国清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76,共10页
针对传统语义分割网络存在参数量大、实时性低以及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列向语义分割的悬浮间隙视觉检测方法。该方法将间隙检测定义为寻找间隙在图像中部分列位置的集合,简化分类问题以缩减计算复杂度。首先,设计了基于... 针对传统语义分割网络存在参数量大、实时性低以及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列向语义分割的悬浮间隙视觉检测方法。该方法将间隙检测定义为寻找间隙在图像中部分列位置的集合,简化分类问题以缩减计算复杂度。首先,设计了基于视觉间隙检测悬浮系统结构,基于列方向上的位置选择和分类设计了一种间隙检测语义分割网络(GMSSNet),并采用1×1卷积加列向亚像素卷积层模块代替全连接层进一步减少模型参数量;然后,构建了悬浮间隙样本集并配置训练环境,对所设计的GMSSNet模型分别进行了抗干扰能力测试、消融实验和闭环悬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GMSSNet模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正常悬浮间隙检测样本时的最大检测误差为±0.1 mm,线性度为0.5%F.S,存在偏移或特定遮挡情况下,网络最大检测误差为±0.15 mm,线性度为0.75%F.S,闭环悬浮实验表明基于GMSSNet模型的悬浮间隙检测精度和速度均满足悬浮系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悬浮间隙检测 深度学习 超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