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杂散电流防护关键技术工程验证
1
作者 靳守杰 马坚生 +3 位作者 欧阳开 刘禺贝 赵云云 林晓鸿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8-243,248,共7页
[目的]为解决地铁线路杂散电流腐蚀问题,需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防护关键技术进行工程验证。[方法]介绍了高绝缘性混凝土;设计了一种新型全绝缘轨道扣件,并采用静态和动态测试方法,对轨道钢轨对地的绝缘性能进行验证。静态测试包括测... [目的]为解决地铁线路杂散电流腐蚀问题,需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防护关键技术进行工程验证。[方法]介绍了高绝缘性混凝土;设计了一种新型全绝缘轨道扣件,并采用静态和动态测试方法,对轨道钢轨对地的绝缘性能进行验证。静态测试包括测量钢轨对地电阻等参数;动态测试模拟地铁运营工况,检测钢轨对地过渡电阻在实际地铁运营中的变化情况。[结果及结论]新型全绝缘轨道扣件能够通过设置全包式屋檐结构轨下垫板、绝缘轨距块外延等方法,增大爬电距离,提升轨道扣件的表面电阻。高绝缘性混凝土及全绝缘轨道扣件均能有效提升钢轨对地过渡电阻,相较于传统轨道安装方案,整体绝缘扣件+硅基纳米绝缘包裹方案对钢轨对地过渡电阻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新型绝缘材料和扣件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均能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能够有效减少杂散电流的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杂散电流 防护关键技术 绝缘轨道扣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冲击振动除冰仿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磊 徐梦楠 +2 位作者 张华鹏 吴蔚 丁建明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接触线覆冰严重影响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行。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有限元模型,采用负驰度法分析接触网模型的静力初始形态,在此基础上建立接触网覆冰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通过承力索驰度... 接触线覆冰严重影响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行。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有限元模型,采用负驰度法分析接触网模型的静力初始形态,在此基础上建立接触网覆冰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通过承力索驰度、模型固有频率以及网格收敛性3方面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基于人工敲打机械除冰方法,结合除冰准则,研究不同加载点、不同载荷大小以及不同覆冰层厚度对除冰效果的影响。综合分析各种载荷方式,归纳总结接触网除冰的一般规律,使除冰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覆冰 模型验证 除冰准则 机械除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直流干扰的车-地-网动态耦合仿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炜 李松原 唐宇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针对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直流偏磁电流受轨道交通动态杂散电流泄漏和段场接地影响的问题,综合考虑多列车运行工况,建立杂散电流分布扩散的车-地-网耦合模型,并采用复镜像法计算大地电位;定义接地网的自电阻系数和互电阻系数,建立直流偏磁... 针对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直流偏磁电流受轨道交通动态杂散电流泄漏和段场接地影响的问题,综合考虑多列车运行工况,建立杂散电流分布扩散的车-地-网耦合模型,并采用复镜像法计算大地电位;定义接地网的自电阻系数和互电阻系数,建立直流偏磁电流与大地电位的耦合关系,根据杂散电流侵入路径的拓扑结构,构建大地电位和直流偏磁电流的场路耦合模型;设计轨道交通杂散电流侵入电网的缩比模拟试验,并通过试验与模型计算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和模型计算之间的最大误差为8.41%;钢轨对地过渡电阻从3.00Ω•km增大到15.00Ω•km,直流偏磁电流的绝对平均值减小82.4%;在车辆段和正线之间采用阻断式连接装置比采用单向导通装置减小23.45%的直流偏磁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杂散电流 直流偏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贯通供电对电网的影响与解决方案
4
作者 李群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3-540,549,共9页
实现电气化铁路贯通供电,不仅需要解决铁路内部2个或者多个牵引变电所之间牵引网的双边供电,更重要的是解决铁路贯通供电给电网带来的影响.本文研究对比单边供电系统与贯通供电系统对电网影响及其区别,结合电网合环规程,探讨双边供电的... 实现电气化铁路贯通供电,不仅需要解决铁路内部2个或者多个牵引变电所之间牵引网的双边供电,更重要的是解决铁路贯通供电给电网带来的影响.本文研究对比单边供电系统与贯通供电系统对电网影响及其区别,结合电网合环规程,探讨双边供电的可实施性;构建贯通供电穿越功率计算模型,提出穿越功率监测方法以及树形供电、合建所和穿越功率利用3类穿越功率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综合负序治理和再生发电功率利用,提出多功能的智能牵引变电所方案,以消除对电网的不利影响,推动铁路更大范围实现贯通供电,取消电分相、消除无电区.研究表明:在电网专用线供电情况下,若牵引变电所间距不超过80 km,双边供电时分区所的合环电压差不大于16.00%,相角差不大于12.00°,低于合环规程的规定值,符合要求,可以合环;与同相单边供电相比,贯通供电对电网产生的穿越功率问题可以得到很好解决,并且再生发电功率也能得到更好利用,技术指标优于单边供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贯通供电系统 电磁合环 穿越功率 智能牵引变电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声屏障多参数预测模型及降噪性能研究
5
作者 宋杲 张小安 +3 位作者 张晓芸 杨建近 徐磊 杨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为研究轨道交通声屏障的声学性能影响因素及规律,对高架双线箱梁桥上安装有直立插板式声屏障的路段进行现场声压测试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声-固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建立包括考虑列车多噪声源分布、列车-声屏障多重反射、开孔前板-多孔... 为研究轨道交通声屏障的声学性能影响因素及规律,对高架双线箱梁桥上安装有直立插板式声屏障的路段进行现场声压测试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声-固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建立包括考虑列车多噪声源分布、列车-声屏障多重反射、开孔前板-多孔吸声材料-后板3层夹芯板等多参数的声屏障声学性能预测模型,在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分析声屏障几何参数以及采用不同顶部形式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声场变化、场点频谱特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多参数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声屏障后的声场分布情况;直立插板式声屏障高度每增加0.5 m,插入损失提高约0.72 dB,厚度对插入损失的影响与高度相似但较为平缓,每增加0.02 m插入损失提高约0.51 dB;相较于以直立式声屏障的降噪性能为基准,其顶部为Y形的声屏障结构对插入损失的提升最好,平均插入损失提高0.77~1.17 dB。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改良声屏障降噪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声屏障 插入损失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双边供电系统供电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6
作者 吕子佥 陶海东 +4 位作者 王元凯 廖惠淑 张财源 潘鹏宇 胡海涛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8-356,共9页
电气化铁路双边供电系统中多座牵引变电所一次侧可追溯至同一外部电源公共连接点,降低了公共连接点处电压水平,限制了系统的供电能力。为此,基于斯科特变压器和背靠背静止无功发生器,提出一种以提升系统整体电压水平为主的供电能力提升... 电气化铁路双边供电系统中多座牵引变电所一次侧可追溯至同一外部电源公共连接点,降低了公共连接点处电压水平,限制了系统的供电能力。为此,基于斯科特变压器和背靠背静止无功发生器,提出一种以提升系统整体电压水平为主的供电能力提升策略。根据国家针对电压水平的相关考核标准,建立了公共连接点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和三相电压偏差的综合补偿模型;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双层交替迭代求解的牵引供电网络求解方法解析系统潮流,根据潮流解析结果验证供电能力提升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选择以牵引负荷最小允许追踪时间间隔为评价指标,评估计及补偿装置后双边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结果表明,该策略可精确补偿公共连接点处三相电压偏差和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至期望值,间接抑制接触网网压波动,进而提升双边供电系统整体电压水平,增强系统供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双边供电 供电能力 潮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电位限制装置操作过电压抑制研究
7
作者 兰慧峰 孙建军 +3 位作者 李国玉 王美霞 唐宇宁 刘炜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通常会在运营线路的车站和段场中安装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OVPD),但当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PD复归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可能会导致OVPDⅡ段动作,甚至闭锁,导致钢轨电位限制装置将大地和钢轨短...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通常会在运营线路的车站和段场中安装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OVPD),但当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PD复归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可能会导致OVPDⅡ段动作,甚至闭锁,导致钢轨电位限制装置将大地和钢轨短接,成为杂散电流泄漏的通路。随着城市轨道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杂散电流造成的周边电力系统直流偏磁、城市管网腐蚀损坏等问题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电力系统和油气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异常钢轨电位引发钢轨电位限制装置误动作导致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泄漏加剧的问题,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钢轨电位限制装置操作过电压的抑制方法,通过搭建OVPD分闸产生操作过电压的仿真模型、基于N1250接触器搭建电弧实验平台在实际地铁线路中加装钢轨过电压抑制装置等3种方式,验证本文所提方法针对操作过电压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采用钢轨电位限制装置操作过电压抑制方法后,钢轨电位限制装置分闸产生的操作过电压峰值显著下降,降低了OVPD误动作的可能性,减小了杂散电流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钢轨电位限制装置 钢轨电位 操作过电压 抑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与电气化铁路共同接入电网的谐波不稳定分析
8
作者 刘静伟 吴思奇 +2 位作者 张乔 刘志刚 王浩宇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6-698,I0088-I0090,共16页
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与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长,部分地区出现风电场与电气化铁路共同接入电网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的情况,将会引发一系列谐波不稳定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对风电场与多车接入牵引网耦合系统进行... 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与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长,部分地区出现风电场与电气化铁路共同接入电网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的情况,将会引发一系列谐波不稳定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对风电场与多车接入牵引网耦合系统进行稳定性研究(为便于阐述,将牵引变电所、接触网与列车视为一个整体,称为牵引供电系统),建立了电网-牵引供电系统-风电场耦合系统导纳模型,并结合阻抗扫频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分析了传输线路长度对电网-牵引供电系统-风电场耦合系统谐波稳定性的影响,并基于风电场、牵引供电系统的导纳Bode图进一步揭示了风电场和牵引供电系统交互影响的产生机理,并探究了耦合系统临界稳定时机车数量与风机数量比例条件。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和Starsim/HIL硬件在环仿真平台,验证了所建模型对电网-牵引供电系统-风电场耦合系统谐波不稳定现象研究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牵引供电系统-风电场耦合系统 高速铁路车网系统 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谐波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科技前沿与挑战 被引量:237
9
作者 翟婉明 赵春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9-226,共18页
围绕现代轨道交通的四大重点领域: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磁悬浮交通,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特别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与水平.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学科发展趋势与应用需求,分析了轨道交通工... 围绕现代轨道交通的四大重点领域: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磁悬浮交通,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特别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与水平.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学科发展趋势与应用需求,分析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涉及系统安全性、运营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主要技术瓶颈,指出了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磁悬浮交通领域当前值得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为今后深入开展轨道交通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针对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国轨道交通科技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轨道交通 发展动态 科技前沿 技术挑战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电气化专辑主编评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永东 宋文胜 王琛琛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轨道交通列车牵引系统控制性能与供电质量提升是电气化铁路发展永恒的主题,轨道交通电气化是实现铁路性能提升、多拉快跑、绿色高效的必由之路,以电力电子、电机驱动、现代控制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推动了轨道交通电气化的快速发... 轨道交通列车牵引系统控制性能与供电质量提升是电气化铁路发展永恒的主题,轨道交通电气化是实现铁路性能提升、多拉快跑、绿色高效的必由之路,以电力电子、电机驱动、现代控制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推动了轨道交通电气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先进控制技术、智能检测与健康诊断理论的发展,功率器件应用及其可靠性评估、牵引变流控制与调制技术、高性能牵引电机驱动技术、新型供电与牵引传动拓扑等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受到了学术界及工业界的持续关注。《电源学报》特别推出轨道交通电气化专辑,以期推进轨道交通牵引变流驱动控制及其应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电气化 牵引变流 电机驱动 主编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体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仕斌 罗嘉明 +5 位作者 陈维荣 胡海涛 涂春鸣 陈艳波 肖凡 王飞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9-979,989,共22页
为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牵引能耗,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构建新型协同供能技术体系,实现跨时空高效用能.针对此新型供电系统结构,本文全面分析协同供能系统的物理架构、信息架构和社会架构的基本组... 为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牵引能耗,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构建新型协同供能技术体系,实现跨时空高效用能.针对此新型供电系统结构,本文全面分析协同供能系统的物理架构、信息架构和社会架构的基本组成及类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围绕资产能源化的基本概念,总结“荷-源”时空匹配评估方法与优化技术,并从系统角度阐述多源融合技术、保护重构、弹性评估等重要技术体系;重点分析“网-源-储-车”协同的高效能与高弹性的能源自洽技术,并基于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构建多层级能量管控系统,实现不同能量流的高效耦合,保障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本文系统性地总结了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系统的架构特征、评估优化、安全运维及协同运行等关键技术,阐述协同供能系统的技术组成体系,为协同供能系统的工程实践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能源自洽 协同供能 弹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海涛 杨凯 +3 位作者 葛银波 谷雨涵 李亚楠 何正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86-4297,I0009,共13页
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其牵引能耗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提高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效率,实现电气化铁路节能减排,该文研究一种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典型重载和高速铁路实测... 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其牵引能耗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提高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效率,实现电气化铁路节能减排,该文研究一种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典型重载和高速铁路实测负荷数据分析,提出基于功率融通和储能的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并分析其运行原理。为保证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在电气化铁路复杂负荷工况下实现再生制动能量的高效利用,提出一种含能量管理层与变流器控制层的双层控制策略。其中,能量管理层接收来自相邻变电所的实时测量信息,基于变电所工况及系统模式管理,执行能量管理策略计算得到系统运行参考功率。变流器控制层跟踪能量管理层给出的参考功率协调控制变流器,实现电气化铁路的潮流管理。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实现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的转移利用与储能利用,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有助于电气化铁路节能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 分区所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弓网系统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宁 支兴帅 +3 位作者 张静 郑伟 罗朝基 张卫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0-1005,1022,共17页
针对电气化铁路弓网正常和异常状态的接触副,分析受电弓滑板磨耗周期内的摩擦磨损性能差异性,特别是受电弓滑板的磨耗率和磨耗型面的差异性,包括:发生异常磨损时受电弓滑板磨损率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差异,以及局部偏磨、波浪型磨耗和... 针对电气化铁路弓网正常和异常状态的接触副,分析受电弓滑板磨耗周期内的摩擦磨损性能差异性,特别是受电弓滑板的磨耗率和磨耗型面的差异性,包括:发生异常磨损时受电弓滑板磨损率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差异,以及局部偏磨、波浪型磨耗和贯穿性凹坑等磨耗型面差异;着重归纳不同弓网系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台的特点及异同,总结磨耗检测接触式测量方法与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的优劣;分析弓网系统结构及参数、列车运行参数、弓网系统载流参数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归纳总结弓网载流摩擦磨损特性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弓网系统磨耗机理分析模型和数据拟合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给出弓网系统载流摩擦磨损性能在后续研究中所需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包括:弓网摩擦副的真实服役工况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等效模拟;弓网磨耗性能的在线高精度检测;复杂气候条件及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弓网磨耗性能的仿真和优化;结合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弓网磨耗预测,以及智能运维策略和全生命周期的能力保持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网系统 摩擦磨损特性 检测方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贯通供电系统穿越功率的治理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群湛 彭友 +2 位作者 黄小红 王翰林 任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5-1255,共11页
为消除牵引供电系统穿越功率的影响,同时兼顾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提出一种穿越功率治理的新方法.首先,结合贯通供电系统结构推导不同工况下的功率潮流,分析穿越功率检测方法;其次,在单相组合式同相牵引变电所的基础上,设置功率转移与能量... 为消除牵引供电系统穿越功率的影响,同时兼顾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提出一种穿越功率治理的新方法.首先,结合贯通供电系统结构推导不同工况下的功率潮流,分析穿越功率检测方法;其次,在单相组合式同相牵引变电所的基础上,设置功率转移与能量储存单元,分析改进后系统的工作机制;然后,通过功率分配与负序满意补偿的上层控制策略和变流器控制的底层控制策略相结合,提出穿越功率治理协同控制策略;最后,以某线路试验数据为例计算穿越功率大小,评估治理措施的经济性,同时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系统及其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消纳穿越功率和再生制动能量,在考虑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损耗的情况下,功率转移与能量储存单元的穿越功率利用率在70%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供电 贯通供电 均衡电流 穿越功率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K-means聚类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典型场景生成及出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凯 雷琪 李豆萌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2,共9页
受限于自然条件,光伏出力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为准确评估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光伏出力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K-means聚类算法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典型场景生成方法,并基于此进行光伏出力特性分析。首先,基于... 受限于自然条件,光伏出力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为准确评估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光伏出力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K-means聚类算法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典型场景生成方法,并基于此进行光伏出力特性分析。首先,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以及气象数据,利用PVsyst软件模拟光伏发电出力数据。然后,针对基本K-means聚类算法聚类参数和初始聚类中心盲目性高的问题,结合聚类有效性指标(Density based index,DBI)和层次聚类对其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K-means聚类算法生成光伏典型日出力场景。最后,基于华中地区某地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分布式光伏系统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进行验证,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各典型场景的出力特性揭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分布式光伏出力的规律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出力 改进K-means聚类算法 典型出力场景 出力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分解和极限梯度提升的车网耦合系统电气异常辨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福林 杨涛 +2 位作者 刘飞帆 田腾宇 熊进飞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68,共11页
及时准确识别电气化铁路车网耦合系统中的电气异常是保障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车网耦合系统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电气异常类型复杂多样,该系统不仅包含单一类型的电气异常,还存在复合类型的电气异常。目前,针对车网耦合系统电气异常的... 及时准确识别电气化铁路车网耦合系统中的电气异常是保障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车网耦合系统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电气异常类型复杂多样,该系统不仅包含单一类型的电气异常,还存在复合类型的电气异常。目前,针对车网耦合系统电气异常的识别方法较少,尤其是复合类型异常。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WPD)与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的车网耦合系统电气异常识别方法,对特定采样频率下的电气异常进行小波包分解,根据信号在不同频带上的特征,建立相应频率范围内的特征向量,通过多次不同程度的重采样,建立宽频域上的特征向量,实现宽频域的特征提取,利用XGBoost集成学习算法对电气异常进行分类。该方法不仅可以识别单一类型的电气异常,而且可以实现对复合类型电气异常的识别。实际工程案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电气异常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3%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噪声鲁棒性和实时性,可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车网耦合系统 电气异常 小波包分解 极限梯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车-网”系统串/并联双模式宽频谐波扰动产生装置设计与测量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向阳 胡海涛 +3 位作者 肖冬华 陶海东 宋依桐 何正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109-5121,I0008,共14页
精确测量动车组与电力机车(简称机车)四象限变流器(four-quadrant converter,4QC)和牵引网的宽频带阻抗特性是识别电气化铁路“车-网”系统振荡和不稳定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已有研究采用单一电压/电流扰动注入方式对牵引网或机车4QC... 精确测量动车组与电力机车(简称机车)四象限变流器(four-quadrant converter,4QC)和牵引网的宽频带阻抗特性是识别电气化铁路“车-网”系统振荡和不稳定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已有研究采用单一电压/电流扰动注入方式对牵引网或机车4QC阻抗进行测量,可能造成部分谐波扰动流向非目标测量对象,导致被测对象的谐波扰动信噪比低,影响阻抗测量精度。因此,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电气化铁路“车-网”联合系统的串/并联双模式宽频谐波扰动产生装置与阻抗测量方法,装置具有电压和电流两种工作模式,可以发出频带为1~3000Hz的宽频谐波扰动。扰动产生装置拓扑主要由多绕组降压变压器、谐波功率放大单元、并联LC谐振电路和反串联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等部分构成,结合双闭环dq解耦控制和载波移相开环脉宽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策略,实现频带双边可控、幅值可控且分布均匀的大功率谐波扰动输出。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和RT-Lab硬件在环实验验证该文串/并联双模式宽频谐波扰动产生装置设计方案及阻抗测量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车-网”系统 串/并联双模式 宽频谐波扰动产生装置 并联LC谐振电路 反串联IGBT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分区所多功能潮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翼云 胡海涛 +4 位作者 黄毅 葛银波 王科 高仕斌 郭旭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39-4651,I0005,共14页
针对既有电气化铁路分段、分相式供电结构导致的列车过分相速度损失、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分区所多功能潮流控制系统(multi-functional power flow control system for section post,SP-MPFC)及其控制策略,旨在充分利... 针对既有电气化铁路分段、分相式供电结构导致的列车过分相速度损失、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分区所多功能潮流控制系统(multi-functional power flow control system for section post,SP-MPFC)及其控制策略,旨在充分利用变流设备容量,兼顾实现分区所处列车柔性过分相、牵引网末端电压稳定与再生制动能量转移利用。首先,介绍分区所多功能潮流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然后,详细分析了柔性过分相、牵引网末端电压稳定与再生制动能量转移利用3种功能的实现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区所多功能潮流控制系统分层控制策略,其中能量管理层计算系统内各个变流器的有功/无功输出功率参考值,设备层协同控制多个变流器快速跟踪各自功率参考值。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系统结构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分区所 柔性过分相 网压稳定 再生制动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气化铁路接入的山区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栅 陈金强 +2 位作者 孙小军 冯玎 林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2-1180,共9页
作为大功率、强冲击的移动负荷,电气化铁路接入山区电网后将导致电网线路功率在短时内重新分布,可能引发线路可靠性下降等后果。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电气化铁路接入的山区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考虑途径山区的电气化铁路客货共线... 作为大功率、强冲击的移动负荷,电气化铁路接入山区电网后将导致电网线路功率在短时内重新分布,可能引发线路可靠性下降等后果。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电气化铁路接入的山区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考虑途径山区的电气化铁路客货共线的特点,基于列车牵引计算模拟牵引负荷的随机波动性;然后分析牵引负荷对电网潮流的影响;进一步建立线路故障模型对牵引负荷接入后的线路可靠性指标进行计算,量化评估山区电网的可靠性水平;最后,定义线路薄弱度指标对山区电网薄弱环节进行筛选,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升电网可靠性。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优化前后两种情况下的电网可靠性指标,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电网 电气化铁路 可靠性评估 客货共线 牵引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切削式防爬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佳明 朱涛 +2 位作者 肖守讷 阳光武 杨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当前,切削式防爬器存在切削初始峰值力过高问题,会出现刀具脱落或断裂,造成防爬器失效的情况。而且,既有双切削式防爬器极易出现内部切屑在管内堆积的情况。因此需对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切削式防爬器进行研究。[方法]先建立切削... [目的]当前,切削式防爬器存在切削初始峰值力过高问题,会出现刀具脱落或断裂,造成防爬器失效的情况。而且,既有双切削式防爬器极易出现内部切屑在管内堆积的情况。因此需对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切削式防爬器进行研究。[方法]先建立切削式防爬器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将切削式防爬器的切削力、碰撞吸能仿真结果同相关文献的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模拟方法的准确性。介绍蜂窝切削复合式防爬器和改进的内外双切削式防爬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有限元模型的模拟计算,分析两种新型切削式防爬器的切削性能。[结果及结论]在切削式防爬器出现初始峰值力的位置设置诱导槽,可以有效地降低该峰值力;诱导槽的深度不小于切削深度效果更佳;诱导槽的宽度过大,会导致二次峰值力的增加,且刀具通过该诱导槽之后切削力会出现较大波动。与传统的抽屉式蜂窝防爬器相比,蜂窝切削复合式防爬器不仅吸能能力极为优秀,还能更换部件,具有可重复利用的特性。新型内外双切削式防爬器能将切屑从管内顺利排出,从而避免了切屑堆积。对比单切削式的防爬器,新型内外双切削式防爬器的吸能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切削式防爬器 蜂窝 碰撞吸能 诱导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