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改性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的动物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邱志兵 陈鑫 黄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0-953,共4页
通过人工瓣膜临床前羊慢性存活实验,探讨新型国产表面改性人工心脏瓣膜的抗凝血性能和综合性能。在19例羊心脏内植入新型TiO2-x/TiN薄膜材料制成的国产双叶人工瓣膜,与植入热解碳制成的St Jude双叶瓣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指标、血流动力学... 通过人工瓣膜临床前羊慢性存活实验,探讨新型国产表面改性人工心脏瓣膜的抗凝血性能和综合性能。在19例羊心脏内植入新型TiO2-x/TiN薄膜材料制成的国产双叶人工瓣膜,与植入热解碳制成的St Jude双叶瓣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指标、血流动力学测定、心脏超声检查和长期生存动物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该瓣膜的综合性能做临床前动物体内评价。成活15例,4例死亡,其中对照组8例、实验组7例,最长存活9个月且是实验组。两组凝血指标在围术期及术后24h内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1~20周血凝血酶时间均较实验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考虑与华法林抗凝治疗有关,而实验组在术后1周以后恢复术前水平。两组血流动力学围术期变化相似,心脏超声检查及术后半年尸检示两组各瓣膜活动好,均未见血形成,无赘生物,各主要脏器均无栓塞等异常改变。该新型国产人工瓣膜与进口机械瓣有相似的血流动力学功能,获得了满意的长期生存效果,且抗凝血性能明显优于进口机械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表面改性 TiO2-x/TiN薄膜 抗凝 体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浸没离子注入沉积纳米TiN薄膜的机械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万国江 黄楠 +2 位作者 冷永祥 杨萍 陈俊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04-910,共7页
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沉积(PⅢ-D)在不锈钢基底上合成TiN薄膜。对沉积TiN薄膜后的不锈钢试样进行拉伸变形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位观察表明在较大塑性变形量下氮化钛薄膜没有剥落和裂纹出现。采用划痕法测得薄膜与基体间有较... 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沉积(PⅢ-D)在不锈钢基底上合成TiN薄膜。对沉积TiN薄膜后的不锈钢试样进行拉伸变形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位观察表明在较大塑性变形量下氮化钛薄膜没有剥落和裂纹出现。采用划痕法测得薄膜与基体间有较强的结合力。薄膜的纳米压痕测试显示出很高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值。通过对合成TiN薄膜的TEM结构测试、AFM表面观察、AES成分结果分析,认为该合成薄膜的纳米级晶粒尺寸、致密的表面质量以及成分沿深度的分布是其具有优异的抗塑性变形性能以及高的结合强度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机械性能 TIN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负的低偏压对氟化非晶态碳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姚志强 杨萍 +2 位作者 孙鸿 王进 黄楠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6,共4页
为了研究基体负的低偏压Vb 对氟化非晶态碳膜的结构、纳米硬度和疏水性能的影响 ,采用等离子体浸没与离子注入装置 ,CF4和CH4作为气源 ,在不同的基体偏压下制备了一系列氟化非晶态碳膜。使用XPS、ATR FTIR和Raman谱对其成份和结构进行... 为了研究基体负的低偏压Vb 对氟化非晶态碳膜的结构、纳米硬度和疏水性能的影响 ,采用等离子体浸没与离子注入装置 ,CF4和CH4作为气源 ,在不同的基体偏压下制备了一系列氟化非晶态碳膜。使用XPS、ATR FTIR和Raman谱对其成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薄膜硬度通过纳米压痕仪进行测量 ,采用躺滴法测量薄膜与双蒸水之间的接触角来评价其疏水性能。XPS和FTIR结果表明薄膜中存在C CF、C Fx基团。Raman谱结果表明 :随着基体偏压的增加 ,薄膜从类聚合物状结构逐渐转变为类金刚石结构 ,薄膜的硬度逐渐增加。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 :在低偏压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非晶态碳膜 基体偏压 拉曼光谱 纳米压痕 疏水性 躺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非晶态碳膜(a-C∶F)的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姚志强 杨萍 +1 位作者 孙鸿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采用等离子体浸没与离子注入装置,以CF4和CH4作为源气体,在Si(100)基片上制备了含氟量不同的一系列氟化非晶态碳膜。通过XPS、FTIR和Raman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躺滴法测量薄膜与双蒸水之间的接触角。薄膜硬度通过纳米压痕仪进行...  采用等离子体浸没与离子注入装置,以CF4和CH4作为源气体,在Si(100)基片上制备了含氟量不同的一系列氟化非晶态碳膜。通过XPS、FTIR和Raman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躺滴法测量薄膜与双蒸水之间的接触角。薄膜硬度通过纳米压痕仪进行测量。XPS和FTIR结果表明存在C—CF、C—Fx基团和少量的氧。我们认为薄膜中存在的氧元素是由于薄膜在正常存放时发生了时效过程,其中的悬挂键发生化学吸附反应引起的。Raman和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氟元素含量的逐渐增加,薄膜从典型的类金刚石状结构逐渐转化为类聚合物状结构,接触角逐渐增大。纳米压痕测量结果表明,氟元素的加入使得薄膜的硬度有很大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非晶态碳膜 制备 表征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拉曼光谱 接触角 纳米压痕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