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科陶瓷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雷磊 伍雨驰 +2 位作者 程子晋 刘莉 郑靖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共11页
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耐磨性、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被广泛用于牙齿缺损和缺失修复。本文首先介绍了牙科陶瓷材料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基于陶瓷材料的磨损与磨蚀机制,归纳总结了牙科陶瓷材料摩擦学性能优化方面所取... 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耐磨性、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被广泛用于牙齿缺损和缺失修复。本文首先介绍了牙科陶瓷材料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基于陶瓷材料的磨损与磨蚀机制,归纳总结了牙科陶瓷材料摩擦学性能优化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指出陶瓷材料和天然人牙摩擦学性能失配严重制约了陶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进而从室验介质、对摩副以及载荷、位移和循环次数等方面分析汇总牙科陶瓷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体外测试方法。最后,从仿生摩擦学角度探讨了牙科陶瓷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研制仿生陶瓷基复合材料是解决陶瓷修复体与天然人牙摩擦学性能失配难题最具潜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陶瓷材料 摩擦学性能 测试方法 微观结构 仿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牙科高分子修复材料摩擦学行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靖 周仲荣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在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台上以TA2纯钛为对摩材料,研究和比较了4种我国口腔临床常用牙科高分子修复材料在人工唾液介质中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人工唾液介质中,3种成品树脂牙的摩擦因数、磨痕深度均较小,磨损表面主要呈现犁削效应... 在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台上以TA2纯钛为对摩材料,研究和比较了4种我国口腔临床常用牙科高分子修复材料在人工唾液介质中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人工唾液介质中,3种成品树脂牙的摩擦因数、磨痕深度均较小,磨损表面主要呈现犁削效应;光固化树脂修补材料的摩擦因数大,耐磨性较差,磨损形貌以剥落为主,伴随犁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高分子修复材料 摩擦磨损 TA2纯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Z50钢表面离子氮化/激光淬火复合改性层扭动微动摩擦学行为研究
3
作者 顾和根 蔡振兵 +2 位作者 岳文 沈明学 朱旻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26-11131,共6页
对LZ50车轴钢表面进行离子氮化/激光淬火复合处理。在对复合改性层进行表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复合改性层和基体在干态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动微动磨损行为。结果表明,LZ50钢经过复合处理后在表面层形成了均匀分布的针状马氏体;复合处... 对LZ50车轴钢表面进行离子氮化/激光淬火复合处理。在对复合改性层进行表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复合改性层和基体在干态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动微动磨损行为。结果表明,LZ50钢经过复合处理后在表面层形成了均匀分布的针状马氏体;复合处理改变了LZ50钢的扭动微动运行区域,使得混合区减小,滑移区向小角位移方向移动;复合改性层的摩擦扭矩和耗散能在整个运行区域都低于LZ50钢,其磨损程度明显降低,在部分滑移区损伤轻微,在混合区和滑移区,损伤主要表现为剥层、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总之,复合改性层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离子氮化/激光淬火复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人体皮肤摩擦不舒适度感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炜 蒋玉石 +2 位作者 庞强 翟正绘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利用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反馈信号研究了不同性别人体前臂掌侧皮肤在不同法向加载摩擦条件下的不舒适度感知能力.试验在UMT-II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相应的生理反应信号:皮肤温度、电容以及脑电波利用NeXus-10生理反馈仪进行同步... 利用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反馈信号研究了不同性别人体前臂掌侧皮肤在不同法向加载摩擦条件下的不舒适度感知能力.试验在UMT-II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相应的生理反应信号:皮肤温度、电容以及脑电波利用NeXus-10生理反馈仪进行同步采集及定量分析;皮肤感知的心理信号借助于摩擦过程中受试者对疼痛、牵扯和灼热的感觉程度进行量化记分.结果表明:皮肤的摩擦系数在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女性皮肤的温度及电容普遍高于男性,但温度及电容在摩擦开始及结束时的差值在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女性脑电波幅值及高幅值波峰数大于男性;相应的女性在摩擦过程中不舒适的心理反应强于男性;所有受试者在摩擦过程中的不舒适感均随时间的延长及载荷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皮肤 性别 摩擦 不舒适度感知 生理反应 心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往复摩擦条件下的损伤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石磊 谢旭辉 +1 位作者 徐萍 李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3,共8页
选用成年健康活体兔皮肤替代残肢皮肤,在UMT-Ⅱ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通过模拟残肢皮肤/接收腔界面间的黏着和中间过渡摩擦行为,对兔皮肤的摩擦系数、Ft-D曲线、能量损耗以及这两种摩擦行为所引起的兔皮肤摩擦损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 选用成年健康活体兔皮肤替代残肢皮肤,在UMT-Ⅱ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通过模拟残肢皮肤/接收腔界面间的黏着和中间过渡摩擦行为,对兔皮肤的摩擦系数、Ft-D曲线、能量损耗以及这两种摩擦行为所引起的兔皮肤摩擦损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5或3.5 N法向力作用下,随着往复摩擦位移从±2.5 mm增加到±5 mm,兔皮肤的摩擦行为从黏着状态转变到中间过渡状态,往复摩擦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增加;由于中间过渡状态下的兔皮肤摩擦系数较高,能量损耗较大,因而造成的皮肤损伤程度比黏着状态严重;与人体手掌或脚掌皮肤相比,兔皮肤的角质层较薄,很难形成摩擦水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皮肤 摩擦行为 能量耗散 损伤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汗液对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炜 孔梅 +1 位作者 刘夕东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3,共6页
采用人工汗液模拟人体汗液,在连续和间歇式往复摩擦运动模式下研究汗液对正常人体皮肤、穿戴假肢皮肤以及残肢疤痕皮肤摩擦性能的影响,并模拟假肢穿戴环境研究汗液对皮肤摩擦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法向载荷为0.2 N和0.7 N的连续和间... 采用人工汗液模拟人体汗液,在连续和间歇式往复摩擦运动模式下研究汗液对正常人体皮肤、穿戴假肢皮肤以及残肢疤痕皮肤摩擦性能的影响,并模拟假肢穿戴环境研究汗液对皮肤摩擦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法向载荷为0.2 N和0.7 N的连续和间歇式往复摩擦运动模式下,汗液均通过改变皮肤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对皮肤的摩擦行为产生影响;在汗液逐渐干燥的过程中,皮肤的摩擦行为从粘着向相对滑移状态转变,摩擦系数变化经历从小到大再减小、最后达到稳定的过程;在法向载荷为8.0 N、模拟假肢穿戴环境的连续式往复摩擦运动模式下,汗液环境中的正常小腿皮肤、穿戴假肢皮肤和残肢疤痕皮肤的摩擦系数均大于干燥环境.根据皮肤在摩擦过程中的疼痛感、牵扯感和灼热感等同时提出皮肤摩擦舒适度概念,与干燥的假肢穿戴环境相比,汗液均加强了不同皮肤的摩擦不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皮肤 摩擦性能 人工汗液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彩服织物与人体肘部皮肤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宇轩 纪伟 +2 位作者 刘陶峰 李炜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844,共7页
在往复摩擦模式下模拟迷彩服穿着环境,研究了5种不同迷彩服织物的表面结构、亲疏水性、接触力值以及干湿状态对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法向载荷为1 N时,湿态下的环境增强了织物与皮肤间的黏着力,织物与皮肤在湿态下的摩擦系数... 在往复摩擦模式下模拟迷彩服穿着环境,研究了5种不同迷彩服织物的表面结构、亲疏水性、接触力值以及干湿状态对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法向载荷为1 N时,湿态下的环境增强了织物与皮肤间的黏着力,织物与皮肤在湿态下的摩擦系数均高于干态;当法向载荷增加到5 N时,界面间的干湿状态对织物与皮肤的摩擦系数无明显影响.在干态时,不同迷彩服织物与皮肤的摩擦性能与织物的材质和针织结构有关,纯棉材质和斜纹结构的织物与皮肤的摩擦系数较小;在湿态时,不同迷彩服织物与皮肤的摩擦性能与织物的亲疏水性有关,疏水性强的织物由于增强了皮肤的水合作用以及界面间的粘附力,因此增加了织物与皮肤的摩擦系数.质地较硬的平纹结构织物易造成摩擦后的皮肤表面粗糙,造成皮肤不同程度的角质层分离及表皮撕裂,增加了皮肤表面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彩服织物 肘部皮肤 往复摩擦 干湿状态 皮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釉质在柠檬酸介质中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欢 郑靖 钱林茂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09,共6页
采用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台,以TC4钛合金球为摩擦偶件,考察了人牙釉质在pH为3.2的柠檬酸介质中的摩擦磨损行为,并与人工唾液介质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牙釉质在不同介质中的摩擦磨损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在柠檬酸介质中,鉴于柠檬酸... 采用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台,以TC4钛合金球为摩擦偶件,考察了人牙釉质在pH为3.2的柠檬酸介质中的摩擦磨损行为,并与人工唾液介质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牙釉质在不同介质中的摩擦磨损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在柠檬酸介质中,鉴于柠檬酸对牙釉质表面的酸蚀软化和脱矿作用,牙釉质的摩擦系数低于人工唾液介质,但伴随显著波动,磨损机制以黏着剥落为主,磨损体积随循环次数增加几乎呈线性增长,磨损量明显大于人工唾液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釉质 柠檬酸 腐蚀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角质化妆品对皮肤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翟正绘 李炜 庞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611,共6页
采用UMT-Ⅱ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模拟洗脸的摩擦条件,考察了微粒大小、数量和硬度不同的3种磨砂洗面奶介质对不同性别人体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在往复摩擦条件下磨砂洗面奶去除了皮肤表面老化角质层,皮肤的表面粗糙度下降... 采用UMT-Ⅱ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模拟洗脸的摩擦条件,考察了微粒大小、数量和硬度不同的3种磨砂洗面奶介质对不同性别人体皮肤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在往复摩擦条件下磨砂洗面奶去除了皮肤表面老化角质层,皮肤的表面粗糙度下降,皮肤的电导、水合作用、黏着力及摩擦系数增加;含有2种微粒大小、数量和硬度适中的B组洗面奶介质摩擦去除老化角质较多,皮肤后续对保湿化妆品的渗透效果较好;由于不同性别皮肤表面结构的差异,磨砂洗面奶对男性皮肤表面结构的影响较女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摩擦 磨砂洗面奶 粗糙度 皮肤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润滑介质下食管组织的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凯 林承雄 +1 位作者 李炜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1-527,共7页
本文中模拟胃镜检查中胃镜前端进入食管的过程,研究了不同润滑介质(盐酸利多卡因、生理盐水、人工唾液、人工胃液)对胃镜绕管和食管黏膜界面减摩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胃镜绕管与食管黏膜组织界面之间存在典型的黏-滑摩擦状态,摩擦力由... 本文中模拟胃镜检查中胃镜前端进入食管的过程,研究了不同润滑介质(盐酸利多卡因、生理盐水、人工唾液、人工胃液)对胃镜绕管和食管黏膜界面减摩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胃镜绕管与食管黏膜组织界面之间存在典型的黏-滑摩擦状态,摩擦力由黏着摩擦部分和变形摩擦部分组成,润滑介质通过改善界面间的润湿性可改变其黏着状态;不同润滑介质的润滑效果与介质的物理特性有关,盐酸利多卡因由于与绕管的接触角、表面自由能和粘附功较小,改善了界面间的润湿性,因此降低了界面间的摩擦阻力和摩擦系数,而人工胃液的作用正好相反.研究结果为胃镜诊疗中润滑介质和内窥镜绕管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 胃镜绕管 润滑介质 摩擦学性能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釉质和合成羟基磷灰石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彦 郑靖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3-46,67,共5页
鉴于人牙釉质由96%~97%质量比的羟基磷灰石构成,选用合成羟基磷灰石作为空白对照样,通过纳米压痕仪、SEM、EDX等考察和分析不同载荷下人牙釉质和合成羟基磷灰石的力学性能,初步分析人牙釉质内部微观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贡献。结果表明:... 鉴于人牙釉质由96%~97%质量比的羟基磷灰石构成,选用合成羟基磷灰石作为空白对照样,通过纳米压痕仪、SEM、EDX等考察和分析不同载荷下人牙釉质和合成羟基磷灰石的力学性能,初步分析人牙釉质内部微观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贡献。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作用下,人牙釉质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低于合成羟基磷灰石,且压痕较深。牙釉质和合成羟基磷灰石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均随载荷增大而降低,压痕深度随载荷增大而增大,其中,合成羟基磷灰石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随载荷增大而降低的幅度略大于人牙釉质。可见,人牙釉质的力学性能与其内部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釉质 合成羟基磷灰石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肢接受腔-人体皮肤界面往复摩擦能量损耗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纪伟 展茂利 +1 位作者 李炜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9-456,共8页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多功能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在往复摩擦模式下模拟假肢接收腔-残肢皮肤穿戴界面,研究了不同切向力作用下两种常用的假肢接受腔材料与皮肤的摩擦能量损耗.结果表明:接受腔-皮肤界面往复摩擦过程中,随着切向力的增加,皮...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多功能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在往复摩擦模式下模拟假肢接收腔-残肢皮肤穿戴界面,研究了不同切向力作用下两种常用的假肢接受腔材料与皮肤的摩擦能量损耗.结果表明:接受腔-皮肤界面往复摩擦过程中,随着切向力的增加,皮肤发生的弹性变形增大,皮肤摩擦前后的温差增加,摩擦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增大.接受腔材料表面结构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穿戴假肢的舒适性.相较于表面粗糙度较大的国内生产接受腔材料,表面粗糙度较小的进口接受腔材料降低了皮肤的摩擦能耗,减轻了皮肤的发热和变形,降低了皮肤损伤的风险,提高了与皮肤界面的适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腔材料 人体皮肤 往复摩擦 能量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中性络合剂对花岗岩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朝晖 吴志鑫 +3 位作者 杨康辉 苏叶茂 郑靖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0-808,共9页
基于自然界生物侵蚀的络合机制,分别以柠檬酸、酒石酸和草酸等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为有效成分配置了3种仿生中性络合剂,同浓度盐酸溶液作为对照试剂,采用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以H13钢球为摩擦对偶,考察仿生中性络合剂处理前后花岗岩表面... 基于自然界生物侵蚀的络合机制,分别以柠檬酸、酒石酸和草酸等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为有效成分配置了3种仿生中性络合剂,同浓度盐酸溶液作为对照试剂,采用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以H13钢球为摩擦对偶,考察仿生中性络合剂处理前后花岗岩表面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3种仿生中性络合剂侵蚀处理均能诱发花岗岩表面裂隙扩张,形成溶蚀坑,岩石表面力学性能下降,矿物颗粒间联结变弱,表面摩擦磨损加剧,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相比无机强酸对岩石矿物颗粒的酸蚀作用,有机酸的络合作用对花岗岩表面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分子量小且结构简单的草酸相比柠檬酸和酒石酸更容易诱发花岗岩表面矿物颗粒络合溶蚀,从而促进岩石表面摩擦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摩擦磨损 中性络合剂 有机酸 生物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釉质纳米尺度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14
作者 黄毅 郑靖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6,共4页
利用纳米划痕仪研究了人牙釉质在纳米尺度下的摩擦磨损行为,考察了法向载荷对牙釉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法向载荷增大,人牙釉质的摩擦因数和磨损深度呈现非线性增大;载荷较小时(<20mN),摩擦因数随载荷增加而快速增大,... 利用纳米划痕仪研究了人牙釉质在纳米尺度下的摩擦磨损行为,考察了法向载荷对牙釉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法向载荷增大,人牙釉质的摩擦因数和磨损深度呈现非线性增大;载荷较小时(<20mN),摩擦因数随载荷增加而快速增大,划痕表面主要呈现轻微凹陷,损伤以弹塑性变形为主;当载荷较大时(>20mN),摩擦因数随载荷增加而缓慢增大,划痕表面开始出现磨屑,磨损以脆性剥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摩擦磨损 纳米划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Ni60和Co-Cr-W合金层的高温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3 位作者 刘军 徐轶 俞佳 周仲荣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28,31,共4页
在4Cr14N iW2Mo耐热合金钢表面熔覆N i60和Co-Cr-W合金粉末,获得具有良好冶金结合和组织致密的熔覆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室温、250℃和420℃),对N i60和Co-Cr-W熔覆层及其基体材料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Cr-W熔覆层和基... 在4Cr14N iW2Mo耐热合金钢表面熔覆N i60和Co-Cr-W合金粉末,获得具有良好冶金结合和组织致密的熔覆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室温、250℃和420℃),对N i60和Co-Cr-W熔覆层及其基体材料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Cr-W熔覆层和基体材料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剥层和氧化磨损的共同作用,其摩擦因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于N i60熔覆层,其摩擦因数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其磨损机制表现为磨粒磨损。在高温条件下,N i60熔覆层比Co-Cr-W合金熔覆层具有更优良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层 高温磨损 镍基合金 Co-Cr-W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0合金在去离子水和干态下的微幅冲击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振兵 邓小剑 +5 位作者 阳荣 彭金方 钱浩 李晨 谢永诚 朱旻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8,共5页
在小载荷冲击实验台上,通过改造夹具,实现了管/平面接触方式,以模拟蒸汽发生器中传热管与抗震条发生的微幅冲击磨损。以690合金传热管和405不锈钢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冲击载荷和润滑条件(干态与去离子水中)下进行了微幅冲击磨损试验,通... 在小载荷冲击实验台上,通过改造夹具,实现了管/平面接触方式,以模拟蒸汽发生器中传热管与抗震条发生的微幅冲击磨损。以690合金传热管和405不锈钢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冲击载荷和润滑条件(干态与去离子水中)下进行了微幅冲击磨损试验,通过分析磨痕面积、微观形貌、断口形貌和磨损区硬度等,探讨了690合金受微幅冲击磨损和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态环境下,小载荷时690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和剥落。随着载荷的增大,其损伤机制为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在去离子水环境条件下,小载荷时,损伤轻微;随着载荷的增大,其损伤机制为疲劳磨损。水介质显著的延缓了材料的开裂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90合金 润滑条件 冲击磨损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氧量环境下紫铜/黄铜电接触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莉萍 彭金方 +1 位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0-689,共10页
电连接器常因接触界面磨损发生严重失效,因此有必要研究电接触模式下的微动磨损行为。本文中基于电接触模式和不同环境含氧量(即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和30%,后文统一称作10%O_(2)、20%O_(2)和30%O_(2)环境),着重研究含氧量对紫铜... 电连接器常因接触界面磨损发生严重失效,因此有必要研究电接触模式下的微动磨损行为。本文中基于电接触模式和不同环境含氧量(即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和30%,后文统一称作10%O_(2)、20%O_(2)和30%O_(2)环境),着重研究含氧量对紫铜/黄铜微动磨损行为与磨损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10%O_(2)、20%O_(2)和30%O_(2)环境时所对应的摩擦系数稳定值分别为0.77、0.71和0.80,摩擦耗散能和磨损体积的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即10%O_(2)环境下最高,20%O_(2)最低,30%O_(2)介于两者之间,可以推测,含氧量最低条件时的损伤比含氧量高时更严重。通过电接触寿命可以看出,20%O_(2)环境中电接触性能最优,10%O_(2)次之,30%O_(2)最差,不同含氧量时的微动磨损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理论上含氧量越高氧化现象越严重,但10%O_(2)时的抗微动磨损性能最差,30%O_(2)时的电接触性能最差,而类大气含氧量的20%O_(2)环境时的电接触性能和抗磨损性能最佳。结果表明:电接触性能与环境含氧量存有非线性依赖关系,30%O_(2)的环境中氧化最严重,微观形貌为尺寸粗大和团聚状的氧化颗粒,导致其接触电阻高于其余两种含氧量时;而在10%O_(2)环境中,因微动产生的磨屑多,新鲜的磨屑松散覆盖在磨痕区域,极易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使其接触电阻高于20%O_(2)环境,但是低于30%O_(2)时,说明环境中含氧量和微动产生的磨屑协同主导铜电接触性能与磨损行为,结合白光干涉、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微观分析结果发现,在不同含氧量环境下的铜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氧化、材料转移和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接触模式 接触电阻 微动磨损 接触失效 含氧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釉质的磨损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靖 周丹 周仲荣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4,24,共4页
以钛合金为对摩材料,考察了人牙釉质在人工唾液介质中的滑动磨损进程,结合微观分析,研究了牙釉质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随着釉质表面发生脆性剥落,磨损从两体接触磨损转变为三体磨粒磨损,磨损加剧;随着接触时间增长,硬质... 以钛合金为对摩材料,考察了人牙釉质在人工唾液介质中的滑动磨损进程,结合微观分析,研究了牙釉质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随着釉质表面发生脆性剥落,磨损从两体接触磨损转变为三体磨粒磨损,磨损加剧;随着接触时间增长,硬质磨屑尺寸变小,磨损率降低,进入稳定磨损阶段。牙釉质磨损为机械磨损过程,釉质表面基本无摩擦化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釉质 钛合金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烟炱的表征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咼盟飞 蔡振兵 +1 位作者 张祖川 朱旻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815,共8页
烟炱是燃烧不充分的产物,成分复杂,它会对润滑油的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采用TEM、XRD、FT-IR、Raman多种分析技术对柴油烟炱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并采用UTM-2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添加质量分数0.01%柴油烟炱的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摩... 烟炱是燃烧不充分的产物,成分复杂,它会对润滑油的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采用TEM、XRD、FT-IR、Raman多种分析技术对柴油烟炱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并采用UTM-2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添加质量分数0.01%柴油烟炱的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装载机烟炱(Soot A)、水泥罐车烟炱(Soot B)和推土机烟炱(Soot C)3种柴油烟炱样品的粒径大小相近;在基础油中添加质量分数0.01%柴油烟炱后,能够显著改善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尤其是100、175℃时效果明显;3种柴油烟炱具有相似的减磨特性,但减磨程度略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烟炱 添加剂 润滑油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腈橡胶/受阻酚AO-2246/绢云母粉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孔成 张林 +2 位作者 彭金方 蔡振兵 朱旻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6,91,共5页
首先制备丁腈橡胶(NBR)/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AO-2246)共混物,然后添加不同含量的绢云母粉,获得了不同阻尼性能的复合材料。采用动态力学分析、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绢云母粉加入后的改善阻尼性能的机... 首先制备丁腈橡胶(NBR)/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AO-2246)共混物,然后添加不同含量的绢云母粉,获得了不同阻尼性能的复合材料。采用动态力学分析、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绢云母粉加入后的改善阻尼性能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绢云母粉的加入,不仅提高了NBR/AO-2246共混物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而且储能模量(E')和损耗模量(E″)均得到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分子间氢键效应不是导致NBR/AO-2246/绢云母共混物高阻尼性能的原因。结合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高阻尼性能是无定形态小分子AO-2246具有高阻尼性能和绢云母与NBR基体间摩擦耗散能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储能模量的增大是绢云母粉特殊的高厚径比层状结构引起的补强效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绢云母粉 受阻酚AO-2246 损耗角正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