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轨跨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1
作者 殷勇 江承蓁 +2 位作者 梁铖 陈锦渠 李搏志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智能轨道快运(ART)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轨道交通制式,其具有运输组织灵活、便于跨线运营组织的特点。近年来,随着ART系统的不断建设,部分城市的ART系统逐渐建设成网,为了节约运营成本,便于乘客出行,研究ART跨线列车开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轨道快运(ART)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轨道交通制式,其具有运输组织灵活、便于跨线运营组织的特点。近年来,随着ART系统的不断建设,部分城市的ART系统逐渐建设成网,为了节约运营成本,便于乘客出行,研究ART跨线列车开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考虑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以企业运营和乘客出行综合成本最优为目标,客流需求及线路通过能力等为约束,构建了用于确定跨线运营背景下,不同交路上列车发车频率及跨线交路折返站位置的ART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并运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实现了模型的求解。最后,以宜宾智轨为例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跨线列车开行方案与独立运营方案相比,综合成本降低了7.15%,能够有效提升ART系统的运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轨道快运系统 网络化运营 跨线列车 模拟退火遗传算法 开行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可 王玉峰 +2 位作者 程谦恭 林棋文 史安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4-917,共14页
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过程中沿途侵蚀、裹挟下伏层物质,影响其流态并控制滑体远程运动的原因,一直是国际滑坡动力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与关键科学问题。聚焦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减阻机理研究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梳理,首... 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过程中沿途侵蚀、裹挟下伏层物质,影响其流态并控制滑体远程运动的原因,一直是国际滑坡动力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与关键科学问题。聚焦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减阻机理研究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梳理,首先阐明并高度概括了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作用所产生的系列典型剖面沉积学特征,包括底辟构造、火焰状构造、剪切带等一系列滑体与下伏层相互作用的“滑坡-构造”形态;其次,从“滑坡-构造”形态的动力学指示研究、裹挟效应的物理力学过程研究及其流变学本构模型研究3个方面对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的述评。在此基础上,从高速远程滑坡裹挟作用到底是减阻和增阻这一争议性问题出发,分析并讨论了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今后高速远程滑坡底部裹挟运动机理研究所面临的深层次科学挑战,并指出应进一步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在于:高速远程滑坡侵蚀与裹挟过程的物理力学机制研究、基于“滑坡-构造”形态的裹挟效应时空演化动力学机理研究和运动路径相依的高速远程滑坡流态转化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远程滑坡 述评 “滑坡-构造”形态 底部裹挟机理 发展趋势 关键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红层土石混合料强度及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俊云 张乐 +3 位作者 高福洲 唐永吉 何卓岭 王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4-1404,共11页
为研究干湿循环下红层土石混合料的劣化规律,以取自四川盆地的红层土石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崩解试验,探讨不同粒径红层软岩块石的崩解特征;对2组红层土石混合路基填料原始级配缩尺,通过叠环式剪切试验,研究干湿循环次数对红层土... 为研究干湿循环下红层土石混合料的劣化规律,以取自四川盆地的红层土石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崩解试验,探讨不同粒径红层软岩块石的崩解特征;对2组红层土石混合路基填料原始级配缩尺,通过叠环式剪切试验,研究干湿循环次数对红层土石混合料黏聚力、内摩擦角、剪胀率和剪切模量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层软岩块石遇水崩解显著,崩解过程可分为剧烈段、过渡段和稳定段,崩解剧烈段块石含量降低近70%;粒径较大时,块石受结构面影响更强,崩解更彻底;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抗剪强度在崩解剧烈段明显降低,过渡段基本不变,稳定段略有回升;块石崩解后,其咬合作用显著降低,表观黏聚力急剧减小,静电引力和固化胶结使黏聚力轻微增大,崩解物间的摩擦和重定向排列使内摩擦角轻微增大;最大粒径和含石量显著降低,法向应力下土石混合料更密实,剪胀率明显降低;骨架-密实结构转变为悬浮-密实结构,剪切模量明显降低;干湿循环下黏聚力和剪胀率劣化更明显,内摩擦角的劣化受块石粒径影响最大,剪切模量的劣化受块石粒径影响最小;路堤填筑前,对红层土石混合料进行2次崩解处理,以削弱其受降雨-蒸发循环作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土石混合料 干湿循环 静态崩解试验 叠环剪试验 崩解阶段 关键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客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韧性评估及划分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锦渠 张帆 +1 位作者 彭其渊 殷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94-3002,共9页
为量化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在大客流下的运营服务水平,以韧性为指标评估并划分了站点应对大客流的能力。首先,通过分析站点的3类乘客出行流线,考虑乘客在站点出行的便利性,提出了基于乘客在站出行时间的站点运营服务水平评价指标;接... 为量化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在大客流下的运营服务水平,以韧性为指标评估并划分了站点应对大客流的能力。首先,通过分析站点的3类乘客出行流线,考虑乘客在站点出行的便利性,提出了基于乘客在站出行时间的站点运营服务水平评价指标;接着,结合韧性三角理论,构建基于站点剩余运营服务水平的韧性指标评估,并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实现了站点韧性评估结果的划分;最后,评估了成都地铁各站点在早高峰大客流下的韧性。结果表明:早高峰期间站点的运营服务水平随时间呈3类变化趋势,分别对应于3类客流量分布;站点韧性与客流量及平均延误次数有关,1号线的站点因其客流量最大而拥有最差的韧性;聚类中心数的增加将加剧各类站点的重叠程度,成都地铁站点的韧性处于较低水平,着重关注1、2号线站点的运营有利于提升系统应对大客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城市轨道交通 站点韧性 大客流 模糊聚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候钢桥耐腐蚀性能与腐蚀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兵 马燕 +2 位作者 艾从沛 王治国 舒奥雄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3,共9页
针对耐候钢桥所面临的腐蚀损伤及腐蚀疲劳性能耦合劣化问题,介绍了耐候钢桥基于理论模型与试验研究的耐腐蚀性能评价方法;总结了腐蚀疲劳耦合劣化机理、疲劳试验研究及其成果;研究了各国规范中适用于腐蚀环境的S~N曲线;分析了耐候钢的... 针对耐候钢桥所面临的腐蚀损伤及腐蚀疲劳性能耦合劣化问题,介绍了耐候钢桥基于理论模型与试验研究的耐腐蚀性能评价方法;总结了腐蚀疲劳耦合劣化机理、疲劳试验研究及其成果;研究了各国规范中适用于腐蚀环境的S~N曲线;分析了耐候钢的腐蚀疲劳寿命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耐候钢耐腐蚀性能评价采用单一评价指标很难全面地表征腐蚀程度,应采用多指标联合评价,合理的焊材与母材匹配是提高耐候钢焊接结构耐腐蚀性能的关键;耐候钢腐蚀疲劳性能可通过风化后腐蚀疲劳试验进行测试,耐候钢焊接结构的腐蚀疲劳性能劣化较母材更加严重,是工程应用中关注的重点;现行规范对钢结构腐蚀疲劳性能的劣化效应多采用降低结构细节等级的方式,建议根据腐蚀环境、结构类别、试验方法等分门别类地制定腐蚀疲劳S~N曲线;免涂装耐候钢焊接节点的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有待开发理论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耐候钢桥 焊接结构 耐腐蚀性能 腐蚀疲劳性能 腐蚀疲劳试验 寿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耐候钢十字非传力焊接接头腐蚀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何雪 康泽州 +2 位作者 严基 张黎明 王荣平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4,共9页
腐蚀疲劳严重危害在役钢桥服役安全。为研究海洋环境下耐候钢桁梁桥焊接节点的腐蚀疲劳性能,对23个Q420qFNH耐候钢十字非传力角焊缝焊接接头进行实验室干/湿交替中性盐雾加速腐蚀及腐蚀后疲劳试验,采用失重法得到试件的失重率和腐蚀速率... 腐蚀疲劳严重危害在役钢桥服役安全。为研究海洋环境下耐候钢桁梁桥焊接节点的腐蚀疲劳性能,对23个Q420qFNH耐候钢十字非传力角焊缝焊接接头进行实验室干/湿交替中性盐雾加速腐蚀及腐蚀后疲劳试验,采用失重法得到试件的失重率和腐蚀速率,对接头腐蚀形貌及疲劳断裂失效的宏观断口形态进行分析,拟合得到经历不同腐蚀时长后试件的名义应力和热点应力S~N曲线。结果表明:耐候钢十字非传力角焊缝焊接接头疲劳裂纹均萌生于焊趾处并沿板厚扩展失效,疲劳寿命由焊缝控制,接头焊趾附近腐蚀坑的形成与生长加剧了焊接接头的疲劳裂纹萌生;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劣化程度随腐蚀损伤效应的增加而增加,但疲劳强度折减量与腐蚀时间并未呈线性关系,锈层逐渐具有保护性;未腐蚀前名义应力和热点应力疲劳强度等级分别建议采用《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中的FAT80和Eurocode 3规范的FAT110进行评估,腐蚀后的疲劳强度折减量建议参照美国耐候钢桥指南规定C类细节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耐候钢 十字非传力焊接接头 腐蚀疲劳 疲劳强度折减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伏煤层对既有重载铁路隧道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金存 刘乃康 林棋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3,共6页
为研究重载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底下伏煤层对隧道的影响,结合现场监测结果梳理隧道病害类型及原因,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隧底结构与下伏煤层的动力响应,提出病害处治措施。结果表明:隧底病害主要为基底围岩不密实、空洞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为研究重载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底下伏煤层对隧道的影响,结合现场监测结果梳理隧道病害类型及原因,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隧底结构与下伏煤层的动力响应,提出病害处治措施。结果表明:隧底病害主要为基底围岩不密实、空洞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产生病害的原因为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节理裂隙发育的软弱煤层承载力降低;仰拱中心最小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在煤层应力状态持续恶化的情况下结构可能发生破坏。结合工程经验,采取打设锁脚锚管、基底注浆处治措施,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重载铁路 安全性评价 下伏煤层 基底沉降 隧底空洞 动力响应 处置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锆合金氧化膜晶粒演变影响的仿真实验
8
作者 崔国栋 张程菘 +1 位作者 陈大志 赵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137,共6页
聚焦锆合金氧化膜形成过程,设计了研究型实验“Fe、Sn、Nb元素对锆合金氧化膜晶粒演变影响”。运用第一性原理和热力学方法分析了合金元素对ZrO_(2)结构稳定性影响以及扩散行为,计算了溶解能、分离能和自由能。基于相界面位向关系、晶... 聚焦锆合金氧化膜形成过程,设计了研究型实验“Fe、Sn、Nb元素对锆合金氧化膜晶粒演变影响”。运用第一性原理和热力学方法分析了合金元素对ZrO_(2)结构稳定性影响以及扩散行为,计算了溶解能、分离能和自由能。基于相界面位向关系、晶格错配及微观弹塑性力学构建相场弹性能项,以晶体取向和合金元素含量为序参量建立多成分多相晶粒演变相场模型。揭示了Fe、Sn、Nb等合金元素在氧化膜中分布规律及对氧化膜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机制。培养学生运用仿真技术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科研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材料成分、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理解,为具备宽厚视野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元素 锆合金 相场模拟 晶粒演变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压力源对用户感知和采纳后行为的影响:基于SSO理论框架
9
作者 王烨娣 陈海波 +2 位作者 蒋玉石 朱家稷 刘人怀 《管理工程学报》 2025年第6期149-162,共14页
近年来,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为代表的扩展现实技术快速涌入电子商务市场,大量研究开始关注这些技术对用户产生的积极影响。然而,VR/AR技术却始终难以与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学术界对VR/AR技术黑暗面的探索还较为不足。因... 近年来,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为代表的扩展现实技术快速涌入电子商务市场,大量研究开始关注这些技术对用户产生的积极影响。然而,VR/AR技术却始终难以与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学术界对VR/AR技术黑暗面的探索还较为不足。因此,本研究从压力视角展开,基于压力源-负担-结果(stressor-strainoutcome,SSO)理论框架,采用“行为实验法+VR/AR技术”的研究思路,以头戴式VR和移动手机AR应用为研究对象,探究VR/AR技术压力源对用户感知和采纳后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论表明:(1)VR/AR技术在技术压力源上的表现不同。相较于AR技术,VR技术会使用户产生更强的社交孤独;然而,两种技术对用户情绪孤独的影响则没有显著差异。(2)较之VR技术,AR技术会使用户产生更强的威胁评估,无论是感知易感性还是感知严重性层面。(3)上述压力源主要通过技术焦虑的中介作用对用户满意度和非持续使用行为产生影响,从而验证了压力源-负担-结果模型在VR/AR技术环境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威胁评估 孤独感 非持续使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