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5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χ^2检验法的轨道交通线下工程变形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拯 张献州 +4 位作者 高山 邱颖新 杨宏 张正国 罗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82-1485,共4页
运营维护期轨道交通线下工程受动、静态荷载及复杂环境因素影响,其变形规律常呈现“小量级、大波动”的特点,而采用曲线拟合方法很难捕捉此种变形规律。目前常采取的方法是根据经验对沉降变形曲线总体的收敛状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做出判定... 运营维护期轨道交通线下工程受动、静态荷载及复杂环境因素影响,其变形规律常呈现“小量级、大波动”的特点,而采用曲线拟合方法很难捕捉此种变形规律。目前常采取的方法是根据经验对沉降变形曲线总体的收敛状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做出判定。这种做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严谨性。对于无法通过曲线回归方法预测的沉降监测点,寻找一种科学的判断标准十分必要。研究利用统计假设检验中χ^2检验法进行沉降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小量级、大波动”的变形规律,χ^2检验法可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沉降分析和判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线下工程 复杂监测环境 小量级大波动变形 χ^2检验法 沉降分析统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天然气气田开发工程环境监理的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启彬 刘丹 陈华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65-267,272,共4页
在剖析天然气气田开发工程环境监理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对天然气气田开发工程环境监理实践中存在的缺乏法律支撑、缺少技术规范、建设单位重视不够、监理机构水平和责任心良莠不齐和部分承包商难以监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在剖析天然气气田开发工程环境监理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对天然气气田开发工程环境监理实践中存在的缺乏法律支撑、缺少技术规范、建设单位重视不够、监理机构水平和责任心良莠不齐和部分承包商难以监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气田开发 工程环境监理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长距离带状GNSS控制网高精度解算 被引量:4
3
作者 严冬 李剑锋 +2 位作者 梅熙 冯威 黄丁发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铁路工程控制网三网合一,采用GNSS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CORS)方式建网是发展的趋势,但其长距离、带状布设的控制网要确保高精度且连续均匀,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长距离带状控制网的特点,分析影响GNSS控制网解算的影响因素,引入IGS站点坐... 铁路工程控制网三网合一,采用GNSS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CORS)方式建网是发展的趋势,但其长距离、带状布设的控制网要确保高精度且连续均匀,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长距离带状控制网的特点,分析影响GNSS控制网解算的影响因素,引入IGS站点坐标的松弛约束,筛选出优化解算策略:融合多星座卫星观测数据,基于电离层约束模型求解宽巷模糊度,当控制网的基线长度小于100 km时,对流层延迟采用站间差分改正、电离层延迟采用差分或模型改正,并结合环境条件顾及其他负荷改正。实际铁路工程带状控制网解算测试表明,优化策略控制网处理精度相较于常规策略在Y和Z方向上提升2~5 mm。通过对复杂地形环境下长距离带状控制网的解算质量分析,进一步表明该策略可优化铁路工程长距离带状控制网高精度解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带状控制网 高精度解算 优化策略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孕灾环境下隧道进口斜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正宣 林之恒 +3 位作者 刘云鹏 聂晓芳 任利 张志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8-1077,1085,共11页
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高陡、高寒等复杂孕灾环境下的隧道洞口斜坡,在降雨、强震或人类强烈工程活动影响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探究复杂孕灾环境下隧道进口斜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以我国西南某加日山隧道... 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高陡、高寒等复杂孕灾环境下的隧道洞口斜坡,在降雨、强震或人类强烈工程活动影响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探究复杂孕灾环境下隧道进口斜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以我国西南某加日山隧道为依托,通过无人机摄影、槽探、室内实验及洞探原位测试等“天空地”一体化勘察技术,实现斜坡工程地质信息精细获取,系统揭示斜坡典型破坏特征,讨论斜坡2种破坏成因与演化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与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量化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斜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加日山隧道进口斜坡在自然工况、暴雨工况、地震工况3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15,斜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仅后缘表部存在局部变形失稳的可能,成果可为类似隧道的选线规划以及建设运营安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灾环境 斜坡变形 演化模式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鲜水河、安宁河和龙门山断裂带地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的讨论 被引量:9
5
作者 吕国森 章旭 +4 位作者 张云辉 SAFONOVA Inna 黄豪擎 余中友 代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1-359,共19页
[研究目的]研究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可为川西地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水文地球化学、热储温度计算、氢氧同位素等方法分析了分布在3条断... [研究目的]研究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可为川西地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水文地球化学、热储温度计算、氢氧同位素等方法分析了分布在3条断裂带上的48处典型温泉(地热井)的水化学组分、水化学过程、热储温度和深度、热水补给来源等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模式。[研究结果]结果显示:(1)鲜水河断裂带热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型为主;龙门山断裂带主要为SO_(4)-Na和Cl-Na型;安宁河断裂带包括HCO_(3)·Cl-Na、HCO_(3)·SO_(4)-Ca·Mg和Cl·SO_(4)-Na型等。(2)3条断裂带地热水组分主要受硅酸盐矿物溶解和离子交换作用控制。(3)鲜水河断裂带热储温度为129.6~210.6℃,深度为2532~4184 m,冷水混入比为66%~82%;安宁河断裂带热储温度为81~121.9℃,深度为2155~3519 m,冷水混入比为52%~95%;龙门山断裂带热储温度为108.2~153℃,深度为3573~5654 m,冷水混入比为68%~89%。(4)3条断裂带的地热水接受大气降雨补给,补给高程分别为鲜水河断裂带2493~5034 m、安宁河断裂带3235~3839 m和龙门山断裂带1628~4574 m。(5)鲜水河断裂带地热水的“δ^(18)O漂移”程度强于安宁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部分地热水出现“δ^(18)O漂移”和“负向漂移”特征。[结论]基于本次研究得到的3条断裂带地热水成因模式,鲜水河断裂带地热水的开发潜力优于安宁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是四川省中高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地热水 水文地球化学 热储 补给来源 形成模式 地热地质调查工程 龙门山 四川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的铁路外部环境隐患监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治泓 朱庆 +2 位作者 廖成 胡翰 陈琳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8,共14页
随着中国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铁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以彩钢瓦房、防尘网、塑料大棚、地膜、塑料垃圾为主的铁路外部环境隐患层出不穷,频繁引发铁路交通重大事故,已经成为铁路安全运营的重要制约因素。铁路外部环境隐患的高效监测是... 随着中国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铁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以彩钢瓦房、防尘网、塑料大棚、地膜、塑料垃圾为主的铁路外部环境隐患层出不穷,频繁引发铁路交通重大事故,已经成为铁路安全运营的重要制约因素。铁路外部环境隐患的高效监测是实现治理的重要前提,而遥感技术是目前实现大范围、低成本铁路外部环境隐患监测的最佳手段。为此,文章对光学遥感、合成孔径雷达、激光雷达、地基视频监控等4类遥感监测技术的优势、局限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基于人工特征和基于深度学习这两类监测识别方法的特点及不足;最后,从铁路外部环境多源遥感数据多层次融合、铁路外部环境隐患精准识别模型构建、知识引导的铁路外部环境隐患智能动态监测等方面,对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铁路外部环境隐患智能监测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监测技术 深度学习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铁路不良地质分区分级选线方法研究
7
作者 陈明浩 赵晓彦 +2 位作者 张广泽 李东 周航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我国西南及邻近的复杂艰险山区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且分布广泛,不良地质问题十分突出,给铁路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带来了极大挑战。山区不良地质对铁路工程的危害形式和危害程度受其致灾机理控制,致灾范围分区分级特征明显,选线可以从源头... 我国西南及邻近的复杂艰险山区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且分布广泛,不良地质问题十分突出,给铁路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带来了极大挑战。山区不良地质对铁路工程的危害形式和危害程度受其致灾机理控制,致灾范围分区分级特征明显,选线可以从源头规避各类不良地质风险。通过研究分析复杂山区铁路外生不良地质和内生不良地质的典型特征,提出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外生不良地质影响分区的表达方法及选线策略,其危害范围主要局限在一定的影响区域内,总结了滑坡“先绕避,前填后挖,忌桥隧”,崩塌“避发育、骑山脊、降高差”,泥石流“避重就轻、宁窄勿宽、留足净空”,采空区“宜远离、降高程”的选线方法;提出岩溶及岩溶水、活动断裂及地震、高地温(水)、岩爆与大变形、有害气体等内生不良地质影响分级的表达方法及选线策略,其危害程度主要受深部地质构造控制,总结了“短通过、抬高程、靠河边、避交汇”的选线方法。研究成果适用于山区铁路不良地质定量选线评价技术方法,可为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内生和外生不良地质分区分级选线评价及规避灾害风险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地质构造 不良地质 分区分级选线 规避灾害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条带状航测区域的无人机曲线航线设计方法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鑫超 骆奇峰 +2 位作者 何宗友 张奥丽 蔡国林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了提高无人机航测在条带状复杂地形区域的作业效率,该文提出了一种曲线航线设计方法,包括针对条带状区域的水平曲线和变高曲线航线规划算法,及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航线安全性检测算法。首先,构建了一个... 为了提高无人机航测在条带状复杂地形区域的作业效率,该文提出了一种曲线航线设计方法,包括针对条带状区域的水平曲线和变高曲线航线规划算法,及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航线安全性检测算法。首先,构建了一个无人机航测实景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实验从平面航测、变高航测及安全性检测3个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然后,进行实际航摄实验,验证其航摄生产数据成果质量。结果表明,水平曲线航线设计算法和变高航线设计算法能够针对条带状地形复杂区域自动规划出合理的航线,航线安全检测算法可确保航线的安全性;相比于常规航线,曲线航线的航摄数据成果质量同样能满足现有规范要求。针对条带状地形复杂区域的航测,所提方法能够自动设计出合理、安全的航线,可有效提高无人机航摄的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区域 无人机航测 曲线航线设计 安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雄村矿集区含矿斑岩成因及构造意义:来自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14
9
作者 郎兴海 郭文铂 +6 位作者 王旭辉 邓煜霖 杨宗耀 谢富伟 李壮 张忠 姜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05-2123,共19页
雄村矿集区位于西藏冈底斯铜矿带南缘,是目前该带发现的唯一一个与新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集区。近年来,相继在该矿集区发现了1、2、3号矿体。为了全面厘定矿集区的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和深化对新特提斯洋壳早期... 雄村矿集区位于西藏冈底斯铜矿带南缘,是目前该带发现的唯一一个与新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集区。近年来,相继在该矿集区发现了1、2、3号矿体。为了全面厘定矿集区的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和深化对新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作用相关的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的认识。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雄村矿集区新发现的3号矿体含矿斑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3号矿体含矿斑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76. 9±1. 4Ma)。结合以往研究结果表明,雄村矿集区存在两期矿化作用,早期矿化事件发生在约172Ma,与早侏罗世(181~175Ma)石英闪长斑岩相关,形成了2、3号矿体;晚期成矿作用发生在161. 5Ma,与中侏罗世(167~161Ma)石英闪长斑岩相关,形成了1号矿体。雄村矿集区含矿岩体显示出高的εNd(t)(> 4. 5)值类似于马里亚纳大洋岛弧岩浆岩,结合雄村矿集区侏罗纪砂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含矿岩体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壳北向俯冲相关的大洋岛弧环境而非陆缘弧环境。Sr-Nd-Pb-Hf同位素组成表明含矿岩体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且源区同时受到了俯冲洋壳释放的流体和俯冲沉积物熔体的交代。拉萨地体南缘具有强亏损Nd-Hf同位素组成(εHf(t)> 10、εNd(t)> 4. 5)的侏罗纪斑岩体有利于形成斑岩型铜金矿化,寻找与新特提斯洋壳俯冲相关的斑岩型矿床的重点区域应该是侏罗纪岩体被同期火山岩覆盖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雄村 斑岩型矿床 新特提斯洋 大洋岛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甲玛斑岩成矿系统首例3000 m科学深钻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12
10
作者 林彬 唐菊兴 +11 位作者 唐攀 周敖日格勒 孙渺 祁婧 陈国良 张忠坤 张泽斌 吴纯能 田志超 代晶晶 杨征坤 姚晓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9-1134,共16页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中复杂的地质结构、深部矿产资源潜力和高效的勘查评价技术体系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也是亟需攻克的重要科学难题。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专项资助,在冈底斯成矿带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实施首个3000 m科学深钻。...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中复杂的地质结构、深部矿产资源潜力和高效的勘查评价技术体系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也是亟需攻克的重要科学难题。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专项资助,在冈底斯成矿带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实施首个3000 m科学深钻。通过多次研讨和反复论证,确定科学施工位置、角度以及施工工艺。历时488天的施工,完成了科学深钻,总进尺3003.33 m。该科学深钻直接揭示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3000 m以浅的地质信息:浅部为角岩型铜钼矿体、中部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深部为斑岩型钼铜矿体以及核部蚀变与矿化均不发育的无矿核。角岩中主要为细脉浸染状的黄铜矿、辉钼矿化,并发育黑云母化和弱绿泥石化蚀变。矽卡岩中从上到下具有清晰的分带结构,即石榴子石绿泥石角岩、绿泥石石榴子石角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硅灰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矿化主要为浸染状的斑铜矿、黄铜矿、辉钼矿。深部斑岩为复式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侵位较早,后被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等以岩脉的形式穿切侵位。花岗闪长斑岩与矽卡岩关系最为密切。多相的复式斑岩体也揭示了甲玛斑岩成矿系统的无矿核。根据现有工业指标,科学深钻共计探获21层矿体,累计厚度583.46 m,以铜、钼矿化为主,局部发育钨矿化,同时伴生金、银矿化。甲玛科学深钻首次直接揭示青藏高原3000 m以浅的地质信息和斑岩成矿系统结构,为青藏高原地质结构研究提了科学样品,也为深部资源探测和勘查技术体系研究提供了关键支撑。后续将针对其开展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地球物理测井、高光谱测量以及指针矿物分析等研究,并结合地表勘查评价成果,建立3000 m以浅的多元信息综合勘查评价模型,进而定位预测深部矿产资源,实现增储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科学深钻 3000 m 斑岩成矿系统 甲玛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平面控制网置平平差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韬 刘成龙 +2 位作者 杨雪峰 何永军 蒲星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6,共5页
提出一种将秩亏自由网平差和三参数坐标转换相结合的平面控制网平差方法,其特点是在平差过程中控制网整体网形不因上级控制点点位的改变而变化。首先介绍秩亏自由网平差及其精度评定的原理,推导进行控制网三参数坐标转换及对置平后的控... 提出一种将秩亏自由网平差和三参数坐标转换相结合的平面控制网平差方法,其特点是在平差过程中控制网整体网形不因上级控制点点位的改变而变化。首先介绍秩亏自由网平差及其精度评定的原理,推导进行控制网三参数坐标转换及对置平后的控制网进行精度评定的数学模型。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对传统边角控制网而言,置平平差较约束平差具有更强的抗原始数据误差的能力,是一种工程平面控制网平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平平差 秩亏自由网平差 三参数坐标转换 仿真计算 原始数据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复杂交通网络道路重要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喜平 李永树 +1 位作者 刘刚 王蕾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3,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场论的复杂路网路段重要性评估方法,与现有场论评估方法的区别在于:利用引力场理论,在节点间的引力定义中模拟了拥堵排队现象;在路段节点的引力场定义中考虑了路段节点的引力场表示不仅仅和邻接节点相关还和周围其它节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场论的复杂路网路段重要性评估方法,与现有场论评估方法的区别在于:利用引力场理论,在节点间的引力定义中模拟了拥堵排队现象;在路段节点的引力场定义中考虑了路段节点的引力场表示不仅仅和邻接节点相关还和周围其它节点都相关;利用路段节点的引力场表示方法定义了路段重要性的评估函数。由于路段重要性评估函数是一个衰减指数函数,其取值在路网发生拥堵时会产生大量的0值或趋于0的相同值而无法对这些节点进行重要性评估,因此评估函数引入了参数μ,β用于引力场取值的调节。仿真实验在成都市路网上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动态反应路网关键路径上路段节点的拥堵程度,并且参数μ,β的取值在增加时能在路网十分拥堵的情况下调节节点的引力场的取值,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重要度 引力场 关键道路 复杂路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郑爽英 汪鹏 张玉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0-66,共7页
在分析讨论国内外消防工程专业教育现状与课程体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消防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消防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结构层次特点。从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出发,按照培养目标、知... 在分析讨论国内外消防工程专业教育现状与课程体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消防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消防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结构层次特点。从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出发,按照培养目标、知识范围和应用领域的要求,构建出"课程体系→课程群→主干课程群→主干课程"的消防工程本科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初步给出了课程群、主干课程群的结构与组成以及主干课程群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工程 本科 课程体系 结构模式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矿厂区周围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彭道平 姚远 +4 位作者 段求应 温朋 黄涛 贺玉龙 李云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71-173,共3页
通过采集四川会理县小石房铅锌矿厂区周围的42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Pb、Cd、Hg、As、Cr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估其污染水平,并对该厂周围土壤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厂区周围土壤中的Pb、Cd浓度高,各有... 通过采集四川会理县小石房铅锌矿厂区周围的42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Pb、Cd、Hg、As、Cr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估其污染水平,并对该厂周围土壤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厂区周围土壤中的Pb、Cd浓度高,各有4个点位超出国家三级标准,超标率为9.5%。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来看,厂区周围土壤综合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从生态风险角度分析,厂区周围土壤的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为低度风险,建议企业将Cd、Hg和Pb作为首要考虑的重金属污染控制元素。所有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值未超过1,非致癌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主要非致癌风险贡献元素为Cr、Pb和As。致癌金属Cd、As和Cr在该企业周围土壤中的健康风险值及总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0-6,表示这3种重金属的致癌风险较低,不会对人体造成致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铅锌矿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早寒武世黑色岩层稀土元素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凌斯祥 巫锡勇 +2 位作者 任勇 李晓宁 王刚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7,共7页
为了探讨大巴山早寒武世黑色岩层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古沉积环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大巴山城巴断块内的水井沱组黑色岩层的稀土元素及V、Ni、Cr、U、Th、Zn、Co等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并与前人研究的鲁家坪组... 为了探讨大巴山早寒武世黑色岩层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古沉积环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大巴山城巴断块内的水井沱组黑色岩层的稀土元素及V、Ni、Cr、U、Th、Zn、Co等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并与前人研究的鲁家坪组黑色岩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巴断块内的黑色岩层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Ce异常值δCeN为0.47~0.94(平均值0.69),δCeS为0.46~0.91(平均值0.67)呈负异常,Eu异常值δEuN=0.27~1.03(平均值0.57),δEuS=0.42~1.57(绝大多数小于0.87),δEu基本呈现负异常;U/Th比值为2.52~67.51,Sr/Cu比值为5.83~27.96,V/(V+Ni)比值为0.65~0.98,V/Cr比值为1.35~17.79及δU值为1.77~1.99,结合REE的北美页岩标准化曲线、La-Ce图解、Zn-Ni-Co三角图解及La/Yb-REE判别图解的分析表明,大巴山城巴断块内的早寒武世黑色岩层沉积时所处的古气候为干热型气候,黑色岩层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缺氧浅海陆棚-斜坡过渡带的沉积环境,且明显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 早寒武世 黑色岩层 稀土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高平顺多约束自适应迭代优化方法研究
16
作者 李阳腾龙 王平 +3 位作者 岑敏仪 何庆 张同刚 闫广峰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8,共8页
轨道的高平顺性是确保高速列车平稳、安全运行的关键。目前,轨道不平顺状态调整方案制定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随机软件,以人工手动调整为主,依据剩余偏差反馈的轨道平顺性效果修正调整方案。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且受人为因素影响,难以获取... 轨道的高平顺性是确保高速列车平稳、安全运行的关键。目前,轨道不平顺状态调整方案制定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随机软件,以人工手动调整为主,依据剩余偏差反馈的轨道平顺性效果修正调整方案。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且受人为因素影响,难以获取客观最优的精调方案。提出无砟轨道高平顺多约束自适应迭代优化方法,以预设长度的钢轨分段为基本单元,逐点滑动分段区间求解待调整钢轨的扣件优化调整量,并基于整体轨道不平顺评价迭代修正约束界值,根据迭代终止判定和最佳次数判定条件获取全局最优的钢轨扣件调整量。该方法可高效、准确、自动化实现复杂约束条件下轨道高平顺及其最优调整量的双重目标,解决轨道几何状态调整方案制定费时费力、调整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研究成果可对高速铁路轨道竣工测量和运维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静检系统 轨道不平顺 迭代寻优 高平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特大桥左岸岸坡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取值及工程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志明 吴光 +1 位作者 王喜华 寇川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773,共6页
丽香铁路金沙江特大桥位于金沙江虎跳峡镇高地震烈度深切峡谷地段。香格里拉端岸坡地形陡峻,卸荷裂隙发育,岸坡岩体在地震及工程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直接控制了桥梁选址方案的可行性。在深入分析对岸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节理特... 丽香铁路金沙江特大桥位于金沙江虎跳峡镇高地震烈度深切峡谷地段。香格里拉端岸坡地形陡峻,卸荷裂隙发育,岸坡岩体在地震及工程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直接控制了桥梁选址方案的可行性。在深入分析对岸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节理特征分析的Barton模型、岩体结构面强度实验,讨论了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底摩擦实验研究了岸坡在自然和工程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而采用离散单元法计算分析了岸坡岩体在自然、桥基荷载作用下、地震加桥基荷载作用工况条件下的破坏趋势。研究表明,岸坡整体稳定,但在地震和桥梁荷载作用下,岸坡卸荷裂隙进一步发育,对桥基影响较大,应加强卸荷带岩体的工程整治以确保桥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坡 结构面强度 底摩擦实验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桥梁段环境振动测试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光明 贺玉龙 +1 位作者 梅昌艮 杨立中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3期144-147,共4页
为研究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环境振动特点,对成灌铁路某桥梁段地面振动进行现场测试,分析不同测点地面振动加速度时程特点、频谱特征,并进行1/3倍频程分析和Z振级的衰减分析。结果表明,列车以180 km/h速度通过时,地面振动持续时... 为研究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环境振动特点,对成灌铁路某桥梁段地面振动进行现场测试,分析不同测点地面振动加速度时程特点、频谱特征,并进行1/3倍频程分析和Z振级的衰减分析。结果表明,列车以180 km/h速度通过时,地面振动持续时间约6 s,距线路中心10 m处振动峰值加速度为60 mm/s2;在10 m处振动频谱分布范围在20~90 Hz,高频振动随距离衰减更快,大于20 m处振动主要以15~45 Hz为主;地面振动Z振级的衰减符合对数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环境振动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 铁路桥梁 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预测关键参数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启彬 蒋国斌 +1 位作者 徐令伦 刘建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交通量、车型比和车速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的关键参数。基于对四川某典型高速公路交通量、车型比和车速的实际调查,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推荐的模式预测了不同监测点处的交通噪声值,并与实测噪声值... 交通量、车型比和车速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的关键参数。基于对四川某典型高速公路交通量、车型比和车速的实际调查,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推荐的模式预测了不同监测点处的交通噪声值,并与实测噪声值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设计车速或实际车速预测的噪声值与实测值较吻合;2)选用实际车速并将整条高速公路视为一个整体较其它分幅方案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更接近;3)选用夜间车型比沿用昼间车型比预测的夜间交通噪声值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交通噪声 预测 高速公路 车流量 车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军 胡亚 +2 位作者 李毅 曹云刚 胡良喜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6-281,共6页
针对现有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流程不清晰及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基于虚拟地理环境(VGE)技术开展了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及影响分析的研究。提出了VGE体系架构,设计了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基本流程,给出了堰塞体危险性判别、溃决洪水演进... 针对现有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流程不清晰及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基于虚拟地理环境(VGE)技术开展了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及影响分析的研究。提出了VGE体系架构,设计了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基本流程,给出了堰塞体危险性判别、溃决洪水演进模拟、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等关键步骤及实现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建立了VGE原型系统,选择案例区域进行了溃决风险评估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上述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方案有助于提高堰塞湖溃坝风险预测与应急处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地理环境(VGE) 堰塞湖 溃坝 风险评估 洪水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