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MXene纳米片的冻融水凝胶的制备及防治术后胰瘘的研究
1
作者 刘皓珩 郭倩如 +2 位作者 田锦 门杰 李可洲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0-228,共9页
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是胰腺切除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保健成本增加以及引发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目前在临床上用于防治术后胰瘘的胰管支架、密封胶和聚乙醇酸毡等... 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是胰腺切除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保健成本增加以及引发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目前在临床上用于防治术后胰瘘的胰管支架、密封胶和聚乙醇酸毡等材料虽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仍面临感染及愈合速率慢等问题。受到创面水凝胶敷料的启发,制备一种负载MXene纳米片的PVA-CS-MXene冻融水凝胶,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吸水溶胀行为、生物降解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在血液相容性实验中,水凝胶材料的溶血率低于5%,证明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抗菌实验证明PVA-CS水凝胶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并且通过MXene的载入显著地提升了水凝胶的抗菌性能。建立大鼠术后胰瘘模型,通过残余胰腺组织创面愈合实验,证明PVA-CS-MXene冻融水凝胶能抑制创面炎症反应,促进残余胰腺组织创面愈合,从而有效防治术后胰瘘。实验结果表明,PVA-CS-MXene冻融水凝胶有望成为胰腺切除术后胰瘘防治的一种有前景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水凝胶 MXene 抗炎 抗菌 创面愈合 术后胰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微管素相关微蛋白7在小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王嘉 张黎 +3 位作者 杨耀 杨曦 孙雄山 杨永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探讨肌微管素相关微蛋白7(myotubularin related protein 7,MTMR7)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小鼠、Mtmr7转基因(Mtmr7-Tg)小鼠各20只,分为对照组、Mtmr7-Tg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组、MCT+Mtmr7-Tg组,超声... 目的探讨肌微管素相关微蛋白7(myotubularin related protein 7,MTMR7)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小鼠、Mtmr7转基因(Mtmr7-Tg)小鼠各20只,分为对照组、Mtmr7-Tg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组、MCT+Mtmr7-Tg组,超声测量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ulmonary artery acceleration time,PAT)和射血时间(pulmonary artery ejection time,PET),取材时分离右心室游离壁,计算右心肥厚指数,免疫染色观察肺小动脉重构。将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以低氧处理,观察其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MTMR7在肺血管中表达,并且MCT处理之后,Mtmr7-Tg小鼠的PAT/PET比值降低(P<0.05),右心肥厚指数升高(P<0.01)。以Mtmr7基因过表达腺病毒转染PASMCs,可以抑制其增殖和迁移。用chemerin-9恢复p-ERK1/2的活性,过表达MTMR7对PASMCs增殖、迁移抑制作用消失。结论过表达MTMR7可减轻低氧诱导的小鼠PASMCs增殖和迁移,从而逆转肺动脉高压,机制与MTMR7降低ERK1/2磷酸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微管素相关微蛋白7 ERK1/2 肺血管重构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个记忆B细胞测序技术构建毒素蛋白Hcp免疫组库及抗体表达
3
作者 周金锐 王文皓 +6 位作者 顾亚茹 欧阳雪 刘碧霞 左厚义 杜烨湘 张睿 左钱飞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82-1791,共10页
目的基于单个记忆B细胞测序技术制备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构建出Hcp蛋白的免疫组库,表达具有结合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方法构建带有pGEX-6p-1-Hcp重组质粒的BL21-Hcp菌液,采用蛋白质表达和蛋白质亲和层析技术获得目的蛋白H... 目的基于单个记忆B细胞测序技术制备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构建出Hcp蛋白的免疫组库,表达具有结合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方法构建带有pGEX-6p-1-Hcp重组质粒的BL21-Hcp菌液,采用蛋白质表达和蛋白质亲和层析技术获得目的蛋白Hcp;6~8周龄雌性SPF级的BALB/c小鼠(体质量18~20 g),Hcp抗原肌肉注射免疫小鼠产生特异性记忆B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单个特异性记忆B细胞;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构建Hcp的免疫组库,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抗体人源化改造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实验检测抗体体外结合活性。结果表达并纯化出纯度大于95%的目的蛋白Hcp;成功构建了Hcp的免疫组库,分析得到了该免疫组库的BCR克隆型鉴定和分析结果、CDR3区域特征分析结果、V-J基因配对特征分析结果;人源化改造了7种单克隆抗体(IgG1-1、IgG1-2、IgG2-1、IgG2-2、IgG3-1、IgG4-1、IgG4-2);ELISA结果显示,IgG1-1、IgG3-1、IgG4-1、IgG4-2抗体结合效价均为1∶1280,IgG2-2的抗体效价为1∶10240,IgG2-1的抗体效价为1∶5120,IgG1-2的抗体效价为1∶160。结论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高效率地构建含有大量抗体信息的Hcp蛋白免疫组库,利用免疫组库可以表达具有结合活性的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溶血素共调节蛋白 免疫组库 单细胞测序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二羟基黄酮对NMDA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4
作者 朱敬 黄珂珂 郭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0-437,共8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7,8-二羟基黄酮(DHF)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3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36只、DHF治疗组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7,8-二羟基黄酮(DHF)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3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36只、DHF治疗组36只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照组36只,以右眼为实验眼,分别接受玻璃体腔注射5μl 0.1 mmol/L磷酸盐缓冲液、10 mmol/L NMDA、10 mmol/L NMDA+100 mmol/L DHF、10 mmol/L NMDA+100 mmol/L BDNF。于造模后12 h、1 d、3 d、7 d、14 d、28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并计数RGCs,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盘周围细胞凋亡率。于给药后12 h、3 d、14 d、28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ase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DHF治疗组和BDNF对照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RGCs数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HF治疗组与BDNF对照组各时间点视盘周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DHF治疗组给药后12 h、3 d和14 d Trk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BDNF对照组给药后3、14和28 d Trk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DHF治疗组和BDNF对照组给药后12 h和3 d 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HF治疗组给药后12 h bax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DNF对照组给药后12 h和3 d 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给药后14 d bax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HF玻璃体腔注射有效减轻了大鼠模型中NMDA诱导的RGCs损伤,其神经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TrkB表达和抑制相关凋亡因子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N-甲基-D-天冬氨酸 7 8-二羟基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DO-imidazolide激活Nrf2/HO-1/NQO1信号通路减轻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5
作者 聂珍 吴晓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7-405,415,共10页
目的:研究三萜类化合物衍生物(CDDO-imidazolide,CDDO-Im)对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包括空白组、CCl_(4)模型组、CDDO-Im+CCl_(4)组、CDDO-Im对照组。检测不同组别的血清丙氨... 目的:研究三萜类化合物衍生物(CDDO-imidazolide,CDDO-Im)对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包括空白组、CCl_(4)模型组、CDDO-Im+CCl_(4)组、CDDO-Im对照组。检测不同组别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通过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标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ooth muscle movement protein,α-SMA)阳性细胞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测定和分析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以及定量分析炎症因子IL-6、TGF-β的转录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Nrf2)及下游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olored uctase 1,NQO1)的表达。结果:与CCl_(4)模型组相比,CDDO-Im+CCl_(4)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内HYP和MDA水平明显减少(P<0.05),GSH质量分数明显增加(P<0.05)。CDDO-Im降低了炎症因子IL-6、TGF-β转录水平,同时通过促进Nrf2的激活升高了下游蛋白HO-1和NQO1的表达,缓解了CCl_(4)诱导的小鼠肝组织炎症反应、减少了肝组织胶原纤维沉积,进而减轻了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程度。结论:CDDO-Im能显著改善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NQO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DO-Im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肝纤维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GlcNAcylation通过调节Rack1蛋白稳定性参与SHH型髓母细胞瘤的形成
6
作者 罗静雅 高堂清 +1 位作者 杨檬檬 杨海红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3,共9页
目的:研究O-GlcNAcylation调节蛋白激酶C受体1(receptor for activated C kinase 1,Rack1)的稳定性在SHH型髓母细胞瘤(SHH type medulloblastoma,SHH-MB)形成中的功能作用。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临床肿瘤标本库中分子... 目的:研究O-GlcNAcylation调节蛋白激酶C受体1(receptor for activated C kinase 1,Rack1)的稳定性在SHH型髓母细胞瘤(SHH type medulloblastoma,SHH-MB)形成中的功能作用。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临床肿瘤标本库中分子分型所确定的SHH-MB肿瘤及癌旁组织,分析样本中Rack1和O-GlcNAcylation(O-Glc NAc)的表达水平差异。对于人源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使用糖基化转移酶(OGT)抑制剂(OSMI-1)和去糖基化转移酶(OGA)抑制剂(TM-G)进行处理,通过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采用O-Glc NAc酶标记系统、免疫共沉淀(Co-IP)和Western blot法判断Rack1有无发生O-Glc NAc,而后通过环己酰亚胺(CHX)实验和泛素化修饰实验证实O-GlcNAcylation对Rack1蛋白水平的影响。构建敲低Rack1的髓母细胞瘤模型,通过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免疫荧光染色和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同时通过在免疫缺陷型小鼠进行异种原位肿瘤移植进行验证,在所得组织样本中(sh-NC和shRack1)使用Western blot检测下游SHH信号通路变化。结果:Rack1和O-GlcNAcylation在SHH-MB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Rack1表达水平和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关系。对Daoy细胞系使用OSMI-1、TM-G处理后,发现O-Glc NAc能明显促进Daoy细胞增殖,而抑制细胞O-GlcNAc则抑制细胞增殖。分子实验证实Rack1蛋白O-GlcNAcylation可以调节其蛋白稳定性,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在Daoy细胞系敲低Rack1表达,其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动物水平方面,相较于对照组,Rack1蛋白敲低的肿瘤组织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并且Rack1可通过调节SHH信号通路参与SHH-MB形成。结论:O-GlcNAcylation可通过调节Rack1蛋白的稳定性进而参与SHH-MB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K1 O-GLCNACYLATION 细胞增殖 SHH-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钠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治疗右心衰竭
7
作者 张钟健 罗小英 +5 位作者 曲迪 钱春柳 曾婷 何志凌 廖佳洁 李霜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43-1849,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乳酸钠(sodium lactate,NALA)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竭(right heart failure,RHF)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MCT组、NALA组和NALA+...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乳酸钠(sodium lactate,NALA)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竭(right heart failure,RHF)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MCT组、NALA组和NALA+MCT组,每组10只。MCT组和NALA+MCT组单次腹腔注射MCT(60 mg·kg^(-1))构建肺动脉高压模型,1周后NALA组及NALA+MCT组给予0.1 g·kg^(-1)NALA腹腔注射治疗(每天1次,持续5周),CON组和MCT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5周)。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功能,病理切片评估右心室及肺动脉重构,ELISA检测ANP、BNP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含量。结果与CON组相比,MCT组RVSP和HI升高,右心功能下降,胶原纤维沉积增多,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表达升高,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含量上升(P<0.05)。NALA+MCT组与MCT组相比,RVSP和RVHI降低,右心功能改善,肺血管重塑减轻,ANP、BNP、炎症因子、H2O2表达降低,抗氧化酶表达上升,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含量下降(P<0.05)。结论NALA可抑制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重构,其潜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缓解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钠 右心衰竭 氧化应激 炎症 TLR4/NF-κB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phi法的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效果评价问卷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丁丽娟 廖美新 +3 位作者 燕铁斌 吴伟 庄志强 李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5-809,共5页
目的:设计一套用于评价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效果的调查问卷。方法:以基于健康相关行为模式的知信行理论为指导,课题组设计了一套用于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的问卷,再根据国际量表设计通用的德尔菲(Delphi)法,对19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 目的:设计一套用于评价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效果的调查问卷。方法:以基于健康相关行为模式的知信行理论为指导,课题组设计了一套用于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的问卷,再根据国际量表设计通用的德尔菲(Delphi)法,对19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两轮的问卷函询,最终确定了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的调查问卷。此问卷共21个问题,包括了知识、信念以及行为三个维度。以问卷回收率评价专家的积极性;以权威系数评价专家的权威性。统计分析采用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描述问卷得分情况;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对专家评分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两轮专家函询共发出38份问卷,第一轮回收19份,第二轮回收18份,两轮函询总回收率97.37%,专家积极系数为97.37%;专家判断依据Ca值为0.93,专家熟悉程度Cs值为0.92,专家权威系数Cr值为0.92>0.7。问卷评价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知识维度的两轮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16(P<0.01)和0.24(P<0.01);信念维度第二轮结果有显著性意义0.14(P<0.05);行为维度第一轮结果有显著性意义,为0.14(P<0.05)。结论:通过Delphi法进行专家函询形成的一套基于知信行理论的问卷,可用于评价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的教学效果,了解康复医疗从业人员对于团体标准的认识、信念及相关行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标准 知信行 德尔菲法 康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效果现场调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廖美新 庄志强 +5 位作者 吕媛浩 汤炳煌 吴伟 丁丽娟 李敏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分析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前后的认知差异,评价团体标准编制培训工作的即时教学效果。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康复医学团体标准问卷,对2021年3月—2022年4月参加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的康复医学团体标准编制培训班的第1—4期全体学员进... 目的:分析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前后的认知差异,评价团体标准编制培训工作的即时教学效果。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康复医学团体标准问卷,对2021年3月—2022年4月参加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的康复医学团体标准编制培训班的第1—4期全体学员进行调查。在每一期培训班正式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即刻分别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限时回收问卷。采用Wilcoxon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分析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教学效果。结果:参加康复医学团体标准4期培训班的学员共有441人,发放问卷882份(培训前及培训后),回收问卷76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实际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问卷622份。问卷分析结果发现,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的学员对团体标准的“知”“信”“行”三个维度的调查总分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问卷中,对知识维度中的“团体标准的作用”,信念维度中的“团体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团体标准对工作的帮助作用”,以及行为维度中的“是否有组织/计划参与申报团体标准”这3部分内容的认知水平,培训前后的调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团体标准编制培训有助于提升学员对团体标准的内涵及细则(知信度)的认识及理解,增强参与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的执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标准 康复医学 调查研究 培训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鹏软膏超声波导入对膝关节军事训练伤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华 王云芸 +5 位作者 王益 董林 常聪 卢家春 呼永河 王文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14-4020,共7页
背景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军事训练伤,严重影响战士的战斗力,近年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变得越发重要。超声波治疗和青鹏软膏是常用的运动损伤疗法,但是两者联合应用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青鹏软膏超声波导入治疗军事训练致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 背景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军事训练伤,严重影响战士的战斗力,近年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变得越发重要。超声波治疗和青鹏软膏是常用的运动损伤疗法,但是两者联合应用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青鹏软膏超声波导入治疗军事训练致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第五派驻门诊部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56例,利用IBM-SPSS 25.0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后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研究过程中脱落4例,n=24)与治疗组(n=28)。对照组给予普通耦合剂超声波治疗,治疗组给予青鹏软膏超声波导入治疗,1次/d,1个疗程10次,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VAS评分、HAMD-17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患者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增加(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HAMD-17评分降低(P<0.05)。结论青鹏软膏超声导入治疗与普通耦合剂超声波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显著增加Lysholm膝关节评分,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膝关节损伤患者VAS评分,缓解疼痛。青鹏软膏作为超声波治疗的特殊耦合剂,相比普通耦合剂,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膝损伤 军事训练伤 青鹏软膏 超声波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羟基-β-甲基丁酸改善神经系统危重症病人肌肉质量和神经功能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杰 林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6-380,共5页
神经系统危重症病人出现肌肉质量减少、力量下降和神经功能损害是很常见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都会导致身体功能的损害,导致脱机时间延长、轻瘫或四肢瘫等临床特征,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和生活质量。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HMB)是人体必需的... 神经系统危重症病人出现肌肉质量减少、力量下降和神经功能损害是很常见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都会导致身体功能的损害,导致脱机时间延长、轻瘫或四肢瘫等临床特征,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和生活质量。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HMB)是人体必需的支链氨基酸亮氨酸的活性代谢产物,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并减少其分解,作为一种外源性营养补充剂,近年来因其对肌肉代谢的改善作用而受到关注。本综述探讨了ICU内的神经系统重症病人不同阶段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HMB的营养补充剂对肌肉质量和神经功能的作用,为缓解神经系统危重症病人肌肉萎缩、改善神经功能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 神经危重症 肌肉质量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贻贝仿生构建高效抗菌及良好血液相容性的聚胺-酚表面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昊天 李鹏程 +6 位作者 魏嘉佳 王文轩 李天瑀 黄楠 涂秋芬 熊开琴 杨志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183,共11页
目的赋予血液接触类材料优异的表面抗菌性能。方法受天然贻贝黏附现象的启发,通过多巴胺(Dopamine,DA)、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高碘酸钠(Sodium Periodate,NaIO4)构建一种简易、快速的聚胺-酚涂层(ε-PL@PDA),同时利用... 目的赋予血液接触类材料优异的表面抗菌性能。方法受天然贻贝黏附现象的启发,通过多巴胺(Dopamine,DA)、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高碘酸钠(Sodium Periodate,NaIO4)构建一种简易、快速的聚胺-酚涂层(ε-PL@PDA),同时利用ε-PL丰富的氨基质子化形成的阳离子,实现表面高效抗菌的目的。其中DA和ε-PL通过共价交联形成酚胺聚合物,酚胺共同介导基底材料黏附形成涂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椭圆偏光、氨基定量、水接触角(WCA)等材料学表征评价ε-PL@PDA涂层的理化性能;通过菌落计数法、细菌活/死染、液体法等细菌实验评价涂层抗菌性能;通过内皮细胞黏附与增殖实验评价其细胞相容性;通过血小板黏附与激活及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验证其血液相容性。结果材料学表征结果证明,ε-PL@PDA富氨基涂层成功制备,同时ε-PL的浓度大小会影响涂层的沉积过程;细菌实验表明,ε-PL@PDA涂层具备优异的抗菌性能,当ε-PL质量浓度为3 mg/mL时,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率高达91%;细胞实验和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相较于316不锈钢(316L SS),ε-PL的质量浓度为3、30 mg/mL时,涂层均不会促进细胞毒性增强、血小板黏附和激活以及血栓形成。结论ε-PL@PDA涂层能够在不影响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表面抗菌能力,因此,该高效便捷且适用性强的表面抗菌策略或有助于解决临床血液接触类器械细菌感染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仿生 多巴胺(DA) ε-聚赖氨酸(ε-PL) 表面改性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TC调控肠嗜铬细胞中血清素的代谢及其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思瑜 杨雅丽 +2 位作者 司琪琦 郭泰林 黄新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为探讨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AITC)调控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s,EC)中血清素(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合成及其对E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使用食用级AITC对RIN-14B细胞(大鼠胰腺内分泌细胞系)进行干预处理,采... 为探讨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AITC)调控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s,EC)中血清素(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合成及其对E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使用食用级AITC对RIN-14B细胞(大鼠胰腺内分泌细胞系)进行干预处理,采用FLUO-8 AM检测RIN-14B细胞内钙离子浓度,qRT-PCR分析5-HT合成相关基因表达,UPLC测定5-HT含量,以及RNA-seq检测AITC处理后的RIN-14B细胞转录组,并对其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ITC通过激活离子通道TRPA1使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上调Tph1(色氨酸羟化酶)和Ddc(5-羟色氨酸脱羧酶)的表达,从而促进5-HT合成及分泌。此外,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AITC处理后的RIN-14B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发现,AITC主要调控谷胱甘肽代谢和抗氧化、炎症调节等相关通路,提示AITC可能通过刺激EC促进谷胱甘肽代谢来调节肠道稳态,同时参与肠道的炎症调节。以上结果为研究AITC影响EC及肠道更深入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实验数据与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烯丙酯 肠嗜铬细胞 血清素 RNA-SEQ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良版病人主观综合评估量表诊断肺癌病人营养不良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培洁 肖春秀 +4 位作者 康超 时皎皎 周菁 李东 林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 PG-SGA与PG-SGA、GLIM工具、传统实验室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在评价新入院肺癌病人营养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和呼...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 PG-SGA与PG-SGA、GLIM工具、传统实验室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在评价新入院肺癌病人营养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48 h的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的肺癌病人进行血液学检验,并使用m PG-SGA、PG-SGA和GLIM工具进行营养不良的评估和诊断。比较mPG-SGA的评价结果与传统单项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入组的199例肺癌病人的平均年龄为(62.69±8.79)岁,其中男性153例(76.88%)。mPG-SGA、PG-SGA和GLIM评价/诊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93.97%、94.97%、和79.40%。以PGSGA为金标准参照,m PG-SGA和GLIM检测营养不良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0%和80.42%,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40.00%,AUC值分别为0.995和0.602。结论:mPG-SGA在对肺癌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的评价方面与PG-SGA和GLIM提供了几乎相同的能力,其评价内容更为简单,或可能成为肺癌病人快速营养评估的替代方法,需要进一步在不同肿瘤病人中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mPG-SGA PG-SGA GLIM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R5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曦 孙雄山 +4 位作者 罗涵 胡陶 张黎 王嘉 王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1-717,共7页
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TGR5)是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胆汁酸受体,广泛分布于体内许多组织细胞中,能被体内绝大多数胆汁酸直接激活。TGR5在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Ca^(2+)转运、氧化应激、细胞增殖、炎症反应和线... 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TGR5)是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胆汁酸受体,广泛分布于体内许多组织细胞中,能被体内绝大多数胆汁酸直接激活。TGR5在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Ca^(2+)转运、氧化应激、细胞增殖、炎症反应和线粒体代谢等,从而维持线粒体稳态和血管内膜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等心血管疾病的进展。目前,随着许多胆汁酸及胆汁酸衍生物相关药物逐步投入临床应用,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明确TGR5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本文针对TGR5与心血管系统的相关性,从TGR5参与调节巨噬细胞、血管内膜功能、血管平滑肌、心肌细胞和线粒体代谢5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梳理最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TGR5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K1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黎 王嘉 +5 位作者 方世正 张钟健 杨曦 王武帅 孙雄山 杨大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979,共9页
目的:探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CK1)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30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小鼠VSMCs增殖和迁移,将小鼠VSMCs分为溶剂对照(vehicle)组和PDGF-BB组,采用Western b... 目的:探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CK1)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30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小鼠VSMCs增殖和迁移,将小鼠VSMCs分为溶剂对照(vehicle)组和PDGF-BB组,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CK1表达水平的变化。使用小鼠Pck1 siRNA(siPck1)转染小鼠VSMCs沉默PCK1表达,将VSMCs分为vehicle组、siPck1+vehicle组、PDGF-BB组和siPck1+PDGF-BB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变化。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lenti-Drp1)转染VSMCs使DRP1过表达,将小鼠VSMCs分为PDGF-BB组、siPck1+PDGF-BB组、lenti-Drp1+PDGF-BB组和lenti-Drp1+siPck1+PDGF-BB组,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PDGF-BB使VSMCs中PCK1和DRP1表达增加,细胞活力升高,Ki-67阳性细胞率增加,划痕愈合率升高,线粒体分裂增加;沉默PCK1表达后以上过程均受到抑制。过表达DRP1后,沉默PCK1表达对VSMCs细胞活力、Ki-67阳性细胞率、划痕愈合率和线粒体分裂的抑制作用明显削弱。结论:PCK1通过调控DRP1表达促进小鼠VSMCs线粒体分裂、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线粒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病灶治愈功能的淫羊藿苷洗脱涂层修饰血管支架
17
作者 柯佑 黄楠 +4 位作者 熊开琴 马青 周楠 吴钰 涂秋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9-230,共12页
目的开发一种ICA洗脱涂层,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递送载体,实现靶向治疗。方法利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在血管支架表面构建ICA洗脱涂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目的开发一种ICA洗脱涂层,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递送载体,实现靶向治疗。方法利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在血管支架表面构建ICA洗脱涂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涂层的材料学性质进行检测;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检测药物释放行为;通过体外溶血率和血小板的黏附与激活实验验证该涂层的血液相容性;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评价该涂层的细胞相容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涂层构建成功,且ICA的装载并未对PLGA涂层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同时实现了ICA体外至少28 d的持续释放。血液相容性的评价结果显示,该涂层有效减少了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且该涂层能够抑制SMCs的异常增殖,促进ECs的黏附、增殖,有效调控巨噬细胞向组织修复型转变。结论ICA洗脱支架涂层显示出潜在的抗血栓、抗炎、促内皮和抑制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的特性,有望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药物洗脱涂层 促内皮 抗炎 抗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抗炎促内皮细胞生长的多功能药物洗脱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18
作者 周楠 李梦茹 +4 位作者 黄楠 汪川哲 王文轩 涂秋芬 熊开琴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16-227,共12页
目的血管支架植入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丹酚酸B(SalB)是从丹参中提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被证实具有较强的抗炎功能及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潜力,但目前的研究集中于通过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干预心血管疾病,该方法存... 目的血管支架植入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丹酚酸B(SalB)是从丹参中提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被证实具有较强的抗炎功能及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潜力,但目前的研究集中于通过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干预心血管疾病,该方法存在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基于此,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释放载体,在血管支架表面构建SalB药物洗脱涂层,旨在实现药物在病灶处的局部释放并提高支架长期功能。方法利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在血管支架表面构建SalB/PLGA涂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涂层的化学结构、药物释放行为和表面形貌进行检测。体外细胞实验用于评价该涂层的抗炎能力以及对内皮细胞(ECs)、平滑肌细胞(SMCs)的增殖影响。最后通过体外血液相容性和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评价该涂层的血液相容性以及抗血栓性能。结果材料学表征结果证明SalB/PLGA涂层构建成功,且涂层力学性能良好,可实现SalB长达28 d的有效释放。细胞生物学结果表明该涂层具有一定的抗炎功能,能在促进内皮细胞的同时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血液相容性及半体内循环实验结果表明,该涂层能有效减少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与激活,具有抗血栓的能力。结论SalB/PLGA血管支架涂层表现出潜在的抗炎、促内皮、抑制平滑肌增殖及抗血栓等特性,可为后续提高支架治疗功效提供一种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洗脱支架 丹酚酸B 超声雾化喷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丁浩 张紫鑫 +7 位作者 赵学钰 田诗雨 匡睿智 沈令伟 王述尧 王进 赵元聪 李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6-30,共15页
从抗增殖药物的优化、赋形剂的创新、包衣方法的改进以及智能药物涂层球囊(DCB)这几方面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紫杉醇(PTX)、西罗莫司及其衍生物这两种常用抗增殖药物的优缺点和未来优化方向,阐述了碘普罗胺、聚氧化乙烯(PEO)、柠檬酸酯、... 从抗增殖药物的优化、赋形剂的创新、包衣方法的改进以及智能药物涂层球囊(DCB)这几方面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紫杉醇(PTX)、西罗莫司及其衍生物这两种常用抗增殖药物的优缺点和未来优化方向,阐述了碘普罗胺、聚氧化乙烯(PEO)、柠檬酸酯、角糖(KOS)等作为赋形剂的作用机理和未来应用前景。然后对微吸管法、浸渍包衣法、刷涂法、喷涂法等包衣方法进行了概述,阐释了各自的优缺点。随后对智能响应技术和DCB相结合的技术进行简述,介绍了超声响应型、光驱动型、气体驱动型、活性氧(ROS)响应型及微针(MN)涂层等智能DCB的作用原理和潜在应用。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对DCB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DCB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赋形剂 包衣方法 智能球囊 响应性 纳米马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多功能血管支架涂层制备及表征
20
作者 金磊源 胡芳坤 +5 位作者 姜晓娇 夏立 刘冉 徐佳乐 涂秋芬 熊开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51,共8页
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AS)全过程,且与AS病变部位血管支架植入后的一系列不良事件高度相关,包括支架内再狭窄(ISR)、晚期血栓(LST)以及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等。在诸多炎性疾病(包括AS)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均... 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AS)全过程,且与AS病变部位血管支架植入后的一系列不良事件高度相关,包括支架内再狭窄(ISR)、晚期血栓(LST)以及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等。在诸多炎性疾病(包括AS)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均被异常激活。因此,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NSPI)的装载有望减轻炎症,进而缓解支架植入并发症。基于此,本工作提出了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法将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RO4929097装载于支架表面的改性策略,构建NSPI/PLGA多功能血管支架。研究结果表明,NSPI/PLGA血管支架的RO4929097有效释放长达30 d,可同时实现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抗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抗凝血等多种功能,在介入治疗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支架 炎症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 超声雾化喷涂技术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