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摇头角的非赫兹滚动接触算法对比研究
1
作者 陈雨 周佳仪 +5 位作者 宋娟 安博洋 吕涛 王平 何庆 朱颖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为研究轮对摇头角对轮轨接触行为的影响以及评估简化非赫兹轮轨接触算法的精度,选取EKP、MKP与MSHM共3种考虑摇头角的轮轨非赫兹简化算法分析轮轨法向与切向接触行为。以S1002CN车轮踏面和CHN60钢轨为研究对象,以精确理论CONTACT算法的... 为研究轮对摇头角对轮轨接触行为的影响以及评估简化非赫兹轮轨接触算法的精度,选取EKP、MKP与MSHM共3种考虑摇头角的轮轨非赫兹简化算法分析轮轨法向与切向接触行为。以S1002CN车轮踏面和CHN60钢轨为研究对象,以精确理论CONTACT算法的结果为参考,对比各简化接触算法得到的接触斑形状、接触应力、切应力等微观接触结果的准确性。利用UM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轮轨运动参数,然后输入到接触算法计算轮轨接触解,基于统计学累积误差方法评估不同接触算法在实际车辆运行工况下的计算精度与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摇头角使轮轨接触斑与接触应力呈三维非对称分布;对于法向接触,在大部分工况下,MKP算法相比EKP、MSHM算法精度较高,但接触斑内轮轨曲率变化较大时,如横移量为6 mm,MKP算法所得到的最大接触应力误差为47.2%,此时更适合采用MSHM算法,其误差为27%;对于切向问题,采用EKP+FaStrip、MKP+FaStrip算法比MSHM+FASTSIM算法得到的结果更准确;对于动力学结果,MKP+FaStrip算法比EKP+FaStrip、MSHM+FASTSIM算法得到的接触结果更加精确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简化非赫兹接触算法 摇头角 计算精度 计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结构静动力特性研究
2
作者 胡志鹏 孙宗磊 +3 位作者 张浩然 刘凯 薛旻 吕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9,共8页
大跨度斜拉桥在运营过程中受众多因素影响,桥面易产生较大挠曲变形,影响桥上无砟轨道的服役性能,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结构适应性亟待研究。以某设计速度350 km/h、主跨420 m的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法以及车辆-轨道... 大跨度斜拉桥在运营过程中受众多因素影响,桥面易产生较大挠曲变形,影响桥上无砟轨道的服役性能,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结构适应性亟待研究。以某设计速度350 km/h、主跨420 m的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法以及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大跨斜拉桥-无砟轨道精细化模型与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对桥梁受环境荷载变形时的桥上无砟轨道结构应力、道床跟随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频域分析对桥梁变形引起轨道不平顺以及行车时的轨道板振动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况下轨道板等效应力最值均出现于梁端轨道板限位凸台处,最大值为5.04 MPa;在考虑轨道板自身重力产生的层间预压缩量后,桥梁变形时的轨道结构层间脱空量最大值为0.03 mm;桥梁变形产生的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密度曲线在120~200 m波长频段内略高于中国无砟轨道谱;行车状态下,桥梁变形引起的轨道板加速度最大值为1.63 m/s^(2);各工况下轨道板振动响应主频为11.73 Hz,并且在多处相同频率区段出现峰值。研究发现:桥上轨道结构除梁端轨道板限位凸台之外,应力均小于C40混凝土设计值,道床结构跟随性良好。桥梁变形引发的轨道高低不平顺能量主要集中于120 m以上波长,相较于随机不平顺,环境荷载引起的桥上轨道长波不平顺对行车状态下的轨道板动力响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大跨度斜拉桥 无砟轨道 有限元 刚柔耦合 静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CrMnSiA结构钢表面渗氮-氧化复合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云庆文 吴新宇 +2 位作者 陈秋宇 李富霖 刘瑞良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3,共7页
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 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组织和相结构;利用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渗氮层及复合改性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渗氮层表面主要由ε-Fe_(23)N、γ'-Fe_(4)N和α_N相组成,经不同时间的氧化处理后,渗氮层表面生成Fe_(3)O_(4)相和Fe_(2)O_(3)相;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物的含量增大,表面硬度增大,最大可达1012 HV_(0.05),改性层的有效硬化层厚度约为200μm;在防腐耐磨方面,渗氮层和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显著提高,且短时间氧化的复合改性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钢 多功能改性层 防腐耐磨 低温等离子体渗氮 30CrMnS iA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占空比的脉冲光源对工业大麻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唐立郦 张晟齐 +6 位作者 王飞 邵一鸣 袁红梅 程莉莉 刘丹丹 樊超 吴广文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2期97-105,共9页
试验研究室外栽培条件下,利用不同占空比的脉冲光源对工业大麻进行补光,探究其对工业大麻生长发育、生理生化以及主要大麻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占空比100%(LED1)和占空比70%(LED2)的光源促进了工业大麻株高、茎粗、SPAD值以及花叶干... 试验研究室外栽培条件下,利用不同占空比的脉冲光源对工业大麻进行补光,探究其对工业大麻生长发育、生理生化以及主要大麻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占空比100%(LED1)和占空比70%(LED2)的光源促进了工业大麻株高、茎粗、SPAD值以及花叶干重和鲜重的增加,但LED2与不补光(CK)差异不显著,而占空比50%(LED3)光源显著降低了工业大麻的株高、茎粗、SPAD值以及花叶干重和鲜重;LED1、LED2和LED3提高了工业大麻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以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LED1与CK差异显著,LED2和LED3与CK差异不显著;LED1和LED2显著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TA)活性,而LED3显著促进抗氧化物酶(SOD、POD和CTA)的活性;LED1显著降低了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的含量,而LED1、LED2和LED3显著提高了大麻萜酚(CBG)的含量。LED1和LED2光源均可以促进工业大麻的生长发育,增加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抗氧化物活性,增加CBG含量,为今后利用节能(占空比)脉冲光源提高工业大麻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脉冲光源 生长特性 生理生化性质 主要大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司机警觉度监测与干预穿戴装置研制
5
作者 史磊 周文慧 +3 位作者 魏方传 陈志涛 周昱 王理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49,共7页
为准确识别、分析高铁司机疲劳状态并进行有效干预,提出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特征的疲劳识别与干预方法,并研制了集实时监测、疲劳检测和智能干预于一体的可穿戴警觉度干预装置。装置由采集终端、Web端疲劳检测设备、疲劳干预模块和警觉度... 为准确识别、分析高铁司机疲劳状态并进行有效干预,提出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特征的疲劳识别与干预方法,并研制了集实时监测、疲劳检测和智能干预于一体的可穿戴警觉度干预装置。装置由采集终端、Web端疲劳检测设备、疲劳干预模块和警觉度预警平台组成:采集终端实时收集、分析脑电数据;Web端疲劳检测设备使用Welch法提取7个脑电特征指标计算疲劳阈值,以优化随机森林分类器识别司机疲劳状态并发送干预指令;采集终端与疲劳干预模块集成为柔性可穿戴衣物;警觉度预警平台可视化显示各模块运行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装置的疲劳检测准确率超过90%,脑电指标显示装置疲劳干预效果良好,并具备稳定的通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司机 实时监测 脑电信号 警觉度 智能干预 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未对齐多模态语言序列情感分析的多交互感知网络 被引量:2
6
作者 罗俊豪 朱焱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针对现有对齐多模态语言序列情感分析方法常用的单词对齐方法缺乏可解释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未对齐多模态语言序列情感分析的多交互感知网络(MultiDAN)。MultiDAN的核心是多层的、多角度的交互信息提取。首先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 针对现有对齐多模态语言序列情感分析方法常用的单词对齐方法缺乏可解释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未对齐多模态语言序列情感分析的多交互感知网络(MultiDAN)。MultiDAN的核心是多层的、多角度的交互信息提取。首先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和注意力机制捕捉模态内的交互信息;然后,使用图注意力网络(GAT)一次性提取模态内及模态间的、长短期的交互信息;最后,使用特殊的图读出方法,再次提取图中节点的模态内及模态间交互信息,得到多模态语言序列的唯一表征,并应用多层感知机(MLP)分类获得序列的情感分数。在两个常用公开数据集CMU-MOSI和CMU-MOSEI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ultiDAN能充分提取交互信息,在未对齐的两个数据集上MultiDAN的F1值比对比方法中最优的模态时空注意图(MTAG)分别提高了0.49个和0.72个百分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MultiDAN可以提高多模态语言序列的情感分析性能,且图神经网络(GNN)能有效提取模态内、模态间的交互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分析 多模态语言序列 多模态融合 图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W-YOLOv3模型的棉花主茎生长点检测与定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想 吴华瑞 +4 位作者 朱华吉 杨雨森 陈诚 何思琪 王春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针对大多数目标检测模型存在参数量较多、检测时间慢、缺乏空间定位能力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轻量型LW-YOLOv3的棉花主茎生长点检测与定位方法。首先,对传统YOLOv3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架构进行改进,引入轻量级识别模型MobileNet实现对YOLOv3... 针对大多数目标检测模型存在参数量较多、检测时间慢、缺乏空间定位能力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轻量型LW-YOLOv3的棉花主茎生长点检测与定位方法。首先,对传统YOLOv3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架构进行改进,引入轻量级识别模型MobileNet实现对YOLOv3特征提取网络的替代,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提高检测速度。其次,为了进一步降低参数量,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部分标准卷积,在不损失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模型参数。最后,利用Realsense深度相机获取目标图像,建立了棉花主茎生长点三维空间坐标的计算模型。为验证基于LW-YOLOv3模型的棉花主茎生长点检测与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对获得的有限棉花主茎生长点图像数据集进行了样本扩充,并基于扩充后的数据集进行了LW-YOLOv3与其他轻量型模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LW-YOLOv3模型平均识别准确率可达到88.66%,平均每张图片检测时间为17.8 ms,参数量与权重文件分别降低为原网络的10.85%和12.19%。棉花主茎生长点X、Y、Z三维空间定位平均误差分别小于3.04、3.00、3.53 mm。该方法在目标检测准确率与模型大小之间实现了平衡,有助于将来在机载低性能终端上实现对棉花主茎生长点检测与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YOLOv3 定位 实时检测 棉花主茎生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次生裂缝的页岩气藏有限导流缝网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全堂 李政澜 +2 位作者 段永刚 魏明强 张羽翼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145,共7页
为了考虑次生裂缝对页岩气井压力响应特征的影响,建立了耦合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藏有限导流缝网流动模型,并开展了压力动态特征的研究。首先,通过Laplace空间源函数、局部坐标转换及叠加原理得到耦合吸附解吸、扩散、渗流的气藏解析解... 为了考虑次生裂缝对页岩气井压力响应特征的影响,建立了耦合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藏有限导流缝网流动模型,并开展了压力动态特征的研究。首先,通过Laplace空间源函数、局部坐标转换及叠加原理得到耦合吸附解吸、扩散、渗流的气藏解析解。然后,基于有限差分方法及交汇单元流量分配变换,推导得到裂缝单元的数值解。耦合气藏及裂缝两部分的流动,半解析计算求解得到了考虑次生裂缝影响的压力响应曲线,并对次生裂缝组数、导流能力、裂缝角度等反映次生裂缝特征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存在10个典型流动阶段,能有效表征次生裂缝对曲线形态的影响,对页岩气压力动态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次生裂缝 压裂水平井 有限导流 压力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N-CeDML:一种面向车辆驾驶行为预测的分布式机器学习框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可 杨玲 +2 位作者 赵晏伯 陈泳龙 罗寿西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8-330,共13页
在大规模动态变化的交通场景下,快速准确地预测车辆驾驶行为是智能交通领域极具挑战的问题之一。车辆驾驶行为的预测不仅要考虑通信的有效性,而且要考虑车辆历史行驶轨迹以及车辆之间的相互影响。文中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提出了一种新... 在大规模动态变化的交通场景下,快速准确地预测车辆驾驶行为是智能交通领域极具挑战的问题之一。车辆驾驶行为的预测不仅要考虑通信的有效性,而且要考虑车辆历史行驶轨迹以及车辆之间的相互影响。文中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边-增强图卷神经网络的通信有效的分布式机器学习框架EGCN-CeDML(Edge-enhanced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ommunication-efficient Distributed Machine Learning)。相比面向单一设备的集中式预测框架,EGCN-CeDML是通信有效的分布式机器学习框架,该框架无需将所有原始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器,而是直接将用户数据在本地边缘设备存储、处理和计算。这种在多个边缘设备训练神经网络的方式缓解了集中训练神经网络的压力,降低了传输数据量和通信延迟,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用户隐私。各个边缘设备部署的复合图卷积网络(EGCN-LSTM)利用边-增强注意力机制和图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传递机制,当周围车辆数量增长至十几辆时仍能快速提取和传递车辆间的交互信息,保证了较准确的预测性能和较低的时间复杂度。不限于车辆驾驶行为预测,各边缘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计算能能力和存储能力,在保证神经网络性能的前提下灵活控制神经网络的类型和规模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EGCN-CeDML在公开数据集NGSIM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交通复杂程度如何,EGCN-CeDML的计算时间和预测性能都优于以往模型,精准率可达0.9391,召回率可达0.9557,F1分数可达0.9473;预测时长为1 s时,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1.21%;即使车辆数目增加,算法也能保持较低的时间复杂度,且稳定在0.1 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驾驶行为预测 图卷积网络 边增强 注意力机制 分布式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匝间短路故障短路线圈定位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昊 张楠 +3 位作者 高彩霞 桑晓晨 许孝卓 封海潮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为了研究基于电机外部电信号的直驱永磁同步电机早期匝间短路故障检测及定位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探测线圈阵列的DDPMSM的ISF短路线圈定位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电机绕组分布及连接方式的探测线圈阵列;其次,分析了探测线圈工作机理,建立... 为了研究基于电机外部电信号的直驱永磁同步电机早期匝间短路故障检测及定位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探测线圈阵列的DDPMSM的ISF短路线圈定位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电机绕组分布及连接方式的探测线圈阵列;其次,分析了探测线圈工作机理,建立了考虑短路线圈位置的探测线圈反电势矩阵;然后,利用所建立的探测线圈反电势矩阵,分析用于ISF短路线圈位置的故障特征量。提出了利用探测线圈反电势差值进行ISF故障检测和故障线圈组的定位,利用探测线圈反电势残差进行短路线圈的定位,提出基于上述定位特征量的ISF定位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以样机为例,将所提出的定位方法与现有故障定位方法进行比较,进一步证明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永磁同步电机 匝间短路故障 故障定位 探测线圈阵列 数学模型 反电势差值 反电势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果糖度可见-近红外光谱手持式检测装置开发与试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樊书祥 王庆艳 +4 位作者 杨雨森 李江波 张驰 田喜 黄文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58-3063,共6页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开发了手持式水果糖度检测装置,并用于水果糖度的现场实时分析。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微型光谱仪、卤素灯、OLED显示屏、单片机及驱动电路等。采用Keil 5开发工具,用C语言开发单片机程序。配合上位机以LabView...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开发了手持式水果糖度检测装置,并用于水果糖度的现场实时分析。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微型光谱仪、卤素灯、OLED显示屏、单片机及驱动电路等。采用Keil 5开发工具,用C语言开发单片机程序。配合上位机以LabView编写的光谱采集程序,实现光谱信息的采集。以苹果和大桃作为检测对象,对装置的检测精度和模型在2台装置(主机、从机)间的传递效果进行了探讨。在实验室和果园环境下,分别获取了苹果、大桃样本在600~950 nm范围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对实验室条件下采集的主机校正集光谱进行分析,经过平滑、最大值归一化、二阶导数等预处理后,利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分别建立了苹果、大桃的糖度检测模型。模型导入主机装置后,对预测集样本进行检验。对苹果、大桃的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25,0.587%和0.821,0.613%。采用分段直接校正和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算法的模型传递方法将模型由主机传递到从机。对比后发现,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算法取得了更好的模型传递结果。从机对苹果、大桃糖度的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83,0.641%和0.805,0.626%。将实验室条件下建立的模型用于树上采集到的水果光谱数据分析,得到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66,0.741%和0.816,0.627%。整体检测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满足对苹果、大桃糖度的有效检测,借助模型传递算法,实现了模型在不同装置间的共享和有效传递,且实验室环境下采集的数据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树上水果糖度的有效检测,该装置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水果 可见-近红外光谱 光谱分析 糖度 模型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轭型探测线圈的永磁同步电机局部退磁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昊 高彩霞 +3 位作者 桑晓晨 许孝卓 封海潮 司纪凯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10,118,共15页
退磁故障的精准定位对于预防电机系统发生灾难性故障和制定系统运行维护策略至关重要。针对多极数永磁同步电机(PMSM)退磁故障情况复杂,退磁故障定位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环轭型探测线圈的PMSM局部退磁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只需在... 退磁故障的精准定位对于预防电机系统发生灾难性故障和制定系统运行维护策略至关重要。针对多极数永磁同步电机(PMSM)退磁故障情况复杂,退磁故障定位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环轭型探测线圈的PMSM局部退磁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只需在定子侧安装3个环轭线圈以获取包含退磁故障信息的信号;基于3个环轭线圈的感应电势,运用信号的基本运算构造退磁定位信号并按一定的规则对其进行分区;利用分区后的退磁定位信号的波形识别退磁故障类型,确定对应区域退磁永磁体的状态;利用一个机械周期的信号确定所有永磁体的状态,进而实现退磁永磁体的精准定位。首先介绍了退磁定位信号的构造与建模方法。然后,利用所建立的分区数学模型研究退磁定位信号在预设故障类型下的波形。最后,提出基于退磁定位信号分区的局部退磁故障精准定位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对任意多个永磁体退磁故障(退磁程度不低于10%)进行精准定位。该研究为PMSM故障定位提供新方法,为故障后的运行策略制定和维护策略制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局部退磁 故障定位 分区数学模型 探测线圈 感应电势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内涝灾害下地铁项目施工韧性评估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郑 杨宇轩 +1 位作者 颜红艳 陈辉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81-4790,共10页
暴雨内涝是地铁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波及范围最广、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类灾害事件。开展系统、有效的地铁项目施工韧性评估是应对暴雨内涝灾害,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与如期交付的关键。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法与专家调查法,识别与提炼了地... 暴雨内涝是地铁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波及范围最广、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类灾害事件。开展系统、有效的地铁项目施工韧性评估是应对暴雨内涝灾害,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与如期交付的关键。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法与专家调查法,识别与提炼了地铁项目施工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3个2级指标,4个1级指标(鲁棒性、冗余性、恢复性、适应性)。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基于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方法,构建评价模型,确定了多个评价对象韧性相对优势程度及完全排序,以及每个目标项目的优势指标、均势指标与薄弱性指标。基于上述评估方法与模型,对H省Z市4个地铁项目在暴雨内涝灾害下的施工韧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6、8、12号线项目在应对暴雨内涝灾害中施工韧性较好,7号线项目较为薄弱。各目标项目施工韧性的整体排序为:8号线项目>6号线项目>12号线项目>7号线项目;各分项指标上,4个地铁项目均表现出相应的优势韧性指标、均势韧性指标以及薄弱性韧性指标,提升与强化薄弱性韧性指标能够有效地提升各项目施工韧性。研究成果可为暴雨内涝灾害下地铁项目施工韧性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量化方法,也可为地铁项目施工韧性的提升提供参考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项目 暴雨内涝灾害 施工韧性 评价模型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线季节性粗颗粒冻土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朱磊 谢强 +1 位作者 任新红 文江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7-111,共5页
拟建川藏铁路穿越大量的高寒山区坡洪积粗颗粒土区域,目前对于这类季节性粗颗粒冻土的抗剪强度特性研究不多。通过川藏线季节性粗颗粒冻土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进行的直剪正交试验,研究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其中重点讨论冻融作用... 拟建川藏铁路穿越大量的高寒山区坡洪积粗颗粒土区域,目前对于这类季节性粗颗粒冻土的抗剪强度特性研究不多。通过川藏线季节性粗颗粒冻土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进行的直剪正交试验,研究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其中重点讨论冻融作用、粗粒含量、温度、含水率及不同冻结状态下土体的抗剪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6次冻融循环作用,粗颗粒冻土融化后的力学性质基本稳定。冻融作用对土体抗剪强度影响的变化规律与土体的最优含水率有关。当冻结温度为-15℃时,粗颗粒冻土的抗剪强度变化基本趋于稳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冻土颗粒越粗,负温对土体的抗剪强度影响越小。在非冻结状态下,土体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在冻结状态下,随含水率的增加,土体的黏聚力增加,摩擦角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粗粒含量 季节性粗颗粒冻土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修正机制和强化学习的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优化算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苗宽 李崇寿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4-282,共9页
近年来,使用深度强化学习解决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构造法,通过将作业车间调度问题视为顺序决策问题,逐步选择调度节点从而得到完整的解。尽管这种算法思想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仍面临奖励构造困难、解决方案质量不高的... 近年来,使用深度强化学习解决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构造法,通过将作业车间调度问题视为顺序决策问题,逐步选择调度节点从而得到完整的解。尽管这种算法思想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仍面临奖励构造困难、解决方案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这一方法的发展受到制约。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和近端策略优化算法的强化学习构造框架。同时,针对因训练与测试数据分布不一致而带来的次优解问题,还设计了一种修正交换算子,以保证解的质量。最后,为了证明算法的有效性,在公开数据集和生成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中小规模实例上的结果优于目前最好的强化学习框架,不仅充分发挥了构造式强化学习框架求解迅速的优势,还通过修正机制有效缓解了次优选择问题,缩短了实例的最大完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 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强化学习 修正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悬挂物管理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6
作者 左虹 左雪雯 +2 位作者 郭文利 史志钊 王竟丞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54,共4页
为适应未来战斗机作战模式对武器控制管理的需求,对机载悬挂物管理系统的技术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一代机载悬挂物管理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了飞机与悬挂物的互连关系,给出了分层设计方法。对通用武器接口、智能化的高安... 为适应未来战斗机作战模式对武器控制管理的需求,对机载悬挂物管理系统的技术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一代机载悬挂物管理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了飞机与悬挂物的互连关系,给出了分层设计方法。对通用武器接口、智能化的高安全性武器控制管理、异平台武器协调控制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开拓了新一代悬挂物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物管理 GOA 通用武器接口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柔耦合建模的挖掘机动态性能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奕杉 郑华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0-176,共7页
针对挖掘机工作装置刚柔耦合变形对液压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合虚拟样机建模和联合仿真技术进行动态特性研究。利用UG软件建立某型号挖掘机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柔性化处理后导入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中,构建挖掘机工作装置刚柔... 针对挖掘机工作装置刚柔耦合变形对液压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合虚拟样机建模和联合仿真技术进行动态特性研究。利用UG软件建立某型号挖掘机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柔性化处理后导入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中,构建挖掘机工作装置刚柔耦合虚拟样机。利用AMESim软件和负载敏感原理,建立挖掘机工作装置闭环液压控制系统。通过软件联合构造挖掘机机电液一体化的刚柔耦合仿真模型。针对挖掘机典型挖掘工况和重载举升工况下的运动轨迹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刚柔耦合建模的挖掘机液压控制系统动态稳定性较强,重载工况最大位置误差小于0.01 m,位置精度较高,实现了挖掘机刚柔耦合一体化建模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刚柔耦合 动态特性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工结合的楷模——缅怀王成焘教授
18
作者 郑诚功 靳忠民 华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5-347,共3页
尊敬的王成焘教授于2021年5月22日离开了我们,王教授是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创始人,我(郑诚功)自从去年9月底被上海交通大学正式任命为中心主任以来,一直致力于配合教育部最新要求的中心建设改革,原预计在完成4月底数字医学... 尊敬的王成焘教授于2021年5月22日离开了我们,王教授是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创始人,我(郑诚功)自从去年9月底被上海交通大学正式任命为中心主任以来,一直致力于配合教育部最新要求的中心建设改革,原预计在完成4月底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后,去探望王教授并报告中心建设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医工结合 建设概况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