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液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能量管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桓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0-614,共15页
现有混合动力驱动技术以油电、油液混合动力为主,旨在提高传统燃油车辆的能量利用率、降低油耗和排放.基于液压技术的大功率密度及能量再生优势,电液混合动力系统可在全速工况范围内实现能量高效利用,提高纯电驱系统的功率密度,有效改... 现有混合动力驱动技术以油电、油液混合动力为主,旨在提高传统燃油车辆的能量利用率、降低油耗和排放.基于液压技术的大功率密度及能量再生优势,电液混合动力系统可在全速工况范围内实现能量高效利用,提高纯电驱系统的功率密度,有效改善电动车辆续驶里程及蓄电池循环使用寿命.本文对电液混合动力系统构型、能量回收技术、能量释放模式及控制策略等相关研究成果的进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分析了利用电液混合动力构型与先进能量管理策略提升纯电动车辆动力性能与能量利用率的可行性技术方案与应用前景.根据已有研究成果,装备电液混合动力系统后车辆最大可降低约40%的能量消耗,在能量高效利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于电液混合动力系统而言,液压能再生、耦合与释放等与行驶场景及电机工况点密切相关,研究重点应解决动力耦合、再生制动与能量管理等关键技术,从而提升动力系统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功率密度与节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混合动力系统 动力混合 再生制动 高效利用 能量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轨清洗机械手关键参数研究
2
作者 邓乐乐 王国志 +1 位作者 王聪 廖国庆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由于人工清洗第三轨存在清洗效率和清洗质量较低等问题,现设计一款清洗机械手进行第三轨自动化清洗作业。为保证清洗安全性和清洗效果,需要确定清洗机械手在清洗车上合适的安装位置并在清洗作业时保持喷嘴与第三轨的距离恒定。先对车体... 由于人工清洗第三轨存在清洗效率和清洗质量较低等问题,现设计一款清洗机械手进行第三轨自动化清洗作业。为保证清洗安全性和清洗效果,需要确定清洗机械手在清洗车上合适的安装位置并在清洗作业时保持喷嘴与第三轨的距离恒定。先对车体和转向架构架静态通过平面曲线和竖曲线轨道时横向及垂向偏移规律进行了分析,而后采用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车辆模型进行动态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车体上安装位置与车辆心盘点的纵向距离越大,作业时相对轨道偏移量越大;构架偏移量相比于车体更小,机械手安装在构架上更为合理。通过动静态偏移量分析和第三轨安全距离核算,确定机械手横向行程为250mm,垂向行程为200mm,并根据构架振动响应特性,确定机械手响应频率至少为18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轨 清洗机械手 曲线偏移 SIMPACK 列车动力学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加工质量预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宏力 孙弋 +4 位作者 郭亮 由智超 刘岳开 李世超 雷云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41,共21页
机械加工质量预测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实现质量闭环控制的前提条件,对推动智能制造系统真正落地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对机械加工质量预测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时发现,学者多将研究重点放在机床某一关键部件对加工质量影响... 机械加工质量预测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实现质量闭环控制的前提条件,对推动智能制造系统真正落地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对机械加工质量预测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时发现,学者多将研究重点放在机床某一关键部件对加工质量影响的机理研究,却鲜见部件耦合影响的关联性研究.基于上述难题,本文首先剖析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7类要素,包括刀具几何参数、切削参数、切削液类型、热误差与热变形、数控机床零部件性能退化、切削颤振以及系统特性;随后,根据各要素数据种类和测量方式的不同,将机械加工质量监测与预测方法划分为4大类,包括机器视觉测量、功率测量、振动测量以及其他测量方法,并对各方法的技术特点、局限性和发展动态进行了阐述;最后,考虑各机械加工质量监测与预测方法的不足,指出材料切削机制研究、数据质量评估方法、面向工业现场数据库构建的标准以及质量预测信息的智能表征与可视化等方面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质量预测 切削力 振动 功率与电流信号 机器视觉 工业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液压阀用电磁驱动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智超 邓斌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6-131,共6页
针对液压阀换向时带来较大冲击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液压阀用电磁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由1个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1个磁流变液阻尼器(MRD)和1个隔磁铜片(安装在上述2个装置之间)串联而成,具有降低、调节液压冲击的作用。根据双稳态永磁... 针对液压阀换向时带来较大冲击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液压阀用电磁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由1个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1个磁流变液阻尼器(MRD)和1个隔磁铜片(安装在上述2个装置之间)串联而成,具有降低、调节液压冲击的作用。根据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的静态保持力和换向力的要求,对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进行设计,然后利用Maxwell软件对其进行电磁仿真分析;根据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换向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对MRD所需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及调节范围对MRD提出要求;结合Maxwell软件对MRD进行电磁场仿真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对MRD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冲击 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 MRD Maxwell电磁场仿真分析 MATLAB/SIMULINK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驾驶员横向驾驶习惯的车道保持人机共驾策略
5
作者 刘平 田云鹏 +1 位作者 段灏天 姚佳玉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为了解决因传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忽略人机交互性所致的人机冲突问题,提出了一种车道保持人机共驾策略。以驾驶员历史横向位置表征驾驶员横向驾驶习惯,根据3σ原则动态划分道路边界,并设计了考虑驾驶员横向驾驶习惯的车道偏离决策模型。... 为了解决因传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忽略人机交互性所致的人机冲突问题,提出了一种车道保持人机共驾策略。以驾驶员历史横向位置表征驾驶员横向驾驶习惯,根据3σ原则动态划分道路边界,并设计了考虑驾驶员横向驾驶习惯的车道偏离决策模型。同时,根据风险评估值与驾驶员疲劳因子分配辅助驾驶系统的控制权。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人机共驾策略能够有效避免因疲劳驾驶和驾驶失误导致的车道偏离风险;考虑驾驶员横向驾驶习惯,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能够在赋予驾驶员足够自由度的同时,施加适当约束抑制车道偏离,从而有效减少人机冲突,并保证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共驾 车道偏离决策模型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横向驾驶 人机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层级目标的汽车前围声学包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海波 郑志伟 +3 位作者 张思文 吴昱东 杨明亮 丁渭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7-295,共9页
为了研究汽车声学包设计参数对其多性能目标的影响,首先,改进了传统的深度信念网络(DBNs)方法,并提出SVR-DBN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deep belief networks)模型,提升了模型映射的准确度;其次,从车辆噪声传递关系与层级目标分解... 为了研究汽车声学包设计参数对其多性能目标的影响,首先,改进了传统的深度信念网络(DBNs)方法,并提出SVR-DBN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deep belief networks)模型,提升了模型映射的准确度;其次,从车辆噪声传递关系与层级目标分解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多层级目标预测与分析方法;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具体车型的前围声学包性能、重量与成本多目标预测与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VR-DBNs方法对前围声学包性能、重量与成本目标预测准确度均在0.975以上,优于传统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SVR与DBNs模型;基于SVR-DBNs模型的优化结果与实测结果接近,两者加权目标相对误差为1.09%(平均传递损失(MTL)、重量和成本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1.44%、1.04%与0.71%),优化后的实测结果较前围声学包原始状态性能、重量和成本分别提升了5.51%、9.01%与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振动及声振粗糙度 声学包 吸隔声 SVR-DBNs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液压能耦合模式下蓄电池轨道工程车的加速功率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李顺 刘桓龙 陈冠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52-1460,共9页
为降低轨道工程车辆加速时的电功率,以电静液压串联混合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泵进出口压差调节的泵入口流量耦合加速方式。分析了泵入口流量耦合、泵出口流量耦合、并联马达扭矩耦合三种加速方式下系统液压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对电... 为降低轨道工程车辆加速时的电功率,以电静液压串联混合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泵进出口压差调节的泵入口流量耦合加速方式。分析了泵入口流量耦合、泵出口流量耦合、并联马达扭矩耦合三种加速方式下系统液压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对电功率的影响关系,探讨了不同液压能耦合模式下轨道工程车加速时的节能特性。AME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并联马达扭矩耦合与泵入口流量耦合模式下加速时降低电功率和节能效果明显,但前者存在较大的系统冲击,对车辆底架空间要求更严苛,成本更高,而泵入口流量耦合模式则兼具较好的节能性、稳定性及经济性,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电静液压串联混合 液压能耦合 泵入口流量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PID的轨道工程车下坡缓速控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桓龙 蒋越 李志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5,共8页
蓄电池轨道工程车下坡行驶时,为保证下坡安全通常利用摩擦制动调节车速,而反复的摩擦制动会使得制动闸瓦温度升高,增加安全隐患。现有蓄电池轨道工程车由于电机功率限制,能够提供的再生制动力不足以与下坡时的负载平衡。结合实际应用,... 蓄电池轨道工程车下坡行驶时,为保证下坡安全通常利用摩擦制动调节车速,而反复的摩擦制动会使得制动闸瓦温度升高,增加安全隐患。现有蓄电池轨道工程车由于电机功率限制,能够提供的再生制动力不足以与下坡时的负载平衡。结合实际应用,将液压混合动力应用于蓄电池轨道工程车上,基于最大程度回收下坡能量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利用液压再生制动力平衡下坡负载的控制策略,优先采用蓄能器回收能量。重点研究了下坡速度的稳定性、电机回收能量时转速的稳定性以及下坡时轨道工程车的能量效率;采用模糊PID控制以适应轨道工程车运行工况的变化。仿真结果验证了下坡缓速控制的有效性,轨道工程车在下坡过程中速度平稳且具有相对较高的能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轨道工程车 下坡行驶 液压再生制动 缓速控制 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轮边驱动电动客车电子差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平 陈晓菲 +1 位作者 杨明亮 姚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5-133,共9页
以四轮轮边驱动电动客车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差速器工作原理提出以滑转率作为电子差速的评价指标。在trucksim和MATLAB/simulink建立的联合电动汽车仿真平台上进行转向仿真实验从整车动力学层面对车辆进行转向仿真实验,研究工况条件和... 以四轮轮边驱动电动客车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差速器工作原理提出以滑转率作为电子差速的评价指标。在trucksim和MATLAB/simulink建立的联合电动汽车仿真平台上进行转向仿真实验从整车动力学层面对车辆进行转向仿真实验,研究工况条件和整车结构参数对电子差速的影响。通过仿真得出驱动轮内侧、外侧滑转率随车速、方向盘转角、质心高度、质心到前轴的距离、簧上质量改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车速、方向盘转角不断增大,4个车轮滑转率不断增大;质心高度增大,转向左侧车轮的滑转率增大,转向右侧车轮的滑转率减小;质心到前轴距离的增大,前轴量车轮滑转率增大,后轴量车轮滑转率减小;随着簧上质量的增大,4个车轮的滑转率都增大,并且随着车速和方向盘转角的增大,车轮滑移率的增加量越大。所得到的电子差速随工况和结构参数的影响分析对进一步研究电子差速控制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电动汽车 电子差速 轮边驱动 滑转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压泵/马达逆向驱动的电机启动电流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桓龙 李顺 谢迟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0-729,共10页
针对蓄电池轨道工程车续航里程短、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启动电流大等问题,基于液压泵/马达能量逆向传递特性,提出了利用液压泵/马达逆向驱动的电机启动电流控制新方法.通过使液压泵/马达工作在马达模式将电机驱动至一定初始转速后接通电源... 针对蓄电池轨道工程车续航里程短、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启动电流大等问题,基于液压泵/马达能量逆向传递特性,提出了利用液压泵/马达逆向驱动的电机启动电流控制新方法.通过使液压泵/马达工作在马达模式将电机驱动至一定初始转速后接通电源实现电机带速启动,抑制或削弱电机启动电流;永磁同步电机带速启动采用无位置矢量控制方式,结合短路电流矢量法对电机启动时刻的转子转速和位置进行计算,并通过AMESim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机启动电流控制新方法能让电机的启动峰值电流最大降低70%左右;启动电流与电机接通电源启动时的初始转速有关,且初始转速越接近需求转速则启动电流越小;电机转速稳定后电流大小仅与电机负载有关;液压泵/马达工作排量或蓄能器充液压力越大,电机被逆向驱动时的转速响应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混合动力 电机启动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横摆稳定性控制的理想车辆参考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平 孙磊 +1 位作者 杨明亮 袁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24,共8页
针对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算法中理想参考模型的合理性及准确性进行研究。分析了2自由度车辆模型作为理想参考模型时的适用工况及其局限性。建立了考虑纵向速度的扩展3自由度车辆参考模型,弱化转向盘转角在极限工况下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 针对车辆横摆稳定性控制算法中理想参考模型的合理性及准确性进行研究。分析了2自由度车辆模型作为理想参考模型时的适用工况及其局限性。建立了考虑纵向速度的扩展3自由度车辆参考模型,弱化转向盘转角在极限工况下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验证其在极限工况下可以较合理地对车辆横摆运动进行描述。将2种模型分别应用到横摆稳定性控制算法中,并参考国外FMVSS136标准设定试验工况,在Simulink/TruckSim联合仿真环境下分别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试验对比。结果显示,以2自由度模型作为参考模型时,在低速小转向工况下整车控制效果较好,以扩展3自由度模型作为参考模型时,在高速大转向等极限工况下整车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摆稳定性控制 车辆参考模型 2自由度车辆模型 3自由度车辆模型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材料及装备表面技术专栏序言
12
作者 蔡振兵 张瑞谦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18,共1页
核能也称原子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核能装备长期在强腐蚀、强辐射、高温、高流速等极端环境下运行,多因素耦合损伤极易导致关键部件服役性能的急剧退化直至失效,一旦部件性能... 核能也称原子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核能装备长期在强腐蚀、强辐射、高温、高流速等极端环境下运行,多因素耦合损伤极易导致关键部件服役性能的急剧退化直至失效,一旦部件性能失效将可能引起灾难性事故。例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中,反应堆堆芯中的锆合金包壳与高温水蒸气剧烈反应,最终造成堆芯熔化和氢气爆炸,对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此后,满足更高安全裕量的核材料和技术提升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的学者、企业围着核能装备对安全运营的更高要求,在新材料体系、涂层技术和表面改性技术开展了持续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结构 灾难性事故 核材料 多因素耦合 涂层技术 极端环境 表面改性技术 聚变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节能型电磁换向阀液压冲击仿真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沛恒 邓斌 +1 位作者 杨帆 王奇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3-153,共11页
为应对传统液压电磁换向阀不能长期供电和油液对温升敏感等工况,以三位四通液压换向阀为载体设计一种新型三稳态电磁换向机构,机构快速换向性使得阀口迅速关闭导致管路产生液压冲击,故引入磁流变阻尼技术,将“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装... 为应对传统液压电磁换向阀不能长期供电和油液对温升敏感等工况,以三位四通液压换向阀为载体设计一种新型三稳态电磁换向机构,机构快速换向性使得阀口迅速关闭导致管路产生液压冲击,故引入磁流变阻尼技术,将“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装置沿阀芯轴线串联,通过控制阀口关闭速率以缓解液压冲击对系统的不良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主动控制阻尼的换向过程随着阻尼力的增大而放缓,管路液压冲击峰值随之减小且振荡时间随之缩短,但由于换向时间较短,变阻尼装置响应能力有限,不建议其采用闭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换向阀 三稳态电磁换向机构 液压冲击 磁流变阻尼 AME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外骨骼负重重心波动调节机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志伟 邓斌 +1 位作者 何沛恒 郝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67,共6页
针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负重重心在矢状面垂直方向上的轨迹波动造成的能量消耗和冲击等问题,在常规双驱动单元外骨骼的髋部和背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连杆绳轮机构。该机构使外骨骼所承载的负重在人体重心在矢状面内做波浪形轨... 针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负重重心在矢状面垂直方向上的轨迹波动造成的能量消耗和冲击等问题,在常规双驱动单元外骨骼的髋部和背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连杆绳轮机构。该机构使外骨骼所承载的负重在人体重心在矢状面内做波浪形轨迹运动时与之做方向相反的运动,减小负重重心的轨迹波动,增加人体负重行走时的稳定性。在分析人体重心在行走状态下矢状面内的运动轨迹的基础上,确定了新机构的结构方案和尺寸。运用Denavit-Hartenberg方法和连杆设计理论求解出外骨骼在装备和未装备髋背机构时负重的重心轨迹,最后通过ADAMS的运动仿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这种髋背机构可明显降低负重重心的轨迹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 重心轨迹 连杆绳轮机构 髋背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网绝缘子带电水冲洗的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霆 吴文海 +1 位作者 蓝天 周小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1-184,共4页
为了研究接触网绝缘子带电水冲洗过程中喷嘴入口压力、喷嘴出口直径、风速等关键参数的影响,采用CFD软件Fluent进行气液两相流仿真,对比分析不同参数对水冲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压力是影响水射流速度的关键参数,出口直... 为了研究接触网绝缘子带电水冲洗过程中喷嘴入口压力、喷嘴出口直径、风速等关键参数的影响,采用CFD软件Fluent进行气液两相流仿真,对比分析不同参数对水冲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压力是影响水射流速度的关键参数,出口直径是影响水射流水气比的关键参数;入口压力、出口直径、风速等参数都会影响水射流的直线性能及冲洗效果,尽量在风速低于2.5m/s或无风环境下进行冲洗作业,且尽量增加喷嘴入口压力以及选择直径较大的喷嘴;得到了喷嘴直径、射流距离与水气比的关系,为不同水冲洗情况下的喷嘴直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水冲洗 CFD 铁路绝缘子 安全冲洗距离 喷嘴 高压水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多模式自适应车速估计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磊 刘平 +2 位作者 杨明亮 罗立全 陈晓菲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41,共6页
提出一种多模式自适应车速在线估计方法,通过轮速、车辆加速度等信息综合判断每个车轮的稳定性,利用Simulink/Stateflow搭建逻辑决策模型,根据四轮稳定状态实时选择相应策略对车速进行在线估计,同时研究了轮加速度与车辆加速度的内在联... 提出一种多模式自适应车速在线估计方法,通过轮速、车辆加速度等信息综合判断每个车轮的稳定性,利用Simulink/Stateflow搭建逻辑决策模型,根据四轮稳定状态实时选择相应策略对车速进行在线估计,同时研究了轮加速度与车辆加速度的内在联系,并根据仿真结果推导了经验关系式。在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环境下进行工况仿真,并基于dSPACE/Infineon-TriCore搭建试验平台,开展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精确地对车速进行实时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驱动 电动汽车 车速估计 联合仿真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转率的四轮轮边驱动客车电子差速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晓菲 刘平 +2 位作者 杨明亮 孙磊 罗立全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8,共8页
针对四轮驱动电动客车电子差速控制问题,考虑车辆转向过程中垂直载荷转移以及转向过程的横向稳定性,提出了以车轮滑转率为控制目标的电子差速控制策略,通过对4个驱动电机进行转矩调节以达到控制目标。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下... 针对四轮驱动电动客车电子差速控制问题,考虑车辆转向过程中垂直载荷转移以及转向过程的横向稳定性,提出了以车轮滑转率为控制目标的电子差速控制策略,通过对4个驱动电机进行转矩调节以达到控制目标。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下进行离线仿真,经验证该策略可以根据不同转向工况对各个驱动电机转矩实时分配,将仿真结果与无电子差速策略的车辆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相同转向工况下采用电子差速策略的车辆比无电子差速策略的车辆具有更好的差速效果和横向稳定性。在基于dSPACE/Infineon-TriCore搭建的硬件在环实验平台上进行半实物仿真,验证该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差速 轮边驱动 滑转率 Carsim/Simulink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干冰清洗喷枪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侯杰文 王国志 +1 位作者 柯坚 张元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9-134,共6页
干冰喷枪性能直接决定了干冰清洗效果。针对现有的一种干冰清洗喷枪清洗性能不佳的问题,考虑多个清洗影响因素对喷枪进行多目标优化,提高清洗效果。采用喷枪的几何特征为变量设计正交试验,利用FLUENT进行仿真试验。分别对单一目标优化,... 干冰喷枪性能直接决定了干冰清洗效果。针对现有的一种干冰清洗喷枪清洗性能不佳的问题,考虑多个清洗影响因素对喷枪进行多目标优化,提高清洗效果。采用喷枪的几何特征为变量设计正交试验,利用FLUENT进行仿真试验。分别对单一目标优化,根据得到的单目标最优值建立隶属函数,以完成量纲一化处理并加权得到综合评判分数来评价喷枪综合性能。分析综合性能极差,得到喷枪结构的各个几何参数对单一目标和综合性能的影响因次,最终设计出清洗效果最优的喷枪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喷枪比现有喷枪的综合性能提高2.34倍;基于FLUENT的气固两相耦合仿真试验结合综合评判方法能对干冰清洗喷枪进行有效优化。研究结果为喷枪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冰清洗喷枪 多目标优化 正交试验 综合评判 气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线路绝缘包裹机器人机械本体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文超 鲁彩江 +1 位作者 高宏力 王雨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5-298,共4页
在配电网系统中,有许多没有绝缘保护的架空裸露导线,很多地区存在架空裸露高压导线伤人的案例。为了解决裸露导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用于架空裸露导线的自动绝缘包裹机器人,由行走机构、进料机构、进料支撑机构、升降机构、扣合... 在配电网系统中,有许多没有绝缘保护的架空裸露导线,很多地区存在架空裸露高压导线伤人的案例。为了解决裸露导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用于架空裸露导线的自动绝缘包裹机器人,由行走机构、进料机构、进料支撑机构、升降机构、扣合机构组成。扣合机构有效地扣合绝缘皮,进料机构适用绝缘皮的形状,行走机构适应不同线径并且有足够的驱动力和摩擦力。试验表明,包裹机器人的机械机构设计合理,效果理想,将有利于提高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和供电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包裹机器人 架空配电线路 绝缘皮 裸露导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信息熵的直接刀具状态监测设备部署 被引量:2
20
作者 由智超 高宏力 +2 位作者 郭亮 陈昱呈 刘岳开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7,共8页
在不拆刀情况下,基于机器视觉的在线刀具状态监测系统可完成刀具磨损测量和状态评估,但与在线捕获刀具图像质量息息相关的系统部署参数选择却鲜有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构建基于改进信息熵的多项式回归模型以实现刀具状态监测系统的... 在不拆刀情况下,基于机器视觉的在线刀具状态监测系统可完成刀具磨损测量和状态评估,但与在线捕获刀具图像质量息息相关的系统部署参数选择却鲜有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构建基于改进信息熵的多项式回归模型以实现刀具状态监测系统的最优部署.首先,使用自适应阈值方法去除捕获刀具图像中背景要素干扰,并通过信息熵指标评估图像中刀具磨损区域的成像质量;然后,构建相机工作距离、曝光时间与所提出评价指标之间的多项式回归模型以描述部署参数与提出评价指标的映射关系;最后,应用最小二乘法求取多项式模型系数获得最优部署参数.在确保自变量的因子水平涵盖最优部署参数情况下设计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指标与工作距离、曝光时间等部署参数之间均存在主效应关系,符合光学成像系统的变化规律;与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和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等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相比,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预测误差最小,其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22631,0.00068,0.026069;在多项式回归模型求解的最优部署参数下,所捕获的刀具图像的测量精度达到96.76%,提高0.74%,满足刀具状态监测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方差分析 多项式回归 机器视觉 刀具状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