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的过程优化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薛锋 刘珊珊 赵蕾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1期53-56,共4页
高校的生产实习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交通运输专业构建了多层次、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分析了目前生产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良生产实习过程控制的角度,提出了改进措施,并指出了控制的关键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的生产实习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交通运输专业构建了多层次、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分析了目前生产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良生产实习过程控制的角度,提出了改进措施,并指出了控制的关键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市场需求的复合知识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生产实习 过程控制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拥堵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列车”分配方法
2
作者 闫旭 彭其渊 +3 位作者 张永祥 刘晓薇 谷丽婷 冯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7-2039,共13页
实现拥堵条件下乘客到列车的精细化分配,对提高城轨客流的拥堵管理水平、辅助乘客出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线路层面,考虑乘客因拥堵延误所导致列车搭乘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融合深度学习与知识推理的“乘客-列车”分配方法。首先... 实现拥堵条件下乘客到列车的精细化分配,对提高城轨客流的拥堵管理水平、辅助乘客出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线路层面,考虑乘客因拥堵延误所导致列车搭乘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融合深度学习与知识推理的“乘客-列车”分配方法。首先,利用特征学习构建带有约束的双通道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对乘客的进入(即进站及候车)与离开(即出站)过程时间展开估计;其次,根据估计结果构建基于相似性度量的列车推断模型,计算面向整个可行列车集合的离散分配概率,从而将乘客分配至其最可能搭乘的列车;最后,为克服数据异质性偏差,基于以上模型并结合领域知识制定若干偏差纠正策略以提高列车分配精度。收集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的自动售检票与列车时刻表数据展开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不依赖独立假设或额外数据,所提出方法能实现至少87.12%目标乘客的合理分配,相比不使用纠偏策略的基线模型匹配率提高约12.50个百分点,具有较好的分配性能;与基于既有先进方法的基准模型相比,分配结果的一致性可达90.12%,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且部署后的计算效率显著高于基准模型,能更好应对大规模实际问题。此外,所提出方法可同步估计乘客出行的延误特征(如留乘次数分布、列车登乘概率等),从而更好地满足管理者与乘客的决策或出行需求,并有助于加深对客流拥堵态势的感知与理解。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城轨客流分配的精细化理论与方法,并能够为网络层面“乘客-列车”的分配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乘客-列车分配 深度学习 偏差纠正策略 拥堵延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多制式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冲突检测研究
3
作者 钟兴莉 黄平 +1 位作者 彭其渊 温傈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40,共13页
为提升铁路调度决策水平,基于领域知识及数据驱动技术,结合预测和推断方法进行列车运行冲突检测研究。从单列车、相邻列车以及多列车层面分析冲突演化过程,考虑多制式轨道交通列车共线运行的场景,结合冲突判定规则,提出冲突检测贝叶斯... 为提升铁路调度决策水平,基于领域知识及数据驱动技术,结合预测和推断方法进行列车运行冲突检测研究。从单列车、相邻列车以及多列车层面分析冲突演化过程,考虑多制式轨道交通列车共线运行的场景,结合冲突判定规则,提出冲突检测贝叶斯网络基本模型结构;在此基础上,基于列车运行数据,通过结构学习和参数学习对模型进行结构和参数优化;最终采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指标对检测模型进行评估,得到各线路冲突检测平均准确率达81%,平均召回率达86%,F1分数达83%。与常用的冲突检测模型对比表明:本研究构建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冲突,且误判率低。模型主要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贝叶斯网络结构解释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通过该模型所预测的列车晚点推演数据判定冲突发生地点可有效提升冲突检测模型效果,为列车运行冲突消解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列车运行冲突检测 贝叶斯网络 多制式轨道交通 领域知识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韧性评估
4
作者 刘婧蕾 彭其渊 陈锦渠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如何保证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在多种干扰的影响下,提供高效稳定的运输服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选择以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韧性为研... 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如何保证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在多种干扰的影响下,提供高效稳定的运输服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选择以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韧性为研究视角,分别从宏观层、中间层及微观层分析影响韧性的因素,结合解释结构模型和基于专家先验知识的最大后验估计法,构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韧性评估模型,并利用敏感度分析识别影响网络韧性的关键因素;最后,以成都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从概率角度对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韧性进行评估,还可识别影响网络韧性的关键因素,有助于相关部门在节约人力物力的前提下高效提升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贝叶斯网络 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 解释结构模型 基于专家先验知识的最大后验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混合交通流稳定性解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蒋阳升 顾秋凡 姚志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7-940,共14页
交通流稳定性分析是研究交通拥堵形成机理、车队队列控制的基础,面向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队列线性稳定性分析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根据受到的扰动大小和范围,介绍了线性稳定性、非线性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队列稳定性的相关概... 交通流稳定性分析是研究交通拥堵形成机理、车队队列控制的基础,面向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队列线性稳定性分析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根据受到的扰动大小和范围,介绍了线性稳定性、非线性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队列稳定性的相关概念,并指出了交通流队列稳定性的基本判别准则.基于控制理论,回顾了交通流车队队列线性稳定性条件的经典解析方法,其中,特征方程法评估了交通流内部扰动的增长速度,传递函数法依托于拉普拉斯变换构建了扰动的传递关系.从经典跟驰模型、考虑时延的跟驰模型和考虑多前车驾驶信息反馈的跟驰模型出发,系统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混合交通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同时回顾了交通流稳定性理论研究在车队队列控制等方面的实验和工程应用.最后,展望了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分析领域的研究前景,指出了在后车跟驰行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交互协同、复杂混合交通流等几个方面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混合交通流 队列稳定性 跟驰模型 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混合交通流稳定性与路段基本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蒋阳升 郝慧君 姚志洪 《工业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100,共9页
为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混合交通流特性,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混合交通流稳定性与基本图模型。首先,分析由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组成混合交通流中存在的4种跟驰模式;在采用不同参数的智能驾驶员模型的基础上... 为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混合交通流特性,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混合交通流稳定性与基本图模型。首先,分析由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组成混合交通流中存在的4种跟驰模式;在采用不同参数的智能驾驶员模型的基础上,推导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判别式和基本图模型;最后,基于SUMO仿真软件构建微观仿真环境。结果表明,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增加,混合交通流稳定的临界速度值区间逐渐减小。在相同的稳定车速下,智能网联汽车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交通流密度和流量的提升。这些均证明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有利于混合交通流的稳定,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混合交通流 跟驰模型 稳定性 交通流基本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通运营下市域铁路与地铁列车开行方案协同优化
7
作者 彭其渊 刘思源 +3 位作者 江山 冯涛 陈垚 张永祥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7,共12页
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贯通运营下列车开行方案的协同优化对于提升线网的整体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贯通运营下市域铁路与地铁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和客流分配一体化优化模型,以最小化乘客出行费用与企业运营费用之和为目标,考虑通过... 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贯通运营下列车开行方案的协同优化对于提升线网的整体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贯通运营下市域铁路与地铁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和客流分配一体化优化模型,以最小化乘客出行费用与企业运营费用之和为目标,考虑通过能力和列车载客能力、车底资源以及列车服务数量等实际约束,同时设计改进的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进行求解,确定全线的列车开行交路,以及各交路上的列车开行频率、编组类型和停站方案,并验证算法在不同客流需求水平案例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两阶段法,改进的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能以平均234 s的计算时间得到满意解,目标函数值平均下降3.6%;与独立运营相比,贯通运营后,企业运营费用平均降低了11.3%,全线乘客和跨线乘客出行费用分别平均降低了3.9%和10.7%,跨线乘客换乘次数平均减少了18.7%,车底使用数量平均减少了14.4%;与站站停模式相比,市域铁路本线和贯通列车采用灵活停站的运营模式后,全线乘客出行费用平均降低了4.2%。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为市域铁路与地铁贯通运营开行方案编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贯通运营 改进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 列车开行方案 市域铁路 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
8
作者 帅斌 孙宗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84,共16页
“双碳”目标的刚性约束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及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带来的运输需求变革,为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发展带来机遇。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快运产品实践及学术研究3方面考虑,将我国铁路快运分为普铁快运发展及以高铁快运... “双碳”目标的刚性约束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及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带来的运输需求变革,为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发展带来机遇。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快运产品实践及学术研究3方面考虑,将我国铁路快运分为普铁快运发展及以高铁快运为代表的谱系化发展2个阶段。利用文献计量方法进行中英文研究概况梳理。从运输组织方案角度对普铁快运、高铁快运研究进行综述。最后提出深化旅客列车行包运输方案实时编制、单条高铁线路快捷货物运输与旅客列车运输计划协同优化、复杂路网下高铁快运网络化运输组织方案设计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快捷货物 行包 快运班列 高铁快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M-MICMAC模型的山地旅游轨道交通单双线组合选用条件分析
9
作者 李博艺 刘澜 +2 位作者 苗沁 石义博 齐援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4,共8页
受地形和环保影响,交通不便成为限制山地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山地旅游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大、全地形运行、绿色环保等多重优势,加快山地旅游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改善山地交通条件,助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为避免山地旅游轨道交通建... 受地形和环保影响,交通不便成为限制山地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山地旅游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大、全地形运行、绿色环保等多重优势,加快山地旅游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改善山地交通条件,助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为避免山地旅游轨道交通建设规模过大、投资过高、运能虚糜,提出山地旅游轨道交通单双线组合方案,考虑到线路方案受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从客流需求、运营经济、地质环境3个维度,建立14个影响因素集,利用ISM模型构建6阶层次结构模型,梳理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MICMAC方法,计算其驱动力和依赖性的大小并绘制出象限图,研究结果能够为山地旅游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单双线组合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 轨道交通 单双线组合 选用条件 ISM-MIC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有限理性的多制式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研究
10
作者 王菁菁 彭其渊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6-226,共11页
在多制式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出行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研究多制式轨道交通客流分配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考虑乘客出行异质性,从有限理性乘客角度出发,基于多制式轨道交通贯通运营模式,分析出行者面对多样化乘车方... 在多制式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出行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研究多制式轨道交通客流分配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考虑乘客出行异质性,从有限理性乘客角度出发,基于多制式轨道交通贯通运营模式,分析出行者面对多样化乘车方案选择行为,引入效用-后悔理论,以出行成本及出行时间为效用最大化函数属性,换乘选择、滞留选择及列车选择为后悔最小化模型属性,从而构建出行者的混合选择模型。以“一”字形贯通运营模式为例,以重庆市域铁路江跳线及重庆市轨道交通5号线为研究对象,进行微观客流分配,构建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并运用MSA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考虑乘客有限理性行为,可更好贴合出行决策者的抉择行为,为多制式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制式轨道交通 有限理性 效用-后悔混合函数 贯通运营模式 客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组织标准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玥 黄豪 刘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2-87,共6页
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是轨道交通重点发展的方向,为推动协同运输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应依据系统性、层次性、适用性、先进性的原则构建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组织标准体系。在阐述国外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组织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区... 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是轨道交通重点发展的方向,为推动协同运输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应依据系统性、层次性、适用性、先进性的原则构建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组织标准体系。在阐述国外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组织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区域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标准进行分析,从基础设施设备、换乘衔接、跨制式应急协同与安全管理、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协同性评价6个方面构建三级标准体系框架及标准细化分析,为发展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综合交通系统提供参考,有助于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模式无缝衔接、融合发展,提升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缩短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轨道交通 协同运输 组织标准 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per-SBM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输计划效率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柯廷 纪成嫣 +1 位作者 倪少权 信聪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不断扩充,线路间联系更为紧密,线网运输计划作为轨道交通的核心技术文件,其评估选优是运营组织的核心问题。研究围绕轨道交通线网运输计划编制及其效率评估,分析了线网运输计划的编制目标和影响因素,从运能运量...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不断扩充,线路间联系更为紧密,线网运输计划作为轨道交通的核心技术文件,其评估选优是运营组织的核心问题。研究围绕轨道交通线网运输计划编制及其效率评估,分析了线网运输计划的编制目标和影响因素,从运能运量匹配性、列车运行技术性、候车客流饱和性和列车衔接协调性4个方面建立线网运输计划效率相关评估体系;对指标进行筛选并分类处理,提出基于超效率的Super-SBM模型的线网运输计划效率评估方法,考虑松弛变量求解并选择更新效率值;以某城市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对备选运输计划效率进行测算得到最优备选方案,并基于投影原理分析其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提出方案优化调整思路,为轨道交通线网运输计划评估选优及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运输计划 效率评估 Super-SBM模型 超效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编组站工作组织仿真研究
13
作者 尹彦博 何必胜 +3 位作者 陈鹏 张博健 鲁工圆 张光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199,209,共10页
编组站工作组织是铁路货物运输关键环节,为提升编组站运营效率,加快货物周转,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编组站工作组织仿真模型。结合多智能体仿真技术与编组站工作组织内容,分别设计本务机车、调机、车辆和列车智能体以及其智能... 编组站工作组织是铁路货物运输关键环节,为提升编组站运营效率,加快货物周转,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编组站工作组织仿真模型。结合多智能体仿真技术与编组站工作组织内容,分别设计本务机车、调机、车辆和列车智能体以及其智能呼叫机制、动态进路选择与调度机制以及智能体转换功能,从环境建模和行为建模2个维度构建了编组站智能体仿真模型,实现到达解体列车、自编始发列车和无改编中转列车的作业模拟,并能有效满足编发线列车出发功能以及移动单元的动态进路选择与调度机制,使得仿真模型更贴合编组站的实际工作。最后,通过对实际的单向混合式二级三场编组站进行实例分析,不仅验证了仿真模型及动态进路选择与调度机制的有效性,而且通过实验分析了解编顺序与小运转列车占比对编组站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智能体仿真技术能有效进行编组站工作组织仿真,该仿真模型对于指导编组站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运 编组站仿真 多智能体技术 进路选择 解编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距离的手动—自动驾驶混合交通流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邱小平 马丽娜 +1 位作者 周小霞 杨达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08,124,共9页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道路上自动驾驶的车辆在未来会越来越多,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引入了经典的Gipps安全距离规则,对Na Sch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安全距离的自动驾驶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然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自...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道路上自动驾驶的车辆在未来会越来越多,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引入了经典的Gipps安全距离规则,对Na Sch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安全距离的自动驾驶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然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自动驾驶车辆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研究获得一些新的结论.第一,通过降低自动驾驶车辆系统的反应时间,可大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最高可达2倍.第二,当自动驾驶车辆系统的反应时间降到0.5 s以下时,其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可忽略.第三,道路上自动驾驶车辆的比例对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拥堵有显著影响.当自动驾驶车辆的比例达到80%时,通行能力可达到全手动驾驶交通流的2倍,交通拥堵可以降低50%.第四,在全自动驾驶的交通流中,增大自动驾驶反应时间会减少交通拥堵.特别是当密度在30~60 veh/km的范围内时作用更为明显,拥堵比例下降最高可达到20%,可以作为一种缓解拥堵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安全距离 元胞自动机 反应时间 混合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小时间粒度交通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姚志洪 蒋阳升 +2 位作者 韩鹏 罗孝羚 徐韬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解决传统车队离散模型基于概率分布假设和现有交通流预测时间粒度过大不能应用于自适应信号配时优化等问题.在车队离散模型的建模思路上,先分析了下游交叉口车辆到达与上游交叉口车辆离去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小时... 为解决传统车队离散模型基于概率分布假设和现有交通流预测时间粒度过大不能应用于自适应信号配时优化等问题.在车队离散模型的建模思路上,先分析了下游交叉口车辆到达与上游交叉口车辆离去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小时间粒度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以上游交叉口离去流量分布为输入,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分布为输出,时间粒度为5 s.最后,通过实际调查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并应用模型预测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结果表明,与Robertson模型相比,本文模型预测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变化特征,平均预测误差减少了8.3%.成果可用于信号配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预测 神经网络 车队离散 信号配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失效修复策略 被引量:13
16
作者 殷勇 陈锦渠 +1 位作者 朱蔓 刘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5-872,共8页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URT)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研究了URT站点在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情况下的修复策略.分别运用随机攻击及蓄意攻击模拟URT站点遭受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的情况,结合仿真思想提出失效URT网络的仿真修...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URT)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研究了URT站点在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情况下的修复策略.分别运用随机攻击及蓄意攻击模拟URT站点遭受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的情况,结合仿真思想提出失效URT网络的仿真修复策略,运用平均修复策略、偏好修复策略及仿真修复策略实现受损URT网络的修复,结合全网可达性及未受影响乘客占比,提出全网可达性损失和全网未受影响乘客占比损失两类系统弹性损失指标用于衡量修复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蓄意攻击情况下全网可达性及未受影响乘客占比分别下降了2.54%及64.82%,高于随机攻击的2.34%及55.28%,蓄意攻击对URT网络的损害更大;修复因随机攻击而失效URT网络时,仿真修复策略的两类弹性损失指标分别为0.009及0.182,优于平均修复策略的0.012及0.305和偏好修复策略的0.010及0.197,修复因蓄意攻击而失效URT网络时,仿真修复策略的两类弹性损失指标分别为0.009及0.258,优于平均修复策略的0.012及0.312和偏好修复策略的0.014及0.354,表明仿真修复策略更适用于完成受损URT网络的修复工作;修复全程中仿真修复策略曲线的平均斜率为0.146,大于平均修复策略的0.092及偏好修复策略的0.117,表明相比于常规修复策略,仿真修复策略能达到更高的修复效率;当维修资源受限时,采用仿真修复策略能够达到最优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站点失效 修复策略 仿真修复策略 弹性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力的信号交叉口施工区交通流建模 被引量:8
17
作者 邱小平 孙若晓 +1 位作者 马丽娜 杨达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4,共6页
由于施工区的存在,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下降,车流运行混乱.本文为了从微观层面研究信号交叉口施工区交通流运行特性,以初始社会力模型为基础,首次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交叉口交通流的社会力模型;通过对影响岛式施工区通行能力的因... 由于施工区的存在,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下降,车流运行混乱.本文为了从微观层面研究信号交叉口施工区交通流运行特性,以初始社会力模型为基础,首次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交叉口交通流的社会力模型;通过对影响岛式施工区通行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设计出一套数据采集方案;利用实测数据并结合遗传算法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标定,使用统计学指标对标定结果展开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模型仿真得到的交通量与实测值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仅为0.028,能为信号交叉口施工区交通流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建模 仿真 施工区 社会力模型 遗传算法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平台的交通视频检测数据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学庆 刘星文 +1 位作者 李建海 蒲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6-80,141,共6页
交通视频检测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广泛,成为当前交通信息采集的主要手段.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视频车辆检测器采集的交通数据误差较大,难以准确反映路面实际状况.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不同气象能见度等级构建k型BP网络,对气象能... 交通视频检测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广泛,成为当前交通信息采集的主要手段.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视频车辆检测器采集的交通数据误差较大,难以准确反映路面实际状况.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不同气象能见度等级构建k型BP网络,对气象能见度低于10 km时的原始交通数据作预处理优化.分析了云计算在交通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基于云计算平台实现了该模型的构建与推广.最后以成都绕城高速七里沟大桥定点观测得到的数据做样本进行实例分析,对比了该模型方法与传统处理方法的数据处理效果,得出了本文方法较传统方法先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数据处理 k型BP网络 视频车辆检测器 云计算 恶劣天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租车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演化博弈模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江欣国 周悦 +1 位作者 夏亮 付川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1-1128,F0002,共9页
为研究违法成本对出租车驾驶员实施违法行为的影响,根据驾照管理方式,对交通违法成本构成及其累积过程进行研究.通过设置警戒分数线,将出租车驾驶员分为一般和临界两个状态,构建了不同执法策略条件下,出租车驾驶员与交通执法者间的演化... 为研究违法成本对出租车驾驶员实施违法行为的影响,根据驾照管理方式,对交通违法成本构成及其累积过程进行研究.通过设置警戒分数线,将出租车驾驶员分为一般和临界两个状态,构建了不同执法策略条件下,出租车驾驶员与交通执法者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并采用仿真手段模拟不同执法及驾照管理条件下,出租车驾驶员的违法策略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执法水平和驾照分扣除程度直接影响违法成本,并决定双方的演化均衡;交通管理者对临界驾驶员采取低于一般驾驶员约30%的执法概率即可达到类似执法效果,临界驾驶员执法成本更低;相同执法水平下,临界驾驶员违法概率低于一般驾驶员;记分周期(1 a)内,每天相同人数更换驾照时,遭交通处罚的一般驾驶员人数相比不更换驾照条件多约10%,且随时间推移人数持续增加.相关改善措施可考虑调整执法策略或改变驾照更新制度,促使出租车驾驶员驾照资格从一般转入临界状态,有助于遏制其交通违法行为,降低交通执法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租车 博弈论 成本 出租车驾驶员 交通违法 演化博弈模型 驾照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受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伟 李宗平 +2 位作者 余大本 鞠艳妮 尹嘉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5-230,243,共7页
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耐受感知的角度探讨立席密度对耐受性的影响.从时间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综合耐受性影响因素分类,主要包括立席乘客密度、站立时间和候车时间3个主要因素.引入区间模糊数,实现对耐受感知... 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耐受感知的角度探讨立席密度对耐受性的影响.从时间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综合耐受性影响因素分类,主要包括立席乘客密度、站立时间和候车时间3个主要因素.引入区间模糊数,实现对耐受感知的模糊化处理,提高参数的回归精度.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乘客耐受性的参数估计,绘制耐受阈值关于要素叠加的等值面图.结合仿真结果,对立席密度耐受阈值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常规条件下,普通出行乘客所能接受的最大立席密度为6.57~6.92人/m2,通勤出行乘客所能接受的最大立席密度为7.21~7.63人/m2.模型结果为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立席密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耐受性 立席密度 站立时间 候车时间 区间模糊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