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充市四高校环境道德教育模式探究
1
作者 刘朝荣 罗孟 +3 位作者 郑莹 王天凤 黄兴 杨艳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5期214-215,共2页
生态文明的持续健康推进要求当代中国大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道德,这样才能在未来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科学观念充分转化与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并产生正面性的影响。以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川北医学院、南... 生态文明的持续健康推进要求当代中国大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道德,这样才能在未来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科学观念充分转化与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并产生正面性的影响。以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川北医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南充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现状、高校学生环境道德基本情况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南充四高校对于环境道德教育较为重视,学生的环境意识较强。建议将环境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环境道德教育方式,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道德教育 生态文明 南充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四川段平水期CH_(4)、CO_(2)排放通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伍析桥 刘朝荣 +3 位作者 黄兴 罗丹 权秋梅 杨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6,共11页
河流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内陆水域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以嘉陵江四川段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0月采集表层水样,运用改良顶空法采集表层水体溶存的CH_(4)、CO_(2),分析了研究区域平水期CH_(4)、CO_(2)溶存浓度与排放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 河流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内陆水域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以嘉陵江四川段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0月采集表层水样,运用改良顶空法采集表层水体溶存的CH_(4)、CO_(2),分析了研究区域平水期CH_(4)、CO_(2)溶存浓度与排放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水体理化性质和土地利用类型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响应。结果表明,嘉陵江四川段人类活动主导了水质变化特征,城市和农业活动是氮素和磷素沿河流方向累积的重要原因。表层水体中CH_(4)和CO_(2)浓度分别为(16.87±15.55)nmol·L^(-1)和(836.11±132.68)μmol·L^(-1),排放通量分别为(68.39±81.26)nmol·m^(-2)·d^(-1)和(1596.08±1291.61)μmol·m^(-2)·d^(-1)。CH_(4)、CO_(2)浓度和排放通量具有较大空间异质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耕地主导河段接收了较多的非点源污染和陆源碳。这些污染物质的输入导致水体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影响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生长以及微生物活动,进而给CH_(4)和CO_(2)产生和释放造成影响。总氮(TN)、磷酸盐(PO_(4)^(3-)-P)和耕地面积占比是影响嘉陵江四川段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子,表明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受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温室气体 CH_(4) CO_(2) 通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珙桐幼苗生理生化指标对重金属铅、镉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朝荣 张柳青 +4 位作者 杨艳 黄兴 黎云祥 权秋梅 朱晓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01-1410,共10页
铅和镉在土壤中表现出很强的毒性,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该研究着眼于中国特有濒危珍稀植物珙桐,探究盆栽实验条件下其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以及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铅、镉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不... 铅和镉在土壤中表现出很强的毒性,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该研究着眼于中国特有濒危珍稀植物珙桐,探究盆栽实验条件下其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以及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铅、镉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铅处理下,珙桐幼苗MD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镉胁迫条件下除10 mg·kg^(-1)浓度外,其余处理组MDA浓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了铅和镉污染加剧了珙桐膜脂过氧化进程。(2)游离脯氨酸随着铅、镉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分别在铅浓度≥800 mg·kg^(-1)和镉浓度≥20 mg·kg^(-1)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浓度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也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其浓度在镉胁迫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增加可以提高珙桐抵抗低浓度重金属危害的能力,高浓度重金属对珙桐则产生抑制作用。(3)随着铅和镉浓度的增加,珙桐抗氧化酶活性也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表明了低浓度重金属(铅浓度≤600 mg·kg^(-1),镉浓度≤5 mg·kg^(-1))容易激活珙桐抗氧化应激反应,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危害,高浓度的重金属则会抑制抗氧化酶活性。(4)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珙桐幼苗中抗氧化酶、游离脯氨酸可以较好地反映珙桐对两种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抗氧化酶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南充段枯水期叶绿素a与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兴 朱晓华 +4 位作者 杨艳 任丽平 张柳青 周抑杨 青佳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3期41-44,63,共5页
在嘉陵江南充段及其主要入江支流布设18个采样点,测定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等水质参数,探讨叶绿素a和氮磷有机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影响因素,并运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嘉陵江南充段及其主要入江支流采样点富营养化水平... 在嘉陵江南充段及其主要入江支流布设18个采样点,测定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等水质参数,探讨叶绿素a和氮磷有机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影响因素,并运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嘉陵江南充段及其主要入江支流采样点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嘉陵江南充段氮磷元素及叶绿素a表现出南充市市区段浓度高;东河、西溪河、螺溪河、西河等支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氮磷及叶绿素a含量较高;嘉陵江南充段及其支流采样点TSI值在49.95~63.69之间变化,西河富营养化最严重(TSI为63.69),氮营养盐和溶解氧是影响嘉陵江南充段富营养化状态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枯水期 主成分分析 嘉陵江南充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粉、草木灰对Cu2+胁迫下牧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文斌 邱润 +5 位作者 朱浪 何海霞 谢佳 邓红艳 康乐 孟昭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65-68,共4页
采用盆栽实验探究菌粉和草木灰添加对Cu^2+胁迫土样上牧草幼苗发芽率、株高、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等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各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当Cu^2+超过200 mg/L时,菌粉和草木灰的添加促进苏丹草的发芽而对黑麦草发芽影响不大... 采用盆栽实验探究菌粉和草木灰添加对Cu^2+胁迫土样上牧草幼苗发芽率、株高、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等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各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当Cu^2+超过200 mg/L时,菌粉和草木灰的添加促进苏丹草的发芽而对黑麦草发芽影响不大,两种牧草的幼苗株高均随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增长速度整体表现为生长初期(前5天)大于后期(后5天)。菌粉添加不利于苏丹草和黑麦草的生物量的增加,而菌粉+草木灰添加可促进两种牧草生物量的增加。两种牧草的各生理指标之间均保持中度以上正相关关系,添加菌粉和草木灰有利于牧草幼苗在Cu^2+污染土样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污染 牧草 菌粉 草木灰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间作体系中刨花润楠生长及土壤养分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雄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910-4920,共11页
为探究生物炭对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的促生及土壤保肥的长期效应,以刨花润楠-梅叶冬青(Ilex latifolia)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0 kg(CK)、1.2 kg(T1)、2.4 kg(T2)、和4.8 kg(T3)4个生物炭用量对2015-2017年间... 为探究生物炭对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的促生及土壤保肥的长期效应,以刨花润楠-梅叶冬青(Ilex latifolia)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0 kg(CK)、1.2 kg(T1)、2.4 kg(T2)、和4.8 kg(T3)4个生物炭用量对2015-2017年间刨花润楠生长动态及土壤养分含量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前期,刨花润楠生长较慢,但16月后生长速度加快。生物炭可促进刨花润楠株高、叶长及叶宽的生长,但不同用量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T1、T2和T3处理下刨花润楠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35.71%、59.02%和31.81%,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28.02%、39.69%和20.52%;3个年份生物炭处理下0-15 cm和15-30 cm土层pH、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均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炭处理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略有提高。施用生物炭后,2015年和2016年0-15 cm土层碱解氮含量降低,2017年则有所增加,但影响不显著(P>0.05)。15-3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变化不明显;生物炭对2015年0-15 cm土层有效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到2016年和2017年则增加其含量,且T1和T3处理下效应最显著。生物炭可增加15-3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但到后期(2017年)效应不显著(P>0.05)。总体看来,不同处理下土壤各养分含量均表现为0-15 cm>15-30 cm,2015年>2016年>2017年。刨花润楠生物量与0-15 cm土壤养分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各养分含量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适量生物炭(T2)处理促生保肥效应最佳,且具有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刨花润楠 土壤养分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AM真菌对重金属污染下土壤养分及望江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雄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0-161,共12页
以望江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添加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互作对望江南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对土壤pH及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p... 以望江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添加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互作对望江南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对土壤pH及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pH及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对碱解氮、全钾含量影响不显著;普通生物炭显著增加了AMF侵染率,铁改性生物炭则作用相反;接种AMF可显著增加根系各形态参数,2种生物炭对望江南根系参数的影响则有所差异,单一普通生物炭(biochar,BC)处理下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总投影面积、根尖数和根系分叉数增加,而单一铁改性生物炭(Fe modified biochar,Fe-BC)处理下,相应参数则均降低,但2种生物炭均降低了根体积和平均直径。接种AMF与BC复合处理下,与对照、单一接种AMF处理和单一BC处理相比,各根系形态参数均增加;播种后初期,生物炭和AMF对望江南株高、叶长及叶宽无显著影响,随着生长期延长,AMF处理下望江南株高、叶长和叶宽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两种生物炭单一处理对望江南株高、叶长及叶宽的增长均无显著影响,但与AMF互作则显著增加望江南株高、叶长和叶宽;不同处理下望江南地上部及根系干重与植株株高的变化情况一致。总体而言,普通生物炭与AMF互作对土壤pH、土壤养分及望江南根系的扩展、植株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AM真菌 望江南 根系形态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胁迫下生物炭和间作对刨花润楠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郭雄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7-344,351,共9页
为了探讨在重金属胁迫下,不同用量(0,1%,4%,8%)生物炭与间作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对土壤碳氮养分、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及望江南株高、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研究生物炭与间作联合对刨花润楠促生增效效应,以刨花润楠为... 为了探讨在重金属胁迫下,不同用量(0,1%,4%,8%)生物炭与间作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对土壤碳氮养分、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及望江南株高、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研究生物炭与间作联合对刨花润楠促生增效效应,以刨花润楠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Cd,Cr和Zn胁迫土壤中,间作望江南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生物炭则显著增加了土壤碳氮含量及碳氮比,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炭与间作互作对两种植物生长前期的株高影响不明显,但随生长期的延长,各处理间两种植物的长势差异均逐渐显现,不同用量生物炭处理下望江南株高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同时,施加生物炭有助于根系形态的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相比于单作下对照(CK),间作与生物炭(T_3)复合处理下刨花润楠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了81.48%和122.52%,与不施炭相比,各生物炭处理下,望江南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增幅分别为27.12%~39.63%和17.19%~19.03%;生物炭显著增加了望江南及刨花润楠根系各形态参数,与单作相比,间作下刨花润楠根系形态参数也略有增加,但影响不显著。生物炭与间作互作比各自单一处理对植物的促生增效作用更明显。该研究为轻度污染区植被造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间作 植物生长 根系形态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