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虫啉在聚L-酪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容 蒋晓丽 +1 位作者 池永明 何晓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2-506,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吡虫啉在制备的聚L-酪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8.5的NH3.H2O-NH4C l缓冲溶液中,吡虫啉在聚L-酪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电还原过程,转移电子数和质子数均为2,扩散系数D=...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吡虫啉在制备的聚L-酪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8.5的NH3.H2O-NH4C l缓冲溶液中,吡虫啉在聚L-酪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电还原过程,转移电子数和质子数均为2,扩散系数D=5.15×10^-5cm^2.s^-1。吡虫啉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8.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A)=2.435×10^-6+0.809 5c(mol.L^-1),r=0.998 6,检出限为2.36×10^-7mol.L^-1,样品测定回收率为94%-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酪氨酸 修饰电极 吡虫啉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在改性钠基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蒋晓丽 李容 +2 位作者 何晓英 李江 李影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制备FeCl3改性钠基蒙脱土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研究多菌灵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及溶液pH值、扫描速率、修饰剂用量等影响因素,并测定电极反应的部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由扩散步骤控制,转移电子数17,=2,电极的活... 制备FeCl3改性钠基蒙脱土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研究多菌灵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及溶液pH值、扫描速率、修饰剂用量等影响因素,并测定电极反应的部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由扩散步骤控制,转移电子数17,=2,电极的活化表面积A=0.027cm^2,扩散系数D=5.115×10^-6cm^2/s.在优化测定条件下发现,峰电流的一阶导数值与多菌灵浓度在2.00×10^-5~8.0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8.045×10^-7-0.0237c,相关系数R=-0.9965,检出限为2.41×10^-6mol/L.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得BCM试样的回收率为95.73%~1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灵 蒙脱土 电化学行为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ZnFe_2O_4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艾伦弘 蒋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5,共4页
以Fe(NO3)3·9H2O和Zn(NO3)2·6H2O为原料,采用改进的柠檬酸盐前驱物法合成了片状ZnFe2O4,进一步通过原位聚合反应得到了聚苯胺(PANI)/ZnFe2O4纳米复合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荧... 以Fe(NO3)3·9H2O和Zn(NO3)2·6H2O为原料,采用改进的柠檬酸盐前驱物法合成了片状ZnFe2O4,进一步通过原位聚合反应得到了聚苯胺(PANI)/ZnFe2O4纳米复合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原位聚合反应PANI沉积在片状ZnFe2O4表面。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进一步证实了PANI/ZnFe2O4纳米复合物的生成。ZnFe2O4的引入提高了PANI的荧光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E2O4 纳米复合物 聚苯胺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系混凝剂对大红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玉萍 周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6-169,共4页
采用Fe(NO)3.39H2O和FeSO.47H2O混凝剂处理模拟大红染料废水,通过改变各药剂投加量及废水pH值,考察其对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剂在处理大红染料废水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脱色性能,而Fe(NO3)3.9H2O的去除性... 采用Fe(NO)3.39H2O和FeSO.47H2O混凝剂处理模拟大红染料废水,通过改变各药剂投加量及废水pH值,考察其对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剂在处理大红染料废水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脱色性能,而Fe(NO3)3.9H2O的去除性能较FeSO.47H2O更为优越。Fe(NO)3.39H2O对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十分显著,所有的脱色率都在86%以上。当投加量为0.18 g时,脱色率达最大值93.3%;当投加量为0.24 g时,COD去除率为63.6%。FeSO.47H2O对废水色度的去除效果好于COD的去除。其最佳投加量为1.5 g,此时,脱色率达82.4%;当投加量为0.9 g时,COD去除率为51.8%。Fe(NO)3.39H2O在pH为5.0-9.0之间处理效果都较好,当pH=8时,其脱色率最高,为93.4%;FeSO.47H2O在pH为6.0-8.0之间最佳,当pH=8时,脱色率最高为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染料废水 Fe(NO3)3.9H2O混凝剂 FeSO4.7H2O混凝剂 COD去除率 脱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