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邓文珍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5年第1期84-86,共3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就业、生活状况也在发生变化,高校如何面对这些变化,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适应教育
教育改革
高校
对策研究
学习
就业
发展
生活状况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末儒风转换与建安文坛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宝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3,共6页
东汉桓、灵以降,儒学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遭到削弱,它的传播渠道趋向私学化和家学化,并对当下文人的人格心态和创作风貌产生深远影响。在汉末儒风转换的思想背景下,建安文坛继承儒家既有的情辞观、言志观,又充分吸收楚辞...
东汉桓、灵以降,儒学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遭到削弱,它的传播渠道趋向私学化和家学化,并对当下文人的人格心态和创作风貌产生深远影响。在汉末儒风转换的思想背景下,建安文坛继承儒家既有的情辞观、言志观,又充分吸收楚辞、汉赋等优良的文学传统,呈现出复古与趋新交融的时代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儒学
建安文坛
复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政教观与魏晋赋格建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宝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儒术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其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儒术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其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此外,魏晋的变乱局势激发了文人关注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个性自由、独立批判、注重挖掘和表现内在情志等主题,更是创新性的拓展了汉赋言志讽喻的传统。儒家政治文艺观念在流变中不断向魏晋辞赋渗透,并对魏晋辞赋精神气格的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魏晋辞赋对于儒学影响的剥离运动也始终存在。魏晋玄儒并济的赋风、东晋玄言赋的兴起与纯自然化笔法的推广,均是其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教观
魏晋辞赋
赋格
扬雄
班固
左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业文明时空中生存的寓言——《生死场》的时空建构和悲剧蕴涵新论
4
作者
何希凡
王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3-85,共3页
萧红的小说中蕴含着一种诗意哲学的意味。但是,因受制于对作家思想立场和性别角色的双重定位,其价值意义未能在文学史上彰显出来。本文以《生死场》作为典型个案,通过还原、分析作品中所描绘的时空景观,以期揭示出小说记录传统农业文明...
萧红的小说中蕴含着一种诗意哲学的意味。但是,因受制于对作家思想立场和性别角色的双重定位,其价值意义未能在文学史上彰显出来。本文以《生死场》作为典型个案,通过还原、分析作品中所描绘的时空景观,以期揭示出小说记录传统农业文明颓败命运不可逆转的深刻底蕴,并透视隐含在文本中的哲学寓意和悲剧精神。在此基础上,对萧红小说创作的诗意哲学化倾向作一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空间
农业文明
诗意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文对话教学的三个误区
5
作者
金业文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对话教学
语文教学
课程改革
倾听意识
认知结构
人文素养
教学情景
中学
阅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易》与魏晋诗风演进
6
作者
孙宝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95-100,共6页
《周易》对魏晋诗风演变产生至少四方面的影响:《周易》修养论为魏晋诗人出处进退提供了基本准则,促使其形成或刚健进取、或默守柔退等多元人格;《周易》划分象的类别及观物取象的方法,促进了魏晋诗歌的意象建构,也使之呈现出品类丰富...
《周易》对魏晋诗风演变产生至少四方面的影响:《周易》修养论为魏晋诗人出处进退提供了基本准则,促使其形成或刚健进取、或默守柔退等多元人格;《周易》划分象的类别及观物取象的方法,促进了魏晋诗歌的意象建构,也使之呈现出品类丰富、崇尚写实的面貌;《周易》情辞论为魏晋诗人继承发展的同时,又与儒家诗言志、情物交感论有机结合,使魏晋诗歌具有深厚的情蕴内涵;《周易》文学化进程在魏晋时期加剧,魏晋诗歌在以《易》为典的基础上,体现出冲迈、清丽、玄远、睿智等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魏晋
修养论
修辞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
被引量:
5
7
作者
王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46-149,共4页
海子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命意象序列。透过多种奇幻诡谲的表现形态,生命意象呈现出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跃动,二是生命群体的共振共在,三是对本真存在状态的追求。通过对生命意象序列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诗...
海子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命意象序列。透过多种奇幻诡谲的表现形态,生命意象呈现出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跃动,二是生命群体的共振共在,三是对本真存在状态的追求。通过对生命意象序列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诗人海子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和悲壮惨烈的人生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生命意象
生命意识
本真存在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邓文珍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
党委
出处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5年第1期84-86,共3页
文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就业、生活状况也在发生变化,高校如何面对这些变化,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适应教育
教育改革
高校
对策研究
学习
就业
发展
生活状况
现状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儒风转换与建安文坛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宝
机构
四川
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
教师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3,共6页
文摘
东汉桓、灵以降,儒学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遭到削弱,它的传播渠道趋向私学化和家学化,并对当下文人的人格心态和创作风貌产生深远影响。在汉末儒风转换的思想背景下,建安文坛继承儒家既有的情辞观、言志观,又充分吸收楚辞、汉赋等优良的文学传统,呈现出复古与趋新交融的时代新风。
关键词
汉末
儒学
建安文坛
复古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G1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政教观与魏晋赋格建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宝
机构
山东
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1FZW027)
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边疆青年项目(10XJC751005)
+3 种基金
四川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SC10C020)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09SA086)
西华师范大学校科研启动项目(08B070)
第五十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M500716)
文摘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儒术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其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此外,魏晋的变乱局势激发了文人关注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个性自由、独立批判、注重挖掘和表现内在情志等主题,更是创新性的拓展了汉赋言志讽喻的传统。儒家政治文艺观念在流变中不断向魏晋辞赋渗透,并对魏晋辞赋精神气格的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魏晋辞赋对于儒学影响的剥离运动也始终存在。魏晋玄儒并济的赋风、东晋玄言赋的兴起与纯自然化笔法的推广,均是其表现。
关键词
儒家政教观
魏晋辞赋
赋格
扬雄
班固
左思
Keywords
Confucian senses
West Jin Dynasty Ci and Fu
the styles of Fu
Yang Xiong
Ban Gu
Zuo 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业文明时空中生存的寓言——《生死场》的时空建构和悲剧蕴涵新论
4
作者
何希凡
王平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3-85,共3页
文摘
萧红的小说中蕴含着一种诗意哲学的意味。但是,因受制于对作家思想立场和性别角色的双重定位,其价值意义未能在文学史上彰显出来。本文以《生死场》作为典型个案,通过还原、分析作品中所描绘的时空景观,以期揭示出小说记录传统农业文明颓败命运不可逆转的深刻底蕴,并透视隐含在文本中的哲学寓意和悲剧精神。在此基础上,对萧红小说创作的诗意哲学化倾向作一初步探索。
关键词
时间
空间
农业文明
诗意哲学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文对话教学的三个误区
5
作者
金业文
机构
四川省
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对话教学
语文教学
课程改革
倾听意识
认知结构
人文素养
教学情景
中学
阅读教学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易》与魏晋诗风演进
6
作者
孙宝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95-100,共6页
基金
西华师范大学科研项目"南朝儒学与文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8B070)
文摘
《周易》对魏晋诗风演变产生至少四方面的影响:《周易》修养论为魏晋诗人出处进退提供了基本准则,促使其形成或刚健进取、或默守柔退等多元人格;《周易》划分象的类别及观物取象的方法,促进了魏晋诗歌的意象建构,也使之呈现出品类丰富、崇尚写实的面貌;《周易》情辞论为魏晋诗人继承发展的同时,又与儒家诗言志、情物交感论有机结合,使魏晋诗歌具有深厚的情蕴内涵;《周易》文学化进程在魏晋时期加剧,魏晋诗歌在以《易》为典的基础上,体现出冲迈、清丽、玄远、睿智等审美特征。
关键词
《周易》
魏晋
修养论
修辞论
Keywords
Zhou Yi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ory of cultivation theory of rhetoric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
被引量:
5
7
作者
王平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46-149,共4页
文摘
海子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命意象序列。透过多种奇幻诡谲的表现形态,生命意象呈现出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跃动,二是生命群体的共振共在,三是对本真存在状态的追求。通过对生命意象序列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诗人海子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和悲壮惨烈的人生情怀。
关键词
海子
生命意象
生命意识
本真存在状态
Keywords
Haizi
life image
life sense
natural existence condition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邓文珍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末儒风转换与建安文坛
孙宝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儒家政教观与魏晋赋格建构
孙宝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农业文明时空中生存的寓言——《生死场》的时空建构和悲剧蕴涵新论
何希凡
王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语文对话教学的三个误区
金业文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周易》与魏晋诗风演进
孙宝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
王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