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重点实验室构建地方高校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 被引量:8
1
作者 赵琴 江启峰 刘小兵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25,共4页
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招生面临巨大压力的局面下,应借助优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突出自身特色,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通过利用重点实验室先进的实验平台、设备、仪器,整合重点实验室的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研究中心等资源... 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招生面临巨大压力的局面下,应借助优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突出自身特色,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通过利用重点实验室先进的实验平台、设备、仪器,整合重点实验室的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研究中心等资源,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提炼引入实验教学,建立包括基础实验、专题实验、创新实验的多层次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强化自主性、开放性,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促进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重点实验室 研究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型的液压动力轴的设计与数值模拟
2
作者 王桃 董元诚 +1 位作者 黄腾飞 郭庆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98-204,共7页
涡轮可将高压射流的能量转换为维持液压动力轴运转的机械能,合理设计其型式可显著提升液压动力轴的工作性能。设计4种不同型式的涡轮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型式方案下液压动力轴外特性、内流场分布以及能量损失的影响。结... 涡轮可将高压射流的能量转换为维持液压动力轴运转的机械能,合理设计其型式可显著提升液压动力轴的工作性能。设计4种不同型式的涡轮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型式方案下液压动力轴外特性、内流场分布以及能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切击式涡轮方案下,涡轮平均总扭矩最大,装置水力效率最大,达到了94.37%;切击式涡轮叶片的湍动能最小,流体速度梯度变化更加均匀;由于此方案中涡轮设计与流体流动的匹配良好,旋转域部件和整个模型的总熵产值均最小,降低了水力损失,能量转换效果更优。在同一工况条件下,切击式涡轮方案的液压动力轴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动力轴 涡轮型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顶间隙下进口含气率对混输泵做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肖业祥 刘洁 +2 位作者 李海军 陶思佳 史广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7-223,共7页
为研究不同叶顶间隙下进口含气率对多相混输泵流道内能量转换规律的影响,应用ANSYS CFX软件对多相混输泵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混输泵内动扬程、静扬程、功率变化以及各截面能量密度的分布规律,揭示同时考虑叶顶间隙和含气... 为研究不同叶顶间隙下进口含气率对多相混输泵流道内能量转换规律的影响,应用ANSYS CFX软件对多相混输泵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混输泵内动扬程、静扬程、功率变化以及各截面能量密度的分布规律,揭示同时考虑叶顶间隙和含气率下多相混输泵内的能量转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叶顶间隙的增大对混输泵叶轮做功性能影响极大,当轴向系数为0.4时,混输泵在叶顶间隙为1.0,1.5 mm下分别呈现出动扬程极大值约为5,6 m;含气率的增大使得叶轮后半段静扬程逐渐减小,叶轮增压性能降低,其中在叶轮出口静扬程降低最明显,最大下降幅度高达10.02%;随着含气率的增大,叶轮流道内的静功率和总功率均有一定提升,叶顶间隙及含气率的增大都使得流道中部功率密度较大的区域面积产生明显的增大.研究结果可为精确预测混输泵的做功性能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混输泵 叶顶间隙 进口含气率 做功性能 扬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非定常Maxwell岩石蠕变模型及参数识别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楚佳 刘晓辉 +1 位作者 张旭 王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1-226,共6页
针对传统蠕变模型难以反映岩石加速蠕变阶段特征的问题,为了全面提升岩石蠕变3个阶段的准确描述,在传统Maxwell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原有黏壶元件蠕变参数的非定常化的同时,串联一个非线性黏塑性元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定常Maxwell蠕... 针对传统蠕变模型难以反映岩石加速蠕变阶段特征的问题,为了全面提升岩石蠕变3个阶段的准确描述,在传统Maxwell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原有黏壶元件蠕变参数的非定常化的同时,串联一个非线性黏塑性元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定常Maxwell蠕变模型,并推导出相应蠕变本构方程。同时运用origin软件引入不同蠕变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该蠕变本构模型能够对岩石蠕变试验曲线进行较好拟合及参数辨识,能够较好模拟不同应力水平下岩石蠕变变形特征,准确反应岩石蠕变全过程的非线性蠕变特征,表明新建立的蠕变本构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正确性。为今后的岩土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蠕变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Maxwell模型 非线性 加速蠕变 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IBIEM的河谷坝址地震动输入方法及地震动场模拟研究
5
作者 王飞 刘云贺 +3 位作者 李虎 薛炳 牟猷 宋志强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4-253,共10页
地震动输入是大坝抗震安全分析的基础,然而目前地震动输入尚未合理考虑河谷散射效应对大坝动力响应的影响。将河谷场地总运动场分解为平坦半空间自由场和河谷散射场分别求解,采用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求解河谷场地散射场,将其与平坦半空... 地震动输入是大坝抗震安全分析的基础,然而目前地震动输入尚未合理考虑河谷散射效应对大坝动力响应的影响。将河谷场地总运动场分解为平坦半空间自由场和河谷散射场分别求解,采用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求解河谷场地散射场,将其与平坦半空间自由场叠加获得河谷场地总运动场(地震动场),通过封闭解验证了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的精度。进而,采用有限元法模拟河谷场地内部,同时将河谷地基截断边界处总运动场转换为等效地震输入荷载,建立了总运动场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的波动输入方法。应用基于有限元法-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建立地震波动输入方法,数值求解了梯形河谷场地地震动场,分析了自由场波动输入和总运动场波动输入下河谷动力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自由场波动输入下河谷关键位置位移峰值、波形与精确解存在较大偏差,水平和竖向位移最大误差分别达15.6%、29.3%;总运动场波动输入下位移峰值、波形与精确解拟合良好。该研究建立的波动输入方法计算精度高,合理考虑了河谷散射效应,为更准确地预测河谷上大坝动力响应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 散射效应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 地震动输入 总运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端与涡端旁通对Soot排放差异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宣陶 吴怡 +3 位作者 闫妍 左子农 韩志强 王健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针对WP12重型柴油机,试验研究了两级增压系统中压端与涡端旁通引起的滞燃期、峰值缸温、燃氧当量比差异导致的Soot排放差异。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旁通方式可以达到近乎相同的进气压力,在本试验工况下,压端旁通Soot排放要明显高于涡端旁... 针对WP12重型柴油机,试验研究了两级增压系统中压端与涡端旁通引起的滞燃期、峰值缸温、燃氧当量比差异导致的Soot排放差异。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旁通方式可以达到近乎相同的进气压力,在本试验工况下,压端旁通Soot排放要明显高于涡端旁通Soot排放,其Soot排放差异随进气压力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涡端旁通滞燃期比压端旁通滞燃期更长,但滞燃期差异变化很小,且与Soot排放差异相关系数较低,为0.35。压端旁通峰值缸温要明显高于涡端旁通峰值缸温,在高进气压力下,峰值缸温差异对Soot排放差异作用更显著,且峰值缸温差异与Soot排放差异相关系数最大,为0.95。压端旁通燃氧当量比要高于涡端旁通燃氧当量比,说明涡端旁通可以拥有更大的进气流量,在低进气压力下,燃氧当量比差异对Soot排放差异作用更显著,且燃氧当量比差异与Soot排放差异相关系数较大,为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增压 旁通阀 碳烟 滞燃期 峰值缸温 燃氧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驱动式天车升沉补偿装置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清友 徐涛 韩一维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浮式钻井平台在深水作业过程中,液压驱动式天车升沉补偿装置由于技术成熟而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液压驱动系统存在反应滞后性较大,补偿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以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直齿条轨道作为天车补偿驱动传递机构,以驱动电机作为... 浮式钻井平台在深水作业过程中,液压驱动式天车升沉补偿装置由于技术成熟而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液压驱动系统存在反应滞后性较大,补偿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以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直齿条轨道作为天车补偿驱动传递机构,以驱动电机作为补偿动力来源的机械驱动式天车升沉补偿装置,以提高天车升沉补偿的精度和效率。在对补偿装置机械驱动工作原理分析基础上,提出机械驱动式天车补偿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并对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在传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两齿轮在升沉补偿运动过程中的载荷分布。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对从动齿轮和直齿条轨道的传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齿轮齿条啮合过程动力振动分析模型,得到该过程的力矩平衡方程。采用该机械驱动结构会对直齿条轨道产生一定的振动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沉补偿 机械驱动 齿轮齿条 天车 钻井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DE、DMC掺混柴油的燃烧及排放特性对比研究
8
作者 周斌 尹川 +3 位作者 蒋状 曾东建 韩伟强 蒲俊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9,172,共8页
为对比柴油机掺混不同的含氧燃料时,不同碳氧键燃料对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差异性影响,以柴油(Diesel)、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碳酸二甲酯(DMC)/柴油为对象,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考察其在不同预喷比例及废气再循环(EGR)率下的燃烧及排... 为对比柴油机掺混不同的含氧燃料时,不同碳氧键燃料对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差异性影响,以柴油(Diesel)、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碳酸二甲酯(DMC)/柴油为对象,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考察其在不同预喷比例及废气再循环(EGR)率下的燃烧及排放特性规律。结果表明:碳氧单键含氧燃料降低碳烟能力比碳氧双键含氧燃料更强,随着EGR率增加,PODE/Diesel的放热率峰值变化幅度更大,NOX排放大幅下降,EGR率为20%时,PODE/Diesel与DMC/Diesel的烟度分别下降78.10%、40.93%;随着预喷比例增加,DMC/Diesel放热率峰值变化幅度更大,NOX排放有所下降,预喷比例为20%时,PODE/Diesel与DMC/Diesel的烟度下降64.27%、43.40%;3种燃料中,碳氧单键混合燃料的核态颗粒物数量浓度峰值最高,但颗粒物几何平均粒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燃料 废气再循环 预喷策略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斜盘轴向柱塞泵配流盘优化及压力与流量特性
9
作者 王羽熙 杨超 +2 位作者 司国雷 李正贵 邓熠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4-181,共8页
为满足航空燃油系统对高转速和大流量柱塞泵的性能需求,以新型双斜盘柱塞泵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该柱塞泵在额定工况下的压力-流量特性。根据仿真结果,采用增大配流盘与端盖接触面面积的方式,对柱塞泵配流盘结构进行了优... 为满足航空燃油系统对高转速和大流量柱塞泵的性能需求,以新型双斜盘柱塞泵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该柱塞泵在额定工况下的压力-流量特性。根据仿真结果,采用增大配流盘与端盖接触面面积的方式,对柱塞泵配流盘结构进行了优化。在额定工况下对比分析配流盘优化前后的压力-流量特性。最后,设置7种不同斜盘倾角和5种不同转速工况,对比分析柱塞泵斜盘倾角和转速对柱塞泵压力-流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大配流盘流道与端盖间的接触面积,优化后该柱塞泵在额定工况下容积效率提升了3.2%,流量脉动率降低了0.7%,出口压力脉动率降低了3%,柱塞泵的效率和稳定性显著提升;确定最优斜盘倾角为14°;当转速为9000~10000 r/min时,柱塞泵展现出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斜盘柱塞泵 数值仿真 压力特性 流量特性 容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齿关键参数对磁流体密封热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程杰 李正贵 +1 位作者 李望旭 龚佳成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9-104,共6页
为探讨磁流体密封极齿参数对磁流体热特性的影响,利用传热学理论构建磁流体密封装置的传热计算模型,研究不同转速下密封间隙、极齿宽度、极齿槽宽度和极齿高度与磁流体温度的关系。在磁流体密封实验台上研究密封间隙、极齿宽度、极齿槽... 为探讨磁流体密封极齿参数对磁流体热特性的影响,利用传热学理论构建磁流体密封装置的传热计算模型,研究不同转速下密封间隙、极齿宽度、极齿槽宽度和极齿高度与磁流体温度的关系。在磁流体密封实验台上研究密封间隙、极齿宽度、极齿槽宽度和极齿高度对磁流体温度的影响,并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封间隙和极齿高度的增加,磁流体温度逐渐减小,呈负指数变化趋势;随着极齿宽度的增加,磁流体温度线性增加;随着极齿槽宽度的增加,磁流体的温度基本不变;密封间隙对磁流体温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极齿宽度和极齿高度,极齿槽宽度对磁流体温度基本没有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密封间隙和极齿高度,适当减小极齿宽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磁流体的发热量,提高磁流体密封装置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密封 极齿参数 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根圆弧对圆盘泵空化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施芝郑 江启峰 +3 位作者 张惟斌 衡亚光 罗西棚 涂云川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8,共8页
为探究叶轮对圆盘泵空化性能的影响,以某圆盘泵为基础,提出一种叶根圆弧优化模型,采用SST k-ε湍流模型与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圆盘泵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外特性试验验证(误差<5%),分析叶轮内的压力、空泡体积和湍动能分... 为探究叶轮对圆盘泵空化性能的影响,以某圆盘泵为基础,提出一种叶根圆弧优化模型,采用SST k-ε湍流模型与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圆盘泵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外特性试验验证(误差<5%),分析叶轮内的压力、空泡体积和湍动能分布。结果表明,叶根圆弧结构整体提升了圆盘泵的扬程和效率;当空化余量为2.5 m时,叶根圆弧模型扬程达到了12.373 3 m,较原模型提升了65.94%;在不同的空化余量(2.5,3.0,8.0,12.0 m)下,相较于原模型,叶根圆弧模型的平均压强提升1.23%~23.13%,低压区扩散被抑制,压力面与吸力面压差降低,叶轮内空泡体积减小;叶轮出口湍动能明显降低,能量耗散减弱,整个流道流动更加稳定。叶根圆弧模型揭示了叶根圆弧通过平衡压力梯度抑制空化的机理,为圆盘泵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泵 叶根圆弧 空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大理岩的动态能量耗散机理及破坏特征
12
作者 张旭 刘晓辉 +1 位作者 刘楚佳 罗盈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7,共13页
为探究高温对大理岩能量特性的影响,利用ANSYS/LS-DYNA对大理岩开展了6级温度梯度、 5种冲击速度的动态压缩试验,分析了高温动载作用下大理岩力学特性、能量演化的温度效应,最终从能量耗散角度探讨高温大理岩强度失效的能量判据。研究... 为探究高温对大理岩能量特性的影响,利用ANSYS/LS-DYNA对大理岩开展了6级温度梯度、 5种冲击速度的动态压缩试验,分析了高温动载作用下大理岩力学特性、能量演化的温度效应,最终从能量耗散角度探讨高温大理岩强度失效的能量判据。研究结果表明:(1) HJC本构模型能够合理有效模拟不同温度下大理岩动态变化破坏过程;(2)随着温度的增加,大理岩动态峰值强度和动弹性模量与温度呈二次函数负相关,动态峰值应变与温度呈二次函数正相关,破坏形态由“X型”共轭剪切破坏向粉碎性破坏转变,破碎细粒尺寸减小;(3)当温度到达600℃时,峰值强度大幅降低,大理岩延性增加,呈现粉碎性破坏,耗散应变能达到最大值,600℃可作为大理岩脆延转化的阈值温度;(4)依据能量演化过程特征,将耗散应变能陡增点视为大理岩整体失稳破坏前兆信息点,根据应力-弹性能耗比-应变关系曲线界定弹性能耗比增长速率首次出现的拐点作为大理岩的强度失效能量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理岩 SHPB 能量耗散 失效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撞击不同润湿性加热表面的数值模拟
13
作者 张金阳 熊平 +2 位作者 江启峰 周铃岚 杨世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730-5736,共7页
为研究液滴撞击不同润湿性加热表面的传热传质问题,基于体积分数(volume of fluid, VOF)方法,分析了壁面润湿性和表面温度对液滴形态及传热特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亲水壁面有利于液滴的铺展,疏水壁面则有利于液滴的反弹,随着接触角的... 为研究液滴撞击不同润湿性加热表面的传热传质问题,基于体积分数(volume of fluid, VOF)方法,分析了壁面润湿性和表面温度对液滴形态及传热特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亲水壁面有利于液滴的铺展,疏水壁面则有利于液滴的反弹,随着接触角的增大,液滴最大铺展因子减小,达最大铺展因子的时间缩短,壁面平均热流密度减小。表面温度对液滴铺展阶段的影响较小,随着表面温度的升高,液滴相变速率加快,壁面平均热流密度增大,表面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产生Leidenfrost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撞击 VOF方法 铺展因子 热流密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等接触应力内曲线分析
14
作者 毛文亮 赵彦军 +1 位作者 柴红强 乔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163,共8页
内曲线液压马达柱塞副的运动规律完全取决于导轨曲线形式。为了设计出性能优异的内曲线,介绍液压马达柱塞副组件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在忽略一些影响较小作用力的基础上,对柱塞副组件进行受力分析,并采用幅角函数法推导滚轮-导轨副接... 内曲线液压马达柱塞副的运动规律完全取决于导轨曲线形式。为了设计出性能优异的内曲线,介绍液压马达柱塞副组件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在忽略一些影响较小作用力的基础上,对柱塞副组件进行受力分析,并采用幅角函数法推导滚轮-导轨副接触力方程。通过分析滚轮-导轨副接触状态,确认该接触满足赫兹理论应用条件。运用弹性接触赫兹理论,同时编制MATLAB程序求解等接触应力曲线隐式微分方程组。最后,明确影响内曲线性能的基本参数,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极径初值对关键工作参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合理初值设计出十作用液压马达内曲线。结果表明:极径初值三阶导数对内曲线性能影响可忽略;随着一阶与二阶导数增加,滚轮与导轨接触点极径逐渐增大;随着一阶导数增加,理论曲线的连续性就变差,有效接触角减小,柱塞-滚轮副行程先增大后减小,滚轮与导轨间接触应力不断减小;随着二阶导数增加,柱塞-滚轮副行程逐渐增大,滚轮与导轨间接触应力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马达 径向柱塞式 多作用内曲线 等接触应力内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卫星热红外遥感的透过率简化辐射传输计算方案
15
作者 周士凯 李正强 +3 位作者 姚前 吴文菲 谢艳清 樊程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80,共9页
热红外大气辐射传输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气透过率是其中一个重要参量。目前,对于热红外谱段(8~14μm)上大气透过率的研究仍然面临着背景参数输入过多且不易获取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卫星热红外遥感的大气透过率简化辐射... 热红外大气辐射传输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气透过率是其中一个重要参量。目前,对于热红外谱段(8~14μm)上大气透过率的研究仍然面临着背景参数输入过多且不易获取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卫星热红外遥感的大气透过率简化辐射传输计算方案。利用MODTRAN模型对大气透过率的影响参数进行整体定量模拟分析,从而得到影响大气透过率的关键参数,由此形成一套基于MODTRAN模型的参数简化方案。在MERSI-II两个热红外通道的中心波长处,对MODTRAN模型和参数简化方案计算出的大气透过率做对比验证,R^(2)均大于0.99,RMSE最大为0.007458,具有较高精度。参数简化方案仅依赖于观测天顶角和水汽柱浓度,不需要CO_(2)、O_(3)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相比于MODTRAN模型,参数简化方案输入参数减少了,计算效率也随之提高。本研究为热红外数据大气校正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 大气透过率 背景参数 参数简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上游泵送机械密封性能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银 朱维兵 +2 位作者 王和顺 张朝界 赵战航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68,共7页
提出一种斜线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运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上游泵送机械密封试验方案,基于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各个试验参数对密封端面开启力和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的取值范围内,对开启力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槽数... 提出一种斜线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运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上游泵送机械密封试验方案,基于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各个试验参数对密封端面开启力和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的取值范围内,对开启力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槽数、径向夹角、槽深、液膜厚度、转速和压差,具体表现为开启力随着径向夹角、槽深、液膜厚度、转速和进出口压差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随着槽数的增多呈下降趋势;对泄漏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槽深、槽宽比、液膜厚度、转速和压差,具体表现为泄漏量槽宽比、液膜厚度、转速和进出口压差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随着槽数的增多而呈下降趋势。依据正交试验分析结果,提出初步优化的密封端面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泵送 机械密封 斜线槽 正交试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厂沉砂池气提式提砂效率提升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本福 周鹏飞 +4 位作者 宁海燕 刘晨昊 徐佳然 李正贵 张明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91-2694,2705,共5页
搭建实验装置,研究积砂淹没深、提砂管管径、进砂方式对气提提砂速度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际工程中最佳供气量宜介于:峰值提砂速度下的理论气量<最佳通气量<峰值效率下的理论气量;(2)提升管管径增大对提高气提提砂速度和... 搭建实验装置,研究积砂淹没深、提砂管管径、进砂方式对气提提砂速度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际工程中最佳供气量宜介于:峰值提砂速度下的理论气量<最佳通气量<峰值效率下的理论气量;(2)提升管管径增大对提高气提提砂速度和效率的影响显著于改变积砂淹没深和进砂方式,且有助于提砂速度峰值前移;(3)适当地增加积砂淹没深、增加提升管的管径以及在提升管下部直管设置喇叭口等一系列参数优化配置后,气提装置整体提砂效率提升幅度在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提装置 沉砂池提砂 提砂速度 提砂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导叶翼型对水泵水轮机“S”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琪飞 谢耕达 +1 位作者 韩天丁 李正贵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水泵水轮机“S”特性区域的不稳定性问题,提出使用改型活动导叶翼型进行性能提升.以某水泵水轮机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水泵水轮机全流道进行三维数值计算,通过对活动导叶翼型的改型设计,得出流量-转速模拟曲线,分... 针对水泵水轮机“S”特性区域的不稳定性问题,提出使用改型活动导叶翼型进行性能提升.以某水泵水轮机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水泵水轮机全流道进行三维数值计算,通过对活动导叶翼型的改型设计,得出流量-转速模拟曲线,分析水泵水轮机组“S”特性改善情况.将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对改型活动导叶翼型前后机组的无叶区进行压力脉动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整体效率依然保持在92%附近的前提下,新的活动导叶翼型对机组的“S”特性依旧具有改善效果;无叶区压力脉动主要是受到活动导叶叶栅区域的分流在此重新聚集影响,并且与转轮叶片的动静相互扰动引起的;改型后的活动导叶降低了无叶区的压力脉动幅值,提升了水泵水轮机运行中的并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S”特性曲线 活动导叶 翼型设计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F和CDPF主动再生排放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忠伟 曾渤淞 +1 位作者 冉格萌 陈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基于外加热源再生台架和颗粒物加载装置,探究了不同再生温度和碳载量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和催化型DPF(CDPF)主动再生时出口气体和颗粒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催化剂铂(Pt)的涂敷有利于碳黑(PU)的氧化,在相同碳载量条件下,CDPF更易产... 基于外加热源再生台架和颗粒物加载装置,探究了不同再生温度和碳载量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和催化型DPF(CDPF)主动再生时出口气体和颗粒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催化剂铂(Pt)的涂敷有利于碳黑(PU)的氧化,在相同碳载量条件下,CDPF更易产生温度波峰,且再生效率略高于DPF;DPF再生过程中伴随着较高体积分数的CO排放,且升温阶段会出现一个低浓度的核模态颗粒排放窗口,后续再生阶段几乎无颗粒物释放;CDPF再生过程中几乎没有CO生成,但在再生阶段会伴随着大量的30 nm以下的小颗粒释放,且随着再生温度和碳载量的升高,CDPF出口颗粒物浓度逐渐升高.DPF和CDPF再生时分别具有不同优化窗口,既有利于减少颗粒物排放同时又保持较高的再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主动再生 气体排放 颗粒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粒质量分数对油气混输泵过流部件磨损的影响
20
作者 史广泰 郭鑫 +1 位作者 邱福寿 张犁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29,共7页
为研究沙粒质量分数对油气混输泵过流部件磨损的影响规律,基于DPM模型对油气混输泵内部的沙粒运动进行数值计算,并采用Finnie磨蚀模型计算油气混输泵过流部件的磨蚀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沙粒质量分数较小时,沙粒与流体介质混合均匀;随着... 为研究沙粒质量分数对油气混输泵过流部件磨损的影响规律,基于DPM模型对油气混输泵内部的沙粒运动进行数值计算,并采用Finnie磨蚀模型计算油气混输泵过流部件的磨蚀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沙粒质量分数较小时,沙粒与流体介质混合均匀;随着沙粒质量分数的增大,增压单元内的沙粒局部质量浓度显著增大,沙粒集中在叶轮压力面及导叶流道中部;沙粒质量分数增大会使磨损区域和磨损率急剧增大;在叶轮域中,磨损首先发生在压力面出口处,吸力面则在进口外缘发生点状和条状磨损;在导叶域中,压力面的磨损主要发生在外缘处,吸力面的磨损主要发生在进口轮毂处;从定量分析看,叶轮叶片表面的磨蚀率普遍大于导叶叶片表面的磨蚀率,磨损最严重的位置为叶轮叶片进口靠近轮毂处.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油气混输泵抗磨损性能以及提高油气混输泵实际运行寿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沙粒质量分数 DPM模型 Finnie磨蚀模型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