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研究性实验的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以西华大学为例
1
作者 彭旭路 《绿色科技》 2022年第7期240-243,共4页
景观生态学是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各类实践的重要理论。以西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通过对景观生态学课程“理论+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对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的生态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景观生态学是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各类实践的重要理论。以西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通过对景观生态学课程“理论+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对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的生态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表明:以辨析学术论文类别、精读学术论文、论文写作3个步骤实施的研究性实验改革,启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研究性思维,激发了对课程内容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与专业设计类课程的衔接。为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生态学 学术论文阅读 研究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伦理学融入农学院校课程的思政价值及其实践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岐燃 袁丹 +1 位作者 王平 周青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6-1273,共8页
农业伦理观的缺失是我国“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根源之一,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将农业伦理学融入农学院校课程思政,建立农业伦理学学科体系,培养具有大国农业情怀的新时代农学工作者极为迫... 农业伦理观的缺失是我国“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根源之一,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将农业伦理学融入农学院校课程思政,建立农业伦理学学科体系,培养具有大国农业情怀的新时代农学工作者极为迫切。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农业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中国农业伦理学内涵,指出了农业伦理学融入农学院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提出了推广农业伦理学核心通识课程、建立农业伦理学研究体系、发掘农业伦理中的思政元素、搭建农业伦理课程思政交流平台、健全农业伦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建议,对于促进农业伦理学学科体系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伦理 课程思政 实践路径 农业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角位移型阻尼器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蒲瑞 李倩倩 +2 位作者 王健泽 徐军 戴靠山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针对传统加固方案美观性不足、空间占有率大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梁–柱节点的转角位移型金属阻尼器(RMD),该阻尼器外观为弧线型,布置点位于结构梁柱节点处,在保证耗能效果的同时,可最大程度满足建筑功能需求。RMD的耗能原理是梁... 针对传统加固方案美观性不足、空间占有率大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梁–柱节点的转角位移型金属阻尼器(RMD),该阻尼器外观为弧线型,布置点位于结构梁柱节点处,在保证耗能效果的同时,可最大程度满足建筑功能需求。RMD的耗能原理是梁–柱夹角变化推动阻尼器内部剪切钢板产生位移,耗能棒与剪切钢板相连,多根双曲线型金属棒在剪切板的带动下同时发生弯曲变形,进而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经有限元数值分析和力学试验研究发现,RMD拥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即使在大变形下也不容易发生破坏,并且通过改变耗能棒的数量可以直接调节阻尼器的性能参数,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由于现有常用工程设计软件中没有相应的转动型连接单元对RMD进行模拟,为方便工程设计,进一步提出一种直线型布置的等效模型,基于阻尼器变形前后位移等效原理,通过理论公式推导了等效模型物理参数计算方法,并使用有限元分析证实了该方法拥有较高的准确性。为评估该阻尼器的耗能效果,在相同的数量和布置形式下,将其与普通钢隅撑、黏弹性转角阻尼器分别设置在某一复杂电厂结构中进行减震设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RMD能够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且减震效果优于隅撑与黏弹性转角阻尼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角位移型阻尼器 消能减震 等效力学模型 电厂结构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九校建筑类教学联盟2024联合毕业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玎 曹毅 +21 位作者 赵薇可 陈煜蕊 段川 张丽芳 庞瑞杰 李艳明 马喆 刘珂 李鸿飞(指导) 韩贺 段晓芳(指导) 艾斯卡尔·模拉克(指导) 吴逸凡 张少成 王奕丁 毕晓莉(指导) 马蕾(指导) 郑思斯 王瑞琪 梁婷 蒋雨婷 赵薇可(指导)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58,共7页
西部九校建筑类教学联盟联合毕业设计活动由长安大学发起,至今已举办了9届,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类本科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教学活动之一。2024年5月16日,由西华大学承办的联合毕业设计终期答辩取得圆满成功。来自长安... 西部九校建筑类教学联盟联合毕业设计活动由长安大学发起,至今已举办了9届,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类本科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教学活动之一。2024年5月16日,由西华大学承办的联合毕业设计终期答辩取得圆满成功。来自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新疆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及西华大学等高校的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专业盛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毕业设计 建筑类 长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海凌 刘睿玲 张怀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1,共9页
为评估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等级,提出一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方法。从PSR角度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划分韧性评估等级标准,利用AHP-DEMATEL为指标赋权,并结... 为评估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等级,提出一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方法。从PSR角度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划分韧性评估等级标准,利用AHP-DEMATEL为指标赋权,并结合云模型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评估模型。以该模型对绵阳市九洲体育馆进行实证分析,分别确定其压力韧性、状态韧性、响应韧性的隶属度等级,最终得到综合等级C 2的结论,与九洲体育馆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的韧性状态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评估 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避难建筑 PSR模型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侧部岩溶空洞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及损伤研究
6
作者 李明达 郎秋玲 +3 位作者 张以晨 张继权 孟康 周晶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5-1325,共11页
地震作用下,侧部岩溶空洞的相对位置会影响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针对SV波斜入射工况,研究当侧部岩溶空洞位于地震波传播路径中隧道后方时,对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及结构损伤特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实现了黏弹性人工边界和任意角度... 地震作用下,侧部岩溶空洞的相对位置会影响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针对SV波斜入射工况,研究当侧部岩溶空洞位于地震波传播路径中隧道后方时,对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及结构损伤特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实现了黏弹性人工边界和任意角度地震动的波动输入,并验证其准确性。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侧部空洞洞径尺寸、洞隧间距对隧道变形和应力分布的影响;基于拉伸损伤因子与混凝土裂缝宽度的对应关系,比较隧道结构损伤特征。结果表明:入射角度对隧道地震响应及损伤影响显著。入射角度为0°时,隧道变形及应力分布受洞径尺寸和洞隧间距影响显著,近洞侧拱肩应力幅值变化分别为40.99%和77.78%,洞径尺寸仅对隧道变形范围影响明显;入射角度为30°时,随着洞径尺寸的增大和洞隧间距的减小,应力分布基本不受影响,而结构损伤程度加重;当洞径尺寸≥0.8 D、洞隧间距≤0.6D时,拱底中心区域出现损伤集中且向拱脚偏移的现象。侧部溶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能减振的作用,但也加剧了结构的局部破坏。文章对岩溶隧道的结构设计及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岩溶溶洞 动力响应 损伤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P波斜入射下岩溶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和损伤研究
7
作者 李明达 郎秋玲 +3 位作者 李艳朋 张以晨 孟康 周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6-806,共11页
为研究侧部岩溶空洞位于地震波传播路径隧道后方时,SV波、P波斜入射对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及损伤特征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实现了黏弹性人工边界和任意角度地震动的波动输入,并验证其准确性。分析了SV波、P波不同角度地震波入射下,隧道... 为研究侧部岩溶空洞位于地震波传播路径隧道后方时,SV波、P波斜入射对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及损伤特征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实现了黏弹性人工边界和任意角度地震动的波动输入,并验证其准确性。分析了SV波、P波不同角度地震波入射下,隧道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特征,基于拉伸损伤因子与混凝土裂缝宽度的对应关系,提出了3种损伤状态,并比较了结构损伤演化过程和损伤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结构变形和应力均增大,应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且侧部岩溶空洞对近洞侧结构拉应力具有减弱效应。当SV波30°入射时,拱顶和拱底的拉应力是P波的1.96倍和3.07倍。当SV波30°,P波60°入射时,拱顶和拱底外表面均出现宽度大于0.2 mm的轴向裂缝。随着地震动持续作用,隧道损伤逐渐加重,最终在拱底出现局部损伤集中。侧部溶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能减振的作用,但也加剧了结构的局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岩溶溶洞 地震响应 损伤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强化剂对排水路面路用和排水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文奇 李白 +2 位作者 杨晋 万俊超 李亚林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7,共7页
为了研究新型油性稀释沥青强化剂的最佳用量以及对路面的养护效果,从施工现场取得PA-13沥青混合料,制备了马歇尔试件和车辙板试件;开展了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浸水飞散试验、渗水试验、摆式摩擦系数试验以及构造深度试验。研究表明:强... 为了研究新型油性稀释沥青强化剂的最佳用量以及对路面的养护效果,从施工现场取得PA-13沥青混合料,制备了马歇尔试件和车辙板试件;开展了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浸水飞散试验、渗水试验、摆式摩擦系数试验以及构造深度试验。研究表明:强化剂能够有效提高路面材料的抗飞散性能,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堵塞路面面层的空隙,对路面的抗滑性能和渗水性能存在负面影响。强化剂最佳用量为0.8kg/m^(2),此时路面材料的抗飞散性能提高了57.97%,连通空隙率降低了4.14%,渗水性能衰减了18.7%,摆值(BPN)降低了13.49%,构造深度(TD)降低了25.14%。综合分析强化剂对路面路用性能和排水性能的影响后,确认该强化剂的推荐用量为0.6~0.8kg/m^(2)。研究成果为预防和处治排水沥青路面飞散病害提供了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排水沥青路面 路面强化剂 飞散 渗水系数 抗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渗流耦合下含裂隙砂岩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波 冯江荣 +4 位作者 秦垦 徐尔斯 王璐 李瑞根 刘建锋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8,共11页
随着资源开采深度增加,高应力、高渗透压和工程扰动对岩石的力学行为影响更为复杂,尤其是复杂环境下形成的裂隙岩石,其力学行为关系到工程安全。针对深部资源开采工程中常见裂隙发育的含水层砂岩,通过室内力学试验模拟裂隙形成应力过程... 随着资源开采深度增加,高应力、高渗透压和工程扰动对岩石的力学行为影响更为复杂,尤其是复杂环境下形成的裂隙岩石,其力学行为关系到工程安全。针对深部资源开采工程中常见裂隙发育的含水层砂岩,通过室内力学试验模拟裂隙形成应力过程,制备了能够反映裂隙形成应力环境的含裂隙砂岩,并对其开展应力–渗流耦合试验,揭示含裂隙砂岩变形、强度及渗透特征,结果表明:含裂隙砂岩的变形和强度均表现出显著的围压强化效应和水压弱化效应,在低渗透压条件下,含裂隙砂岩的抗剪强度由黏聚力c和内摩擦因数f共同提供,而随着渗透压升高,抗剪强度仅由内摩擦因数f提供;渗透率随围压升高呈降低趋势,随渗透压升高呈指数函数增大的规律;同时考虑围压和渗透压的影响,提出了在围压σ_(3)≤16 MPa,渗透压P_(w)≤15MPa条件下含裂隙砂岩弹性模量随围压和渗透水压变化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渗流耦合 渗透率 力学特征 含裂隙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寒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与强化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人珲 杨开明 +4 位作者 刘勇丽 曾明骁 高生旺 邱旭 夏训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7-435,共9页
高寒地区空气稀薄、寒冷干燥、紫外线辐射强,导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效率较低且不稳定,给当地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带来挑战,有必要对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总结以提升处理效率。总结了我国高寒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指出... 高寒地区空气稀薄、寒冷干燥、紫外线辐射强,导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效率较低且不稳定,给当地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带来挑战,有必要对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总结以提升处理效率。总结了我国高寒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指出高寒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主要采用氧化沟、SBR、A2O、MBR系列工艺;阐释了污水处理中存在的微生物活性低、污泥膨胀、微生物丰度下降等问题;梳理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强化措施包括调控工艺参数、改良工艺、设置保温措施、采用组合工艺、进行生物强化等。针对高寒地区低温影响生活污水处理效率问题,建议从低温下培养耐冷菌、采用SBR及MBR系列工艺、开发新工艺三方面开展研究,以强化污水处理效能;针对高寒地区低氧问题,建议从优化曝气系统、增加曝气时间、结合厌氧好氧工艺三方面开展研究。未来,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将为高寒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城镇生活污水 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 强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衬砌病害探地雷达三维正演模拟及工程验证 被引量:16
11
作者 舒志乐 刘新荣 +1 位作者 刘保县 王道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3,共8页
从Maxwell旋度方程出发,通过引入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推导导电介质UPML吸收边界在考虑和不考虑磁损耗情况下各区的电场和磁场分量的时域差分公式。通过选取各区不同的匹配参数,建立模型区与UPML吸收边界电场和磁场分量的统一离散差分... 从Maxwell旋度方程出发,通过引入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推导导电介质UPML吸收边界在考虑和不考虑磁损耗情况下各区的电场和磁场分量的时域差分公式。通过选取各区不同的匹配参数,建立模型区与UPML吸收边界电场和磁场分量的统一离散差分公式。用MATLAB语言编制基于UPML吸收边界的图像可视化的探地雷达三维正演模拟程序。正演模拟衬砌内方形空洞三维地电模型,揭示方形空洞在不同显示剖面上的图谱特征。单剖面的响应特征类似"平锅盖形",z方向切片图定出空洞的形状;反射界面呈强负相反射异常,在立体剖视图中,空洞角点位置产生了2个交叉的双曲线绕射波。将该方法应用于现场隧道衬砌质量的检测,并开孔验证。结果表明:不密实区反射界面多且不规则,同相轴错断、零乱、不连续的较强反射能量团块状异常;在z方向切片图上能清楚反映隧道衬砌密实程度,并且判译直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砌病害 探地雷达 导电介质 吸收边界 三维正演模拟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条件下多因素耦合大变形分级评价方法研究——以王家沟隧道为例
12
作者 谢朝杭 贾哲强 +5 位作者 罗佳鑫 王栋 任利 邓睿 张广泽 鲁会军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115-120,共6页
为准确分析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大变形风险,提出了综合考虑地层时代、小夹角影响系数、岩石强度、岩层厚度、岩体完整性和地应力的多因素耦合预测大变形分级评价新方法。以王家沟隧道工程为例,通过建立真三维模型与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反演... 为准确分析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大变形风险,提出了综合考虑地层时代、小夹角影响系数、岩石强度、岩层厚度、岩体完整性和地应力的多因素耦合预测大变形分级评价新方法。以王家沟隧道工程为例,通过建立真三维模型与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反演分析地应力,从而获取了隧道各里程最大正应力值;并依据新方法判定表明王家沟隧道地质风险主要表现为大变形风险,以Ⅰ级大变形为主(1155 m,占比21.62%),其次为Ⅱ级大变形(130 m,占比2.43%)。进一步与单一强度应力比法进行对比,验证了基于多因素耦合方法的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工况,表明了新评价方法更具适用性,可为王家沟隧道工程的安全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大变形 高地应力 分级评价 地应力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作流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海凌 史本山 刘克剑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28-2831,2868,共5页
构建一个能够准确表达实施过程系统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工作流模型是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作流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在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作流模型特点分析及工作流概念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基于分层赋时着色Petri网构建... 构建一个能够准确表达实施过程系统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工作流模型是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作流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在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作流模型特点分析及工作流概念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基于分层赋时着色Petri网构建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作流模型。通过运行该工作流模型,能够获得实施阶段的信息流、资源流、异常处理、持续时间等抽象内容,不仅为实现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工作流管理与控制提供有力的方法支持,同时也是Petri网建模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拓广。借助CPN Tools仿真平台,以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实施阶段为例进行工作流模型的构建与仿真,验证了基于分层赋时着色Petri网构建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作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项目 PETRI网 实施阶段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资源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海凌 史本山 刘克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593-4596,共4页
基于分层赋时着色Petri网,构建了一个能够准确表达资源配置、任务持续时间及信息传递的资源模型,以便有效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资源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分层赋时着色Petri网中的非空... 基于分层赋时着色Petri网,构建了一个能够准确表达资源配置、任务持续时间及信息传递的资源模型,以便有效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资源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分层赋时着色Petri网中的非空颜色集合进行定义,并对资源管理中分层建模、资源分配和资源归还基础模型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基于分层赋时着色Petri网构建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资源模型的关键问题。最后,以某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实施阶段为例,进行资源管理模型的构建和仿真分析,验证了基于分层赋时着色Petri网构建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资源管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项目 PETRI网 资源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项目工期风险因素影响分析——基于贝叶斯网络理论和非叠加原理 被引量:18
15
作者 项勇 任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共5页
工程项目工期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单个或者多个风险因素的影响,当前对其研究视角多数局限于某一具体方面,这样得出风险对工期影响的结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鉴于此,文章从参与主体(建设单位、工程承包方、监理单位)、工程物资(资金、人力... 工程项目工期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单个或者多个风险因素的影响,当前对其研究视角多数局限于某一具体方面,这样得出风险对工期影响的结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鉴于此,文章从参与主体(建设单位、工程承包方、监理单位)、工程物资(资金、人力、物资)及不可抗力因素(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三个方面分析了项目工期的风险影响。将贝叶斯网络引入到项目工期风险因素当中,阐述了贝叶斯网络图的构建过程。在贝叶斯网络图的理念下,引入非叠加性原理,探讨多个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最后以成都市地铁7号线为实例,利用贝叶斯网络图计算出工期风险的非叠加性影响,该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工程项目 工期风险 非叠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控量测的软岩隧道侧压力系数反演与应用:以宗思隧道为例
16
作者 杨潇 宋新宇 +3 位作者 张伟列 李勇志 杨凯 晏启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34-5642,共9页
侧压力系数对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力学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准确得到隧址区侧压力系数λ可有效指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侧压力系数对隧道拱顶沉降位移和边墙水平位移的影响;其次,通过监控量测得到隧道边墙水平位... 侧压力系数对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力学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准确得到隧址区侧压力系数λ可有效指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侧压力系数对隧道拱顶沉降位移和边墙水平位移的影响;其次,通过监控量测得到隧道边墙水平位移与拱顶沉降位移的比值,并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水平-竖向位移系数K与侧压力系数λ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实现了侧压力系数的反演;最后,将反演得到的侧压力系数应用于隧道断面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地质条件下,K与λ近似呈线性关系;无论隧道的埋深或围岩条件如何变化,水平位移与沉降位移之间始终存在比例关系,可用于隧址区侧压力系数的反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反演得到隧道侧压力系数为1.1,施工中通过不断调整隧道轴比m,使其逐渐趋近于λ^(-1),有效控制了隧道变形,降低了衬砌变形破坏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侧压力系数 水平-竖向位移系数 反演 隧道轴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掺杂改性水泥对酸性矿山废水中铅的去除
17
作者 刘淑婕 胡明月 +3 位作者 罗本福 左开霞 刘天 谢燕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18-3127,共10页
基于磷石膏(PG)的酸性和富磷特性特征,将其对水泥(PO)进行掺杂改性(PO-PG),并用于酸性矿山废水中铅的去除.结果表明,PO-PG在适宜的投加量下对不同浓度铅(15~100mg/L)的去除效率均高于99%;在初始pH值为3、PO-PG投加量0.2g/L、25℃反应条... 基于磷石膏(PG)的酸性和富磷特性特征,将其对水泥(PO)进行掺杂改性(PO-PG),并用于酸性矿山废水中铅的去除.结果表明,PO-PG在适宜的投加量下对不同浓度铅(15~100mg/L)的去除效率均高于99%;在初始pH值为3、PO-PG投加量0.2g/L、25℃反应条件下,PO-PG对30mg/L的Pb^(2+)完全去除时间由PO的120min缩短至20min;同时,PO-PG对铅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在成分复杂的模拟废水中,对铅的去除效果仍然稳定.机理分析可知,晶格置换和表面异质化学沉淀是PO-PG除铅的主要机制,其中PO-PG中Ca(OH)_(2)、CaCO_(3)和Ca_(5)(PO_(3))_(3)OH是主要的除铅因子,Pb^(2+)通过与Ca^(2+)发生晶格置换及其他化学反应形成难溶于水的沉淀而被去除,除铅后的产物主要包括PbCO_(3)、Pb(OH)_(2)、Pb_(3)(CO_(3))_(2)(OH)_(2)和Pb_(5)(PO_(4))_(3)OH沉淀.综上,酸性PG的掺杂可加快碱性PO的水化速率,提高反应效率,并缓解PO处理出水pH值偏高的问题,PG中磷酸盐的存在也可成为有效的除铅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水泥 掺杂 除铅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岩蠕变作用下隧道支护结构的劣化特征
18
作者 蓝日彦 杨凯 +3 位作者 邱云辉 崔耀中 乔敏杰 晏启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6-1120,共15页
为探究蠕变效应下支护结构的长期劣化特性,针对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建立锚杆破断、钢拱架屈服和混凝土塑性损伤力学模型,采用数值算例验证支护结构劣化力学模型的有效性,并以探究竖向应力、静水压力和水平应力为主条件下锚杆破断、钢拱架... 为探究蠕变效应下支护结构的长期劣化特性,针对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建立锚杆破断、钢拱架屈服和混凝土塑性损伤力学模型,采用数值算例验证支护结构劣化力学模型的有效性,并以探究竖向应力、静水压力和水平应力为主条件下锚杆破断、钢拱架屈服和衬砌损伤的劣化特性.研究表明:破断首先发生在隧道边墙中部位置的锚杆,再沿隧道环向向两侧发展;钢拱架轴力呈先加速增长、后缓慢发展、最后急速降低的特征,轴力快速降低的同时伴随着弯矩的剧烈变化,部分测点弯矩出现由负变正的特征;受压损伤破坏区主要分布在隧道边墙和墙脚位置,受拉损伤首先出现在二次衬砌边墙中部的表面;侧压力系数越大,锚杆破断、钢拱架屈服、衬砌形成的贯通受压破坏区和受拉损伤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越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锚杆破断 钢拱架屈服 衬砌损伤 劣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项目群资源管理的HTCPN建模与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海凌 刘克剑 陶学明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4-989,共6页
资源有限性引起的项目间资源冲突是影响工程项目群建设周期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构建一个能够准确描述工程项目群实施全过程中任务关系、资源需求以及任务持续时间等资源管理相关信息的资源模型是进行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过程管理和资源优... 资源有限性引起的项目间资源冲突是影响工程项目群建设周期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构建一个能够准确描述工程项目群实施全过程中任务关系、资源需求以及任务持续时间等资源管理相关信息的资源模型是进行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过程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针对非消耗性资源的属性及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资源管理的建模需求,基于HTCPN定义了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资源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工程项目群实施全过程,可以进行资源冲突发现、运行时间、资源计划方案优选的仿真分析。借助CPN Tools仿真平台,以某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为例进行资源模型的构建和仿真,验证了基于HTCPN构建工程项目群实施阶段资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项目群 PETRI网 资源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网络分析法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20
作者 项勇 张仕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3,共3页
文章针对现代工程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构建了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分析法分析了指标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得到指标权重,进而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将分散的风险评价信息处理成不同... 文章针对现代工程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构建了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分析法分析了指标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得到指标权重,进而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将分散的风险评价信息处理成不同灰类度的评价量并得到风险综合评价值,最后通过实例说明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项目 风险评价 网络分析法 灰色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