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信号交叉口混行交通协同控制方法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秋实
王艳阳
+3 位作者
邬昌良
黄俊富
张胜根
罗浩轩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1-283,共13页
针对信号交叉口下的混行交通,以改善交叉口的通行环境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分层解耦的信号灯-混行队列协同控制方法。在上层信号灯控制研究中,选取交叉口车辆延误时间计算模型,以车辆平均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交叉口信号...
针对信号交叉口下的混行交通,以改善交叉口的通行环境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分层解耦的信号灯-混行队列协同控制方法。在上层信号灯控制研究中,选取交叉口车辆延误时间计算模型,以车辆平均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交叉口信号灯上层控制策略;在下层混行队列控制研究中采用“1+N”模式,建立混行队列动力学模型,选取车辆能耗模型,以队列经济性最低为目标,提出基于最优控制的混行队列下层控制策略。在上、下层控制策略验证的基础上,对协同控制方法进行有效性和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协同控制方法在不同交通场景下,均能有效改善交叉口通行效率和车辆经济性;当最小绿灯时长和控制区长度的取值越小时,车辆平均延误时间和平均百公里油耗改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控制
交叉口
混行队列
遗传算法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前级可变车载充电机双闭环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研究
2
作者
张庭森
彭忆强
+2 位作者
赵玉友
黄晓蓉
刘昕然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5-1467,共13页
现有车载充电机拓扑结构无法兼顾单相和三相交流电,控制策略难以实现宽范围电压的动态调节和高精度、低抖动的输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闭环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的前级可变车载充电机。在图腾柱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结构上,增加第三桥臂...
现有车载充电机拓扑结构无法兼顾单相和三相交流电,控制策略难以实现宽范围电压的动态调节和高精度、低抖动的输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闭环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的前级可变车载充电机。在图腾柱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结构上,增加第三桥臂和对应的控制开关,设计出前级可变电路;选用LLC谐振电路作为车载充电机的后级电路。基于此拓扑,提出区间二型模糊电压外环和区间二型模糊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经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拓扑结构能够兼容两种规格交流电的可行性。同时,所提控制策略的系统输出与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PID和一型模糊双闭环PID相比,有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充电机
前级可变电路
兼容
高精度
双闭环区间二型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车云协同下动力电池多级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3
作者
成林穗
杨继斌
+3 位作者
邓鹏毅
武小花
徐晓惠
邓柯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7-1047,共11页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车云协同的多时间尺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在短时间尺度上,车端电池管理系统采用值-率模型和电压二维故障特征提取,实现对电池包异常值和不一致性的实时诊断与报警。长时间...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车云协同的多时间尺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在短时间尺度上,车端电池管理系统采用值-率模型和电压二维故障特征提取,实现对电池包异常值和不一致性的实时诊断与报警。长时间尺度上,云端利用大量历史数据和车端预警信息,结合改进香农熵、多尺度模糊熵和异常系数的方法,基于传入数据进行热失控的趋势预测。最后,基于实际热失控车辆的历史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在云端至少提前5天发出预警,实现动力电池车-云两端长短时域协同多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热失控
车云协同
电池管理
多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gPC理论的不确定参数电动汽车脉冲响应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田国英
张大伟
+2 位作者
易兴利
邓鹏毅
孙树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81-90,150,共11页
基于广义多项式混沌(gPC)理论和汽车系统动力学,建立了考虑电机参振的不确定参数电动汽车的平顺性分析模型,并与蒙特卡洛法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某型电动乘用车为例,分别在整车和电机总成两类参数不确定(10%~30%变异系数)条件下...
基于广义多项式混沌(gPC)理论和汽车系统动力学,建立了考虑电机参振的不确定参数电动汽车的平顺性分析模型,并与蒙特卡洛法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某型电动乘用车为例,分别在整车和电机总成两类参数不确定(10%~30%变异系数)条件下,计算了汽车以10~60 km/h车速通过脉冲型路面时的平顺性指标和电机振动响应的均值、方差、变异系数、概率密度和分布以及超限概率等统计指标,分析了不同变异系数下两类参数不确定对各自振动响应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结果表明:gPC理论能快速给出参数不确定对各统计指标的影响程度和规律,且该影响十分显著;在所分析速度域内,随参数不确定程度的增加,各均值响应最大值基本不变,但其方差、变异系数和分布范围均不断增大,超限概率的变化规律存在多样性。当不确定参数变异系数为30%和车速为60 km/h时,车体加速度、悬架压缩量、轮胎载荷、电机加速度和悬置压缩量响应最大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可达34%,47%,42%,15%和51%;不同参数变异系数和车速条件下,以上各响应最大值超越给定限值的最大概率分别达53%,36%,30%,75%和68%,车轮离地最大概率则达到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平顺性
广义多项式混沌(gPC)
参数不确定
变异系数
超限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积分滑模-PI混合控制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玉友
黄晓蓉
+2 位作者
张庭森
彭忆强
刘昕然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6-1296,共11页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PI控制存在响应慢和鲁棒性差的问题,滑模控制存在高频抖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规则切换的积分滑模-PI混合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扩展函数描述法建立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大信号模型,利用输入输出反馈线...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PI控制存在响应慢和鲁棒性差的问题,滑模控制存在高频抖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规则切换的积分滑模-PI混合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扩展函数描述法建立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大信号模型,利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设计滑模面;然后,利用扫频法验证PI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最后,经多次实验,确定模糊控制的最佳输入和输出隶属度函数,实现在瞬态时由滑模控制起主导作用,在稳态时仅使用PI控制的混合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不仅具有滑模控制的瞬态响应快、鲁棒性强的优点,还消除了高频抖振,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积分滑模-PI混合控制
模糊切换控制
瞬态响应
稳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虚拟轨道列车过道宽度对双横臂悬架运动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沈龙江
田国英
+2 位作者
陈昭翔
孙树磊
邓鹏毅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6-152,共7页
采用双横臂悬架结构的高舒适性虚拟轨道列车,其上横臂长度直接影响过道宽度,与悬架运动学性能也有密切联系。为分析过道宽度对悬架运动学性能的影响,首先根据实车硬点坐标建立某型虚轨列车双横臂悬架运动学模型;基于实际结构空间,设置...
采用双横臂悬架结构的高舒适性虚拟轨道列车,其上横臂长度直接影响过道宽度,与悬架运动学性能也有密切联系。为分析过道宽度对悬架运动学性能的影响,首先根据实车硬点坐标建立某型虚轨列车双横臂悬架运动学模型;基于实际结构空间,设置臂长在290~490 mm范围内变动,针对双轮同向跳动、双轮反向跳动和转向3类工况,分析不同臂长下悬架主要运动学参数及其变化梯度的差异;最后通过综合分析获得合理的上横臂长度及车身过道宽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悬架上横臂臂长越短,多数运动学参数及其梯度出现一定程度劣化,但劣化程度有限,部分参数有提升;通过运动学分析和多数大客车过道宽度统计值,选择将过道宽度设置为700 mm,从悬架运动学角度来讲,该过道宽度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轨列车
过道宽度
双横臂悬架
运动学分析
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废气再循环对柴油机颗粒结构特征与氧化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华琰
王忠
+4 位作者
李瑞娜
刘帅
赵洋
梅德清
吕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0,共10页
为探究废气再循环(EGR)对柴油机颗粒结构特征与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采集了不同废气质量分数的F-T柴油、生物柴油和柴油3种燃料的燃烧颗粒,运用粒径谱仪(EEPS)、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仪(TGA)等方法,探究了颗粒物的结构特征与氧化活性...
为探究废气再循环(EGR)对柴油机颗粒结构特征与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采集了不同废气质量分数的F-T柴油、生物柴油和柴油3种燃料的燃烧颗粒,运用粒径谱仪(EEPS)、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仪(TGA)等方法,探究了颗粒物的结构特征与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随着废气质量分数的增加,颗粒物平均粒径、分形维数D_(f)、基本粒子的层面间距d和微晶曲率T_(f)升高,微晶尺寸L_(a)、氧化特征温度和表观活化能E_(a)降低,颗粒物结构更加紧凑,团聚程度增加,碳层有序性减弱,颗粒稳定性变差,氧化活性增强,表明采用EGR技术可降低颗粒捕集器(DPF)的再生温度。废气质量分数相同时,柴油产生的颗粒物平均粒径最大,比F-T柴油升高了3.3%~7.1%;燃用生物柴油的颗粒物基本粒子碳层排列更加无序,氧化反应活性较强;当颗粒基本粒子具有更宽的d、更短的L_(a)和更大的T_(f)时,颗粒氧化活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F-T柴油
生物柴油
颗粒物
废气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号交叉口混行交通协同控制方法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秋实
王艳阳
邬昌良
黄俊富
张胜根
罗浩轩
机构
西华大学
汽车
测控与安全
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
西华大学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与仿真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
汽车
工程
研究
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1-283,共13页
基金
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2023YFG0068)
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2023YFG0067)
+1 种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NSFSC0400)
汽车测控与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项目(QCCK2023-003)。
文摘
针对信号交叉口下的混行交通,以改善交叉口的通行环境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分层解耦的信号灯-混行队列协同控制方法。在上层信号灯控制研究中,选取交叉口车辆延误时间计算模型,以车辆平均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交叉口信号灯上层控制策略;在下层混行队列控制研究中采用“1+N”模式,建立混行队列动力学模型,选取车辆能耗模型,以队列经济性最低为目标,提出基于最优控制的混行队列下层控制策略。在上、下层控制策略验证的基础上,对协同控制方法进行有效性和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协同控制方法在不同交通场景下,均能有效改善交叉口通行效率和车辆经济性;当最小绿灯时长和控制区长度的取值越小时,车辆平均延误时间和平均百公里油耗改善效果越好。
关键词
协同控制
交叉口
混行队列
遗传算法
最优控制
Keywords
cooperative control
intersection
mixed traffic platoon
genetic algorithm
optimum control
分类号
U491.54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级可变车载充电机双闭环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研究
2
作者
张庭森
彭忆强
赵玉友
黄晓蓉
刘昕然
机构
西华大学
汽车
与交通学院
西华大学
汽车
测控与安全
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
西华大学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与仿真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5-1467,共13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0YFG0211)
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2019ZDZX0002)
+1 种基金
四川省国际合作项目(2018HH0125)
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YCJJ2021088)。
文摘
现有车载充电机拓扑结构无法兼顾单相和三相交流电,控制策略难以实现宽范围电压的动态调节和高精度、低抖动的输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闭环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的前级可变车载充电机。在图腾柱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结构上,增加第三桥臂和对应的控制开关,设计出前级可变电路;选用LLC谐振电路作为车载充电机的后级电路。基于此拓扑,提出区间二型模糊电压外环和区间二型模糊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经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拓扑结构能够兼容两种规格交流电的可行性。同时,所提控制策略的系统输出与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PID和一型模糊双闭环PID相比,有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
车载充电机
前级可变电路
兼容
高精度
双闭环区间二型模糊控制
Keywords
On-board charger
front-stage variable circuit
compatibility
high precision
dual closed-loop interval type-II fuzzy control
分类号
TP273.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TM46 [电气工程—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车云协同下动力电池多级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3
作者
成林穗
杨继斌
邓鹏毅
武小花
徐晓惠
邓柯
机构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
宜宾
西华大学
研究
院
出处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7-1047,共11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5ZNSFSC0427)
四川省宜宾市产教融合项目(YB-XHU-20240001)资助。
文摘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车云协同的多时间尺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方法。在短时间尺度上,车端电池管理系统采用值-率模型和电压二维故障特征提取,实现对电池包异常值和不一致性的实时诊断与报警。长时间尺度上,云端利用大量历史数据和车端预警信息,结合改进香农熵、多尺度模糊熵和异常系数的方法,基于传入数据进行热失控的趋势预测。最后,基于实际热失控车辆的历史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在云端至少提前5天发出预警,实现动力电池车-云两端长短时域协同多级管理。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热失控
车云协同
电池管理
多熵融合
Keywords
power batteries
thermal runaway
vehicle-cloud collaboration
battery management
multi-entropy fusion
分类号
U469.7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PC理论的不确定参数电动汽车脉冲响应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田国英
张大伟
易兴利
邓鹏毅
孙树磊
机构
西华大学
汽车
与交通学院
西华大学
汽车
测控与安全
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
西华大学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与仿真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长安
大学
汽车
学院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81-90,150,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1201600)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19ZDZX0002,2021YFG0070,2019YFG0528,2020YFG0325)
+2 种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8ZA0452)
西华大学重点科研基金(Z1620304)
西华大学“青年学者”支持计划。
文摘
基于广义多项式混沌(gPC)理论和汽车系统动力学,建立了考虑电机参振的不确定参数电动汽车的平顺性分析模型,并与蒙特卡洛法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某型电动乘用车为例,分别在整车和电机总成两类参数不确定(10%~30%变异系数)条件下,计算了汽车以10~60 km/h车速通过脉冲型路面时的平顺性指标和电机振动响应的均值、方差、变异系数、概率密度和分布以及超限概率等统计指标,分析了不同变异系数下两类参数不确定对各自振动响应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结果表明:gPC理论能快速给出参数不确定对各统计指标的影响程度和规律,且该影响十分显著;在所分析速度域内,随参数不确定程度的增加,各均值响应最大值基本不变,但其方差、变异系数和分布范围均不断增大,超限概率的变化规律存在多样性。当不确定参数变异系数为30%和车速为60 km/h时,车体加速度、悬架压缩量、轮胎载荷、电机加速度和悬置压缩量响应最大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可达34%,47%,42%,15%和51%;不同参数变异系数和车速条件下,以上各响应最大值超越给定限值的最大概率分别达53%,36%,30%,75%和68%,车轮离地最大概率则达到64%。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平顺性
广义多项式混沌(gPC)
参数不确定
变异系数
超限概率
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
vehicle ride
generalized polynomial chaos(gPC)
parametric uncertainty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verrun probability
分类号
U461.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积分滑模-PI混合控制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玉友
黄晓蓉
张庭森
彭忆强
刘昕然
机构
西华大学
汽车
与交通学院
西华大学
汽车
测控与安全
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
西华大学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与仿真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6-1296,共11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0YFG0211,22ZDYF3484)
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019ZDZX0002)
+1 种基金
四川省国际合作项目(2018HH0125)
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YCJJ2021093)。
文摘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PI控制存在响应慢和鲁棒性差的问题,滑模控制存在高频抖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规则切换的积分滑模-PI混合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扩展函数描述法建立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大信号模型,利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设计滑模面;然后,利用扫频法验证PI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最后,经多次实验,确定模糊控制的最佳输入和输出隶属度函数,实现在瞬态时由滑模控制起主导作用,在稳态时仅使用PI控制的混合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不仅具有滑模控制的瞬态响应快、鲁棒性强的优点,还消除了高频抖振,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积分滑模-PI混合控制
模糊切换控制
瞬态响应
稳态特性
Keywords
Full-bridge LLC resonant converter
integral sliding mode-PI hybrid control
fuzzy switching control
transient response
steady stat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M46 [电气工程—电器]
TP273.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虚拟轨道列车过道宽度对双横臂悬架运动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沈龙江
田国英
陈昭翔
孙树磊
邓鹏毅
机构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西华大学
汽车
与交通学院
西华大学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与仿真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6-152,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1201600)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19ZDZX0002,2020YFG0023,2020YFG0325,2020YFG0528)
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18CZ0017)。
文摘
采用双横臂悬架结构的高舒适性虚拟轨道列车,其上横臂长度直接影响过道宽度,与悬架运动学性能也有密切联系。为分析过道宽度对悬架运动学性能的影响,首先根据实车硬点坐标建立某型虚轨列车双横臂悬架运动学模型;基于实际结构空间,设置臂长在290~490 mm范围内变动,针对双轮同向跳动、双轮反向跳动和转向3类工况,分析不同臂长下悬架主要运动学参数及其变化梯度的差异;最后通过综合分析获得合理的上横臂长度及车身过道宽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悬架上横臂臂长越短,多数运动学参数及其梯度出现一定程度劣化,但劣化程度有限,部分参数有提升;通过运动学分析和多数大客车过道宽度统计值,选择将过道宽度设置为700 mm,从悬架运动学角度来讲,该过道宽度合理可行。
关键词
虚轨列车
过道宽度
双横臂悬架
运动学分析
梯度
Keywords
virtual track train
aisle width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kinematics analysis
gradient
分类号
U273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U46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废气再循环对柴油机颗粒结构特征与氧化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华琰
王忠
李瑞娜
刘帅
赵洋
梅德清
吕辉
机构
江苏
大学
汽车
与交通
工程
学院
西华大学
汽车
测控与安全
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
西华大学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与仿真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常熟理工学院
汽车
工程
学院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608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200910)
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与仿真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资助项目(XNYQ2021-003)。
文摘
为探究废气再循环(EGR)对柴油机颗粒结构特征与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采集了不同废气质量分数的F-T柴油、生物柴油和柴油3种燃料的燃烧颗粒,运用粒径谱仪(EEPS)、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仪(TGA)等方法,探究了颗粒物的结构特征与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随着废气质量分数的增加,颗粒物平均粒径、分形维数D_(f)、基本粒子的层面间距d和微晶曲率T_(f)升高,微晶尺寸L_(a)、氧化特征温度和表观活化能E_(a)降低,颗粒物结构更加紧凑,团聚程度增加,碳层有序性减弱,颗粒稳定性变差,氧化活性增强,表明采用EGR技术可降低颗粒捕集器(DPF)的再生温度。废气质量分数相同时,柴油产生的颗粒物平均粒径最大,比F-T柴油升高了3.3%~7.1%;燃用生物柴油的颗粒物基本粒子碳层排列更加无序,氧化反应活性较强;当颗粒基本粒子具有更宽的d、更短的L_(a)和更大的T_(f)时,颗粒氧化活性更强。
关键词
柴油机
F-T柴油
生物柴油
颗粒物
废气再循环
Keywords
diesel engine
F-T diesel
biodiesel
particle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分类号
TK42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信号交叉口混行交通协同控制方法
黄秋实
王艳阳
邬昌良
黄俊富
张胜根
罗浩轩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前级可变车载充电机双闭环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研究
张庭森
彭忆强
赵玉友
黄晓蓉
刘昕然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车云协同下动力电池多级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成林穗
杨继斌
邓鹏毅
武小花
徐晓惠
邓柯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gPC理论的不确定参数电动汽车脉冲响应研究
田国英
张大伟
易兴利
邓鹏毅
孙树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积分滑模-PI混合控制
赵玉友
黄晓蓉
张庭森
彭忆强
刘昕然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虚拟轨道列车过道宽度对双横臂悬架运动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沈龙江
田国英
陈昭翔
孙树磊
邓鹏毅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废气再循环对柴油机颗粒结构特征与氧化活性的影响
华琰
王忠
李瑞娜
刘帅
赵洋
梅德清
吕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