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电力设计院300MW机组工程设计的回顾和体会
1
《中国电力》 CSCD 1993年第6期9-12,共4页
本文对西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国产引进型和改进型300MW机组工程的设计特点作了简要介绍,供国产300MW机组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 发电厂 总体设计 火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电力规划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2
作者 傅旭 杨攀峰 +1 位作者 李冰寒 黄明良 《陕西电力》 2011年第2期71-74,共4页
随着西北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动态更新各类电网信息已成为科学规划电网的日常性工作,并逐渐成为基础性工作。因此从满足工作实际要求出发,西北电力设计院系统规划部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了西北电力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从系统设计的功能需... 随着西北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动态更新各类电网信息已成为科学规划电网的日常性工作,并逐渐成为基础性工作。因此从满足工作实际要求出发,西北电力设计院系统规划部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了西北电力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从系统设计的功能需求、数据关系等方面论述了西北电力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建设过程,可为电力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规划 西北电网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与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效效 李小龙 +4 位作者 薛凯 吴炫 韩小渠 王进仕 严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4,共12页
为实现数据中心的低碳转型和能效提升,提出了一种集成多种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其供能系统。建立了包含生命周期成本、碳排放、能耗、电网购电率和热量浪费率等指标的优化目标体系。制定了两种考虑负荷特... 为实现数据中心的低碳转型和能效提升,提出了一种集成多种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其供能系统。建立了包含生命周期成本、碳排放、能耗、电网购电率和热量浪费率等指标的优化目标体系。制定了两种考虑负荷特征的运行策略,采用改进的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对系统容量配置进行求解。为了分析优化目标和运行策略对系统优化的影响,通过组合不同优化目标和运行策略形成了多种优化设计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利用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进行评价排序。针对青海省某数据中心的案例,获得其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方案。研究表明:运行策略主要影响吸收式制冷机和地源热泵的容量,而优化目标主要影响储能设备的容量;在相同的运行策略下,增加优化目标可提升系统的综合性能;对于不同的方案,生命周期成本、碳排放、能耗等基础优化目标值变化较小,而电网购电率和热量浪费率变化较大;通过实施五目标优化,即在基础优化目标的基础上增加热量浪费率、电网购电率,系统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热量浪费率和电网购电率分别降低了62.30%和25.92%,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增加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 优化设计 运行策略 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发电站高温熔盐罐基础设计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易自砚 李红星 +2 位作者 何邵华 赵晴 姜东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4-469,共6页
为实现高温熔盐罐基础在多场耦合作用下的结构设计,通过有限元对熔盐罐基础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关键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始环境温度与钢环板应力成反比;昼夜温差对基础影响较小,季节温差对基础影响较大;自重荷载作... 为实现高温熔盐罐基础在多场耦合作用下的结构设计,通过有限元对熔盐罐基础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关键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始环境温度与钢环板应力成反比;昼夜温差对基础影响较小,季节温差对基础影响较大;自重荷载作用下钢环板应力为温度作用下钢环板应力的3%,温度应力是熔盐罐基础结构设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站 温度场 应力场 敏感性分析 熔盐罐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地下内衬硐库密封堵头力学模型与优化设计
5
作者 屈杰 刘形林 +4 位作者 孙冠华 杨生彬 饶虎 于显杨 王娇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3,共10页
地下内衬硐库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施工期通道和运行期密封性的要求,任何地下内衬硐库都需要1个或多个密封堵头。密封堵头受力状态的复杂性使其选型和设计面临挑战。针对堵头和围岩之间的界面工程力学特性,采用理论... 地下内衬硐库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施工期通道和运行期密封性的要求,任何地下内衬硐库都需要1个或多个密封堵头。密封堵头受力状态的复杂性使其选型和设计面临挑战。针对堵头和围岩之间的界面工程力学特性,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4种典型结构形式的密封堵头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筛选出的抗力特性最佳的堵头,进一步开展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楔形堵头的抗力特性最佳,最有利于维持堵头与围岩界面之间的变形协调;楔形堵头前端倾角宜选择25°~40°,后端倾角可按围岩潜在破裂角公式计算;提出了基于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堵头长度计算公式,该公式表明,楔形堵头所需长度由堵头直径、所受气压荷载和前后端倾角大小共同计算而得。研究成果可为地下内衬硐库密封堵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地下内衬硐库 密封堵头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电网风光波动量最小最佳配比研究
6
作者 孙沛 汪莹 +2 位作者 李雨田 张雨津 陶嘉琦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提出衡量风光联合发电系统波动量的指标体系,基于距平类建立小时、日和月波动系数,并对西北地区风光资源特性进行分析。基于资源互补以及考虑负荷的影响建立风光波动最小配比数学模型。最后,对2030年西北电网的风光波动最小配比开展计... 提出衡量风光联合发电系统波动量的指标体系,基于距平类建立小时、日和月波动系数,并对西北地区风光资源特性进行分析。基于资源互补以及考虑负荷的影响建立风光波动最小配比数学模型。最后,对2030年西北电网的风光波动最小配比开展计算。所做的研究可为西北地区新能源的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太阳能 优化设计 互补性 波动量 西北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平衡的西北电网核电接纳能力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傅旭 黄明良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1年第10期60-65,共6页
在分析西北电网的负荷特性及峰谷差情况的基础上,基于电力平衡计算了西北电网2020年、2025年、2030年3个水平年的核电接纳能力,分析了西北大规模风电开发对核电接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电网接纳核电能力与风电开发规模和进度紧密... 在分析西北电网的负荷特性及峰谷差情况的基础上,基于电力平衡计算了西北电网2020年、2025年、2030年3个水平年的核电接纳能力,分析了西北大规模风电开发对核电接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电网接纳核电能力与风电开发规模和进度紧密相关。在不考虑风电的情况下,西北电网2020—2030年可接纳核电能力为26 000~48 500 MW。若考虑全额收购规划风电情况下,西北电网2020年前已无核电调峰空间,2030年也仅有最大约12 000 MW的核电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电力平衡 西北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西北地区电力开发实施西电东送战略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惠勤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13,17,共4页
对如何加快西北电力开发、实施西电东送 ,提出了建议。建议要拓展比西北地区更大范围的电力市场 ,提高西北电力在东部电力市场的竞争力 ,争取国家有鼓励西电东送的经济政策 ,西北电网实施 75 0 k V电压等级 ,尽早建设 75 0k
关键词 电力工业 西电东送战略 电力市场 地区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电力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实现
9
作者 傅旭 杨攀峰 +1 位作者 李冰寒 黄明良 《陕西电力》 2011年第12期76-79,共4页
西北电力设计院系统规划部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了西北电力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文中以西北电网规划数据为实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使用方法,可为电力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力规划 西北电网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思想与方法论
10
作者 张惠勤 《中国电力》 CSCD 1993年第1期11-15,共5页
论述了作好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思想与方法,提出一个规划设计得好的系统,应该是一个具有充足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灵活性的系统,提出评价这四性的具体意见.强调了作好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即以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 论述了作好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思想与方法,提出一个规划设计得好的系统,应该是一个具有充足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灵活性的系统,提出评价这四性的具体意见.强调了作好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即以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作指导,才能作好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规划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设计中新技术的应用
11
作者 李志刚 杨林 +2 位作者 项力恒 张小力 郎旭海 《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 2007年第A03期6-11,共6页
重点介绍了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750kV线路工程采用地质遥感技术和海拉瓦选线技术优化路径方案,采用了6分裂导线、扩径导线、大吨位绝缘子、刚性跳线和高强钢杆塔等先进技术;750kV变电工程中合理确定空气间隙,选用安... 重点介绍了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750kV线路工程采用地质遥感技术和海拉瓦选线技术优化路径方案,采用了6分裂导线、扩径导线、大吨位绝缘子、刚性跳线和高强钢杆塔等先进技术;750kV变电工程中合理确定空气间隙,选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简化GIS设备,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和设备状态在线检测装置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水平,钢管格构式变电构架结构新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0kV 输变电 工程 设计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设计
12
作者 蔡利敏 《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 2007年第A03期45-47,共3页
介绍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阐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提出了主站端的技术支持系统的功能要求,采集处理终端的技术要求以及两者之间最佳通讯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 电力需求侧管理 技术支持系统 采集处理终端 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机余热驱动的部分加热S-CO_(2)循环多联供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凯 李涛 +4 位作者 刘伟奇 任效效 种道彤 王进仕 严俊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731-9742,I0018,共13页
为减少燃气轮机余热的浪费,该文提出一种部分加热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循环多联供系统,对烟气热量两级利用实现深度回收。吸收烟气热量的S-CO_(2)在透平膨胀做功,经回热器降温后用于驱动吸收式热泵,... 为减少燃气轮机余热的浪费,该文提出一种部分加热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循环多联供系统,对烟气热量两级利用实现深度回收。吸收烟气热量的S-CO_(2)在透平膨胀做功,经回热器降温后用于驱动吸收式热泵,提高烟气能量利用的同时显著降低S-CO_(2)的冷却损失。以年利润最大为目标优化主要运行参数,并对热力学与经济性能进行分析。以某5MW级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优化参数下运行时,年化利润为1127.35万元,动态回收期为5年,生命周期净现值达6530.37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设计工况下系统全年能量利用率为67.52%,全年㶲效率为51.41%,可实现燃气轮机余热的高效利用。压缩机进口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温度对性能的影响大于压力,经济性对参数变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多联产 参数优化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电力工业发展概述
14
作者 陈祖茂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6-20,共5页
以西北电网及电源点的现状、特点,结合西北地区能源资源状况及西北电网规划工作,综述“西电东送”的市场环境、规模和步骤,以及西北电网“西电东送”的优势。
关键词 电力工业 电网规划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出力特性的光热参与电力平衡容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沛 赵亮 +4 位作者 田宏梁 项丽 杨攀峰 师文 秦博宇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太阳能热发电(光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由于配置了储热装置,调节性能优异,近年得到大力发展。依据自身经济性,电站设计时储热装置储能时长较长,能够较好搬移所吸收的太阳能,且能跨日,使得光热机组有参加电力平衡能力,可替代常规电源。本... 太阳能热发电(光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由于配置了储热装置,调节性能优异,近年得到大力发展。依据自身经济性,电站设计时储热装置储能时长较长,能够较好搬移所吸收的太阳能,且能跨日,使得光热机组有参加电力平衡能力,可替代常规电源。本文提出一种计算该能力的方法。首先对历史光资源数据统计分析,得到最长连续阴天数等统计特性指标;再考虑不利天气、储热时长及运行调度方式等因素,确定光热电站一定保证率水平下的供热量;引入储热调节因子,计算每一机组的日热量;进而在典型日负荷曲线上,安排光热机组出力过程,确定机组可参与平衡容量。最后通过对青海电网算例计算分析,表明光热电站具有容量效益,此方法可为评估系统装机充裕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光热) 储热调节因子 电力平衡容量 容量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热涂层对高温隧洞支护结构温度应力的影响
16
作者 黄灵芝 张朝森 +2 位作者 杨砾 付登辉 司政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5-191,共7页
为解决高地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因拉应力过大导致的开裂问题,以某高地温引水隧洞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技术,模拟了不同隔热涂层厚度条件下隧洞全生命周期的温度与应力变化,并评估了其对抗裂安全性的提升作用。研究发现,... 为解决高地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因拉应力过大导致的开裂问题,以某高地温引水隧洞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技术,模拟了不同隔热涂层厚度条件下隧洞全生命周期的温度与应力变化,并评估了其对抗裂安全性的提升作用。研究发现,随着隔热涂层厚度的增加,二次衬砌内外温差显著减小,同时,在过水前施加隔热涂层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期二次衬砌所受拉应力,且涂层厚度与拉应力降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不满足抗裂安全标准的区域面积也相应减少。当隔热涂层厚度为2 mm时,二次衬砌各部位拉应力均保持在材料极限抗拉强度之下,且大部分部位能满足抗裂安全度≥1.6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高地温隧洞支护结构温控防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引水隧洞 有限元仿真 温度场 应力场 抗裂安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矩形定日镜风致振动聚光效率影响研究
17
作者 邢国华 张雯 +3 位作者 武艳如 刘寅 苗鹏勇 樊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60-368,共9页
基于随机抽样理论,建立光线追踪风致振动镜面聚光分布预测模型,采用流场-结构-光学多物理场瞬态计算方法,以太阳位置、定日镜仰角及方位角为变量,获得脉动风荷载作用下反射镜面聚光分布变化规律,对聚光效率、净风荷载及镜面位移等关键... 基于随机抽样理论,建立光线追踪风致振动镜面聚光分布预测模型,采用流场-结构-光学多物理场瞬态计算方法,以太阳位置、定日镜仰角及方位角为变量,获得脉动风荷载作用下反射镜面聚光分布变化规律,对聚光效率、净风荷载及镜面位移等关键物理量进行脉动、时程及高斯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致振动导致定日镜聚光效率下降8.26%~19.48%,正午时刻镜面聚光效率损失达到最大,镜面变形每增加1 mm,聚光效率损失增加约2.87%;随着风速增加,镜面净风压和平均位移呈正相关增长趋势,聚光效率表现为负相关变化规律;镜面净风压、平均位移及平均聚光效率的波动特征表现出瞬时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太阳能热发电 定日镜 风效应 光线追踪法 聚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钢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感知性能
18
作者 周中一 洪雅妮 +1 位作者 庞新龙 王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92-1101,共10页
为了研究钢渣对硅砂的替代率、钢渣粒径和钢纤维掺量对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自感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配合比的水泥基自感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自感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渣粒径对自感知复合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极化效应会引起... 为了研究钢渣对硅砂的替代率、钢渣粒径和钢纤维掺量对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自感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配合比的水泥基自感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自感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渣粒径对自感知复合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极化效应会引起试件电阻大幅增加进而干扰压阻效应测试中电阻的测量,通电一定时间后极化效应趋于稳定,电阻不再增加;增加钢纤维含量可缩短极化稳定时间,针对钢渣、钢纤维自感知复合材料,建议预极化处理时间为20 min以减小极化效应的不利影响;增加钢纤维掺量可提高复合材料应力感知灵敏度,应力传感灵敏度最高为1.36×10-3MP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钢纤维 水泥基复合材料 自感知 压阻效应 应力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集中式光伏电站的气候生态影响机制与植被恢复模式 被引量:4
19
作者 尚小伟 王云正 +5 位作者 霍毅 时忠杰 李瀚之 张华新 郭浩 张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荒漠区太阳能与土地资源丰富,将越来越成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的重点区域。荒漠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光伏电站对这一区域的气候生态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梳理荒漠区光伏电站对气候生态的影响、作用机制与植被恢复模式,发现光伏电站的气... 荒漠区太阳能与土地资源丰富,将越来越成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的重点区域。荒漠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光伏电站对这一区域的气候生态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梳理荒漠区光伏电站对气候生态的影响、作用机制与植被恢复模式,发现光伏电站的气候效应主要为降低地表反照率、增加净辐射,白天对低层空气的增温降湿、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和发挥沙障效应;光伏电站对水文与土壤的影响为对表层土壤的降温增湿和减小蒸散发;整体上,光伏电站有利于土壤养分改良和植被恢复。文中从光伏电站对气候、水文和植被影响3个方面阐述其对荒漠区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归纳出适宜于不同降雨量情形下的3种荒漠区光伏电站植被恢复模式,即自然恢复、人工种植恢复及草方格、人工种植与滴灌技术结合恢复。加强对荒漠光伏电站内能量与物质分配时空异质性的研究,有利于发展荒漠光伏电站植被恢复的新技术与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荒漠光伏电站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气候 生态环境 植被恢复 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地质环境分区的重庆市滑坡降雨阈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洋义 殷坤龙 +3 位作者 杜娟 刘书豪 邬礼扬 刘谢攀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考虑区域历史滑坡的降雨特征与地质环境,构建合理的降雨阈值模型,对区域滑坡灾害的预测预报十分重要。以重庆市2013-2021年的1368个降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滑坡编录数据和区域地质环境资料,划分降雨事件,构建滑坡样本库。利用... 考虑区域历史滑坡的降雨特征与地质环境,构建合理的降雨阈值模型,对区域滑坡灾害的预测预报十分重要。以重庆市2013-2021年的1368个降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滑坡编录数据和区域地质环境资料,划分降雨事件,构建滑坡样本库。利用随机森林(RF)算法,建立了当日激发降雨量-前期有效降雨量(Rd-Rp)降雨阈值模型,基于概率分级划分了不同预警等级。以中等预警概率按孕灾环境、工程岩组、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4种地质环境分别构建了19个临界降雨阈值判据。结果表明:Rd-Rp阈值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当日激发降雨量和前期有效降雨量对滑坡发育的影响,且前期有效降雨量在滑坡诱发中占主导作用。不同的地质环境类型对降雨因子的敏感性不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性质、植被覆盖以及土壤性质等对滑坡发育有重要影响。以坚硬岩为主的岩组阈值高于以软弱岩为主的岩组,林地的阈值大于耕地,受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严重的区域阈值会降低。利用随机森林方法为重庆市不同地质环境分区建立了降雨阈值判据,本研究可为重庆市降雨型滑坡的气象预警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降雨阈值 有效降雨量 随机森林 地质环境分区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