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议西北干旱区域的水资源利用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邢大韦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10,共5页
-
文摘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贫乏,是矿产资源富饶的缺水贫困区。该区经济发展取决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是以水资源利用为中心的经济结构。因此,必须加强用水管理,建立节水意识,利用过境径流,实行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抓紧重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
-
关键词
西北部
水
资源
干旱区
利用
-
分类号
TV213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
-
题名潼关高程抬升成因相关分析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张根广
王新宏
赵克玉
李建中
林劲松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水科所
西安理工大学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2,共7页
-
文摘
三门峡水库建库后 ,库区冲淤变化是潼关高程变化的内在动力和条件 ,水库运用方式和潼关上游来水条件的改变是库区冲淤变化的潜在原因 ;潼关上游来沙条件是造成潼关高程上升的唯一根源 ,但它与潼关高程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 ,它是介于水库运用方式和来水量之间对潼关高程起调节平衡作用的淤积体供应源 ;水库运用方式对潼关高程产生影响的实质是 ,通过抬高水流侵蚀基准面 ,降低水流比降和水流冲刷力 ,使潼关高程在年内得不到有效的冲刷而使潼关高程保持持续上升状态 ;潼段河床变化是潼关高程变化的直观的、外在原因 ,它的作用就是根据库区冲淤变化 ,通过自身的调整 ,使其上游河床得到调整 ;潼段的累计淤积量及高程对潼关高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不是影响潼关高程升降的独立影响因素。
-
关键词
潼关高程
三门峡水库
动力
冲淤变化
来沙条件
来水量
-
Keywords
reservoir operation mode
changes in erosion and silt
Tongguan riverbed elevation
incoming water and sediment
-
分类号
TV145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渭河下游淤积上延分析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张根广
林劲松
赵克玉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水科所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3,共5页
-
文摘
从河道累积淤积量对洪水位的影响及河道断面间的冲淤变化情况两方面论证了渭河下游的淤积上延范围 ;并进一步根据溯源淤积和沿程淤积的淤积机理 ,通过对渭河下游淤积特性进行分析得出 ,在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前 ,渭河下游泥沙淤积上延乃是潼关高程抬升所致 ;在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后 ,渭河下游泥沙淤积上延乃是溯源淤积和沿程淤积所为。
-
关键词
溯源淤积
沿程淤积
淤积机理
淤积上延
洪水位
-
Keywords
deposition extension headwater
riverbed changes of erosion and deposit
flood water level
retrogressive deposition
progressive deposition
-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农作物高产的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被引量:31
- 4
-
-
作者
王宝英
张学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灌溉排水》
CSCD
1996年第3期35-39,共5页
-
文摘
依据大量的实测试验资料,论证了土壤水分对小麦、玉米、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不同土壤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分析确定了三种作物高产的适宜土壤水分上、下限指标,为实现高产及节水灌溉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土壤水分指标
节水灌溉
作物
高产
-
Keywords
Optimum soil moisture index
Conservation irrigation
-
分类号
S5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夏玉米的高产灌溉制度及其实施规范
被引量:7
- 5
-
-
作者
王宝英
张学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灌溉排水》
CSCD
1995年第4期38-40,共3页
-
文摘
夏玉米的高产灌溉制度及其实施规范王宝英,张学(水利部西北水科所)陕西省夏玉米,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9月底10月初收获,全生育期要通过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很容易遇到土壤干旱,虽然玉米生长期间降水量较多,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2/3左右,但主要由...
-
关键词
玉米
夏玉米
高产
灌溉制度
-
分类号
S513.07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联合式消能工在引大入秦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 6
-
-
作者
花立峰
卢军
陈素文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西北水电》
1999年第1期24-26,共3页
-
文摘
引大入秦工程建成后,出现东一干渠1#陡坡后一级消力池消能不充分,经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消能充分、施工方便的联合消能工“分流墩+消力墩+消力池”。该联合消能工在已建和改建工程中应用,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类似工程推广应用。
-
关键词
联合消能工
水工模型试验
消能效果
引水工程
-
分类号
TV65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TV67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7
- 7
-
-
作者
杜应吉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6年第2期64-67,共4页
-
文摘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该模型的特点、各参数的选择及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地质力学
模型试验
远景
-
分类号
P5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U形长喉道量水槽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 8
-
-
作者
尚民勇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陕西水利》
1991年第3期41-44,共4页
-
文摘
本文介绍了利用 U 形水槽的特点,并以佛氏数 Fr<0.5作为控制指标而研制成的一种适合于 U形渠道的量水建筑物。对该量水槽的结构、特性、流量计算方法作了阐述,并为方便推广应用而编制了量水手册。
-
关键词
U形
渠道
量水槽
结构
试验
-
分类号
S274.4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
-
题名非饱和粉质击实土的强度特性
被引量:2
- 9
-
-
作者
刘祖典
邢义川
-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7年第4期7-15,共9页
-
文摘
首先根据Y.J.CUT和P.DELAGE对风积粉质击实土进行的三轴剪切试验所得的在不同吸力(S)和围压(σ3)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绘出莫尔园,然后根据各莫尔园的强度包线,求得该风积粉质击实土的C—S,φ—S和τmax—S曲线,由图13和图14可以看出吸力(S)对φ值影响较小,对凝聚力(C)和最大剪切力(τmax)有一定影响。
-
关键词
粉质土
强度
三轴剪切试验
剪切
土壤力学
-
分类号
TU413.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对渠道防渗效果检验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任之忠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灌溉排水》
CSCD
1996年第4期48-50,共3页
-
文摘
对渠道防渗效果检验方法的探讨任之忠(水利部西北水科所陕西杨陵712100)本文根据对渠道渗漏规律的分析,提出一种较适用的检验渠道防渗效果的方法。该方法将不同大小和类型的防渗渠道,概化统一到相同的水力半径标准下进行对比,能较合理的衡量出不同渠道防渗效果...
-
关键词
渠道
防渗效果
检验
-
分类号
TV223.4
[水利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
-
题名大U形混凝土防渗渠道新施工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任之忠
建功
何韧
孙竞武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农田水利与小水电》
1994年第7期17-21,共5页
-
文摘
两侧壁预制吊装和渠底现浇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是继喷射混凝土和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法之后的又一种新方法。采用该方法施工,具有质量好、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与行水矛盾小和防渗防冻效果好等优点,造价也与其它方法相当,是修建大U形混凝土渠道值得推荐的一种好方法。该研究成果已通过技术鉴定,建议推广应用。
-
关键词
混凝土
渠道
渗流控制
工程施工
-
分类号
TV543.82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采用统计矩法计算边坡的破坏概率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尚新生
余启华
-
机构
西北水科所
-
出处
《四川水力发电》
1996年第2期60-63,共4页
-
文摘
本文视影响边坡滑移破坏的因素向摩擦角和凝聚力为随机变量,采用可靠性分析中的统计违法计算某边坡的破坏概率,并与其它几种方法相比较,结果较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分析边坡稳定性是可行的。文中同时讨论了内障擦角和凝聚力的统计分布类型,以及在地下水和地震作用下内摩擦角和凝聚力的变化规律和对边坡破坏概率的影响。
-
关键词
边坡
稳定性
破坏概率
统计矩法
随机变量
-
Keywords
statistical moment method slope stability failure probability random variables
-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三角形迷宫堰的宫室流态及阻力分析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花立峰
沙际德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西北农业大学
-
出处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8年第4期36-42,共7页
-
文摘
从三角形迷宫堰宫室的阻力机制研究入手,分析探讨了宫室中各种水力要素的变化及阻力特性,能量损失与综合流量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
关键词
迷宫堰
阻力特性
综合流量系数
水力要素
宫室
-
分类号
TV652.9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李家峡高水头深底孔水力学设计若干问题研究
- 14
-
-
作者
花立峰
白清俊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西北农业大学
-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8-12,17,共6页
-
文摘
李家峡水电站是黄河干流上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规划开发的第三个梯级电站.其泄水底孔由有压段、明槽段和窄缝式挑流鼻坎组成.经试验分析表明:(1)底孔可采用较大的压缩比,即N采用0.73值或更大一些时不会产生空穴水流,且可提高底孔的泄流能力;(2)有压段与明糟段以平顺衔接为佳,以便减轻对明槽水流的扰动,保证明槽水流平稳;(3)弯道与明槽相接采取反向压力双弯道衔接型式,可以使压力弯道内的流速分布均匀,从根本上解决压力孔口出流的流态问题.
-
关键词
梯级
水电站
高水头
深底孔
水力设计
空蚀
空化
-
分类号
TV74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昌马总干渠泥沙处理设施试验研究
- 15
-
-
作者
花立峰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999年第4期6-8,共3页
-
文摘
分析了昌马总干渠泥沙入渠原因,并根据灌排渠道的水力特性,结合大比尺(1∶20)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在昌马总干渠农业闸后增设潜没式导流墙和“S”形导沙坎等二次泥沙处理设施,使入渠泥沙排回原河道。达到边引水、边冲沙,保持渠道不淤,有效地解决了该工程灌溉引水与冲沙之间的矛盾。
-
关键词
灌排渠道
泥沙
导流墙
导沙坎
泥沙处理设施
-
分类号
TV67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小浪底工程的质量管理与合同管理
- 16
-
-
作者
尹进步
曹应超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水利部小浪底建管局
-
出处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8年第3期52-56,共5页
-
文摘
小浪底工程以其工程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而闻名于世,由于国际招标的进行,其工程管理中FIDIC条款的全面引入给人感觉更是耳目一新。本文在对小浪底工程管理中质量管理与合同管理机构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其有关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这些分析与介绍能为您了解国际工程管理的有关情况提供帮助,同时也能为同类工程管理模式与管理机构的选取和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
关键词
质量管理
合同管理
小浪底工程
-
分类号
TV5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TV52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东雷抽黄灌区低压管道输浑水应用研究
被引量:3
- 17
-
-
作者
高桂仙
尚民勇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0-67,共8页
-
文摘
东雷抽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90多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0多万亩,能运用低压管道灌溉的面积占40%以上。本文通过在该灌区用低压管道输送浑水的现场应用试验、证实了低压管道输浑水不但节水、节能、少地、省工而且是可行的,管网不淤积。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的低压管道输浑水的水力坡降以及临界不淤流速在含沙量、管径、泥沙容重等诸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给低压管道在浑水灌区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
关键词
低压管道
浑水
输送
灌溉
黄河
-
分类号
S274.2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
-
题名试论陕西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问题
- 18
-
-
作者
韩瀛观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陕西水利》
1989年第2期7-11,共5页
-
文摘
陕西省有耕地6000多万亩(50年代初期的统计数字)。在三十年代以前只有民堰性质的水浇地不足30万亩。自三十年代初,由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倡导和主持陕西农田水利事业,开始兴修泾惠渠工程之后,继之修建渭惠、洛惠及梅惠、黑惠、沣惠、涝惠、泔惠等渠,历时约15年完成“关中八惠”;在此期间,还完成了汉中地区的汉、褒、湑三渠灌区以及陕北榆林地区的榆惠、织女渠等工程,使陕西农田灌溉面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达到300多万亩。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大力发展水利,对大江大河进行了整治,兴建水利工程,据1985年统计资料:建成水库8.3万多座,修建堤防17.7万公里,水闸2.4万多座,
-
关键词
三十年代
陕北地区
陕西省
黄河北干流
蓄水工程
灌溉面积
禹门口
榆林地区
汉中地区
新中国
-
分类号
TV632.4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李家峡水电站底孔有压弯道水力设计的试验研究
- 19
-
-
作者
花立峰
-
机构
水利部西北水科所
-
出处
《西北水电》
1994年第1期15-20,共6页
-
文摘
针对李家峡水电站底孔由于受进口有压急弯段的影响,使出口断面压力和流速分布不对称,形成流束倾斜,导致明槽段水流流态恶化、左右折冲、断面横向水面差达1.5m左右等问题。在总结李家峡底孔泄水道(87)、(88)方案试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底孔压弯道短进水口的水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在有压进口段内采用一种新的连接型式——反向压力双弯道衔接段来取代以往惯用的单弯道形式,它可以平衡由于弯道而产生的壁面两侧压力差和流速差,从根本上解决有压力弯道短进水口出流流态问题。
-
关键词
有压弯道
水力发电站
水力设计
-
分类号
TV732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帽盖屈服模型参数确定的新方法
- 20
-
-
作者
刘祖典
邢义川
-
机构
陕西机械学院
西北水科所
-
出处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3年第4期1-8,共8页
-
文摘
本文根据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资料,提出了确定帽盖屈服模型的模型参数的新方法,计算方便,有较好的实用性。
-
关键词
帽盖屈服模型
模型参数
压密粘土
-
分类号
TU4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