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藏族文化的三元一体论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傅千吉
-
机构
西北民族学院藏语系
-
出处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0-34,共5页
-
文摘
藏民族在本土苯教文化的基础上 ,吸收和发展佛教文化和汉文化及现代文化 ,形成了三元一体式的文化结构。这三元文化在藏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注重提倡和发展现代文化的同时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充分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面 ,对推动藏族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藏文化
苯教文化
佛教文化
汉文化
-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
-
题名浅谈藏语对汉语词语的吸收及其规范问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傅千吉
高慧芳
-
机构
西北民族学院藏语系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1-75,共5页
-
文摘
从历史的角度看汉藏翻译 ,它不仅丰富了藏语词汇的表现力 ,也推动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但过滥的吸收词语 ,影响藏语言的纯洁性。为了防止这种现象 ,必须有具体的对策。
-
关键词
藏语
汉语词汇吸收
语言规范
规范对策
-
分类号
H214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思考藏汉互译的可能性问题
- 3
-
-
作者
扎雅.洛桑普赤
-
机构
西北民族学院藏语系
-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3-81,共9页
-
文摘
藏汉翻译学研究中 ,历史虽然选择了可译性 ,但长期的翻译实践并未消除人们一直以来对它存有的质疑。藏汉互译中的顾虑 ,在于历史认同可译的同时 ,仍在肯定着译文存在的解释主观色彩以及存在着的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因此 ,互译最后的命运成了“必要之恶”。作者认为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思考 ,这些顾虑和质疑在语言哲学上并非不可解释和接受。在具体的论证中 ,作者通过句法哲学、语义哲学等科学的语言哲学知识 ,分析了这些顾虑存在的原委 ,探寻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肯定了藏汉互译的可能性。
-
关键词
语言哲学
藏汉互译
句法学
语义学
真理性
语法
语言规则
-
分类号
H2
[语言文字]
-
-
题名汪什代海十八部落源流浅谈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索南达杰
-
机构
西北民族学院藏语系
-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5-67,共3页
-
-
关键词
汪什代海
部落
西宁办事大臣
源流
发展轨迹
八思巴
社会组织
萨迪
大医
明清时期
-
分类号
D67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