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经济上的互补与非平衡需求 被引量:12
1
作者 贺卫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8,共7页
中国古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间关系的基础是经济上的互补性 ,这种互补性关系的形成是由不同文化所分布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而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计方式的差异又决定着互补关系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在经济上互补... 中国古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间关系的基础是经济上的互补性 ,这种互补性关系的形成是由不同文化所分布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而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计方式的差异又决定着互补关系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在经济上互补关系的主要内容有朝贡贸易、互市贸易以及战争这种非正常的互补形式。但是 ,在经济互补关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双方在产品需求方面是一种“非平衡需求”关系 ,而这种关系又往往成为互补关系中各种矛盾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游牧民族 农耕民族 互补关系 非平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与游牧:古代中国的两大经济文化类型 被引量:18
2
作者 贺卫光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中国古代存在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游牧文化是与农耕文化相对存在的文化系统。形成两大文化类型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生态环境 ,还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特有的中原为“中心”思想。从历史上游牧民... 中国古代存在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游牧文化是与农耕文化相对存在的文化系统。形成两大文化类型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生态环境 ,还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特有的中原为“中心”思想。从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关系的角度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游牧 古代 中国 经济文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西蕃及其春节习俗——关于民俗变异、融合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延寿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4-16,73,共4页
通过对青海河湟地区的家西蕃人春节习俗进行实地考察 ,可以看出边缘文化背景下杂居村落中习俗文化变异及融合的某种规律 。
关键词 家西蕃 春节习俗 民俗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渗透在东北汉族饺子食俗中的巫术观念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辉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2-34,90,共4页
巫术与东北汉族的饺子食俗紧密相连。逢年过节、喜庆时日及日常生活中 ,东北汉族不仅视饺子为美食 ,而且还相信饺子能与神秘的力量发生巫术交感作用 ,对外界客观事物及行为产生影响。于是 ,结合了巫术成分的饺子食俗被巩固、深化 ,而渗... 巫术与东北汉族的饺子食俗紧密相连。逢年过节、喜庆时日及日常生活中 ,东北汉族不仅视饺子为美食 ,而且还相信饺子能与神秘的力量发生巫术交感作用 ,对外界客观事物及行为产生影响。于是 ,结合了巫术成分的饺子食俗被巩固、深化 ,而渗透在食俗之中的巫术观念也进一步扩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饺子 巫术 食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民间求子习俗的新结构主义分析
5
作者 李景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7-19,共3页
在维吾尔民间有五种常见的求子方式。然而 ,在每一种方式中出现的民俗现象若出现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中 ,其意义是不同的。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头脑中对事物的固有概念脱离了原有的文化场景而在另一场景中产生了隐喻或转喻作用 ,因此 ,在民俗... 在维吾尔民间有五种常见的求子方式。然而 ,在每一种方式中出现的民俗现象若出现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中 ,其意义是不同的。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头脑中对事物的固有概念脱离了原有的文化场景而在另一场景中产生了隐喻或转喻作用 ,因此 ,在民俗研究中我们应重视研究人们头脑中的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结构主义 维吾尔民间 求子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