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汉维宗教文化观对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
贺群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2
|
音韵学与古汉语学习 |
敏春芳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3
|
甘南州民族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
昂巴
伦珠旺姆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1
|
|
4
|
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难点 |
艾克巴尔.艾力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5
|
唐代爱情传奇与文人意识的觉醒 |
刘洁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6
|
台港文人的归属意识及文学的归属主题 |
第环宁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7
|
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 |
刘洁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8
|
汉维动词时态的比较 |
张敬仪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4
|
|
9
|
从《格萨尔》看藏族社会美思想 |
郭郁烈
|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0
|
Jamaat:都市中的亚社会与族群文化——以兰州市回族穆斯林族群调查为个案 |
杨文炯
张嵘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5
|
|
11
|
“花儿”研究与“花儿学” |
郗慧民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8
|
|
12
|
浅谈维吾尔族饮食民俗中的文化质点——馕 |
李冬梅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21
|
|
13
|
关于“塔塔尔”一词的多种解释 |
张敬仪
阿克赞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
14
|
一株过早凋谢的玫瑰论《李尔王》中考狄利娅的悲剧性 |
索绍武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4
|
|
15
|
哈萨克族阿克塞分支社会变迁与和平跨居的特点及启迪 |
艾买提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16
|
《水浒》诸多怪现象 作者身世其中藏──我读《水浒传》之二 |
索绍武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17
|
从“夸父逐日”到“白日依山尽”——生命意识由非理性向理性的嬗变 |
第环宁
|
《甘肃社会科学》
|
2000 |
0 |
|
18
|
杜甫的“真情”与李商隐的“伤情”──唐代诗人个性心态及对其诗歌的影响探析之三 |
刘洁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9
|
门生举主之关系与汉室覆亡 |
孙生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3
|
|
20
|
鲁迅弃医习文新论 |
李伏虎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