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科教育在我校
1
作者 王立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5-25,共1页
今年 4月 1 6日经教育部批准 ,西北民族学院成功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5月 2 8日 ,在全国人民奋勇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 ,西北民族大学的挂牌仪式如期举行。值此欢庆之际 ,本刊特约请部分专家撰文 ,或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 ,或畅谈自己... 今年 4月 1 6日经教育部批准 ,西北民族学院成功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5月 2 8日 ,在全国人民奋勇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 ,西北民族大学的挂牌仪式如期举行。值此欢庆之际 ,本刊特约请部分专家撰文 ,或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 ,或畅谈自己的深切感受 ,或为西北民族大学的发展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科教育 西北民族大学 西部大开发 人才培养 民族高等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果园镇的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龙 尹伟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141-148,共8页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主要攻坚目标,此项工作的成效和整体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整体而言,民族地区的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局部来看仍面临着精准识别不精准、扶贫措施不深入、产...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主要攻坚目标,此项工作的成效和整体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整体而言,民族地区的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局部来看仍面临着精准识别不精准、扶贫措施不深入、产业带动力不强、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致贫原因多而杂等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资源和政策优势,创新扶贫措施,提高扶贫内生动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建立返贫跟踪管理及预警机制,强化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及持续性,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东乡族自治县 精准扶贫 内生动力 返贫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农牧区人口教育与收入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巍文 张冀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实证研究以2019年西部省份甘肃农牧区3018个18—65岁成人个体样本为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牧区人口教育等变量与收入关系分别运用箱线图、笛卡尔坐标系及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方法原理,进行了2变量、3变量相关性及变量内部差异等问题的... 实证研究以2019年西部省份甘肃农牧区3018个18—65岁成人个体样本为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牧区人口教育等变量与收入关系分别运用箱线图、笛卡尔坐标系及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方法原理,进行了2变量、3变量相关性及变量内部差异等问题的初步考量及预期。在此基础上,基于明塞模型进一步运用WLS回归分析方法,对预期变量之间的总体关系作了计量分析,得出结论:西部农牧区人口的人均年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全国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受教育程度总体不高、人力资本不足是造成其收入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受教育程度对收入均具有显著性,但作用(系数)或教育投资收益率的大小差别较大,总体上初等教育较低、高等教育较高及主要变量的内部差异和分布特征较明显;西部农牧区人口收入水平深度受到教育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也受到个人劳动经验、健康状况、年龄,以及反映家庭特征和区域特征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牧区 乡村振兴 教育与收入 明塞模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冀震 吴锦宇 杨德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2-98,共7页
研究中国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对中国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科学评估... 研究中国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对中国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科学评估及比较,得出了区域间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非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语言现状分析——兼谈满语的濒危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晓丽 张冀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51-55,共5页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最初记忆,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丰富博大的文化事项。一种人类语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人类失去了一种文化。在20世纪,已经有1 000多种语言消亡,语言濒危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语言濒危现象就是社会进步和...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最初记忆,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丰富博大的文化事项。一种人类语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人类失去了一种文化。在20世纪,已经有1 000多种语言消亡,语言濒危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语言濒危现象就是社会进步和发展变化的结果,即一些弱势语言由于不能适应社会交际以及信息传递的需求而最终被通用语言所代替。所以,我们应当在大力推广汉语普通话的同时,对濒危语言实施必要的保护和抢救措施。我国满语的濒临消亡不仅是语言文化的损失,更是中华文化,甚至是人类文化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濒危语言 满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和谐回藏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6
作者 张冀震 王明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93-98,共6页
在对松潘县进行田野调查后我们发现,松潘地区的回藏关系突出地表现在居住格局、回藏贸易、宗教信仰、日常生活和族际通婚5个方面,通过对这一地区和谐回藏关系的调查研究可以使人们加深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了解,并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 在对松潘县进行田野调查后我们发现,松潘地区的回藏关系突出地表现在居住格局、回藏贸易、宗教信仰、日常生活和族际通婚5个方面,通过对这一地区和谐回藏关系的调查研究可以使人们加深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了解,并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 和谐回藏关系 回藏贸易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景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第22期71-72,共2页
博物馆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的研究是博物馆发展的新契机,其主要内容包括对馆藏品信息的采集、保存、传输、展示等。数字化后通过网络和图像处理等计算机技术让参观者可以看到逼真和专业的3D图像,这也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新的机遇,... 博物馆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的研究是博物馆发展的新契机,其主要内容包括对馆藏品信息的采集、保存、传输、展示等。数字化后通过网络和图像处理等计算机技术让参观者可以看到逼真和专业的3D图像,这也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新的机遇,使博物馆的体系结构与实现博物馆职能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数字化保护 展示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部人口对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丽娜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年第6期58-59,共2页
本文从西部人口现状出发,积极探索有效对策,提出良好的人口环境是改变西部二元经济现状的动力。具体地从西部人口增长速度、人口结构、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农村人才资源现状等四方面分析了人口对二元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西部人口 城乡二元经济 西部大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些图的Mycielski图的均匀全色数
9
作者 郭丽娜 马刚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80,共5页
采用构造法和加点加边法,并借助均匀边染色理论,研究一些图的Mycielski图的均匀全染色问题,给出路、圈、星、扇、轮的Mycielski图的均匀全色数。结果表明,在路、圈、星、扇、轮的Mycielski图M(P_n)、M(C_n)、M(S_n)、M(F_n)、M(W_n)中,M... 采用构造法和加点加边法,并借助均匀边染色理论,研究一些图的Mycielski图的均匀全染色问题,给出路、圈、星、扇、轮的Mycielski图的均匀全色数。结果表明,在路、圈、星、扇、轮的Mycielski图M(P_n)、M(C_n)、M(S_n)、M(F_n)、M(W_n)中,M(P_2)、M(S_1)的均匀全色数均为Δ+2,其余图的均匀全色数均为Δ+1,其中n为自然数,Δ为图的最大度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IELSKI图 均匀全染色 均匀全色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虏风俗》中蒙古族精神文化研究
10
作者 张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北虏风俗》是明万历甲午年(1594年)宣大总督兼兵部尚书萧大亨私撰的一部阐述蒙古族风俗习惯的著作。萧大亨在明朝北部边境为官多年,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蒙古各部落的社会习俗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记录。《北虏风俗》中所记载的蒙古族... 《北虏风俗》是明万历甲午年(1594年)宣大总督兼兵部尚书萧大亨私撰的一部阐述蒙古族风俗习惯的著作。萧大亨在明朝北部边境为官多年,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蒙古各部落的社会习俗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记录。《北虏风俗》中所记载的蒙古族"禁忌""习尚""崇佛"等内容多视角展现了明代蒙古族丰富的精神文化,因此《北虏风俗》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虏风俗》 蒙古族 精神文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妻多夫制婚姻形态探析——兼谈我国藏族地区的一妻多夫制婚姻
11
作者 李晓丽 张冀震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91-195,201,共6页
一妻多夫制婚姻是一种古老婚姻家庭制度的遗存,即一个女子同时可与数个男子有合法婚姻关系,一妻多夫制婚姻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本家兄弟共妻。从古至今,一妻多夫制婚姻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对它有过较多的深刻论述。在我国西... 一妻多夫制婚姻是一种古老婚姻家庭制度的遗存,即一个女子同时可与数个男子有合法婚姻关系,一妻多夫制婚姻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本家兄弟共妻。从古至今,一妻多夫制婚姻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对它有过较多的深刻论述。在我国西部地处偏远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现今还存在一妻多夫的婚姻习俗。我国个别藏族地区的一妻多夫制婚姻形态是在特定的民族生境下形成的,除了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外,与经济因素、历史制度、古代文化等也都有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妻多夫 藏族地区 生态环境 经济因素 古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本教信仰与环境保护
12
作者 张冀震 李晓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0,共5页
本教将自然空间看成是自然、神与人三位一体的统一体,认为宇宙是由三界构成,上界为天界,中界是人界,下界是龙界,这三界是相互沟通、相互依存的。藏族先民既崇敬自然,又敬畏神灵,他们认定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受自然神的管束。所以顺从自... 本教将自然空间看成是自然、神与人三位一体的统一体,认为宇宙是由三界构成,上界为天界,中界是人界,下界是龙界,这三界是相互沟通、相互依存的。藏族先民既崇敬自然,又敬畏神灵,他们认定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受自然神的管束。所以顺从自然诸神的意志,将自己融入自然,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他们的生活准则。在藏族看来,人生于自然中,与自然万物共同生长,保护自然山水便是保护自己的生命。正是因为有了本教这种宗教以及人民对其的信仰,才为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平衡提供了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教信仰 环境保护 藏族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