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敦煌情结到民族主题——甘肃地域美术现象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5
1
作者 牛乐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3-235,共3页
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使美术文本成为当代文化研究中重要的阐释对象,通过对甘肃近现代美术现象的文化阐释,论述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系统的构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敦煌 民族 地域 美术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的话语实践 被引量:7
2
作者 牛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97-102,共6页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时期的文化内部需求密切相关,作为新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视觉文本,其创作成果形象地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向多元一体文化格局转化的过程,而其创作历程则是中国美术家立足于...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时期的文化内部需求密切相关,作为新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视觉文本,其创作成果形象地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向多元一体文化格局转化的过程,而其创作历程则是中国美术家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传承与重构中华民族文化脉络,致力于实现文化自主价值,对抗文化"同质化"趋势的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美术创作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野下民族手工艺的转型与变迁——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牛乐 刘阳 +1 位作者 王锐 王京鑫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23-29,共7页
在当下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中,“文化”与“旅游”既是一对“道器相生”的概念,也是“动静相成”的实践,二者的结合表现为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建构”的社会化策略与多层次的互动实践。振兴民族地区的手工艺是一项策略性的... 在当下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中,“文化”与“旅游”既是一对“道器相生”的概念,也是“动静相成”的实践,二者的结合表现为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建构”的社会化策略与多层次的互动实践。振兴民族地区的手工艺是一项策略性的社会整合行动,其中纵向的政策设计,横向的帮扶行动建立了其价值转化的基础和行动框架,对于“人”的赋能是工作的重心,而来自于社会各领域多元、积极的侧向支撑力是实现其主动建构和精准实践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民族地区 临夏手工艺 精准扶贫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谱变化量的唐卡图像特征提取与表示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维兰 钱建军 +1 位作者 杨旦春 王念一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83-18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在频域空间内用频率谱变化量来表示图像轮廓特征的方法,并在宗教类唐卡图像的头饰分类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标注图像的头饰区域,应用基本全局门限和用户观察直方图选择阈值相结合的方法分割标注区域;将图像中的像素点转换成... 提出了一种在频域空间内用频率谱变化量来表示图像轮廓特征的方法,并在宗教类唐卡图像的头饰分类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标注图像的头饰区域,应用基本全局门限和用户观察直方图选择阈值相结合的方法分割标注区域;将图像中的像素点转换成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点,并提取典型轮廓点;通过傅里叶变换将典型轮廓点转换到频域空间,应用频率谱值较小的那部分的变化量作为轮廓特征,提取轮廓内部的颜色特征。实验证明,应用所提取的头饰特征可以有效地对唐卡图像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谱 傅里叶变换 轮廓特征提取 唐卡图像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写本P.2625《敦煌名族志》残卷撰写时间和张氏族源考释 被引量:14
5
作者 郑炳林 安毅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1期1-14,共14页
本文经过对《敦煌名族志》内容研究考订,结合《新唐书》、《旧唐书》进行研究,认为《敦煌名族志》撰写时间是开元十一年到开元十五年之间,敦煌地区的张氏来源主要有清河、南阳、安定和江东,主要部分是南阳和清河,从唐朝初年,吐鲁番地区... 本文经过对《敦煌名族志》内容研究考订,结合《新唐书》、《旧唐书》进行研究,认为《敦煌名族志》撰写时间是开元十一年到开元十五年之间,敦煌地区的张氏来源主要有清河、南阳、安定和江东,主要部分是南阳和清河,从唐朝初年,吐鲁番地区已经将南阳与清河混为一起,张淮深封爵南阳郡开国公之后,很多清河张姓改称郡望南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名族志 撰写时间 张氏 族源郡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兰州屋顶绿化现状评价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奔腾 周玉卿 +1 位作者 王雪平 刘起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126,共7页
结合自然地域条件探索科学有效的屋顶绿化评价方法.以兰州城市屋顶绿化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合理性、成本投入、绿色效益和维护质量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兰州屋顶绿化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屋顶绿化的综... 结合自然地域条件探索科学有效的屋顶绿化评价方法.以兰州城市屋顶绿化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合理性、成本投入、绿色效益和维护质量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兰州屋顶绿化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屋顶绿化的综合评价多处于“中”和“差”等级,存在基质理化特性不高、基础构造不完整、配套设施不健全、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改善途径.本文基于地区特征构建和设置的屋顶绿化评价体系指标及其权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以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生态环境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绿化 现状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法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间剪纸的变迁与发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亚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中国民间剪纸作为民间美术的主体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剪纸到新剪纸的演化过程表明:在商品经济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剪纸在内的一切民间美术形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对民间剪... 中国民间剪纸作为民间美术的主体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剪纸到新剪纸的演化过程表明:在商品经济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剪纸在内的一切民间美术形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对民间剪纸变迁、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仅有利于民间剪纸本身的发展,而且对整个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间剪纸 民间文化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书籍艺术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启示 被引量:8
8
作者 姚静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49-151,共3页
古为今用不复古,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所提倡的原则。现代书籍设计非常强调民族性和传统特色。了解和研究书籍装帧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索从传统到现代以至未来书籍构成的外在与内在、宏观与微观、文字传达与图形等,寻找最佳结合点,使传... 古为今用不复古,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所提倡的原则。现代书籍设计非常强调民族性和传统特色。了解和研究书籍装帧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索从传统到现代以至未来书籍构成的外在与内在、宏观与微观、文字传达与图形等,寻找最佳结合点,使传统形式与现代形式相互糅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从而不断丰富现代书籍装帧语言,为现代书籍装帧的创新、发展获得强有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书籍艺术 现代书籍装帧 继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一把钥匙——郑炳林、沙武田《敦煌石窟艺术概论》读后 被引量:1
9
作者 安毅 张景峰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1期150-157,共8页
郑炳林教授与沙武田博士编著《敦煌石窟艺术概论》(以下均简称《概论》)一书于2005年8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作为敦煌学两大主体之一的敦煌艺术研究与敦煌文献研究几乎是同步的。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敦煌艺术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丰硕... 郑炳林教授与沙武田博士编著《敦煌石窟艺术概论》(以下均简称《概论》)一书于2005年8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作为敦煌学两大主体之一的敦煌艺术研究与敦煌文献研究几乎是同步的。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敦煌艺术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外学者也都有过总结与回顾,但与文献研究相比还是相对落后了。在《概论》出版之前,没有一本引导广大敦煌艺术研究的初学者和爱好者入门的专门教材就能说明这一点,而关于敦煌文献研究入门教材于四年前已经出版了。《概论》的出版,为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初学者及广大爱好者提供了一把打开研究之门的钥匙,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敦煌石窟艺术的有志之士多角度思考、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艺术 艺术研究 艺术概论 钥匙 敦煌文献研究 入门教材 出版社 多角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藏族传统绘画(唐卡)艺术的几个审美属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格桑卓玛 杨旦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唐卡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鲜明的特征,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与人们日益丰富的审美需求,唐卡艺术的功能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由以往的供奉和宣传品演变为一种审美对象,人们在对唐卡作品的欣赏中关注它的供奉与宣传作... 唐卡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鲜明的特征,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与人们日益丰富的审美需求,唐卡艺术的功能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由以往的供奉和宣传品演变为一种审美对象,人们在对唐卡作品的欣赏中关注它的供奉与宣传作用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它的审美作用,因此对唐卡的题材与创新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唐卡的艺术审美当中,我们只有在充分、客观地理解它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它的审美本质,进行审美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 审美属性 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扇面 大空间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I0005-I0008,共4页
扇面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虽尺幅不大却包罗万象,加之易保存、价值高,更使得它被历代收藏家和鉴赏家奉为瑰宝。通过对中国扇子的由来及其传世典故、扇面的美学特征等方面的阐述,从而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到扇面的观赏价值和收... 扇面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虽尺幅不大却包罗万象,加之易保存、价值高,更使得它被历代收藏家和鉴赏家奉为瑰宝。通过对中国扇子的由来及其传世典故、扇面的美学特征等方面的阐述,从而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到扇面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面画 美学特征 观赏价值 收藏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代敦煌与中原间的画稿交往——读敦煌地理文书札记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毅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6年第1期30-33,共4页
敦煌石窟佛教艺术的发展规模和艺术水平深受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影响,而画样传入是影响的主要渠道,五代时敦煌佛教艺术风格程式化严重,这种情况与画稿单一不无关系, 是敦煌与外部联系不畅还是其他原因,经研究,五代敦煌与中原仍存在画稿交... 敦煌石窟佛教艺术的发展规模和艺术水平深受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影响,而画样传入是影响的主要渠道,五代时敦煌佛教艺术风格程式化严重,这种情况与画稿单一不无关系, 是敦煌与外部联系不畅还是其他原因,经研究,五代敦煌与中原仍存在画稿交往,程式化是当时中国佛教艺术的趋势在敦煌地区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佛教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画稿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毅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3期179-184,共6页
关键词 两晋南北朝 壁画艺术 评介 画稿 敦煌 春秋战国时期 绘画艺术 彩陶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畛域·导向·反观--宋代士人的“逸格”眼光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乐 李于蓝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8,133,共9页
“逸格”既可以作为评价艺术创作内在水准的术语,又可以指涉士人外在的身份及话语价值。宋代士人将自身审美意识蕴含其中的目的不只在于对以往的艺术评判体系做知识性矫正,更在于借此强化士人新道德并致力归附新兴文化群体的总体人格。... “逸格”既可以作为评价艺术创作内在水准的术语,又可以指涉士人外在的身份及话语价值。宋代士人将自身审美意识蕴含其中的目的不只在于对以往的艺术评判体系做知识性矫正,更在于借此强化士人新道德并致力归附新兴文化群体的总体人格。审视此“异样”观念的形成与定位的合理性,将有效揭示宋代士人在协调艺术、传统、个体、社会的复杂关系方面做出的理论与实践尝试,以及在此之后一种愈发显著的“间离”雅俗的艺术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格”话语 身份认同 文以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巴艺术鉴赏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4-156,共3页
罗马尼亚画家柯尔尼留.巴巴继伦勃朗之后,使当代现实主义绘画达到了一个高峰。他毕生固守着现实主义绘画的理想与使命,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追寻并创造着坚实、内在、浑厚、概括与永恒的境界。他的艺术历程、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对我们具... 罗马尼亚画家柯尔尼留.巴巴继伦勃朗之后,使当代现实主义绘画达到了一个高峰。他毕生固守着现实主义绘画的理想与使命,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追寻并创造着坚实、内在、浑厚、概括与永恒的境界。他的艺术历程、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对我们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巴 艺术历程 风格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餐饮空间设计的多元综合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海翔 《室内设计》 2006年第2期18-20,24-30,共10页
从环境设计角度讲餐饮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包括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心理因素等等。它是多元和综合的。
关键词 餐饮空间设计 多元 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李合户”:民族交融的自然位育与在地实践
17
作者 牛乐 王婷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34-43,共10页
“张李合户”是西北地区历史上蒙汉民族交融形成的文化习俗,也是兼具象征内涵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交往活动。该习俗始于明初,从早期简单的走亲访友及祭祀祖先活动,逐渐发展成内容丰富的大规模“合户”社火,在民俗仪式中呈现由“分”达“合... “张李合户”是西北地区历史上蒙汉民族交融形成的文化习俗,也是兼具象征内涵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交往活动。该习俗始于明初,从早期简单的走亲访友及祭祀祖先活动,逐渐发展成内容丰富的大规模“合户”社火,在民俗仪式中呈现由“分”达“合”的符号表征,成为研究西北地区蒙汉融合历史的文化样本。两姓族谱中的名讳记录、改姓与分姓、分户与合户等历史事件从不同侧面呈现了蒙汉民族在语言、亲属制度、生计选择、户籍体系等方面的交互影响,体现了多民族血缘关系与文化谱系的融合生长,在此过程中,自然位育、社会变迁与人的情感动机、在地实践互构形塑,成为促进民族融合的实质动力,形成多元交融的文化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张李合户” 蒙汉民族关系 自然位育 在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志刚漆画作品
18
作者 刘志刚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刘志刚,男,1976年出生于甘肃省,现为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入选省级以上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被厦门美术馆、福建省美术馆... 刘志刚,男,1976年出生于甘肃省,现为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入选省级以上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被厦门美术馆、福建省美术馆、金昌市人民政府等机构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作品展览 刘志刚 漆画 西北民族大学 民族师范学院 协会会员 研究生导师 市人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冯炳超油画欣赏
19
作者 冯炳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作品简介:王孝锡烈士(1903.2.18-1928.12.30)生于宁县太昌镇西壕村,是中国共产党在陇东和兰州地区早期革命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也是甘肃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曾利用国民党西北特派员等多重身份进行地下革命斗争活动,宣传马列主义,播撒... 作品简介:王孝锡烈士(1903.2.18-1928.12.30)生于宁县太昌镇西壕村,是中国共产党在陇东和兰州地区早期革命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也是甘肃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曾利用国民党西北特派员等多重身份进行地下革命斗争活动,宣传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为陕甘两省早期的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牺牲时年仅25岁。该作品表现了烈士身陷图图却坚持信仰、心向光明、威武不屈的高大形象,背景为经过艺术加工的烈士手迹《遂五遗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简介 革命斗争 多重身份 王孝锡 特派员 幸福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俊焦墨画作品
20
作者 高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高俊,男,1971年出生于甘肃省,现为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硕士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周大正教授、林斌教授;2010年-2011年公派留学赴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访问学习,师从Adriano Bimb... 高俊,男,1971年出生于甘肃省,现为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硕士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周大正教授、林斌教授;2010年-2011年公派留学赴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访问学习,师从Adriano Bimbi教授:2015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油画方向博士学位.师从杨飞云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俊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作品 美术学院 艺术硕士 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