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就业与职业指导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职业指导调查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燕华 钟福祖 马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5-152,共8页
目前,许多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学校在对学生就业指导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从而构建起一种以学生需求为主,在现有就业指导现状的基础上改进和增添新的职业指导内容,... 目前,许多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学校在对学生就业指导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从而构建起一种以学生需求为主,在现有就业指导现状的基础上改进和增添新的职业指导内容,形成全程、全员职业指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职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红叶 刘燕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6,共4页
经济全球化,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再可能闭关自守,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亦不例外。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综合发展体系,因此,保护和改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 经济全球化,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再可能闭关自守,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亦不例外。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综合发展体系,因此,保护和改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是推动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文化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文化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两大支点 被引量:1
3
作者 陕立勤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1-24,共4页
从分析西北民族地区实际出发 ,利用要素禀赋原理 ,提出西北应利用资源 ,文化两大优势 ,建立资源增值型产业 ,发展文化经济 ,以此作为缩小东西部差距 ,摆脱贫困 。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 资源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草地资源利用影响的实证研究——兼评价甘肃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 被引量:5
4
作者 戴正 闵文义 才让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9,共13页
从理论和构建模型来看,少数民族牧区县单纯依靠草地资源来实现草地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对甘肃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可得的36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定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甘肃少数民族牧区... 从理论和构建模型来看,少数民族牧区县单纯依靠草地资源来实现草地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对甘肃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可得的36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定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甘肃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明确的认识,还进一步证实了我们所构建的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对草地资源利用影响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整个实证研究以及对阿克塞县的个案研究,指明了促进各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草地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水平 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村社会经济 少数民族 实证研究 资源利用 区县 甘肃 评价 草地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 构建模型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定量分析 多元统计 定性分析 个案研究 阿克塞县 重要途径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研究——对民族地区传统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的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闵文义 戴正 才让加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6-42,共7页
从民族地区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来看,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根源于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在于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经济文化适应性特征。据此,在构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正是由于少数... 从民族地区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来看,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根源于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在于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经济文化适应性特征。据此,在构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正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多样性,从而产生了多元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结论,并从两者互动关系分析出传统生态文化有效发挥功能的条件是:少数民族传统经济以农业为特征,以可更新生态资源为基本内容的经济模式,生产力水平低,人口规模小,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缓慢,处于一个封闭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内。在开放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传统生态文化的约束力远不如在传统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中那么有效、广泛。因此,在当前民族地区开放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经济系统自身的可持续运作,另一方面有必要改造传统生态文化,使其更具适应性、约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宗教生态文化 传统生态文化 社会生态经济系统 民族地区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支持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晓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8-102,共5页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但由于现行财政转移制度在短期内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民族地区的资金需求,因而,加强对民族地区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支持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课题之一。依据“供给...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但由于现行财政转移制度在短期内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民族地区的资金需求,因而,加强对民族地区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支持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课题之一。依据“供给领先”理论,通过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劣势对比以及金融支持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表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对策应着重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金融机构支持体系、积极创造金融条件以及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金融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才让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5,共8页
本文从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知识发展的特殊性、民主政治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特殊性和多元文化的特殊性6个方面对西北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初步的探讨,并简明指出了西北民族地区构建... 本文从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知识发展的特殊性、民主政治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特殊性和多元文化的特殊性6个方面对西北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初步的探讨,并简明指出了西北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构建和谐社会 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关系的经济学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邓艾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2-19,共8页
实现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是现阶段民族地区面临的两大课题 ,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两大基本目标。从经济学角度看 ,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资源如何合理配置在这两大用途上的问题。短期看 ,发展与稳... 实现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是现阶段民族地区面临的两大课题 ,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两大基本目标。从经济学角度看 ,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资源如何合理配置在这两大用途上的问题。短期看 ,发展与稳定既有冲突又可兼顾 ;长期看 ,发展才是硬道理 ,加快经济发展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那种在民族工作中急于求成或单纯求稳的作法 ,既无助于民族地区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资源配置 社会稳度 经济发展 政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年以来的甘肃民族经济问题理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邓艾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25-30,共6页
最近 2 0年里 ,甘肃学术界结合甘肃和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 ,对民族经济问题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探讨 ,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民族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思路、草原牧业经济、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民族贸易经济、旅游经济 ... 最近 2 0年里 ,甘肃学术界结合甘肃和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 ,对民族经济问题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探讨 ,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民族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思路、草原牧业经济、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民族贸易经济、旅游经济 ,以及藏族寺院经济、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等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经济 理论研究 研究进展 1980-2000年 甘肃 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 产业政策 寺院经济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会计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0
作者 丁玉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5X期14-14,17,共2页
西部大开发离不开现代化的网络经济与环境。网络会计系统的全球化发展和应用,将使西部民族地区的会计理论和信息处理有所创新,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网络会计系统 西部大开发 西部民族地区 经济与环境 全球化发展 信息处理 会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牧区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牧区城镇化建设 被引量:15
11
作者 戴正 闵文义 +1 位作者 才让加 邓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103,共5页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地区,不能简单地从经济效益来评价其成本收益。由于西部民族牧区生态地位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人稀地广等特点,它的城镇化问题解决起来,投入大、困难多、时间紧,更具复...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地区,不能简单地从经济效益来评价其成本收益。由于西部民族牧区生态地位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人稀地广等特点,它的城镇化问题解决起来,投入大、困难多、时间紧,更具复杂性,仅从经济效益来看,城镇化效益也许不如其他地区。但如果从牧区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多角度评价其城镇化投入所取得的效益,其城镇化有益于提高整个牧区的社会发展指数和牧民的国民幸福指数。因此,从民族牧区的长远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民族牧区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以及牧区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以牧区城镇化建设为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被牧区 现代化 可持续 牧区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族际通婚问题研究——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调查报告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彪 邓艾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4期43-48,共6页
本文基于甘南(合作市)的实地调查资料,对民族地区族际通婚的影响因素作了实证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对地区的民族关系问题作了分析。主要调查结果和结论如下:第一,"藏、回、汉"三元民族关系构成了甘南(合作市)民族关系的基本格局... 本文基于甘南(合作市)的实地调查资料,对民族地区族际通婚的影响因素作了实证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对地区的民族关系问题作了分析。主要调查结果和结论如下:第一,"藏、回、汉"三元民族关系构成了甘南(合作市)民族关系的基本格局,不同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反映出了甘南(合作市)地区存在着整体上比较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第二,宗教信仰对族际婚姻范围的扩大起着阻碍作用,这在主要聚居于西部地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表现的尤为明显;第三,民族混居、互交朋友、教育水平和语言能力是影响各民族族际通婚的重要条件,其中语言能力是影响汉族族外通婚的最主要因素,但这一因素对于藏族却并不明显;第四,职业因素和迁移情况在调查中会发现在通婚方面具有一些特征,但在回归分析时由于编码方法的影响,对族际通婚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通婚 民族关系 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宁银苹 陈学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5-38,共4页
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族地区可以以此为依托,促进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天祝的现有资源条件出发,分析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在此... 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族地区可以以此为依托,促进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天祝的现有资源条件出发,分析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天祝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样既可以保护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又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巍文 戴正 邓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109,共9页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具有较强互动性。本文在对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测算的基础上,对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关系的纬度和强度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同上级区域相比,牧区的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均较低,区域间...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具有较强互动性。本文在对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测算的基础上,对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关系的纬度和强度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同上级区域相比,牧区的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均较低,区域间的差距不止单单表现在经济绝对量和相对量上,也广泛存在于其他领域;2.牧区信息设施的完备,是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基础性保障,对城镇化进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财政科技三项费支出和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在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均较低情况下,牧区这两项支出的增加,却不利于发挥信息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反而会抑制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牧区 城镇化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被引量:6
15
作者 才让加 王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社会保障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地理、人文背景、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水平等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政府应建立适合于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会保障 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草原牧业现代化问题研究——阿克塞县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模式调研报告之二 被引量:3
16
作者 才让加 闵文义 虎海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9-53,共5页
草原牧业的现代化建设是西部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现行草原牧业经济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利于草原牧业的现代化建设。阿克塞县通过城镇化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模式,证明了草... 草原牧业的现代化建设是西部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现行草原牧业经济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利于草原牧业的现代化建设。阿克塞县通过城镇化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模式,证明了草原牧业要步入现代化进程,应以城镇化建设为前提和基础,通过实施城镇化战略,实行专业化生产来推动草原牧业的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塞县 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民族地区经济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管理中心理契约探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燕华 肇英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为实现组织目标,需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相互理解、支持与信任。建立有效的心理契约,可以用来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满足各自的期望,改善组织与员工的关系,达到"复杂人"管理的最高境界,实现组织与员工同步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组织管理 心理契约 激励机制 人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甘肃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正元 潘晓梅 +2 位作者 闵文义 徐志中 高志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提升甘肃民族地区生产力是加快甘肃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根据对甘肃民族地区的调研情况,甘肃民族地区应多方面发掘和发展地区生产力。一要充分开发利用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强州(县)富民战略目标;二要发挥地区优... 提升甘肃民族地区生产力是加快甘肃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根据对甘肃民族地区的调研情况,甘肃民族地区应多方面发掘和发展地区生产力。一要充分开发利用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强州(县)富民战略目标;二要发挥地区优势,壮大民营经济;三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四要吸引并利用好外来资金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民族地区 生产力 地区优势 富民战略 提升 发展 民营经济 调研 对策研究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大学生上网状况的思考与对策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燕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64,共4页
新世纪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他们必须具有科学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大学生面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信息时代 ,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交往、活动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分析新世纪大学生在网... 新世纪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他们必须具有科学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大学生面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信息时代 ,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交往、活动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分析新世纪大学生在网络时代发生的诸多变化和改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更好地建立校园网络教育阵地 ,引导大学生的网络态度和行为 ,并借助集体的力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大学生 上网状况 思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与全国经济差距研究——基于人均GDP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艾 宁银丽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3-46,共4页
本研究测算出青藏高原各州市人均GDP与全国水平的差距。从静态来看,除青海省海西州、西藏拉萨市和西藏林芝地区之外,青藏高原其他州市人均GDP均在全国人均GDP之下。与全国人均GDP差距最大的州市为青海省玉树州,其次为四川省甘孜州,再次... 本研究测算出青藏高原各州市人均GDP与全国水平的差距。从静态来看,除青海省海西州、西藏拉萨市和西藏林芝地区之外,青藏高原其他州市人均GDP均在全国人均GDP之下。与全国人均GDP差距最大的州市为青海省玉树州,其次为四川省甘孜州,再次为青海省果洛州等。从动态趋势来看,首先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的青海省海西州、拉萨市和林芝地区,超过全国水平的差距逐渐增大。研究表明,具有输出能力的产业、合理的产业结构和持续的发展能力是地区GDP逐年上升的根本动力,并就培育具备输出潜力的产业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经济差距 人均G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