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
20
1
作者
李秋江
房晓敏
+4 位作者
王胤斌
胡学华
郭东更
吕金捍
蔡利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60,共9页
目的分析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术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同时建立其风险预测...
目的分析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术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同时建立其风险预测模型以评估其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风险。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因OVCFs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PVP/PKP患者385例,根据术后2年间是否出现新鲜椎体骨折,分为再骨折组(recompression fracture,RF)和无再骨折组(non-recompression fracture,NRF),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椎体节段、手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弥散情况以及是否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对数据进行内部验证。结果385例患者中41例出现术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再骨折率10.6%。未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OR=11.802,95%CI:4.331~32.166,P<0.001)、骨水泥弥散情况差(OR=2.797,95%CI:1.121~6.978,P=0.027)、骨水泥与终板未接触(OR=9.198,95%CI:3.320~25.484,P<0.001)是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水泥未发生渗漏(OR=0.308,95%CI:0.127~0.748,P=0.009)、骨水泥注入量为4.0~4.5 mL/椎体(OR=0.08,95%CI:0.008~0.762,P=0.028)是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保护因素。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1,C-index为0.890(95%CI:0.832~0.948),矫正拟合偏倚后的C-index为0.859,校准曲线表现为模型预测值分布曲线与重复抽样矫正拟合偏倚后的分布曲线良好贴合;模型决策曲线远离两条极端的直线。结论未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情况差和骨水泥与终板未接触是OVCFs椎体强化术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可为OVCFs椎体强化术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风险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强化术
风险预测模型
经皮椎体成形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
20
1
作者
李秋江
房晓敏
王胤斌
胡学华
郭东更
吕金捍
蔡利军
机构
宁夏医科
大学
第三
临床
医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脊柱
外科
西北民族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60,共9页
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惠民专项(2018KJHM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31920170183)。
文摘
目的分析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术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同时建立其风险预测模型以评估其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风险。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因OVCFs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PVP/PKP患者385例,根据术后2年间是否出现新鲜椎体骨折,分为再骨折组(recompression fracture,RF)和无再骨折组(non-recompression fracture,NRF),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椎体节段、手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弥散情况以及是否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对数据进行内部验证。结果385例患者中41例出现术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再骨折率10.6%。未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OR=11.802,95%CI:4.331~32.166,P<0.001)、骨水泥弥散情况差(OR=2.797,95%CI:1.121~6.978,P=0.027)、骨水泥与终板未接触(OR=9.198,95%CI:3.320~25.484,P<0.001)是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水泥未发生渗漏(OR=0.308,95%CI:0.127~0.748,P=0.009)、骨水泥注入量为4.0~4.5 mL/椎体(OR=0.08,95%CI:0.008~0.762,P=0.028)是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保护因素。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1,C-index为0.890(95%CI:0.832~0.948),矫正拟合偏倚后的C-index为0.859,校准曲线表现为模型预测值分布曲线与重复抽样矫正拟合偏倚后的分布曲线良好贴合;模型决策曲线远离两条极端的直线。结论未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情况差和骨水泥与终板未接触是OVCFs椎体强化术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可为OVCFs椎体强化术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风险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强化术
风险预测模型
经皮椎体成形术
影响因素
Keywords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risk prediction model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
李秋江
房晓敏
王胤斌
胡学华
郭东更
吕金捍
蔡利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