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民族社会分层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马东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28,共3页
文章主要研究了甘肃省内各民族之间的社会分层问题,首先,总结了甘肃民族社会分层特点,并通过分层聚类法分析了甘肃民族结构;其次,考察了各民族及其成员的职业位置,并探讨了甘肃各民族职业流动状况和特点。
关键词 甘肃 民族社会分层 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与语言问题的讨论——从甘青“小民族”语言说起 被引量:10
2
作者 郝苏民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4,65,共5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世界遗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履行公约中喜忧参半。本文对其中现状做出分析 ;从无形文化之一的语言为切口 ,以甘青“小民族”语言的“两难”处境为实证 ,参照世界有关信息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世界遗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履行公约中喜忧参半。本文对其中现状做出分析 ;从无形文化之一的语言为切口 ,以甘青“小民族”语言的“两难”处境为实证 ,参照世界有关信息 ,并以文化多样性和语言的文化载体、文化象征功能为视角 ,提出有关建立保护机制的认识与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文化遗产 小民族语言 文化象征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俗生活取向解读回族宴席曲 被引量:2
3
作者 余粮才 芦兰花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50-153,共4页
从生活取向出发,结合表演派理论,对回族宴席曲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回族宴席曲不仅是由参与者、民俗模式、具体情景之间互动构成的民俗生活图景,而且是集文学、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关键词 回族 宴席曲 民俗文化 民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职业变迁到社会分化:一个回族村落的社会转型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忠才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76,共4页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资料,论述了一个回族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研究发现,该村落社会转型的动力是城市化和市场化;转型机制是职业分工、生产关系、权力等级分化等因素的合力作用;其社会政治结果便是总体型社区向分化型社区转型。
关键词 职业变迁 社会分化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村家族文化及其功能——基于陇东农村的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2-74,共3页
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族是村落的主体结构,而家族文化则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记载和传承,分析研究家族文化的功能及变迁,对于弘扬家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族是村落的主体结构,而家族文化则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记载和传承,分析研究家族文化的功能及变迁,对于弘扬家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促进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家族文化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北方民族的蹛林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1
6
作者 尹伟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4,共5页
"蹛林"在中古时期汉文文献中的含义是多样的。它既是一个特定的地名,也是一种祭祀方式——绕林而祭,还是一种族称,一个羁縻州的州名。对蹛林的内涵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古代北方民族的精神文化特质。
关键词 北方民族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族家庭角色的规范与结构——关于民俗控制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忠才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23-26,共4页
民俗控制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社区整合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民风淳朴的传统回坊,民俗型塑着回族家庭角色的规范与结构。民俗控制是和谐回族社区构建中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
关键词 回族 民俗角色 民俗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国家政权建设与经纪模型——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草滩村为例
8
作者 曹义杰 那贞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82,共4页
我国的国家政权建设正逐步深入到乡村社会内部,但在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有其特殊性,因此了解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对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政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权力的文化网络"的角度探析甘肃省肃南县大草滩村这一... 我国的国家政权建设正逐步深入到乡村社会内部,但在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有其特殊性,因此了解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对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政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权力的文化网络"的角度探析甘肃省肃南县大草滩村这一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从传统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政权结构 变迁 大草滩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藏传佛教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辨证关系
9
作者 王淑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50,共5页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将一切有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宗教也不例外。运用宗教学基本原理分析藏传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因素,以此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藏传佛教 适应性 和谐社会 辨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官亭地区社会发展与土族婚姻的变迁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秀萍 裴丽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官亭地区土族婚姻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官亭地区土族的婚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1)择偶的空间范围扩大化、族际通婚趋向普及化;(2)早婚现象有下降的趋势,初婚... 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官亭地区土族婚姻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官亭地区土族的婚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1)择偶的空间范围扩大化、族际通婚趋向普及化;(2)早婚现象有下降的趋势,初婚年龄呈上升趋势;(3)收继婚制和娃娃亲制在逐渐消失;(4)婚姻仪式简约化。官亭地区土族婚姻变迁的根源,是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分化、社会流动的加剧以及与异文化的碰撞、冲突。官亭土族婚姻变迁是土族文化变迁的局部展现,反映了土族人在社会变迁背景中的自我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三川地区 社会发展 婚姻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研究:民俗文化研究的沃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国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34-137,共4页
民俗文化的田野作业已使我们看到了很多生动的民众生活资料,而且通过许多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民俗学的理论已初具规模,日臻成熟。但理论是应该服务于实践的,并在实践中趋于完善。当前的民俗文化研究是应该在关注田野调查和学科理论建... 民俗文化的田野作业已使我们看到了很多生动的民众生活资料,而且通过许多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民俗学的理论已初具规模,日臻成熟。但理论是应该服务于实践的,并在实践中趋于完善。当前的民俗文化研究是应该在关注田野调查和学科理论建设的同时,把已经获得的成果回归于应用领域,服务于民众,以实现其认识民众生活和改造民众生活的双重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研究 人类学 应用民俗学 设计学 策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多藏区文昌神信仰的人类学研究——以赤噶尤拉颇章为例
12
作者 看本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55,共6页
文昌神是道教信仰体系中的神灵之一,然而在安多藏区也普遍存在对文昌神的信仰,并且在汉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和文化现象。从人类学的视角,以赤噶尤拉颇章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对安多藏区文昌... 文昌神是道教信仰体系中的神灵之一,然而在安多藏区也普遍存在对文昌神的信仰,并且在汉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和文化现象。从人类学的视角,以赤噶尤拉颇章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对安多藏区文昌神信仰的文化特征做一些探讨,颇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藏区 赤噶尤拉颇章 文昌神信仰 宗教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儿”牡丹程式探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那贞婷 曹义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0-84,共5页
程式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现象,它存在于口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统叙事诗中。它主要是指民间口头诗歌作品中重复出现、频密度很高的语言现象,是民间歌手即兴创作的功能要素。依据“口头程式理论”,我们从程式角度对“花儿”进行划分,旨在将“... 程式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现象,它存在于口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统叙事诗中。它主要是指民间口头诗歌作品中重复出现、频密度很高的语言现象,是民间歌手即兴创作的功能要素。依据“口头程式理论”,我们从程式角度对“花儿”进行划分,旨在将“花儿”这种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与口头程式理论有机结合,从而,开拓“花儿”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程式理论 “花儿” 牡丹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三江源区藏族生态移民适应困境的思考——以果洛州扎陵湖乡生态移民为例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1,共4页
近年来,中央和青海省在三江源区实施了大规模生态移民工程,将生活在高山草场里的牧民搬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居住。搬迁后的广大牧民将面临着生活方式、语言环境、思想观念与以往不同的一个全新的环境,而要适应这个过程将会持续一个... 近年来,中央和青海省在三江源区实施了大规模生态移民工程,将生活在高山草场里的牧民搬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居住。搬迁后的广大牧民将面临着生活方式、语言环境、思想观念与以往不同的一个全新的环境,而要适应这个过程将会持续一个较长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牧区藏族 生态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欧怜儿”的程式和主题 被引量:6
15
作者 戚晓萍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8-162,共5页
程式与主题是帕里—洛德口头程式理论中的两个概念,用以分析口头诗歌的编创技巧。阿欧怜儿是西北民歌"花儿"中"洮岷型花儿"的一个类别,以演唱中歌者的即兴创作见长。阿欧怜儿的程式包括其韵文程式、词句程式和衬词... 程式与主题是帕里—洛德口头程式理论中的两个概念,用以分析口头诗歌的编创技巧。阿欧怜儿是西北民歌"花儿"中"洮岷型花儿"的一个类别,以演唱中歌者的即兴创作见长。阿欧怜儿的程式包括其韵文程式、词句程式和衬词程式;按照民众的分类习惯阿欧怜儿有四大演唱內容:好花儿、傻花儿、心病花儿和佛爷花儿;这些类似于洛德所说的口头传统的话题,在这四大话题下每一类又各有若干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式 主题 花儿 阿欧怜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与人的自由解放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彩梅 马俊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0,共5页
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对人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重新梳理西方哲学史,重新审视关于人的解放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之前,由于许多哲学家对人性、自由的理解片面和抽象,因而,决定着他们不能够提出合理、科学的人的解放理论。之后... 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对人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重新梳理西方哲学史,重新审视关于人的解放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之前,由于许多哲学家对人性、自由的理解片面和抽象,因而,决定着他们不能够提出合理、科学的人的解放理论。之后,马克思对于人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科学的解释,最终对人的自由解放做出了科学回答,从而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和解放理论对于解决人的解放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与人 自由解放 理论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汉农民的政治认知与政治参与研究——以宁夏华一村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荣 马宝龙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1-45,共5页
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北回汉农民为例,分析民族地区农民的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回汉农民 政治认知 政治参与 政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穆斯林家庭结构解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化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3-136,共4页
运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阶段设定方法,将甘肃穆斯林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家庭的开端、扩张、分化与家庭养老归宿四个阶段,动态地解析家庭结构的自然性变化。甘肃穆斯林家庭结构是一夫一妻制父权家庭。家庭中的代际层次主要以二代或三代... 运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阶段设定方法,将甘肃穆斯林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家庭的开端、扩张、分化与家庭养老归宿四个阶段,动态地解析家庭结构的自然性变化。甘肃穆斯林家庭结构是一夫一妻制父权家庭。家庭中的代际层次主要以二代或三代居住为主,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主干家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家庭 家庭结构 家庭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图书馆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重要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庆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要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并在不断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发挥优势的同时,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服务于社会,以满足读者和整个社会对知识的多种需求。
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经济时代 发挥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傩文化土族形态探微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海燕 马自祥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7-32,共6页
土族傩仪作为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土族先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土族傩仪保留了先民们的生活习俗和大量早期图腾崇拜的遗迹,从不同的侧面... 土族傩仪作为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土族先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土族傩仪保留了先民们的生活习俗和大量早期图腾崇拜的遗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土族复杂的信仰及民俗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傩仪 民俗文化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