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一味乙醇提取物诱导人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成华 周海静 +6 位作者 施文 王志强 杨兰 陈萍 郑雪莉 马瑞 马丽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53-259,共7页
目的:探索独一味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lamiophlomis rotate,EELR)促进人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Hoechs... 目的:探索独一味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lamiophlomis rotate,EELR)促进人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EELR对MEC-1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ELR在一定浓度范围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MEC-1细胞增殖,且不同剂量EELR作用于MEC-1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有明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随EELR作用浓度增加,MEC-1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Case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EELR可能通过调节人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的Bcl-2、Bax、Casepase-3蛋白表达水平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人黏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株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乳酸杆菌w22a和种植体周围炎致病菌体外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薛龙 王立鹤 +4 位作者 聂红兵 周海静 郭曼丽 康永杰 杨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研究唾液乳酸杆菌w22a的潜在益生性和与种植体周围炎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中间普氏菌(Pevotellaintermedia,Pi)、具核梭酸杆菌(Fusobacteriumncleatum,Fn)的体外作用,为乳酸杆菌w22a作为益生菌应... 目的:研究唾液乳酸杆菌w22a的潜在益生性和与种植体周围炎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中间普氏菌(Pevotellaintermedia,Pi)、具核梭酸杆菌(Fusobacteriumncleatum,Fn)的体外作用,为乳酸杆菌w22a作为益生菌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炎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检测w22a代谢产物成分、w22a对抑菌物质的耐受性等,初步探讨其口腔益生特性;并通过自聚和共聚实验、抑菌实验研究唾液乳酸杆菌w22a和种植体周围炎致病菌Pg、Pi、Fn的体外作用。结果:发现唾液乳酸杆菌w22a可产生有机酸、过氧化氢等抑菌物质,并能产生胞外多糖;w22a能够耐受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和溶菌酶;w22a在体外有自聚集和与Pg、Pi、Fn发生共聚集的能力;其代谢产物对于Pg、Pi、Fn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唾液乳酸杆菌w22a能够对Pg、Pi、Fn产生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口腔益生性,有望作为益生菌用于种植体周围炎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乳杆菌 益生菌 种植体周围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idaecin型抗菌肽在毕赤酵母菌中的基因工程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施文 马瑞 +6 位作者 周建业 陈莉娅 马媛媛 黄慧敏 张小凤 易根云 李志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1-474,共4页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毕赤酵母菌(Pichia patoris,P.pastoris)中成功表达Apidaecin型抗菌肽。方法:利用PCR技术在Apidaecin基因N端插入EcoR I酶切位点、GST标签(并连接DDDDK肠激酶位点),且在C端插入终止密码子和Not I酶切位点,后...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毕赤酵母菌(Pichia patoris,P.pastoris)中成功表达Apidaecin型抗菌肽。方法:利用PCR技术在Apidaecin基因N端插入EcoR I酶切位点、GST标签(并连接DDDDK肠激酶位点),且在C端插入终止密码子和Not I酶切位点,后将上述片段扩增后与表达载体pPICZα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GST-Apidaecin,并测序鉴定;将pPICZαA-GST-Apidaecin重组质粒电转至P.pastoris X33中并进行发酵表达;表达产物经GST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EK肠激酶切除GST标签后进行抑菌实验。结果: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GST-Apidaecin融合蛋白表达的产物条带位于分子量约为28KD处,与理论分子量一致;抑菌实验表明,用EK肠激酶切除GST融合标签后,Apidaecin型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Apidaecin型抗菌肽在P.pastoris菌中得到成功表达并具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Apidaecin 毕赤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RNA克隆文库法分析成人龋病唾液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俊平 吴芳 +4 位作者 汪珍珍 王译彬 周建业 李志强 余占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讨论汉族人群中高龋和无龋人群口腔唾液微生物结构的差异。方法:采集符合WHO采样标准的唾液样本6例,其中高龋组(CA组)3例,无龋组(CF组)3例,提取细菌总DNA,构建16SrRNA克隆文库,挑取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并用MOTHUR等软件对结果进行... 目的:讨论汉族人群中高龋和无龋人群口腔唾液微生物结构的差异。方法:采集符合WHO采样标准的唾液样本6例,其中高龋组(CA组)3例,无龋组(CF组)3例,提取细菌总DNA,构建16SrRNA克隆文库,挑取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并用MOTHUR等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MEGA4.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获得80个OTUs,归属于5个门,9个纲,10个目,14个科,19个属,其中有13个优势属;CA组优势属为:链球菌属(53.16%)、普氏菌属(28.77%)、颗粒链球菌属(9.34%);CF组优势菌为:链球菌属(46.12%)、普氏菌属(23.41%)、奈瑟菌属(14.35%)。结论:16SrRNA克隆文库法已成熟,可用于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当地汉族人群中高龋和无龋人群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高龋组中优势菌(链球菌属、普氏菌属、颗粒链球菌属)对龋病发生发展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龋病 优势菌 16S RRNA 克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炎症和正常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永盛 王丰芝 +1 位作者 雷晓静 何健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9-475,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炎症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iPDLSCs)和正常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比较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于两种来源细胞的成骨分化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原代培养iPDLSCs和hPDLSCs,经有限稀释法纯化,通过流...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炎症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iPDLSCs)和正常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比较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于两种来源细胞的成骨分化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原代培养iPDLSCs和hPDLSCs,经有限稀释法纯化,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干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鉴定后,对其进行成骨诱导;MTT法检测并比较SDF-1对两种来源的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茜素红染色检测SDF-1作用于两种来源的细胞后钙化骨量的表达;碱性磷酸酶法比较SDF-1作用于两者的成骨分化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DF-1作用于两种牙周膜干细胞前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种来源的牙周膜细胞经纯化后均阳性表达干细胞标记物。hPDLSCs较iPDLSCs增殖能力高;两种细胞经SDF-1成骨诱导培养后,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较诱导前明显上调(P<0.05),SDF-1在50、200ng·mL^-1时分别对iPDLSCs和hPDLSCs细胞成骨分化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正常来源和炎症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均具有成骨分化能力,SDF-1可增强两种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炎症 人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性唾液乳酸杆菌的筛选及其抑菌物质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立鹤 薛龙 +5 位作者 聂红兵 周海静 郭曼丽 康永杰 曾飒 杨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9-822,共4页
目的:在从健康人群口腔中筛选出具有益生潜能的唾液乳酸杆菌,对益生菌用于口腔疾病的防治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取身体健康且无口腔疾病的志愿者非刺激性唾液并进行选择性培养,筛选得到乳酸杆菌,经革兰染色鉴定及16srDNA测序分析得到唾液... 目的:在从健康人群口腔中筛选出具有益生潜能的唾液乳酸杆菌,对益生菌用于口腔疾病的防治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取身体健康且无口腔疾病的志愿者非刺激性唾液并进行选择性培养,筛选得到乳酸杆菌,经革兰染色鉴定及16srDNA测序分析得到唾液乳酸杆菌,将菌株纯化培养后取其无菌的发酵液上清以变形链球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实验,进而筛选出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目标菌株,并对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成功筛选出目标菌株唾液乳酸杆菌w22a,其抑菌物质的抑菌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对热稳定、对过氧化氢酶及多种广谱蛋白酶敏感并能抑制多种口腔常见的致病菌。结论:w22a是一株有口腔益生潜能的唾液乳酸杆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唾液乳酸杆菌 益生性 抑菌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