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课程自循环工程实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钢筋混凝土单梁实验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路韡 武红娟 +2 位作者 苗强强 顾皓玮 黄洪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181,共5页
以钢筋混凝土单梁试件为聚焦点,对工程实训课程进行了建设。实训中以项目制布置实训任务,围绕单梁准备、单梁制作、单梁实验、能力拓展、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设计和建设,要求大四学生跨课程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撰写项目方案,制作、检测、验... 以钢筋混凝土单梁试件为聚焦点,对工程实训课程进行了建设。实训中以项目制布置实训任务,围绕单梁准备、单梁制作、单梁实验、能力拓展、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设计和建设,要求大四学生跨课程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撰写项目方案,制作、检测、验收混凝土单梁,协助教师指导大二学生完成单梁破坏实验。实践证明,该实训模式串联了多门专业课程,使专业知识在实训课程中完成了循环;制作的单梁试件实现了专业内的自循环,节省了实验成本;学生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得到了锻炼,对工程流程和施工环境有了切身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训 课程建设 单梁破坏实验 跨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XGBoost和SVR的滑坡位移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惠琴 梁啸 +4 位作者 何永强 李晓娟 张建良 郭瑞丽 刘宾灿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利用极端梯度提升与支持向量回归,同时结合猎人猎物优化算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融合极端梯度提升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首先采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进行滑坡位移初步预测,进一步利用猎人猎物... 利用极端梯度提升与支持向量回归,同时结合猎人猎物优化算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融合极端梯度提升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首先采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进行滑坡位移初步预测,进一步利用猎人猎物优化算法(hunter-prey optimizer,HPO)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超参数而构建了一种组合预测模型(HPO-SVR)以修正XGBoost的预测结果.两组滑坡位移实测数据表明:HPO算法通过不断更新猎人与猎物位置的动态寻优策略,获得了更加合理的SVR的超参数.相对于XGBoost、SVR,以及其与粒子群优化算法、遗传算法和HPO的组合预测模型而言,XGBoost-HPO-SVR组合模型在阳屲山滑坡和脱甲山滑坡位移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3.505和1.357,0.550和0.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梯度提升 支持向量回归 猎人猎物优化算法 滑坡位移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耗能装配节点的榫卯木构架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吴忠铁 张轲 +2 位作者 解宁 赵城 吴为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共12页
针对榫卯木构架常规梁柱榫卯节点的缺陷,提出一种榫卯木构架的梁柱耗能装配节点。为研究该耗能装配节点对木构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带有全钢耗能装配节点、橡胶柔性耗能装配节点、无加固的榫卯式节点三种不同类型... 针对榫卯木构架常规梁柱榫卯节点的缺陷,提出一种榫卯木构架的梁柱耗能装配节点。为研究该耗能装配节点对木构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带有全钢耗能装配节点、橡胶柔性耗能装配节点、无加固的榫卯式节点三种不同类型榫卯木构架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单调荷载加载分析和低周反复加载分析,主要研究这三类榫卯木构架模型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及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同时,利用能力谱曲线和需求谱曲线,采用性能点探讨三类木构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与原榫卯木构架相比,该耗能装配节点能够有效地调整和控制木构架的破坏模式,增强梁柱节点的非线性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榫卯木构架的整体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木构架 耗能装配节点 力学性能 性能点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former的滑坡长期位移预测
4
作者 杨万里 何永强 +2 位作者 张建良 王惠琴 李晓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913-4919,共7页
为提高滑坡长期位移预测精度,将GCformer模型运用到滑坡位移预测,提出一种基于GCformer模型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该方法以降雨量和位移量作为输入,利用GConv_(msk)模块获取序列的全局信息,并结合序列长度线性缩放来高效提取数据特征。同... 为提高滑坡长期位移预测精度,将GCformer模型运用到滑坡位移预测,提出一种基于GCformer模型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该方法以降雨量和位移量作为输入,利用GConv_(msk)模块获取序列的全局信息,并结合序列长度线性缩放来高效提取数据特征。同时,利用PatchTST模型来自动提取序列数据中的近短期信号,获取更全面的历史信息,从而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对数据的建模能力。最后,利用甘肃定西市会川镇锦柳坪村和元始滩村滑坡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与Autoformer模型和FEDformer模型相比,GCformer模型在总位移和垂直位移上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位移预测 GCformer模型 FEDformer模型 Auto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中残留絮凝剂PAM对水泥砂浆流动度影响及其降解方法研究
5
作者 王家明 李静 +5 位作者 杨曙光 李耀环 顾凯 苑博文 刘东升 郭启龙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6-2035,共10页
洗砂造成的聚丙烯酰胺(PAM)残留会对水泥砂浆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PAM掺量对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凝结时间、初始流动度和经时流动度损失率及强度的影响规律,利用XRD和SEM分析了PAM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 洗砂造成的聚丙烯酰胺(PAM)残留会对水泥砂浆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PAM掺量对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凝结时间、初始流动度和经时流动度损失率及强度的影响规律,利用XRD和SEM分析了PAM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种类、掺量减水剂和低温热处理PAM砂对水泥砂浆流动度和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PAM掺量增加,水泥净浆的终凝时间延长,水泥砂浆的初始流动度减小,经时流动度损失率增加,水泥砂浆7、28 d强度先增加后降低;PAM掺入基本不改变水泥水化产物,但抑制了水泥水化过程;掺加减水剂可提高水泥砂浆的流动度;对含PAM砂进行240℃低温热处理可提高水泥砂浆流动度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减水剂 流动性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刘昌智 李春清 +2 位作者 陈敦 范善智 张青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13-3820,共8页
为了解决寒冷地区低温导致混凝土性能劣化的问题。基于纳米材料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发现,低温养护下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衰减10%左右;掺入纳米二氧化硅... 为了解决寒冷地区低温导致混凝土性能劣化的问题。基于纳米材料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发现,低温养护下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衰减10%左右;掺入纳米二氧化硅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20%左右,最佳掺量是2%。通过压汞、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微观试验数据探讨了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改良机理。结果表明,常温和低温养护下纳米二氧化硅都能促进水泥水化,消耗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产生更多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硅铝酸钙凝胶,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优化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升混凝土的性能。相比常温环境,低温下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性能的提升效果略有下降,但其完全可以弥补低温对混凝土性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纳米二氧化硅 抗压强度 孔隙率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热赛提.米拉提汗 《农家科技》 2011年第S1期55-55,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也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房屋也逐渐的由单层、多层向高层发展,并且房屋的结构也逐渐变得复杂和多种多样。针对当前的主要建筑结构设计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强对于房屋建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也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房屋也逐渐的由单层、多层向高层发展,并且房屋的结构也逐渐变得复杂和多种多样。针对当前的主要建筑结构设计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强对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诸多问题的分析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及其后果,并且给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结构设计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5的探地雷达常见地下管线识别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惠琴 罗佳 +3 位作者 何永强 曹明华 高大庆 李佳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88-3604,共17页
针对当前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图像识别准确率低,且小目标识别困难等问题,本文将YOLOv5(You Only Look Once)和ConvNeXt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适用于GPR图像的常见地下管线识别网络ConvNeXt-YOLOv5,显著提高了雷达图像... 针对当前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图像识别准确率低,且小目标识别困难等问题,本文将YOLOv5(You Only Look Once)和ConvNeXt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适用于GPR图像的常见地下管线识别网络ConvNeXt-YOLOv5,显著提高了雷达图像中小目标的识别精度.同时,为了解决因地下管线原始信息不足而导致的模型训练精度低的问题,使用实测GPR图像、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与混类增强算法Mixup模拟图像构建数据集.然后,在此数据集上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对常见地下管线的识别效果,并用识别后的二维GPR B-scan图像还原出地下管线的三维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对镀锌输水钢管、PVC管、电缆线和含水塑料瓶等常见地下管线进行识别时,ConvNeXt-YOLOv5表现出优良的识别性能.尤其是对PVC管的识别精度提升明显.与YOLOv4、YOLOv5、YOLOv7和Faster R-CNN模型相比,其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了3.83%、2.82%、1.9%和3.72%.同时,三维探地雷达图像更直观的还原了地下管线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地下管线 深度学习 ConvNeXt 三维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探地雷达常见地下目标的GDS-YOLOv8n检测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惠琴 杨发东 +2 位作者 何永强 刘宾灿 刘鑫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0-1183,共14页
针对当前探地雷达(GPR)图像检测中存在准确率低、误检和漏检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GPR常见地下目标检测模型GDS-YOLOv8n。该模型首先使用DRRB特征提取模块替换YOLOv8n模型中的部分C2f模块,旨在增强模型对多尺度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使用... 针对当前探地雷达(GPR)图像检测中存在准确率低、误检和漏检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GPR常见地下目标检测模型GDS-YOLOv8n。该模型首先使用DRRB特征提取模块替换YOLOv8n模型中的部分C2f模块,旨在增强模型对多尺度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使用SPD-Conv下采样模块替换像素为320×320及以下特征图所对应的Conv模块,有效克服分辨率受限以及存在小目标的GPR图像在下采样过程中的信息损失问题;同时利用辅助训练模块,在不增加检测阶段模型复杂度的前提下提升GPR图像的检测性能。最后,引入Inner-SIoU损失函数,在添加新约束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比例因子生成适合于当前GPR图像的辅助边界框,以提高预测框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GDS-YOLOv8n模型对金属管、PVC管和电缆线等6类常见地下目标在实测GPR图像数据集上的P,R和mAP50分别为97.1%, 96.2%和96.9%,较YOLOv8n模型分别提高了4.0%, 6.1%和4.1%,尤其对PVC管和电缆线目标的检测效果提升更明显。与YOLOv5n, YOLOv7-tiny和SSD等模型相比,其mAP50分别提高了7.20%,5.70%和14.48%。此外,将GDS-YOLOv8n模型部署到NVIDIA Jetson Orin NX嵌入式设备上,并使用TensorRT进行优化。经FP16量化后,模型的检测速度由22.0 FPS提高到40.6 FPS,能够满足移动场景下GPR地下目标实时探测任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深度学习 雷达图像处理 模型部署 实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图像的数据集构建及其DRDU-Net去噪算法
10
作者 王惠琴 高大庆 +3 位作者 何永强 刘宾灿 王莹 曹明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8,共9页
为了解决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在生成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图像时存在训练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利用带有梯度惩罚的Wasserstein距离生成对抗网络(WGAN-GP)生成GPR图像,并结合时域有限差分... 为了解决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在生成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图像时存在训练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利用带有梯度惩罚的Wasserstein距离生成对抗网络(WGAN-GP)生成GPR图像,并结合时域有限差分法和实地采集图像提出了一种构建GPR图像数据集的方法.相较于原始GAN与Wasserstein GAN等方法,WGAN-GP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且生成的GPR图像更接近真实图像.在此基础之上,将密集残差块和U-Net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合于GPR图像的密集残差去噪U-Net方法.该方法利用U-Net中编码-解码结构提高了GPR图像的去噪性能;同时,密集残差块的引入加强了GPR图像的特征复用,且使U-Net训练更加稳定.最后,利用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去噪方法的性能,并与三维块匹配(BM3D)和U-Net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BM3D以及U-Net去噪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当σ等于20时,在模拟和实测数据上取平均值,其峰值信噪比分别提升了约6.5 dB和2.4 dB;结构相似性分别提升了约0.09和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数据集构建 GPR图像去噪 WGAN-GP 密集残差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日变化过程的寒区隧道温度场解析解与现场监测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力杰 穆彦虎 +5 位作者 田毅 王玉林 朱小明 张坤 郑波 李凌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6-2416,共11页
负温环境是隧道冻害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隧道内气温、衬砌和围岩体温度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过程是寒区隧道冻害机理和防治研究的关键。目前,已有研究多采用月平均值来描述隧道内的温度环境及其影响因素,忽略了其日变化过程,可能低估隧... 负温环境是隧道冻害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隧道内气温、衬砌和围岩体温度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过程是寒区隧道冻害机理和防治研究的关键。目前,已有研究多采用月平均值来描述隧道内的温度环境及其影响因素,忽略了其日变化过程,可能低估隧道内负温段长度和冻结深度以及衬砌结构经历的冻融作用,由此造成保温设防设计的不足。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高海拔寒区公路特长隧道为例,通过对洞内气温的自动连续观测,统计分析了隧道内气温的日变化特征。运用叠加原理将寒区隧道径向温度场分为稳态和瞬态,在求解瞬态温度场过程中采用Laplace变换,同时考虑隧道内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过程,构建了包括保温层、衬砌和围岩体等多层介质的寒区隧道径向温度场解析解,对比分析了考虑与不考虑气温日变化过程隧道衬砌结构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内气温的日变化幅度在进、出口段较为显著,日振幅可达11℃以上,随着进深增加逐渐减小,至隧道中部气温日振幅降至2℃以内。同时,隧道内气温日振幅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冷季明显大于暖季。考虑气温的日变化过程的解析解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隧道结构所经历的冻结时长和冻融循环次数,与隧道结构层内实测温度的波动范围更加接近。现场监测结果和理论解析方法对于寒区隧道衬砌混凝土抗冻等级选择和冻融损伤预测以及衬砌挂冰和路面结冰预警等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温度场 日变化 现场监测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力学的连续性假设及其在建模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正汉 苗强强 +1 位作者 郭楠 张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5-2255,共11页
为了弥补土力学中缺失连续性假设这一重要理论缺陷,在对多个学科中的连续性概念进行系统地梳理考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力学中连续性假设的恰当表述,进而厘清了土的本构模型的概念、种类、属性和建模思路。研究结果表明:连续介质力学和多... 为了弥补土力学中缺失连续性假设这一重要理论缺陷,在对多个学科中的连续性概念进行系统地梳理考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力学中连续性假设的恰当表述,进而厘清了土的本构模型的概念、种类、属性和建模思路。研究结果表明:连续介质力学和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的连续性假设为土力学的连续性假设提供了有益参考,但都有一定的缺陷;用混合物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描述土的连续性比较合适,且可以避开在定义孔隙率时遇到的困扰;“连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外部特征尺寸远大于介质内部特征尺寸时,就可以把研究对象看作连续介质;现有土的各种本构模型均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总体上属于唯象模型。阐明了本构关系的概念、种类和建模思路:本构关系是物质宏观性质的数学模型;土的本构模型包括持水、渗水、渗气、传热、屈服、变形、强度、细观结构演化、热力学效应、相变规律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不仅限于应力-应变关系;土的本构关系的研究应针对具体土类,抓住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解决主要问题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假设 连续介质力学 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 混合物理论 本构模型 建模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微粉多元复合胶凝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裴军军 苑博文 +3 位作者 高敏 郭启龙 林政红 黑亚萌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2-1821,共10页
再生微粉复合胶凝体系对再生微粉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采用再生微粉-水泥-粉煤灰构建二元/三元复合胶凝体系,研究了再生微粉的掺量对胶砂试块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探究了胶砂试块的水化产物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随... 再生微粉复合胶凝体系对再生微粉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采用再生微粉-水泥-粉煤灰构建二元/三元复合胶凝体系,研究了再生微粉的掺量对胶砂试块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探究了胶砂试块的水化产物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胶砂试块3、7、28 d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需水量增加,流动度下降,干缩值先减小后增大;掺有再生微粉和粉煤灰的复合胶凝体系胶砂试块的干燥收缩在7~14 d发展较快。随着再生微粉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水化硅酸钙生成量逐渐减少,胶砂试块内部孔隙、裂隙明显增多。再生微粉和粉煤灰对水泥的总取代率最大为40%(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微粉 碱激发 复合胶凝体系 力学性能 水化产物 干燥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挠度差值影响线曲率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杜永峰 刘云帅 王晓琴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3,共4页
推导简支梁某一点的挠度随移动荷载位置变化的函数,在理论上证明利用挠度差值影响线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可行性。提出利用损伤前、后某一点的挠度差值影响线曲率来识别损伤的方法,即当移动荷载位于无损区域时,挠度差值影响线曲率为0,当... 推导简支梁某一点的挠度随移动荷载位置变化的函数,在理论上证明利用挠度差值影响线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可行性。提出利用损伤前、后某一点的挠度差值影响线曲率来识别损伤的方法,即当移动荷载位于无损区域时,挠度差值影响线曲率为0,当移动荷载位于有损区域时,挠度差值影响线曲率明显增大,且与损伤点的位置、损伤前后的刚度有关。为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采用一个单跨简支梁算例进行有限元模拟,算例表明该方法不但适用于单处损伤的情况,而且适用于多处损伤情况,且对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都具有准确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 识别 健康监测 有限元法 挠度影响线 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路基动力分析模型及青藏铁路地震灾害评估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双洋 张淑娟 +1 位作者 赵德安 杨玉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79-2187,2201,共10页
在大量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冻土物理学、冻土力学、数值传热学、高等土力学及土动力学等基本理论,建立了冻土区道路及铁道工程路基的水-热-动力耦合数学模型(有效应力法),并编制了相应的数值分析程序。最后,以青藏铁路某典型断面... 在大量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冻土物理学、冻土力学、数值传热学、高等土力学及土动力学等基本理论,建立了冻土区道路及铁道工程路基的水-热-动力耦合数学模型(有效应力法),并编制了相应的数值分析程序。最后,以青藏铁路某典型断面为例,对冻土铁路路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评价了路基的地震安全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出的冻土路基动力分析模型合理,能较好地模拟冻土铁路路基的地震反应问题。另外,当发生设计烈度以下的地震时,青藏铁路路基不会产生严重破坏,经运营管理部门的维修后即可投入正常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区 路基 温度场 动力分析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二级阶地洪积碎石土原位直剪试验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德安 王旭 +2 位作者 陈志敏 蒋代军 李双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6,共5页
给出了黄河二级阶地洪积碎石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φ值,并结合残余剪试验给出了黄河二级阶地洪积碎石土的残余抗剪强度指标.结果表明:该洪积碎石土的抗剪强度主要由内摩擦角提供,粘聚力很小,峰值破坏后粘聚力完全消失且内磨擦角减小.对竖... 给出了黄河二级阶地洪积碎石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φ值,并结合残余剪试验给出了黄河二级阶地洪积碎石土的残余抗剪强度指标.结果表明:该洪积碎石土的抗剪强度主要由内摩擦角提供,粘聚力很小,峰值破坏后粘聚力完全消失且内磨擦角减小.对竖向位移记录的分析表明:该洪积碎石土具有明显的剪胀现象,并且剪胀形变随着进一步的剪滑变形而消失.所得抗剪强度指标对黄河两岸建筑工程边坡支护及基础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二级阶地 原位直剪试验 抗剪强度 残余强度 洪积碎石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铁路路基次生盐渍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德安 余云燕 +3 位作者 马惠民 陈志敏 金培杰 彭典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5-751,共7页
为了全面地研究重塑盐渍土和改良盐渍土的毛细水上升及次生盐渍化现象,弄清水分盐分迁移规律,结合南疆铁路盐渍土路基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自行研发了一套测定土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和盐分迁移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改良盐渍土试验未见明显... 为了全面地研究重塑盐渍土和改良盐渍土的毛细水上升及次生盐渍化现象,弄清水分盐分迁移规律,结合南疆铁路盐渍土路基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自行研发了一套测定土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和盐分迁移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改良盐渍土试验未见明显泛盐现象,而重塑盐渍土在同样压实度及相同物理环境下,迁移盐分表面析出十分明显,沿土柱高度(模拟土层深度)呈梯度规律变化。K938Ⅲ-3型改良盐渍土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和次生盐渍化平行试验进一步表明,盐渍土经水泥、石灰和粉煤灰等掺入物改良后能有效地抑制次生盐渍化现象的发生,有效地降低毛细水上升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改良盐渍土 次生盐渍化 试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铁路隧道的衬砌压力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志敏 赵德安 +1 位作者 李国良 余云燕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62,共8页
以关角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开挖应力释放率模型,研究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的衬砌压力。基于现场实测地应力和施工监测位移,根据台阶法开挖中存在的空间效应,推算未监测到的坑道周边位移和掌子面前方位移,再采用改进的BP... 以关角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开挖应力释放率模型,研究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的衬砌压力。基于现场实测地应力和施工监测位移,根据台阶法开挖中存在的空间效应,推算未监测到的坑道周边位移和掌子面前方位移,再采用改进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隧道围岩的最终位移。利用开挖应力释放率模型获得隧道衬砌压力及应力释放规律。该规律与经典围岩特征曲线规律一致,且与工程经验和现场施工状态基本符合。采用FLAC3D软件对该段隧道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验证了上述方法在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计算结果和模拟结果均表明:由于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和初支效果不佳,使得关角隧道DyK307+900处衬砌压力较大,隧道结构处于不利的受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软弱围岩 位移 应力释放率 衬砌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R-M法的刚构-连续梁桥施工期结构强度风险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莉 樊燕燕 +2 位作者 王力 李子奇 路韡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5-140,共6页
为了解决刚构-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与有限元结合的定量风险分析方法(F-R-M法)。以八盘峡黄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运用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出最不利施工阶段的结构强度主要风险随机变量,然后以... 为了解决刚构-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与有限元结合的定量风险分析方法(F-R-M法)。以八盘峡黄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运用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出最不利施工阶段的结构强度主要风险随机变量,然后以蒙特卡洛原理为基础,通过径向基(RBF)神经网络计算结构失效概率,最后对桥梁施工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在最大悬臂状态下,结构应力仿真次数超过1000万次时,梁体在最大悬臂端应力失效概率仅约为1.17×10-5,失效概率极低。基于参数敏感性的F-R-M法可以快速、较高精度地对高速铁路刚构-连续梁桥施工期结构强度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风险 刚构-连续梁桥 敏感性分析 RBF神经网络 蒙特卡洛原理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变温度作用的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力 刘世忠 +3 位作者 丁万鹏 路韡 牛思胜 冯伦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65,共8页
针对新型波形钢腹板(corrugated steel web,CSW)组合箱梁在日照辐射和变温环境影响下结构温度呈现不均匀分布,从而引起结构动力特性变化的问题。基于应力等效原则提出一种时变温度作用下考虑钢-混接触面滑移效应的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 针对新型波形钢腹板(corrugated steel web,CSW)组合箱梁在日照辐射和变温环境影响下结构温度呈现不均匀分布,从而引起结构动力特性变化的问题。基于应力等效原则提出一种时变温度作用下考虑钢-混接触面滑移效应的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自振频率解析计算方法。以一根跨径为8.0 m的新型波形钢腹板简支组合箱梁为研究对象,对试验梁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和解析计算,并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揭示了时变日照温度对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动力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时变温度会引起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频率的显著改变,各阶振型频率与温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改变是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时变温度动力特性变化的关键因素;温度引起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前3阶模态频率的相对变化可达5.2%~7.3%,在该类桥梁动力特性测试与结构性能评估中应考虑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CSW) 组合箱梁 时变温度效应 自振频率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