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以学校更名为契机,加快历史系发展
1
作者 赵学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0-21,共2页
今年 4月 1 6日经教育部批准 ,西北民族学院成功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5月 2 8日 ,在全国人民奋勇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 ,西北民族大学的挂牌仪式如期举行。值此欢庆之际 ,本刊特约请部分专家撰文 ,或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 ,或畅谈自己... 今年 4月 1 6日经教育部批准 ,西北民族学院成功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5月 2 8日 ,在全国人民奋勇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 ,西北民族大学的挂牌仪式如期举行。值此欢庆之际 ,本刊特约请部分专家撰文 ,或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 ,或畅谈自己的深切感受 ,或为西北民族大学的发展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大学 民族高等院校 管理 发展 西北民族学院 本科教学 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的历史背景及内在原因 被引量:12
2
作者 才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9-56,共8页
蒙元王室选择藏传佛教信仰与藏传佛教在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也是蒙、藏民族双方关系互动以及藏传佛教密法与其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结果。蒙元统治者与藏传佛教之间存在着多层面关系 ,西夏境内藏传佛教的兴盛、藏传... 蒙元王室选择藏传佛教信仰与藏传佛教在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也是蒙、藏民族双方关系互动以及藏传佛教密法与其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结果。蒙元统治者与藏传佛教之间存在着多层面关系 ,西夏境内藏传佛教的兴盛、藏传佛教界对蒙古王室的积极传教及藏传佛教密法的特色等对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密法 传教 藏文化 元朝统治者 佛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冷战以来中俄合作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靳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0-85,共6页
20世纪90年代后,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美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的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提升,最终达成战略协作的"伙伴关系"。中国、俄罗斯要面对共同局势,认清共同利益所在,在双方多年合作的历... 20世纪90年代后,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美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的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提升,最终达成战略协作的"伙伴关系"。中国、俄罗斯要面对共同局势,认清共同利益所在,在双方多年合作的历史基础上,考虑建立中俄以及中亚国家的进一步合作关系,以应对冷战后世界新形势十分必要。因此,在任何一国无力单独比拟美国实力和美国的军事同盟条约体系的形势下,中俄进一步深化合作将成为一个现实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中国 俄国 外交关系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民族收继婚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田旺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0-73,共4页
收继婚是中国古代民族中普遍盛行的一种婚姻制度,也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通过大量史实材料,探讨收继婚在中国古代民族中产生的历史条件、分类、长期存在的原因及逐渐衰落的过程。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民族 收继婚 产生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武术史料考略 被引量:11
5
作者 段小强 陈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2,共4页
本文对敦煌石窟中有关武术的形象史料,从徒手格斗、武舞、剑术三方面就其渊源和发展进行了探讨,说 明敦煌武术是中华武术流变和传承的结果。
关键词 敦煌武术 形象史料 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洪武朝对藏传佛教的政策及其相关史实考述 被引量:6
6
作者 才让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46,共7页
明洪武朝对元代有关藏传佛教政策多有借鉴 ,实施“因俗以治” ,册封藏传佛教各派势力 ,从而达到“西陲宴然”的政治目的。洪武朝的藏传佛教政策对以后明永乐等朝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明朝 洪武年间 藏传佛教政策 帕竹政教领袖 史实 考述 册封 喃加巴藏卜 萨迦派 噶玛派 和林国师 止贡噶举 僧纲司 僧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藏文、汉文禅宗文献对读——P.t.116(191-242)与P.ch.2799、S.ch.5533、P.ch.3922 被引量:5
7
作者 牛宏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4期188-205,共18页
关键词 藏文文献 敦煌藏文 禅宗 汉文 对读 敦煌文献 文书 顿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菩提道次第广论》佛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4
8
作者 牛宏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2,共5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著的一部有关佛教显宗修证方面的经典之作。本文从三士道的修证体系、菩提心的发愿、止观法门的修学三部分来简要论述了该论典中的佛学思想及其意义。
关键词 《菩提道次第广论》 佛学思想 三士道 修证体系 菩提心 止观法门 藏传佛教 格鲁派 宗喀巴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宕昌羌源流管窥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2-48,共7页
By studying the two opinions concerning the origin of Qiang people in Dangchang and analyzing the Qiang people (the Liangs) in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a different opinion and traced back the anc... By studying the two opinions concerning the origin of Qiang people in Dangchang and analyzing the Qiang people (the Liangs) in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a different opinion and traced back the ancestors to Qiang people (the Liangs) to those in golden city; and outlined the development of Qiang people in Dangchang from about 5 A.D., when Qiang’s Chief man in Dangchang was crow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宕昌羌 羌人部族 北魏 梁氏羌人 5世纪中叶 羌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墨子的宗教思想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帕林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等思想 ,构成了墨家学说的核心。墨子认为“天”是现实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人必须顺天意才能得天之赏 ,才能达到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的目的。墨子的宗教思想虽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也并... 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等思想 ,构成了墨家学说的核心。墨子认为“天”是现实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人必须顺天意才能得天之赏 ,才能达到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的目的。墨子的宗教思想虽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也并非墨家学说的主体 ,但却是为其主体学说服务的。探讨其宗教思想价值 ,是研究墨子学说不可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宗教思想 价值 鬼神观 朴素唯物观 “天志”思想 “天德”思想 工具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述萨班在凉州等地的弘法事迹
11
作者 才让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6-90,共5页
萨班东行不仅与阔端商讨了西藏归顺蒙古的事宜,同时也是藏传佛教的一次大规模东传。萨班留驻凉州,在阔端的支持下,大转法轮,使藏传佛教在凉州地区得以兴盛。萨班在凉州的弘法处--凉州四寺,历经元明清三代,一直是藏传佛教信徒崇拜的圣地... 萨班东行不仅与阔端商讨了西藏归顺蒙古的事宜,同时也是藏传佛教的一次大规模东传。萨班留驻凉州,在阔端的支持下,大转法轮,使藏传佛教在凉州地区得以兴盛。萨班在凉州的弘法处--凉州四寺,历经元明清三代,一直是藏传佛教信徒崇拜的圣地。萨班向蒙古、汉、藏、党项、回鹘等民族的人士传播藏传佛教文化,增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间的团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班 凉州 藏传佛教 西夏 元代 阔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卜楞地区尼姑寺现状调研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英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7-114,共8页
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夏河县两座尼姑寺作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其他相关史料 ,就拉卜楞地区尼姑的历史沿革、目前尼姑寺的组织制度及佛事仪轨。
关键词 西藏 藏传佛教 拉卜楞地区 尼姑寺 现状 调查研究 起源 组织制度 佛事仪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连城妙因寺及其相关寺院探研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春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5-70,共6页
连城寺院群地处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甘、青交界地带,融政治、宗教、文化于一体,有着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妙因寺为代表的寺院在教派传承、寺院布局、建筑形制、雕塑壁画等方面构筑了该地独有的"汉藏结合、佛道交融"的特色... 连城寺院群地处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甘、青交界地带,融政治、宗教、文化于一体,有着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妙因寺为代表的寺院在教派传承、寺院布局、建筑形制、雕塑壁画等方面构筑了该地独有的"汉藏结合、佛道交融"的特色,凸显了寺院群在该地区重要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妙因寺 建筑形制 藏传佛教 宗教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诚《西域往回记行诗》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小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4,共3页
陈诚是明代著名的西域使者 ,除传世的《西域番国志》、《西域行程记》外 ,还留下《西域往回记行诗》 92首 。
关键词 明代 陈诚 西域往回记行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校园服饰文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买丽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7-99,134,共4页
服饰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作为时代骄子 ,大学生们独特的服饰更是独树一帜。青年学生的服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透过五彩斑斓的服饰文化 ,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学生个性鲜明、展现自我、追求成功的自信生活。
关键词 校园服饰文化 文化内涵 审美情趣 大学生 个性 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民初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回归原因初探
16
作者 杨志娟 陈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晚清民初是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时期,中国文化曾呈现出一种离异传统向西方近代文化靠拢的趋势。作为这一时期文化人格代表的知识分子们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文化转型过程,他们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以其独有的敏锐,洞悉社会,充当着时代发展... 晚清民初是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时期,中国文化曾呈现出一种离异传统向西方近代文化靠拢的趋势。作为这一时期文化人格代表的知识分子们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文化转型过程,他们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以其独有的敏锐,洞悉社会,充当着时代发展的先锋,为拯救中国冲破传统的藩篱,向西方文化寻求真理,然而,恰恰是他们当中为数不少的一部分人又奇迹般地从离异传统走向文化回归之路。晚清民初的社会现实和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本身的思想气质,以及这一时期的世界潮流是促成晚清民初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回归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知识分子 忧患意识 传统文化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清两朝藏传佛教政策之比较
17
作者 白燕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元、清两朝在统治中国西藏的过程中,都曾利用藏传佛教这一信仰来实施其统治。比较而言,两朝除了在册封名号、给予宗教领袖特权、扶植教派势力、广建庙宇等方面有着一些共同之处外,在宗教领袖权力、寺庙经济、喇嘛的管理、宗教信仰等方... 元、清两朝在统治中国西藏的过程中,都曾利用藏传佛教这一信仰来实施其统治。比较而言,两朝除了在册封名号、给予宗教领袖特权、扶植教派势力、广建庙宇等方面有着一些共同之处外,在宗教领袖权力、寺庙经济、喇嘛的管理、宗教信仰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及施政力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清朝 藏传佛教 宗教信仰 寺庙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噶举派与格鲁派的“见”比较
18
作者 叶治中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藏传佛教各宗派都极为推崇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应成派的见解,但在具体的理解上,各教派又有所不同。文章分析了格鲁派和噶举派在“见”上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认为噶举派以心性论为基础是为了便于传教,以一种藏族人的思维来解释佛教的理论;而... 藏传佛教各宗派都极为推崇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应成派的见解,但在具体的理解上,各教派又有所不同。文章分析了格鲁派和噶举派在“见”上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认为噶举派以心性论为基础是为了便于传教,以一种藏族人的思维来解释佛教的理论;而格鲁派的出现则阻止了继续密教化,重新维护了中观应成派在佛教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噶举派 格鲁派 中观应成派 藏族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