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Bcl2转录抑制因子1、E-钙黏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表达及两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
3
1
作者
尚立娜
周彰映
+5 位作者
张城
龚川友
田世馨
安利锋
李晓琴
赵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7-1324,共8页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14-2018年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中央区Bit1、E-钙黏蛋白、P16INK4a的表达情况。以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各蛋白质表达评分的中位数作为分界点,将标本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在不同P16INK4a表达情况下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Bit1与E-钙黏蛋白的相关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7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中,肿瘤中央区P16INK4a、E-钙黏蛋白、Bit1高表达率分别为32.5%(25/77)、67.5%(52/77)、63.6%(49/77),而在肿瘤出芽区分别为67.5%(52/77)、33.8%(26/77)、37.7%(2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5、17.561、10.391,P均<0.01)。无论在肿瘤出芽区还是中央区,P16INK4a高表达组与P16INK4a低表达组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中央区Bit1低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053、4.400,P均<0.05),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和Bit1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580、7.573,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肿瘤中央区及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与Bit1表达均呈正相关(r=0.287,P=0.011;r=0.236,P=0.039)。结论宫颈癌侵袭力的增高与Bit1及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及P16INK4a表达增高有关,宫颈癌细胞可能通过抑制Bit1获得失巢凋亡抗性并影响EMT的发生从而获得更高的侵袭能力,但P16INK4a并未参与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肿瘤出芽
失巢凋亡
Bcl2转录抑制因子1
E-钙黏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P16INK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黄生辉
甘红云
+1 位作者
王迎斌
石翊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709-2711,共3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300~3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IR)组和异氟醚后处理...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300~3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IR)组和异氟醚后处理(ISO)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60min、恢复灌注4h,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ISO组于再灌注前开始吸入2.5%异氟醚持续5min。再灌注4h时处死大鼠,取肾组织,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CD44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与S组比较,IR组肾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CD44和TNF—d的表达上调(P〈0.05);与s组比较,ISO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肾组织CD44和TNF-α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与I/R组比较,ISO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肾组织CD44和TNF-α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光镜结果示,S组大鼠组织结构基本正常,ISO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轻于IR组。结论异氟醚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
异氟醚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cl2转录抑制因子1、E-钙黏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表达及两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
3
1
作者
尚立娜
周彰映
张城
龚川友
田世馨
安利锋
李晓琴
赵晋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形态学教研室
甘肃省肿瘤医院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7-132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44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31920150044)~~
文摘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14-2018年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中央区Bit1、E-钙黏蛋白、P16INK4a的表达情况。以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各蛋白质表达评分的中位数作为分界点,将标本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在不同P16INK4a表达情况下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Bit1与E-钙黏蛋白的相关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7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中,肿瘤中央区P16INK4a、E-钙黏蛋白、Bit1高表达率分别为32.5%(25/77)、67.5%(52/77)、63.6%(49/77),而在肿瘤出芽区分别为67.5%(52/77)、33.8%(26/77)、37.7%(2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5、17.561、10.391,P均<0.01)。无论在肿瘤出芽区还是中央区,P16INK4a高表达组与P16INK4a低表达组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中央区Bit1低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053、4.400,P均<0.05),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和Bit1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580、7.573,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肿瘤中央区及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与Bit1表达均呈正相关(r=0.287,P=0.011;r=0.236,P=0.039)。结论宫颈癌侵袭力的增高与Bit1及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及P16INK4a表达增高有关,宫颈癌细胞可能通过抑制Bit1获得失巢凋亡抗性并影响EMT的发生从而获得更高的侵袭能力,但P16INK4a并未参与此过程。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肿瘤出芽
失巢凋亡
Bcl2转录抑制因子1
E-钙黏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P16INK4A
Keywords
uterine cervical neoplasm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umor budding
anoikis
Bcl2 inhibitor of transcription 1
E-cadherin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P16INK4a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黄生辉
甘红云
王迎斌
石翊飒
机构
兰州
大学
第二医院麻醉科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形态学教研室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709-2711,共3页
基金
甘肃省2011年自然科学基金(1107RJZA185)
文摘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300~3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IR)组和异氟醚后处理(ISO)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60min、恢复灌注4h,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ISO组于再灌注前开始吸入2.5%异氟醚持续5min。再灌注4h时处死大鼠,取肾组织,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CD44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与S组比较,IR组肾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CD44和TNF—d的表达上调(P〈0.05);与s组比较,ISO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肾组织CD44和TNF-α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与I/R组比较,ISO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肾组织CD44和TNF-α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光镜结果示,S组大鼠组织结构基本正常,ISO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轻于IR组。结论异氟醚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肾脏IRI。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
异氟醚
后处理
分类号
R364.12 [医药卫生—病理学]
R692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Bcl2转录抑制因子1、E-钙黏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表达及两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
尚立娜
周彰映
张城
龚川友
田世馨
安利锋
李晓琴
赵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黄生辉
甘红云
王迎斌
石翊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