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的分层贝叶斯网络模型
被引量:
15
1
作者
刘钰
韩峰
+1 位作者
陆希成
王建国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95-2703,共9页
针对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层贝叶斯网络的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模型建模方法.分析了电子系统分层结构特征及其电磁脉冲效应的特点,应用电磁拓扑理论中的相互作用顺序图分析系统电磁耦合途径,确定系统内底...
针对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层贝叶斯网络的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模型建模方法.分析了电子系统分层结构特征及其电磁脉冲效应的特点,应用电磁拓扑理论中的相互作用顺序图分析系统电磁耦合途径,确定系统内底层屏蔽区域节点,研究了相互作用顺序图与系统分层贝叶斯网络的拓扑关联关系,在系统分层贝叶斯网络模型中增加底层屏蔽区域节点层,从而建立系统易损性评估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建模步骤.最后以某电子机械传动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问题为例说明了建模和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敏感性
易损性
可靠性
电子系统
分层贝叶斯网络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切向气流对激光加热金属板非熔化穿孔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峰
彭国良
+2 位作者
杜太焦
郑艳丽
阎辉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针对切向气流加载导致激光加热金属板在熔化前的穿孔效应,利用金属薄板的弹性弯曲理论,推导出了两种典型光束(方形和圆形)照射下的弯曲挠度表达式,利用Mises理论给出了非熔化穿孔的破坏判据。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加热下材料强度降低是出...
针对切向气流加载导致激光加热金属板在熔化前的穿孔效应,利用金属薄板的弹性弯曲理论,推导出了两种典型光束(方形和圆形)照射下的弯曲挠度表达式,利用Mises理论给出了非熔化穿孔的破坏判据。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加热下材料强度降低是出现非熔化穿孔破坏的主要机理;薄板在光斑区的最大变形与气流速度、光斑直径、板厚与弹性模量(U2a4/Eh3)相关,穿孔破坏温度与气流速度、光斑直径及板厚(Ua/h)2相关;与方形光斑辐照相比,圆形光斑辐照的破坏阈值稍高一些。数值计算结果表明:0.8 Ma切向气流作用下,铝合金壳体的激光破坏能量阈值大大降低(可达40%~50%),典型不锈钢壳体的破坏阈值降低相对较小(20%左右),气流作用导致金属板破坏阈值的下降是需特别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
激光加热
切向气流
薄板弹性弯曲
非熔化穿孔效应
破坏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属材料表面激光耦合系数的反演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峰
王立君
+2 位作者
王玉恒
杜太焦
韦成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1-428,共8页
为了能通过背光面温度测量获得材料激光耦合系数,从傅里叶热传导方程出发,在一定的近似条件下推导出了不透明金属材料的表面激光耦合系数与背光面温升的关系表达式,给出了工程反演算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反演算法进行了验证:一是用...
为了能通过背光面温度测量获得材料激光耦合系数,从傅里叶热传导方程出发,在一定的近似条件下推导出了不透明金属材料的表面激光耦合系数与背光面温升的关系表达式,给出了工程反演算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反演算法进行了验证:一是用反演算法计算30CrMnSiA材料的1.3μm激光耦合系数,与文献报道的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另外是实验测量4 mm-30CrMnSi钢板的背光面温升,反演得到1.3μm激光耦合系数随辐照时间和温度的变化,然后数值计算背光面温升并与原始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借助于背光面测温反演激光耦合系数的方法可行,精度可以满足激光辐照效应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耦合系数
反演算法
金属板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原位渗透率试验反演岩石孔隙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
1
4
作者
曹渊
牛冠毅
+1 位作者
王铁良
王英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2-276,共5页
为了获取岩石的原位孔隙度,在原位稳态渗透率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主要参数的瞬态气体渗流模型,构造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孔隙度反演模型,分别采用原位渗透率试验中获取的岩石渗透率和瞬态压降数据作为已知量和观测数据,...
为了获取岩石的原位孔隙度,在原位稳态渗透率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主要参数的瞬态气体渗流模型,构造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孔隙度反演模型,分别采用原位渗透率试验中获取的岩石渗透率和瞬态压降数据作为已知量和观测数据,形成了基于原位渗透率试验反演岩石孔隙度的新方法。针对某场地的原位渗透率试验数据,分析了孔隙度对压降曲线的影响及孔隙度反演的可行性,编制了并行孔隙度反演程序,在大型计算机上对两个钻孔的孔隙度进行了反演并证明了反演结果的惟一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测量验证了反演结果的正确性。作为一种原位试验方法,对岩石及其孔隙结构破坏较小,其孔隙度反演结果比实验室测量法具有更好的区域代表性,反演结果可应用于气体泄漏行为模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试验
渗透率
孔隙度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的分层贝叶斯网络模型
被引量:
15
1
作者
刘钰
韩峰
陆希成
王建国
机构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第五研究室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95-270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No.61231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61201090)
文摘
针对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层贝叶斯网络的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模型建模方法.分析了电子系统分层结构特征及其电磁脉冲效应的特点,应用电磁拓扑理论中的相互作用顺序图分析系统电磁耦合途径,确定系统内底层屏蔽区域节点,研究了相互作用顺序图与系统分层贝叶斯网络的拓扑关联关系,在系统分层贝叶斯网络模型中增加底层屏蔽区域节点层,从而建立系统易损性评估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建模步骤.最后以某电子机械传动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问题为例说明了建模和计算过程.
关键词
电磁脉冲
敏感性
易损性
可靠性
电子系统
分层贝叶斯网络
评估模型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pulse (EMP)
susceptibility
vulnerability
reliability
electronic system
hierarchicalBayesian networks
assessment model
分类号
TN07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N945.17 [自然科学总论—系统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切向气流对激光加热金属板非熔化穿孔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峰
彭国良
杜太焦
郑艳丽
阎辉
机构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第五研究室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基金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No.SKLLIM1102)
文摘
针对切向气流加载导致激光加热金属板在熔化前的穿孔效应,利用金属薄板的弹性弯曲理论,推导出了两种典型光束(方形和圆形)照射下的弯曲挠度表达式,利用Mises理论给出了非熔化穿孔的破坏判据。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加热下材料强度降低是出现非熔化穿孔破坏的主要机理;薄板在光斑区的最大变形与气流速度、光斑直径、板厚与弹性模量(U2a4/Eh3)相关,穿孔破坏温度与气流速度、光斑直径及板厚(Ua/h)2相关;与方形光斑辐照相比,圆形光斑辐照的破坏阈值稍高一些。数值计算结果表明:0.8 Ma切向气流作用下,铝合金壳体的激光破坏能量阈值大大降低(可达40%~50%),典型不锈钢壳体的破坏阈值降低相对较小(20%左右),气流作用导致金属板破坏阈值的下降是需特别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激光辐照
激光加热
切向气流
薄板弹性弯曲
非熔化穿孔效应
破坏温度
Keywords
laser irradiation
laser heating
tangential airflow
thin plate elastic bending
burn-through with no-melting effect
damage temperature
分类号
TN249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G665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属材料表面激光耦合系数的反演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峰
王立君
王玉恒
杜太焦
韦成华
机构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第五研究室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1-428,共8页
基金
国防预研基金资助项目(No.51311020301)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No.SKLLIM0906)
文摘
为了能通过背光面温度测量获得材料激光耦合系数,从傅里叶热传导方程出发,在一定的近似条件下推导出了不透明金属材料的表面激光耦合系数与背光面温升的关系表达式,给出了工程反演算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反演算法进行了验证:一是用反演算法计算30CrMnSiA材料的1.3μm激光耦合系数,与文献报道的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另外是实验测量4 mm-30CrMnSi钢板的背光面温升,反演得到1.3μm激光耦合系数随辐照时间和温度的变化,然后数值计算背光面温升并与原始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借助于背光面测温反演激光耦合系数的方法可行,精度可以满足激光辐照效应研究的要求。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耦合系数
反演算法
金属板
温度分布
Keywords
laser technology
laser coupling coefficient
inversion algorithm
metal plat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TG156.99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原位渗透率试验反演岩石孔隙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
1
4
作者
曹渊
牛冠毅
王铁良
王英杰
机构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第五研究室
西安通信学院光通信实验室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2-27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91330205)资助项目~~
文摘
为了获取岩石的原位孔隙度,在原位稳态渗透率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主要参数的瞬态气体渗流模型,构造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孔隙度反演模型,分别采用原位渗透率试验中获取的岩石渗透率和瞬态压降数据作为已知量和观测数据,形成了基于原位渗透率试验反演岩石孔隙度的新方法。针对某场地的原位渗透率试验数据,分析了孔隙度对压降曲线的影响及孔隙度反演的可行性,编制了并行孔隙度反演程序,在大型计算机上对两个钻孔的孔隙度进行了反演并证明了反演结果的惟一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测量验证了反演结果的正确性。作为一种原位试验方法,对岩石及其孔隙结构破坏较小,其孔隙度反演结果比实验室测量法具有更好的区域代表性,反演结果可应用于气体泄漏行为模拟中。
关键词
原位试验
渗透率
孔隙度
反演
Keywords
in-situ test
permeability
porosity
inversion
分类号
O357.3 [理学—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易损性评估的分层贝叶斯网络模型
刘钰
韩峰
陆希成
王建国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切向气流对激光加热金属板非熔化穿孔效应的影响
刘峰
彭国良
杜太焦
郑艳丽
阎辉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金属材料表面激光耦合系数的反演
刘峰
王立君
王玉恒
杜太焦
韦成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原位渗透率试验反演岩石孔隙度的新方法
曹渊
牛冠毅
王铁良
王英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