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地面试验激光燃烧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志云 叶景峰 +6 位作者 张振荣 王晟 李国华 邵珺 陶波 赵新艳 方波浪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42,共10页
为了研究湍流燃烧基础问题和改进实际燃烧装置性能,基于激光的燃烧诊断技术已发展成为当前发动机湍流燃烧实验研究的主要测量工具。在已发展的激光燃烧诊断技术中,每种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发动机模型燃烧室内部流场测... 为了研究湍流燃烧基础问题和改进实际燃烧装置性能,基于激光的燃烧诊断技术已发展成为当前发动机湍流燃烧实验研究的主要测量工具。在已发展的激光燃烧诊断技术中,每种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发动机模型燃烧室内部流场测量的要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激光诊断技术。在温度测量中,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技术主要用于单点温度测量,单脉冲CARS谱测温不确定度优于5%;高时空分辨温度场的测量需要采用双色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测温方法,但其测温精度通常也会相应降低。在速度测量中,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适用于低速流场速度的精细测量,羟基分子标记测速(HTV)技术适用于高温超声速甚至高超声速流场的速度测量,HTV测速不确定度可优于4%。在组分浓度测量中,主要采用自发拉曼散射(Spontaneous Raman Scattering,SRS)和PLIF技术进行主要组分和中间反应物的浓度分布测量。本文对航空发动机湍流燃烧温度、速度、组分浓度等参量的高时空分辨测量所涉及的激光燃烧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诊断 激光 温度 速度 组分浓度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激光辐照铝靶温度分布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振宝 吴勇 +2 位作者 杨鹏翎 冯国斌 张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61-2065,共5页
采用喷砂、磨砂、镀金表面处理工艺得到了铝靶的激光能量耦合系数。从经典傅里叶热传导方程出发,建立了强激光辐照铝靶下铝靶温度场分布数值模拟理论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了连续激光辐照下铝靶的温度场分布,给出了连续均匀光... 采用喷砂、磨砂、镀金表面处理工艺得到了铝靶的激光能量耦合系数。从经典傅里叶热传导方程出发,建立了强激光辐照铝靶下铝靶温度场分布数值模拟理论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了连续激光辐照下铝靶的温度场分布,给出了连续均匀光斑和高斯光斑辐照下,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的铝靶所对应的最大温升。开展了铝靶强激光辐照验证实验,利用热电偶实际测量得到了辐照激光光斑中心对应的铝靶背表面最大温升,该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对铝靶前表面的烧蚀形貌进行了分析,与理论计算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相符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激光 表面处理 耦合系数 温度场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50nm掺镱光纤激光器输出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谌鸿伟 沈炎龙 +5 位作者 陶蒙蒙 栾昆鹏 黄珂 于力 易爱平 冯国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共6页
以光纤光栅对为激光腔、双包层掺镱光纤为增益介质、976nm半导体激光器为泵浦源,研制全光纤化的1 150nm波段长波光纤激光振荡器.在室温下实现了最大平均输出功率为12.7 W的1 150nm波段单模光纤激光输出,激光振荡器的光光转换效率为42.3... 以光纤光栅对为激光腔、双包层掺镱光纤为增益介质、976nm半导体激光器为泵浦源,研制全光纤化的1 150nm波段长波光纤激光振荡器.在室温下实现了最大平均输出功率为12.7 W的1 150nm波段单模光纤激光输出,激光振荡器的光光转换效率为42.33%.最大功率输出时,激光中心波长为1 150.48nm,光谱的3dB线宽为0.45nm,边模抑制比达38dB.该研究对研制1 150nm波段高功率光纤激光振荡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 1 150nm波段 激光振荡器 放大自发辐射谱 寄生激光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气发动机湍流燃烧场激光定量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晶儒 胡志云 +7 位作者 叶景峰 张振荣 王晟 李国华 邵珺 陶波 方波浪 冯国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8,共18页
燃烧流场参数的定量测量是发动机研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煤油为燃料的喷气发动机内流场是高温、高压的强湍流复杂燃烧场。本文针对喷气发动机燃烧流场温度、速度、组分浓度等主要参数定量测量的需求,重点介绍本实验室研发的相干... 燃烧流场参数的定量测量是发动机研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煤油为燃料的喷气发动机内流场是高温、高压的强湍流复杂燃烧场。本文针对喷气发动机燃烧流场温度、速度、组分浓度等主要参数定量测量的需求,重点介绍本实验室研发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测温、OH示踪测速(HTV)、自发拉曼散射(SRS)测量组分浓度的实验系统及其在发动机燃烧流场诊断中的应用。具体分析定量测量的难点,提出解决方法和攻克的关键技术,给出地面试验现场测量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发动机 燃烧流场 激光诊断 定量测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链式HF激光器能量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松青 马连英 +5 位作者 黄珂 沈炎龙 李高鹏 栾昆鹏 朱峰 易爱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2,共4页
为提高非链式电激励脉冲HF激光的能量稳定性,分析了激光产生反应动力学和影响激光能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得知基态HF分子的生成、工作气体的温度上升以及工作气体C2H6的消耗是激光能量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经实验研究,没有采用任何反应... 为提高非链式电激励脉冲HF激光的能量稳定性,分析了激光产生反应动力学和影响激光能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得知基态HF分子的生成、工作气体的温度上升以及工作气体C2H6的消耗是激光能量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经实验研究,没有采用任何反应产物去除方法的情况下,激光器输出1600个脉冲激光后,激光能量下降率达31%,采用沸石分子筛吸附单元对基态HF分子进行吸附后,同样输出1600个脉冲激光,激光能量基本趋于平稳状态,且输出约5500个脉冲激光后,激光能量较初始平均值仅有10%的下降;另外,在激光器运行过程中,恢复工作气体的初始温度和补充少量的C2H6也能改善激光能量的稳定性,其中补充25%的C2H6气体可使激光能量提高近8%。由激光产生反应动力学和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增加分子筛吸附单元、工作气体温控单元和工作气体实时补给单元可提高激光能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激励脉冲HF激光器 能量稳定性 吸附技术 工作气体 沸石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激励重频HF激光器非稳腔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松青 黄珂 +2 位作者 沈炎龙 易爱平 瞿谱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5-60,共6页
为实现电激励重频HF激光远距离传输,在较短的谐振腔内产生大模体积的高质量激光束,开展了激光器正支虚共焦非稳腔的结构设计、仿真计算和实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放大率M的增大,远场光斑中心亮斑包含的能量逐渐增大,能量向中心转移... 为实现电激励重频HF激光远距离传输,在较短的谐振腔内产生大模体积的高质量激光束,开展了激光器正支虚共焦非稳腔的结构设计、仿真计算和实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放大率M的增大,远场光斑中心亮斑包含的能量逐渐增大,能量向中心转移,远场光斑尺寸和远场发散角也随放大率M增大而减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放大率M的增大,远场光强分布、光斑尺寸和发散角变化规律与仿真结果一致,但输出激光能量以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变化。综合考虑高光束质量和高能量的指标要求,在流场正常工作情况下,当放大率M为3.0时,获得了远场发散角为2.37倍衍射极限和激光能量稍低于稳定腔(约为稳定腔激光能量的94.6%)的重频激光输出,满足激光远距离传输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激励重频HF激光器 非稳腔 流场 光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激光辐照实验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林柱 王立君 +3 位作者 韦成华 林新伟 刘峰 叶锡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09-1711,1715,共4页
在复合材料激光烧蚀研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激光的吸收问题。利用积分球法测量了材料蒙皮层及材料整体结构对1.319μm红外激光的反射率和透过率,获得了蒙皮层材料激光吸收特性随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表面状态变化导致的反射与透射... 在复合材料激光烧蚀研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激光的吸收问题。利用积分球法测量了材料蒙皮层及材料整体结构对1.319μm红外激光的反射率和透过率,获得了蒙皮层材料激光吸收特性随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表面状态变化导致的反射与透射特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蜂窝夹层材料激光烧蚀前后的反射、透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材料表面碳化后对近红外激光的反射率由30%降为10%左右,透过率由40%降为0,平均吸收率由30%增加到90%,蜂窝夹层材料对激光的吸收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激光烧蚀 反射与透射 吸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作用下石墨反射特性研究
8
作者 王振宝 杨鹏翎 +2 位作者 邵碧波 吴勇 冯刚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6-739,共4页
构建了表面反射特性的测定装置,开展了激光作用下石墨材料反射特性研究,测量得到了石墨材料表面反射特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探讨了反射特性随温度发生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1.064μm连续激光辐照作用下,石墨材料温度达到400℃以上... 构建了表面反射特性的测定装置,开展了激光作用下石墨材料反射特性研究,测量得到了石墨材料表面反射特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探讨了反射特性随温度发生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1.064μm连续激光辐照作用下,石墨材料温度达到400℃以上时,其反射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最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石墨表面反射特性也由激光加载前的混合反射转变为加载后的漫反射。石墨表面反射特性的变化,与激光加载作用下石墨材料中有机物质分解以及其内部空隙中残留有一定量的微小灰分被烧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反射 反射率 激光辐照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照下预加载CFRC层合板断裂行为实验研究
9
作者 韩永超 韦成华 +2 位作者 张冉 王家伟 吕玉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48,共6页
针对激光与机械载荷联合作用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增强复合材料(CFRC)层合板失效时间的预测需求,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密度(70~210 W/cm^(2))、不同预应力水平(拉伸强度的50%和70%)、不同光斑尺寸(拉伸试件宽度的70%和100%)下2 mm厚层合... 针对激光与机械载荷联合作用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增强复合材料(CFRC)层合板失效时间的预测需求,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密度(70~210 W/cm^(2))、不同预应力水平(拉伸强度的50%和70%)、不同光斑尺寸(拉伸试件宽度的70%和100%)下2 mm厚层合板的失效机理,获取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断裂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预加载层合板失效机制为迎光面环氧树脂基底材料热解、纤维氧化断裂,背光面剩余结构偏脆性断裂;在预应力一定条件下,试件断裂时间与辐照激光功率密度成指数规律;预应力水平对断裂时间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 预加载 CFRC层合板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光谱技术在燃烧流场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0
作者 刘晶儒 胡志云 +8 位作者 张振荣 关小伟 王晟 陶波 叶景峰 张立荣 黄梅生 赵新艳 叶锡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4-296,共13页
介绍了用于燃烧流场诊断的激光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叙述了相干反斯托克斯喇曼散射、自发振动喇曼散射、激光诱导荧光、分子滤波瑞利散射、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系统。给出并分析了激光光谱技术对预混火焰... 介绍了用于燃烧流场诊断的激光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叙述了相干反斯托克斯喇曼散射、自发振动喇曼散射、激光诱导荧光、分子滤波瑞利散射、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系统。给出并分析了激光光谱技术对预混火焰稳态燃烧场和固体燃剂瞬态燃烧场的温度、主要组分及浓度、流场密度和火焰构造测量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激光光谱的燃烧诊断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稳态燃烧场的高精度测量,而且能够应用于复杂的瞬态燃烧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谱 稳态燃烧场 瞬态燃烧场 光谱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激光远场光斑强度分布测量技术 被引量:19
11
作者 冯国斌 杨鹏翎 +3 位作者 王群书 刘福华 叶锡生 安毓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15-1619,共5页
准确测量激光远场光斑强度时空分布是分析强激光大气传输效应和评价激光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概述了测量激光光斑强度分布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性,重点叙述了基于阵列探测法的强激光远场光斑强度分布测量技术,总结分析了量热阵列法、光电... 准确测量激光远场光斑强度时空分布是分析强激光大气传输效应和评价激光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概述了测量激光光斑强度分布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性,重点叙述了基于阵列探测法的强激光远场光斑强度分布测量技术,总结分析了量热阵列法、光电阵列法和量热/光电复合法等三类阵列探测系统应用特点。最后介绍了两种分别用于测量连续波高能激光和重频脉冲激光的光电阵列靶斑仪,系统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能够满足运动靶目标上强激光参数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斑分布 阵列探测器 时空分布 强激光 高能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0ps激光脉冲辐照可见光面阵Si-CCD的实验 被引量:16
12
作者 蔡跃 叶锡生 +3 位作者 马志亮 王立君 冯国斌 陈林柱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7-462,共6页
开展了532 nm ps激光辐照面阵Si-CCD的实验研究,建立了532 nm,170 ps激光辐照Si-CCD效应实验测量系统,观察到了各种典型的干扰和损伤效应现象并测量了阈值。对破坏后的CCD器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并深入分析了各种典型实验现象和... 开展了532 nm ps激光辐照面阵Si-CCD的实验研究,建立了532 nm,170 ps激光辐照Si-CCD效应实验测量系统,观察到了各种典型的干扰和损伤效应现象并测量了阈值。对破坏后的CCD器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并深入分析了各种典型实验现象和电路层面的损伤机理。开展了10 ns和150 fs激光对CCD探测器的辐照效应实验,并对不同脉宽激光与CCD相互作用阈值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激光能量密度为10^-8-10^-3J/cm^2时,会干扰CCD成像;激光能量密度超过10^-1J/cm^2时,则会出现CCD永久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 激光损伤 Ps激光脉冲 Si-CCD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XeCl准分子激光系统前端平滑实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薛全喜 赵学庆 +2 位作者 华恒祺 郑国鑫 张永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2-339,共8页
为得到物面光强分布均匀、能量尽量大的部分相干XeCl准分子激光前端种子光,采用放大自发辐射(ASE)法和散射法开展了前端平滑实验研究。首先,基于一台窄脉冲XeCl准分子激光器,研究了种子光的物面光斑均匀性、能量和发散角随光束口径及... 为得到物面光强分布均匀、能量尽量大的部分相干XeCl准分子激光前端种子光,采用放大自发辐射(ASE)法和散射法开展了前端平滑实验研究。首先,基于一台窄脉冲XeCl准分子激光器,研究了种子光的物面光斑均匀性、能量和发散角随光束口径及物面位置的变化规律。然后,分析了影响种子光参数的因素。最后,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显示:ASE法种子光物面光斑不均匀性最小为2.01%,能量为微焦量级,但发散角在水平和竖直方向有较大差别;散射法种子光物面光斑不均匀性最小为1.54%,能量为百纳焦量级,发散角为5.5 mrad,衍射极限倍数处于1437可调。前端泵浦腔尺寸和入射激光能量、散射板上光斑大小、收集透镜焦距分别是影响两种种子光参数的重要因素。经初级放大器放大后,光束物面光斑不均匀性为2.04%,能量达到8.0 mJ,满足高功率XeCl准分子激光角多路系统建设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XECL激光 光束平滑 均匀性 放大自发辐射 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波长调制技术在线测量燃烧场温度 被引量:8
14
作者 陶波 赵新艳 +4 位作者 胡志云 叶景峰 张立荣 叶锡生 刘晶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7-1500,共4页
介绍了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波长调制技术的测温原理。通过选择水在1 397.75nm和1 397.87nm处两条邻近的吸收线,运用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对二极管激光器进行控制和信号采集,实现了TDLAS波长调制技术对标定燃烧炉甲烷/空气预混... 介绍了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波长调制技术的测温原理。通过选择水在1 397.75nm和1 397.87nm处两条邻近的吸收线,运用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对二极管激光器进行控制和信号采集,实现了TDLAS波长调制技术对标定燃烧炉甲烷/空气预混火焰温度的实时在线测量,测量重复频率为250Hz。分析了温度测量数据抖动的原因,结果表明燃烧过程中火焰本身温度的抖动是测量结果波动的主要原因,测量系统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小于53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激光 吸收光谱 二次谐波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实验中激励激光的光束整形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振荣 王晟 +4 位作者 李国华 赵新艳 叶景峰 胡志云 叶锡生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3期359-364,共6页
分析了激励激光光强分布对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实验中荧光强度的影响。基于柱面微透镜列阵设计了一套激光片状光束匀滑整形系统,并根据PLIF实验的具体要求,通过光线追迹方法优化了系统参数。建立了片状光束整形实验系统,对染料激光... 分析了激励激光光强分布对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实验中荧光强度的影响。基于柱面微透镜列阵设计了一套激光片状光束匀滑整形系统,并根据PLIF实验的具体要求,通过光线追迹方法优化了系统参数。建立了片状光束整形实验系统,对染料激光进行了匀滑整形,获得了不均匀性<4%的均匀片状光束,满足了PLIF实验所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LIF实验系统,获得了酒精灯火焰和CH4/air预混火焰中OH的二维荧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整形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 柱面微透镜列阵 片状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链式脉冲HF激光器激光介质净化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松青 马连英 +7 位作者 黄珂 唐影 黄超 安晓霞 沈炎龙 栾昆鹏 李高鹏 易爱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共5页
反应产物基态HF分子对激态HF分子的碰撞弛豫是导致非链式脉冲HF激光器激光能量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该问题,理论分析了3A型分子筛去除基态HF分子的可行性,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不采用任何激光介质净化技术情况下,激光... 反应产物基态HF分子对激态HF分子的碰撞弛豫是导致非链式脉冲HF激光器激光能量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该问题,理论分析了3A型分子筛去除基态HF分子的可行性,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不采用任何激光介质净化技术情况下,激光器重复频率50 Hz出光20s的激光能量下降率高达52%,无法满足高功率重频HF/DF激光器的应用需求.在激光器循环管道中增加3A型分子筛吸附单元之后,激光器连续10余次重复频率50 Hz出光20s的激光能量下降率小于15%,其中首次出光能量下降率仅为7.2%,提高了激光能量稳定性且延长了激光介质使用寿命.3A型分子筛不仅对基态HF分子具有良好吸附效果,而且具有再生活化功能,有望取代非链式脉冲HF激光器激光介质净化技术中常用的化学吸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激光能量 净化技术 电激励脉冲HF激光器 基态HF分子 3A型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速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叶景峰 胡志云 +1 位作者 刘晶儒 宋文艳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7 61,61,共8页
分子标记示踪技术是用于流场显示和速度测量的一类激光诊断技术。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方法、分子标记显示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对分子标记示踪测量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列举了OH和NO分子标记示踪技术在超声速... 分子标记示踪技术是用于流场显示和速度测量的一类激光诊断技术。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方法、分子标记显示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对分子标记示踪测量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列举了OH和NO分子标记示踪技术在超声速流动、边界层流动及发动机尾流的测量应用实例,并对实际应用中反应流场背景干扰、测量环境的强振动和内流场测量中光学窗口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诊断 分子标记示踪 速度测量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偏振光谱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CH_4/AIR火焰参数测量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振荣 黄梅生 +4 位作者 胡志云 张立荣 赵新艳 叶锡生 刘晶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821-2825,共5页
建立了激光诱导偏振光谱(LIPS)和激光诱导荧光(LIF)联合的燃烧流场诊断系统,测量了CH4/AIR预混火焰中心不同高度处的OH荧光光谱和激光诱导偏振光谱,计算了OH的浓度及燃烧场温度分布。分析了燃烧炉表面对荧光收集效率的影响,并对两种技... 建立了激光诱导偏振光谱(LIPS)和激光诱导荧光(LIF)联合的燃烧流场诊断系统,测量了CH4/AIR预混火焰中心不同高度处的OH荧光光谱和激光诱导偏振光谱,计算了OH的浓度及燃烧场温度分布。分析了燃烧炉表面对荧光收集效率的影响,并对两种技术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比对,获得了火焰中心OH密度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联合LIPS和LIF两种技术测量CH4/AIR预混火焰参数是可行的,两种技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OH浓度的相对偏差小于5%,温度的相对偏差小于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偏振光谱 荧光 燃烧诊断 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的测量技术在燃烧流场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晶儒 胡志云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1-549,共19页
分析了工业发动机湍流燃烧场诊断的需求和面临的挑战,介绍了燃烧流场组分浓度、温度和速度等主要参数的激光测量技术,给出了其基本原理、在燃烧场诊断中的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技术的特点及其适用性。简介了多参数综合诊断... 分析了工业发动机湍流燃烧场诊断的需求和面临的挑战,介绍了燃烧流场组分浓度、温度和速度等主要参数的激光测量技术,给出了其基本原理、在燃烧场诊断中的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技术的特点及其适用性。简介了多参数综合诊断的作用和进展。对目前诊断和测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诊断 激光 组分浓度 温度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频XeF蓝绿激光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力 马连英 +9 位作者 易爱平 黄超 朱峰 安晓霞 沈炎龙 钱航 黄欣 黄珂 叶锡生 刘晶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39-1842,共4页
利用表面放电光泵浦技术,研制了重频XeF(C-A)激光器,运行频率达到10 Hz。研究了运行频率、气体流量对激光输出能量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输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气流量可有效改善重频输出能量的稳定性。同时,还给出... 利用表面放电光泵浦技术,研制了重频XeF(C-A)激光器,运行频率达到10 Hz。研究了运行频率、气体流量对激光输出能量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输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气流量可有效改善重频输出能量的稳定性。同时,还给出了优化实验条件下不同运行频率连续20个脉冲较为理想的输出结果。运行频率分别为1,2,5 Hz时,输出能量稳定性较好,输出能量大于4.0 J;气流量大于53 L/s时,10Hz重频运行的输出稳定性已显著提高,平均输出能量也达到1.8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F(C-A)激光 重复频率 光泵浦 蓝绿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