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地面试验激光燃烧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志云 叶景峰 +6 位作者 张振荣 王晟 李国华 邵珺 陶波 赵新艳 方波浪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42,共10页
为了研究湍流燃烧基础问题和改进实际燃烧装置性能,基于激光的燃烧诊断技术已发展成为当前发动机湍流燃烧实验研究的主要测量工具。在已发展的激光燃烧诊断技术中,每种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发动机模型燃烧室内部流场测... 为了研究湍流燃烧基础问题和改进实际燃烧装置性能,基于激光的燃烧诊断技术已发展成为当前发动机湍流燃烧实验研究的主要测量工具。在已发展的激光燃烧诊断技术中,每种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发动机模型燃烧室内部流场测量的要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激光诊断技术。在温度测量中,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技术主要用于单点温度测量,单脉冲CARS谱测温不确定度优于5%;高时空分辨温度场的测量需要采用双色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测温方法,但其测温精度通常也会相应降低。在速度测量中,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适用于低速流场速度的精细测量,羟基分子标记测速(HTV)技术适用于高温超声速甚至高超声速流场的速度测量,HTV测速不确定度可优于4%。在组分浓度测量中,主要采用自发拉曼散射(Spontaneous Raman Scattering,SRS)和PLIF技术进行主要组分和中间反应物的浓度分布测量。本文对航空发动机湍流燃烧温度、速度、组分浓度等参量的高时空分辨测量所涉及的激光燃烧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诊断 激光 温度 速度 组分浓度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激光辐照铝靶温度分布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振宝 吴勇 +2 位作者 杨鹏翎 冯国斌 张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61-2065,共5页
采用喷砂、磨砂、镀金表面处理工艺得到了铝靶的激光能量耦合系数。从经典傅里叶热传导方程出发,建立了强激光辐照铝靶下铝靶温度场分布数值模拟理论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了连续激光辐照下铝靶的温度场分布,给出了连续均匀光... 采用喷砂、磨砂、镀金表面处理工艺得到了铝靶的激光能量耦合系数。从经典傅里叶热传导方程出发,建立了强激光辐照铝靶下铝靶温度场分布数值模拟理论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了连续激光辐照下铝靶的温度场分布,给出了连续均匀光斑和高斯光斑辐照下,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的铝靶所对应的最大温升。开展了铝靶强激光辐照验证实验,利用热电偶实际测量得到了辐照激光光斑中心对应的铝靶背表面最大温升,该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对铝靶前表面的烧蚀形貌进行了分析,与理论计算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相符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激光 表面处理 耦合系数 温度场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链式HF激光器能量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松青 马连英 +5 位作者 黄珂 沈炎龙 李高鹏 栾昆鹏 朱峰 易爱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2,共4页
为提高非链式电激励脉冲HF激光的能量稳定性,分析了激光产生反应动力学和影响激光能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得知基态HF分子的生成、工作气体的温度上升以及工作气体C2H6的消耗是激光能量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经实验研究,没有采用任何反应... 为提高非链式电激励脉冲HF激光的能量稳定性,分析了激光产生反应动力学和影响激光能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得知基态HF分子的生成、工作气体的温度上升以及工作气体C2H6的消耗是激光能量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经实验研究,没有采用任何反应产物去除方法的情况下,激光器输出1600个脉冲激光后,激光能量下降率达31%,采用沸石分子筛吸附单元对基态HF分子进行吸附后,同样输出1600个脉冲激光,激光能量基本趋于平稳状态,且输出约5500个脉冲激光后,激光能量较初始平均值仅有10%的下降;另外,在激光器运行过程中,恢复工作气体的初始温度和补充少量的C2H6也能改善激光能量的稳定性,其中补充25%的C2H6气体可使激光能量提高近8%。由激光产生反应动力学和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增加分子筛吸附单元、工作气体温控单元和工作气体实时补给单元可提高激光能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激励脉冲HF激光器 能量稳定性 吸附技术 工作气体 沸石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气发动机湍流燃烧场激光定量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晶儒 胡志云 +7 位作者 叶景峰 张振荣 王晟 李国华 邵珺 陶波 方波浪 冯国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8,共18页
燃烧流场参数的定量测量是发动机研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煤油为燃料的喷气发动机内流场是高温、高压的强湍流复杂燃烧场。本文针对喷气发动机燃烧流场温度、速度、组分浓度等主要参数定量测量的需求,重点介绍本实验室研发的相干... 燃烧流场参数的定量测量是发动机研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煤油为燃料的喷气发动机内流场是高温、高压的强湍流复杂燃烧场。本文针对喷气发动机燃烧流场温度、速度、组分浓度等主要参数定量测量的需求,重点介绍本实验室研发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测温、OH示踪测速(HTV)、自发拉曼散射(SRS)测量组分浓度的实验系统及其在发动机燃烧流场诊断中的应用。具体分析定量测量的难点,提出解决方法和攻克的关键技术,给出地面试验现场测量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发动机 燃烧流场 激光诊断 定量测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激励重频HF激光器非稳腔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松青 黄珂 +2 位作者 沈炎龙 易爱平 瞿谱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5-60,共6页
为实现电激励重频HF激光远距离传输,在较短的谐振腔内产生大模体积的高质量激光束,开展了激光器正支虚共焦非稳腔的结构设计、仿真计算和实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放大率M的增大,远场光斑中心亮斑包含的能量逐渐增大,能量向中心转移... 为实现电激励重频HF激光远距离传输,在较短的谐振腔内产生大模体积的高质量激光束,开展了激光器正支虚共焦非稳腔的结构设计、仿真计算和实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放大率M的增大,远场光斑中心亮斑包含的能量逐渐增大,能量向中心转移,远场光斑尺寸和远场发散角也随放大率M增大而减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放大率M的增大,远场光强分布、光斑尺寸和发散角变化规律与仿真结果一致,但输出激光能量以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变化。综合考虑高光束质量和高能量的指标要求,在流场正常工作情况下,当放大率M为3.0时,获得了远场发散角为2.37倍衍射极限和激光能量稍低于稳定腔(约为稳定腔激光能量的94.6%)的重频激光输出,满足激光远距离传输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激励重频HF激光器 非稳腔 流场 光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作用下石墨反射特性研究
6
作者 王振宝 杨鹏翎 +2 位作者 邵碧波 吴勇 冯刚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6-739,共4页
构建了表面反射特性的测定装置,开展了激光作用下石墨材料反射特性研究,测量得到了石墨材料表面反射特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探讨了反射特性随温度发生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1.064μm连续激光辐照作用下,石墨材料温度达到400℃以上... 构建了表面反射特性的测定装置,开展了激光作用下石墨材料反射特性研究,测量得到了石墨材料表面反射特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探讨了反射特性随温度发生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1.064μm连续激光辐照作用下,石墨材料温度达到400℃以上时,其反射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最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石墨表面反射特性也由激光加载前的混合反射转变为加载后的漫反射。石墨表面反射特性的变化,与激光加载作用下石墨材料中有机物质分解以及其内部空隙中残留有一定量的微小灰分被烧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反射 反射率 激光辐照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照下预加载CFRC层合板断裂行为实验研究
7
作者 韩永超 韦成华 +2 位作者 张冉 王家伟 吕玉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48,共6页
针对激光与机械载荷联合作用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增强复合材料(CFRC)层合板失效时间的预测需求,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密度(70~210 W/cm^(2))、不同预应力水平(拉伸强度的50%和70%)、不同光斑尺寸(拉伸试件宽度的70%和100%)下2 mm厚层合... 针对激光与机械载荷联合作用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增强复合材料(CFRC)层合板失效时间的预测需求,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密度(70~210 W/cm^(2))、不同预应力水平(拉伸强度的50%和70%)、不同光斑尺寸(拉伸试件宽度的70%和100%)下2 mm厚层合板的失效机理,获取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断裂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预加载层合板失效机制为迎光面环氧树脂基底材料热解、纤维氧化断裂,背光面剩余结构偏脆性断裂;在预应力一定条件下,试件断裂时间与辐照激光功率密度成指数规律;预应力水平对断裂时间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 预加载 CFRC层合板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激光远场光斑强度分布测量技术 被引量:18
8
作者 冯国斌 杨鹏翎 +3 位作者 王群书 刘福华 叶锡生 安毓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15-1619,共5页
准确测量激光远场光斑强度时空分布是分析强激光大气传输效应和评价激光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概述了测量激光光斑强度分布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性,重点叙述了基于阵列探测法的强激光远场光斑强度分布测量技术,总结分析了量热阵列法、光电... 准确测量激光远场光斑强度时空分布是分析强激光大气传输效应和评价激光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概述了测量激光光斑强度分布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性,重点叙述了基于阵列探测法的强激光远场光斑强度分布测量技术,总结分析了量热阵列法、光电阵列法和量热/光电复合法等三类阵列探测系统应用特点。最后介绍了两种分别用于测量连续波高能激光和重频脉冲激光的光电阵列靶斑仪,系统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能够满足运动靶目标上强激光参数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斑分布 阵列探测器 时空分布 强激光 高能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波长调制技术在线测量燃烧场温度 被引量:8
9
作者 陶波 赵新艳 +4 位作者 胡志云 叶景峰 张立荣 叶锡生 刘晶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7-1500,共4页
介绍了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波长调制技术的测温原理。通过选择水在1 397.75nm和1 397.87nm处两条邻近的吸收线,运用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对二极管激光器进行控制和信号采集,实现了TDLAS波长调制技术对标定燃烧炉甲烷/空气预混... 介绍了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波长调制技术的测温原理。通过选择水在1 397.75nm和1 397.87nm处两条邻近的吸收线,运用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对二极管激光器进行控制和信号采集,实现了TDLAS波长调制技术对标定燃烧炉甲烷/空气预混火焰温度的实时在线测量,测量重复频率为250Hz。分析了温度测量数据抖动的原因,结果表明燃烧过程中火焰本身温度的抖动是测量结果波动的主要原因,测量系统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小于53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激光 吸收光谱 二次谐波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速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叶景峰 胡志云 +1 位作者 刘晶儒 宋文艳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7 61,61,共8页
分子标记示踪技术是用于流场显示和速度测量的一类激光诊断技术。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方法、分子标记显示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对分子标记示踪测量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列举了OH和NO分子标记示踪技术在超声速... 分子标记示踪技术是用于流场显示和速度测量的一类激光诊断技术。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方法、分子标记显示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对分子标记示踪测量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列举了OH和NO分子标记示踪技术在超声速流动、边界层流动及发动机尾流的测量应用实例,并对实际应用中反应流场背景干扰、测量环境的强振动和内流场测量中光学窗口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诊断 分子标记示踪 速度测量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偏振光谱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CH_4/AIR火焰参数测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振荣 黄梅生 +4 位作者 胡志云 张立荣 赵新艳 叶锡生 刘晶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821-2825,共5页
建立了激光诱导偏振光谱(LIPS)和激光诱导荧光(LIF)联合的燃烧流场诊断系统,测量了CH4/AIR预混火焰中心不同高度处的OH荧光光谱和激光诱导偏振光谱,计算了OH的浓度及燃烧场温度分布。分析了燃烧炉表面对荧光收集效率的影响,并对两种技... 建立了激光诱导偏振光谱(LIPS)和激光诱导荧光(LIF)联合的燃烧流场诊断系统,测量了CH4/AIR预混火焰中心不同高度处的OH荧光光谱和激光诱导偏振光谱,计算了OH的浓度及燃烧场温度分布。分析了燃烧炉表面对荧光收集效率的影响,并对两种技术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比对,获得了火焰中心OH密度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联合LIPS和LIF两种技术测量CH4/AIR预混火焰参数是可行的,两种技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OH浓度的相对偏差小于5%,温度的相对偏差小于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偏振光谱 荧光 燃烧诊断 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频XeF蓝绿激光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力 马连英 +9 位作者 易爱平 黄超 朱峰 安晓霞 沈炎龙 钱航 黄欣 黄珂 叶锡生 刘晶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39-1842,共4页
利用表面放电光泵浦技术,研制了重频XeF(C-A)激光器,运行频率达到10 Hz。研究了运行频率、气体流量对激光输出能量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输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气流量可有效改善重频输出能量的稳定性。同时,还给出... 利用表面放电光泵浦技术,研制了重频XeF(C-A)激光器,运行频率达到10 Hz。研究了运行频率、气体流量对激光输出能量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输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气流量可有效改善重频输出能量的稳定性。同时,还给出了优化实验条件下不同运行频率连续20个脉冲较为理想的输出结果。运行频率分别为1,2,5 Hz时,输出能量稳定性较好,输出能量大于4.0 J;气流量大于53 L/s时,10Hz重频运行的输出稳定性已显著提高,平均输出能量也达到1.8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F(C-A)激光 重复频率 光泵浦 蓝绿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eF(C-A)蓝绿激光线宽压缩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峰 于力 +3 位作者 安晓霞 易爱平 马连英 黄超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88-2592,共5页
利用表面放电光泵浦XeF(C-A)蓝绿激光器开展了激光线宽压缩技术研究,分别采用谐振腔腔镜谱带重叠法和光栅谐振腔法实现了线宽小于10 nm的窄线宽激光输出。采用谐振腔腔镜谱带重叠法,激光输出线宽约7 nm,采用光栅谐振腔法可以将激光线... 利用表面放电光泵浦XeF(C-A)蓝绿激光器开展了激光线宽压缩技术研究,分别采用谐振腔腔镜谱带重叠法和光栅谐振腔法实现了线宽小于10 nm的窄线宽激光输出。采用谐振腔腔镜谱带重叠法,激光输出线宽约7 nm,采用光栅谐振腔法可以将激光线宽压缩到约1 nm,并实现XeF(C-A)激光的可调谐输出,调谐范围为470~49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F(C-A)激光 线宽压缩 可调谐 谐振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链式重复频率HF激光器激光介质净化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连英 周松青 +3 位作者 黄超 黄珂 李高鹏 安晓霞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9,共6页
开展了分子筛对非链式电激励重频HF激光器中基态HF分子吸附技术研究,设计了新型的分子筛吸附装置,进行了大量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3A分子筛为有效的吸附剂,实现了HF激光器在50 Hz/20s条件下运行时平均激光能量下降率小于5%,大大提高了... 开展了分子筛对非链式电激励重频HF激光器中基态HF分子吸附技术研究,设计了新型的分子筛吸附装置,进行了大量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3A分子筛为有效的吸附剂,实现了HF激光器在50 Hz/20s条件下运行时平均激光能量下降率小于5%,大大提高了激光能量的稳定性,延长了激光介质的使用寿命。开展了激光器工作于不同频率条件下使用3A型分子筛吸附装置时的激光能量情况研究,并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了3A型分子筛的再生活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HF激光器 基态HF分子 吸附 3A型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HF激光器的气体火花开关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影 易爱平 +4 位作者 朱峰 黄珂 于力 钱航 傅汝廉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4-838,共5页
气体火花开关是放电激励脉冲HF激光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激光器的正常运转。本文介绍了气体火花开关的设计,并对其静态自击穿特性和动态触发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开关工作气压为0.1~0.4 MPa情况下,静态自击... 气体火花开关是放电激励脉冲HF激光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激光器的正常运转。本文介绍了气体火花开关的设计,并对其静态自击穿特性和动态触发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开关工作气压为0.1~0.4 MPa情况下,静态自击穿电压约10~30 kV,且稳定性较好;在触发电压前沿约20 ns,幅值约45 kV的情况下,欠压比大于80%时,开关时延小于120 ns,开关抖动小于6 ns;开关具有较大的工作范围,约为55%~60%。开关用于放电激励脉冲HF激光器,实现了激光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火花开关 自击穿 触发 开关时延 开关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碘化学激光器故障诊断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政 张世强 孙艳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为了解决氧碘化学激光器通过常规诊断故障定位困难的问题,采用建立的氧碘化学激光器功率失常故障树模型,结合氧碘化学激光器常用的8个监测参数:碘腔压力、碘文氏管压力、p-t曲线、主氦压力、氯气压力、氧发生器压力、上游压力和光腔压力... 为了解决氧碘化学激光器通过常规诊断故障定位困难的问题,采用建立的氧碘化学激光器功率失常故障树模型,结合氧碘化学激光器常用的8个监测参数:碘腔压力、碘文氏管压力、p-t曲线、主氦压力、氯气压力、氧发生器压力、上游压力和光腔压力,提出采用故障树和在线监测参数相结合的办法,基于3σ法则的判断标准对氧碘化学激光器进行故障诊断,故障诊断正确率达到94.5%,并对出现的故障提出了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碘化学激光器 故障诊断 故障树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雾化场的数字全息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青 曹娜 +3 位作者 曹亮 韩长材 雷岚 王清华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为了获取静电雾化场中雾滴的空间位置、尺寸和速度信息,利用同轴数字显微全息方法,设计并搭建了雾化场测量装置,横向测量范围12.5mm,空间极限分辨率90.5LP/mm,能够实现直径8μm雾滴的测量。在该装置上,进行了单毛细管和多毛细管在稳定... 为了获取静电雾化场中雾滴的空间位置、尺寸和速度信息,利用同轴数字显微全息方法,设计并搭建了雾化场测量装置,横向测量范围12.5mm,空间极限分辨率90.5LP/mm,能够实现直径8μm雾滴的测量。在该装置上,进行了单毛细管和多毛细管在稳定锥-射流模式下雾化场的测量,取得了不同流量下雾滴平均直径和平均速度随流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在单次测量中同时给出雾滴空间位置、尺寸和速度信息。该研究对于雾化参量的测量以及静电雾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 雾化测量 数字显微全息 静电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湍流燃烧温度测量的激光诊断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志云 张振荣 +2 位作者 王晟 陶波 叶景峰 《气体物理》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湍流燃烧模型及CFD仿真软件的实验验证以及实际燃烧装置性能改进中,准确的温度测量以及温度梯度分布测量十分重要.Rayleigh散射、过滤Rayleigh散射和双线平面激光诱导荧光等基于激光的测温技术已在湍流燃烧实验研究中广泛应用,但每种... 在湍流燃烧模型及CFD仿真软件的实验验证以及实际燃烧装置性能改进中,准确的温度测量以及温度梯度分布测量十分重要.Rayleigh散射、过滤Rayleigh散射和双线平面激光诱导荧光等基于激光的测温技术已在湍流燃烧实验研究中广泛应用,但每种测温技术都不能满足所有的测量环境.因此,须根据具体的探测对象和测量需求,对测温方法和实验方案进行合理选择.文章主要对这3种测温技术的工作原理、适用条件、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诊断 温度 激光 光谱 湍流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eCl准分子激光能量提取研究
19
作者 薛全喜 赵学庆 +4 位作者 胡云 王大辉 张永生 易爱平 刘晶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28,共7页
在高功率准分子激光系统建设中,希望能获得较短的脉冲宽度和尽量多的激光能量。实验研究了不同注入水平下,脉冲时间间隔对脉冲链放大波形和放大器提取效率的影响;基于四能级速率方程和准分子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准分子激光放大模型,计算了... 在高功率准分子激光系统建设中,希望能获得较短的脉冲宽度和尽量多的激光能量。实验研究了不同注入水平下,脉冲时间间隔对脉冲链放大波形和放大器提取效率的影响;基于四能级速率方程和准分子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准分子激光放大模型,计算了多种注入方式下种子光的放大过程,对关键参数给出了量化描述,得到与实验相符的计算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脉冲序列间隔为9.3ns时,可获得约95%的连续注入情形下放大能量;对该准分子激光系统来讲,9.3ns是比较合适的脉冲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角多路 脉冲链 能量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延时的组合脉冲激光致硅表面损伤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吕雪明 李泽文 +1 位作者 张检民 倪晓武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5-699,共5页
为了研究组合脉冲激光与单晶硅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采用两束脉宽分别为7ns和1ms的脉冲激光复合作用的方式,进行了单束毫秒脉冲激光和组合脉冲激光辐照硅片的实验研究,并结合数值计算对比了两种激光工作模式辐照造成的表面损伤形貌;根据... 为了研究组合脉冲激光与单晶硅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采用两束脉宽分别为7ns和1ms的脉冲激光复合作用的方式,进行了单束毫秒脉冲激光和组合脉冲激光辐照硅片的实验研究,并结合数值计算对比了两种激光工作模式辐照造成的表面损伤形貌;根据组合脉冲激光延迟时间的不同将损伤形貌分为3类,对熔融深度和表面损伤半径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组合脉冲激光的损伤效应更为严重,包括解理裂纹、烧蚀和皱褶,表面损伤半径主要取决于入射毫秒脉冲激光的能量密度,而熔融深度随延迟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毫秒脉冲激光的预加热以及纳秒脉冲激光造成的表面损伤与后续毫秒脉冲激光的相互作用,使得组合脉冲激光具有更好的损伤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组合脉冲激光加工半导体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组合脉冲激光 损伤形貌 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