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8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能编排的自动化安全运营技术
1
作者 王越 胡斌 +1 位作者 兰凤连 慕照宇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0-213,共4页
为了实现安全能力的智能编排,并完成安全运营的智能化实践及应用,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编排的自动化安全运营系统。首先,收集多种防护系统数据源进行分析处理;其次,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及自动化剧本;最后,通过工作流引擎对联动设备进行策略... 为了实现安全能力的智能编排,并完成安全运营的智能化实践及应用,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编排的自动化安全运营系统。首先,收集多种防护系统数据源进行分析处理;其次,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及自动化剧本;最后,通过工作流引擎对联动设备进行策略的自动下发执行。与传统安全运营中心(SOC)采用人工处理方式相比,所提系统采用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安全策略验证和智能化安全管理的能力。通过真实环境中的应用实例可以验证所提系统的设计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可以为复杂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及自动化运营应用开发提供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 安全运营 智能编排 剧本 策略协调 自动化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成像闪烁体光产额测量技术与优化方法
2
作者 张誉戈 马舸 +4 位作者 万鹏颖 鲍子臻 欧阳潇 刘林月 欧阳晓平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0-641,共12页
闪烁成像屏是X射线成像技术的核心部件,其光产额的精确测定对于提升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推动新型闪烁体的研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X射线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随后系统地综述了当前X射线成像闪烁体光产额测量的主要方... 闪烁成像屏是X射线成像技术的核心部件,其光产额的精确测定对于提升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推动新型闪烁体的研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X射线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随后系统地综述了当前X射线成像闪烁体光产额测量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既包括基于能谱和X射线激发光谱的相对测量法,也涵盖了利用光电倍增管(PMT)和光电二极管(PD)或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的绝对测量法。同时,本文深入剖析了封装与耦合技术、放射源的能量特性与粒子种类、用于光产额测量的光电探测器种类等多种因素对光产额测量结果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另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收集系数修正的绝对光产额测量方法。该方法有效地结合了利用PMT和PD的绝对法测量的优势,不仅能够实现大范围光产额测量,覆盖百光子量级的光输出,还保持了5%的低测量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成像屏 光产额 测量方法 不确定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滤波天线单元优化技术研究
3
作者 陈俊达 武杰 +3 位作者 赵加宁 卢佩 杨若洋 张海川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10,共5页
在滤波天线单元的设计中,由于涉及多维参数优化,传统的电磁仿真方法不仅求解速度较慢,而且难以在复杂的参数空间中快速找到全局最优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的精度和性能提升。为解决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一种结合正向预测与逆向优化... 在滤波天线单元的设计中,由于涉及多维参数优化,传统的电磁仿真方法不仅求解速度较慢,而且难以在复杂的参数空间中快速找到全局最优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的精度和性能提升。为解决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一种结合正向预测与逆向优化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对天线单元的性能进行预测,并结合遗传算法在多参数空间中对滤波天线单元进行全局优化。仿真计算结果显示,优化后单元S21参数在通带11.5~16.5 GHz的平均值提高了82.65%,并具有均匀的带内响应。此外,S21在中心频率14 GHz的传输幅值的平均值优化后提升了87.5%,显著提升了传输幅度,并使传输相移更加线性。优化后仿真结果表明,这些改进显著提升了天线的整体性能,尤其是在传输效率、频率响应方面的改善,为滤波天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正向预测 逆向优化 滤波天线 S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寿命低丰度放射性核素的激光共振电离质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亮 张满超 +9 位作者 冯磊 沈小攀 徐江 张鹏飞 汪伟 翟秀芳 王江帆 邓虎 翟利华 李志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6-1544,共9页
长寿命低丰度放射性核素分析在核环境监测、核燃料循环和核取证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激光共振电离质谱是一种将激光共振电离技术和质谱技术相结合的质谱分析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探测灵敏度和高丰度灵敏度等优点,适用于复杂基体条件下... 长寿命低丰度放射性核素分析在核环境监测、核燃料循环和核取证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激光共振电离质谱是一种将激光共振电离技术和质谱技术相结合的质谱分析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探测灵敏度和高丰度灵敏度等优点,适用于复杂基体条件下超痕量核素分析需求。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课题组基于自研的磁-电双聚焦激光共振电离质谱仪进行121mSn、126Sn、233U、236U、238Pu等核素丰度分析的相关研究工作,介绍了高效原子化源、高元素选择性以及高同位素选择性实验技术,并对激光共振电离质谱用于超痕量核素分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丰度 同量异位素干扰 激光共振电离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结构共形全电磁粒子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再高 唐泽华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817,共10页
全电磁粒子模拟方法可准确模拟强电磁场与电子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真空电子器件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参数的优化设计。传统全电磁粒子模拟方法采用电磁场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方法计算器件内... 全电磁粒子模拟方法可准确模拟强电磁场与电子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真空电子器件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参数的优化设计。传统全电磁粒子模拟方法采用电磁场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方法计算器件内电磁场随时间的变化,但FDTD方法采用正六面体单元的结构网格,会带来阶梯误差;电磁场时域有限元(finite-element time-domain,FETD)方法采用非结构网格能准确描述复杂模型,可用于复杂结构的电磁场数值模拟,但需求解大型逆矩阵,无法适用于电大尺寸结构的数值模拟。为准确模拟复杂真空电子器件内电磁场与电子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国内外学者在复杂结构共形全电磁粒子模拟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实现了基于共形FDTD方法的全电磁粒子模拟技术,开展了基于FETD方法的全电磁粒子模拟技术研究,并研制了数值模拟软件。为促进国内复杂结构共形全电磁粒子模拟技术研究及应用,本文首先对基于共形FDTD方法的全电磁粒子模拟技术研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共形结构网格生成技术、电磁场共形FDTD技术、共形电子束发射技术;然后对基于FETD方法的全电磁粒子模拟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所采用的基函数、电磁场方程的求解、计算过程中满足的电荷守恒和高斯守恒定律;同时给出了两种模拟技术对典型真空电子器件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模拟 共形时域有限差分(FDTD) 时域有限元方法 全电磁粒子模拟方法 真空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积分球的中红外陷阱探测器技术
6
作者 杨晓阳 申曼玲 +2 位作者 王大辉 杨鹏翎 李向阳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5-692,共8页
针对中波红外辐射测量定标的需求,提出了将微型积分球与中红外探测器集成在低温环境中。验证比对了几种用于制作积分球内腔表面的材料样品,通过宽光谱反射率、特征光谱反射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针对中波红外辐射测量定标的需求,提出了将微型积分球与中红外探测器集成在低温环境中。验证比对了几种用于制作积分球内腔表面的材料样品,通过宽光谱反射率、特征光谱反射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以及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进行微观表面形貌的测量,获得了适用于制作中红外积分球的内腔表面制作工艺。BRDF测试结果显示,制作的内腔表面接近朗伯反射表面。测试了积分球探测器样品的光谱与电学性能,经过表面粗糙化处理并蒸镀金属反射膜,样品的光谱波段适应性好,光强衰减比为0.0674,经计算,积分球内腔壁的反射率为96.4%;同时,低温积分球的引入,使探测器芯片的噪声由3.5×10^(-12)A·Hz^(-1/2)降低至1.0×10^(-12)A·Hz^(-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球 漫反射 陷阱探测器 中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彻弹体过载信号特性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柏翰 赵生伟 +3 位作者 邹慧辉 王伟光 戴湘晖 王可慧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06-2928,共23页
侵彻弹体过载信号是反映侵彻物理过程的关键信号,可分为刚体减速度、弹体结构响应、连接结构响应和传感器噪声4种成分。介绍了4种成分的来源和各自特点,讨论了弹体结构响应和传感器相关信号各自的建模和评估方法。整理了针对过载信号进... 侵彻弹体过载信号是反映侵彻物理过程的关键信号,可分为刚体减速度、弹体结构响应、连接结构响应和传感器噪声4种成分。介绍了4种成分的来源和各自特点,讨论了弹体结构响应和传感器相关信号各自的建模和评估方法。整理了针对过载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的若干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精确性、自适应性、实时性和适用范围。对于过载信号处理实时性需求、重构手段、刚体减速度在复杂侵彻环境下的形式以及高速侵彻对过载信号分析处理带来的挑战展开了讨论。针对侵彻弹体过载信号研究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目标侵彻 过载信号 侵彻过载 弹引系统 弹体结构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共振电离质谱及其在核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小攀 王文亮 +7 位作者 翟利华 邓虎 韦冠一 徐江 袁祥龙 汪伟 方随 李志明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7-484,I0005,共9页
激光共振电离质谱是激光共振电离技术和质谱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质谱分析技术,具有高元素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能有效克服商业质谱仪存在的同量异位素干扰难题。为满足复杂基体干扰下超痕量核素分析测量的需求,实验室研制了一台基于... 激光共振电离质谱是激光共振电离技术和质谱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质谱分析技术,具有高元素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能有效克服商业质谱仪存在的同量异位素干扰难题。为满足复杂基体干扰下超痕量核素分析测量的需求,实验室研制了一台基于磁-电双聚焦质量分析器的激光共振电离质谱仪。该装置的质量分析器采用正向Nier-Johnson型双聚焦结构,由柱形静电分析器和扇形磁质量分析器组成。本文介绍了仪器质量分析器的结构和理论参数,并对其进行理论仿真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实现了方向和能量双方向聚焦,具有较小的高阶像差,仪器的水平方向放大率为0.78,质量色散达到500 mm,当源狭缝宽度0.25mm、探测器入口狭缝宽度0.65mm时,质量分辨率(10%峰谷)达到580左右,接近质量分辨率的理论极限605。最后,介绍了本实验室利用该仪器开展的分析测量工作,展示了该装置在强同量异位素干扰下超痕量核素测量方面的部分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振电离质谱(RIMS) 双聚焦 像差 核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镀膜探针的固体介质中应力波粒子速度测量技术
9
作者 杜睿 杨军 +8 位作者 廖斌斌 卢强 郑行 丁洋 史国凯 李进 徐海斌 张锁麒 张德志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28,共8页
粒子速度是分析固体介质中应力波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参数。结合激光多普勒效应和全光纤干涉测速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镀膜探针的固体介质中应力波粒子速度的测量方法。将光纤镀膜探针嵌入有机玻璃(PMMA)中,距爆心同一半径处,采用0.12... 粒子速度是分析固体介质中应力波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参数。结合激光多普勒效应和全光纤干涉测速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镀膜探针的固体介质中应力波粒子速度的测量方法。将光纤镀膜探针嵌入有机玻璃(PMMA)中,距爆心同一半径处,采用0.125 g TNT当量的微型炸药球作为爆炸源,进行填实爆炸产生应力波,通过采集光纤探针端面的运动信息,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解调出端面运动速度,进而反推出粒子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纤镀膜探针测得的速度分别为22.648 m/s、23.505 m/s,将反推的粒子速度与传统的圆环型电磁粒子速度计方法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对比,两者的相对偏差低于5.00%,验证了光纤镀膜探针测量固体介质中应力波粒子速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镀膜探针 激光多普勒效应 短时傅里叶变换 有机玻璃 爆炸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基MEMS微同轴技术的滤波器设计
10
作者 张婉玉 杨倩 +5 位作者 弋航 盛靖超 朱莹 杨怡帆 郭诚 张安学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71-174,共4页
本文基于硅基MEMS微同轴技术,采用矩形微同轴传输线设计了一款四阶J/K变换器交替耦合的毫米波带通滤波器。首先研究了微同轴传输线的间隙的尺寸及短截线尺寸与等效电容值和电感值的关系,实现J/K变换器物理结构设计;其次,对基于矩形微同... 本文基于硅基MEMS微同轴技术,采用矩形微同轴传输线设计了一款四阶J/K变换器交替耦合的毫米波带通滤波器。首先研究了微同轴传输线的间隙的尺寸及短截线尺寸与等效电容值和电感值的关系,实现J/K变换器物理结构设计;其次,对基于矩形微同轴结构的J/K变换器交替耦合的滤波器进行了设计仿真,设计一个中心频率为94.2GHz,3dB分数带宽为5.6%的带通滤波器;最后进行加工和测试,验证了硅基MEMS微同轴技术实现毫米波滤波器微型化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矩形微同轴 毫米波滤波器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发射车抗毁伤能力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综述
11
作者 高钦和 黄通 +3 位作者 钱秉文 沈飞 王冬 高蕾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96,共15页
现代战争日趋透明给导弹发射车战场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围绕发射车的抗毁伤能力分析和评估技术,分析了发射车面临的毁伤威胁和毁伤作用机理,从抗毁伤能力评估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冲击波、动能、热和电磁四种毁伤类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不... 现代战争日趋透明给导弹发射车战场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围绕发射车的抗毁伤能力分析和评估技术,分析了发射车面临的毁伤威胁和毁伤作用机理,从抗毁伤能力评估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冲击波、动能、热和电磁四种毁伤类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不同毁伤类型在抗毁伤能力分析和评估中的应用方向;基于易损性分析空间理论,总结了装备易损性分析的发展历程,认为从物理空间到性能空间的逻辑传递关系是现阶段发射车易损性分析的核心所在,并从物理判据、性能判据和分级标准介绍了易损性判据的研究动态,提出了发射车易损性判据的关键;明确阐述了发射车抗毁伤能力的研究概念和分析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结论可以为导弹发射车抗毁伤能力分析和评估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毁伤威胁 作用机理 易损性分析空间 抗毁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体内应力波的测量和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秉文 周刚 +4 位作者 陈春林 马坤 李艺烁 高鹏飞 尹立新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9,共12页
为探究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内的应力波特性,建立了基于PVDF(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压电应力计的应力波测试系统,研究了PVDF压电应力计的标定方法,测量了克级柱形93W钨合金弹体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体内的应力波形,并利用... 为探究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内的应力波特性,建立了基于PVDF(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压电应力计的应力波测试系统,研究了PVDF压电应力计的标定方法,测量了克级柱形93W钨合金弹体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体内的应力波形,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应力波的产生和传播机制。结果表明:PVDF压电应力计的动态灵敏度系数为(17.5±0.5)pC/N;信噪比高的超高速撞击条件下实验测量的混凝土靶内的应力波形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模拟和实验获得的应力波峰值的最大偏差不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撞击 应力波 PVDF 钨合金弹 混凝土靶 二级轻气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地弹侵彻深度尺寸效应分析与实用计算公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勇 徐天涵 +2 位作者 张效晗 随亚光 邢灏喆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07,共18页
缩比模型试验是研究弹体侵彻规律的重要手段,模型试验结果与原型之间的尺寸效应是建立侵深计算方法必须解决的问题。依据已有基础理论推导了钻地弹侵彻岩石类靶体介质的应力与应变状态演化和弹体侵彻阻抗函数,得到了表征尺寸效应的弹径... 缩比模型试验是研究弹体侵彻规律的重要手段,模型试验结果与原型之间的尺寸效应是建立侵深计算方法必须解决的问题。依据已有基础理论推导了钻地弹侵彻岩石类靶体介质的应力与应变状态演化和弹体侵彻阻抗函数,得到了表征尺寸效应的弹径系数公式,并在常规钻地弹侵彻速度范围内对弹形系数和弹径系数作了简化分析,提出了常规钻地弹侵彻岩石类介质的实用计算公式,系数可直接由弹靶参数确定。结果表明,弹体侵彻阻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靶体波阻抗,尺寸效应是由于靶体破坏区范围不满足几何相似律,弹形系数可简化为弹头长径比的线性函数,平头弹弹形系数为0.57,弹径系数由侵彻空腔半径与破碎区半径之比决定,对于常规钻地弹,弹径系数可取1.2~1.4。侵深理论公式与试验结果对比符合较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深度 刚性弹 尺寸效应 弹径系数 弹形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内应力波衰减规律研究
14
作者 钱秉文 尹立新 +5 位作者 陈春林 马坤 胡玉涛 柏准 侯飞宇 周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0-247,共8页
为探究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内的应力波产生和传播规律,开展了克级柱形93 W钨合金弹体以2.61~3.70 km/s的速度撞击实验,利用PVDF压电应力计测量了靶体内的应力波,并基于量纲分析方法分析了应力波的衰减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解决了P... 为探究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内的应力波产生和传播规律,开展了克级柱形93 W钨合金弹体以2.61~3.70 km/s的速度撞击实验,利用PVDF压电应力计测量了靶体内的应力波,并基于量纲分析方法分析了应力波的衰减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解决了PVDF压电应力计的标定、埋设和保护等问题,测得了不同撞击速度条件下靶体内不同位置处的应力波形,可分析得到每个应力计处的应力波峰值、到达时间和波速;(2)通过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了超高速撞击条件下的应力波峰值的衰减规律公式;(3)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内应力波峰值的衰减系数为1.61±0.16,与炸药爆炸条件下混凝土靶应力波区(远场)衰减系数相当;(4)柱形弹体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成坑体积、成坑直径和应力波衰减规律分析得到的参数μ非常接近,说明通过其中一个问题分析得到的μ,可以用于其他问题的分析,为超高速撞击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 撞击 应力波 衰减 钨合金弹 混凝土 二级轻气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兆伏级电触发开关的触发脉冲引入方法
15
作者 尹佳辉 魏浩 +7 位作者 孙凤举 姜晓峰 梁天学 罗维熙 张信军 张天洋 呼义翔 邱爱慈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112,共7页
采用电脉冲触发兆伏(MV)级开关,触发器与被触发开关之间既需要良好的电气连接以保证触发脉冲的有效施加,还需要隔离保护措施以避免开关导通后形成的MV级主脉冲反馈回触发器导致其损坏。介绍了一种用于MV级电触发开关的触发脉冲引入方法... 采用电脉冲触发兆伏(MV)级开关,触发器与被触发开关之间既需要良好的电气连接以保证触发脉冲的有效施加,还需要隔离保护措施以避免开关导通后形成的MV级主脉冲反馈回触发器导致其损坏。介绍了一种用于MV级电触发开关的触发脉冲引入方法,该方法将保护电阻放置在脉冲传输线的内外筒之间。当开关导通后,形成的MV级主脉冲经保护元件后再反馈回触发电缆。由于保护电阻与触发电缆之间近似按阻值(阻抗)分压,因此耦合进入触发电缆的脉冲的幅值远低于主脉冲的幅值,而保护电感能够有效抑制开关在导通过程中形成的快前沿、高幅值的电脉冲。结合提出的触发脉冲引入方法,讨论了开关导通过程对触发保护元件的影响,结合等效电路分析了保护电阻、保护电感所起的作用,实验研究了保护元件参数对开关触发特性的影响,最终将这两个保护元件的参数分别设定为500Ω和2μH,在此配置下开关在2.6 MV工作电压下实现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 感应电压叠加器 兆伏级开关 脉冲触发开关 触发脉冲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TM_(01)在线选模耦合装置设计
16
作者 张立刚 谭维兵 +2 位作者 李小泽 朱晓欣 胡祥刚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4,共8页
针对传统高功率微波在线测量装置寄生模式抑制度低、测量精度易受到寄生模式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功率TM_(01)模式选模耦合装置。由于相对论返波管阴极发射角向不均匀性会产生非对称模式,而传统的单臂多孔圆波导耦合器无法解决其他... 针对传统高功率微波在线测量装置寄生模式抑制度低、测量精度易受到寄生模式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功率TM_(01)模式选模耦合装置。由于相对论返波管阴极发射角向不均匀性会产生非对称模式,而传统的单臂多孔圆波导耦合器无法解决其他非对称模寄生耦合干扰的问题,往往导致检测波形畸变、耦合度判断偏差,严重影响对返波管TM_(01)模输出功率在线评估的准确性。为此,将四臂多孔耦合结构与基于魔T的TM_(01)选模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在线选模耦合装置,利用不同波导模式场结构区别实现了TM_(01)模式与其他寄生模式的差异化耦合,解决了因寄生模式干扰引起的在线测试功率不准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新型耦合器对TM_(01)模耦合强度相对于其他模式高出20 dB以上,高功率实验中测得在线测试波形及功率与辐射场测试波形及功率符合较好,耦合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微波测量 TM_(01)模选模圆波导耦合器 魔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指、扰、毁”多功能的定向能武器防空效能分析
17
作者 吴涛涛 贺苗 +2 位作者 夏良斌 王茜 阿景烨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7,共8页
针对定向能武器在现代防御体系中融入度不够、效能发挥不充分的问题,提出定向能武器“探、指、扰、毁”多功能运用,即利用定向能武器发射超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与装备体系中的雷达、导引头等传感器形成信号级协同,实现对目标的探测、指引... 针对定向能武器在现代防御体系中融入度不够、效能发挥不充分的问题,提出定向能武器“探、指、扰、毁”多功能运用,即利用定向能武器发射超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与装备体系中的雷达、导引头等传感器形成信号级协同,实现对目标的探测、指引、干扰、毁伤等不同作战效果,提升整体防御作战效能。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多功能定向能武器的基本原理与发展现状,构建典型要点防空作战场景,基于仿真软件的多智能体建模方法开展作战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防空导弹”“防空导弹+单功能定向能武器”“防空导弹+多功能定向能武器”三种不同装备体系的反无人机群作战效能。仿真结果表明,定向能武器“探、指、扰、毁”多功能运用可以有效提升防空体系的抗饱和攻击能力和反高速集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能 激光武器 高功率微波武器 防空反导 多智能体 作战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PETN基超薄片炸药的爆轰性能及比冲量特性
18
作者 郭志昀 卢强 +2 位作者 丁洋 张亮永 李进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6,共9页
薄片炸药加载技术是实验室考核X射线辐照下空间结构动态响应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新型空间飞行器结构考核所需的超低比冲量化爆加载载荷,研制了以PETN为主炸药、高聚物橡胶为黏结剂的超薄片炸药。薄片炸药中PETN的质量分数为90%~92%,厚度... 薄片炸药加载技术是实验室考核X射线辐照下空间结构动态响应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新型空间飞行器结构考核所需的超低比冲量化爆加载载荷,研制了以PETN为主炸药、高聚物橡胶为黏结剂的超薄片炸药。薄片炸药中PETN的质量分数为90%~92%,厚度范围为0.15~0.50 mm,密度范围为1.63~1.68 g/cm3,爆速范围为7.44~7.71 km/s。基于炸痕法的爆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厚度为0.15~0.50 mm的薄片炸药可由装药线密度为0.2 g/m的柔爆索可靠引爆,厚度为0.20~0.50 mm的炸药条均能可靠传爆。利用冲击摆测量装置对不同直径、不同厚度薄片炸药的比冲量特性进行了测试,结合理论分析,得出薄片炸药的比冲量与厚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3418.56 Pa·s/mm,成功实现了厚度为0.20 mm、比冲量约为680 Pa·s超薄片炸药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片炸药 PETN 柔爆索 爆轰性能 比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宇宙射线内充气正比计数管测量^(85)Kr的活度
19
作者 梁建峰 解峰 +7 位作者 代义华 师全林 王春杰 李雪松 关清帝 姜文刚 余功硕 刘志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0-1125,共6页
作为放射性惰性气体,^(85)Kr是大气环境监测和禁核试核查中重点关注的核素。利用内充气正比计数管直接测量是目前^(85)Kr的主流测量方法之一,而基于内充气正比计数管的反符合测量方法研究多集中在37Ar的测量中,鲜有关于^(85)Kr的报道。... 作为放射性惰性气体,^(85)Kr是大气环境监测和禁核试核查中重点关注的核素。利用内充气正比计数管直接测量是目前^(85)Kr的主流测量方法之一,而基于内充气正比计数管的反符合测量方法研究多集中在37Ar的测量中,鲜有关于^(85)Kr的报道。本文建立了一套低本底内充气正比计数管测量系统用于^(85)Kr的高灵敏度测量,采用准4π阱型塑料闪烁体作为反符合探测器,以主动屏蔽来自宇宙射线的本底,相比原始能谱,反符合能谱的全谱本底计数率由3.64 s^(−1)降低至0.182 s^(−1)。利用长度补偿法绝对测量了^(85)Kr的活度浓度,并标定了系统的探测效率,结果为95.8%。测量24 h情况下系统的最小可探测活度约7 mBq,有效提高了^(85)Kr的测量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5)Kr 内充气正比计数管 反宇宙射线 低水平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药燃烧驱动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尹立新 钱秉文 +5 位作者 李华康 姚杭 陈春林 马坤 高鹏飞 曹进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23,共9页
为研究火药燃烧驱动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开展了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30 mm口径轻气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燃烧室化学反应、发射管湍流气体流动及热-流-固耦合作用的数理模型。针对燃烧室固相反应,采用动态燃烧模... 为研究火药燃烧驱动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开展了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30 mm口径轻气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燃烧室化学反应、发射管湍流气体流动及热-流-固耦合作用的数理模型。针对燃烧室固相反应,采用动态燃烧模型;针对高可压缩湍流气体,采用五阶WENO格式结合Gauss积分与三阶Runge-Kutta TVD方法,实现空间-时间五阶精度离散。通过多块结构化动网格技术处理流场边界移动,并设计基于加权余量法的界面数据传递算法,确保热-流-固耦合过程中能量守恒。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弹丸出膛速度为5 423 m/s,与实验值(5 560 m/s)相对误差为2.46%;压力场、温度场及活塞变形过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准确性。文中研究为二级轻气炮参数优化与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药燃烧驱动 二级轻气炮 化学反应 热-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