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河沟流域塬(坡)面水土保持工程体系结构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崔云鹏 张胜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83-89,共7页
本文根据系统工程理论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泥河沟流域塬(坡)面配置的水土保持工程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渭北黄土残塬沟壑区,塬(坡)面水土保持工程应以修建梯田为主,同时在村庄道路径流集中处修筑蓄水池、水窖群等蓄水工程... 本文根据系统工程理论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泥河沟流域塬(坡)面配置的水土保持工程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渭北黄土残塬沟壑区,塬(坡)面水土保持工程应以修建梯田为主,同时在村庄道路径流集中处修筑蓄水池、水窖群等蓄水工程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工程 梯田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沟流域塬(坡)面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崔云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75-82,共8页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塬(坡)面已建水保工程蓄水保土和农果产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塬(坡)面梯田工程效益最显著;塬(坡)面应以平整土地修建梯田为主,配以其它拦蓄工程。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工程 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
3
作者 吴发启 刘秉正 +1 位作者 赵晓光 陈继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0-35,共6页
通过对渭北地区29个县、市、区的34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调查和资料分析,并对实施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量进行了计算。认为,渭北高原水土流失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侵蚀量的大小与10min最大雨强、地形坡度因... 通过对渭北地区29个县、市、区的34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调查和资料分析,并对实施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量进行了计算。认为,渭北高原水土流失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侵蚀量的大小与10min最大雨强、地形坡度因子成正相关;人类活动具有二重性。34条流域的总减沙量为192.51万t,其中梯田埝也减沙量占减沙量的28.7%,林草为46.43%,工程措施为2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减沙效益 渭北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图的编制
4
作者 吴发启 刘秉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文在阐述了水土保持治理图编留原则、图面表示内容及表示方法的基础上,以淳化县泥河沟流域为例,利用彩色红外航片和野外调查补充,通过收集资料,选用地理基础底图、水土保持措施的分类与分段、位置及界线的确定,以及图例设计、清绘量... 本文在阐述了水土保持治理图编留原则、图面表示内容及表示方法的基础上,以淳化县泥河沟流域为例,利用彩色红外航片和野外调查补充,通过收集资料,选用地理基础底图、水土保持措施的分类与分段、位置及界线的确定,以及图例设计、清绘量算等过程,编制了此图。同时,指出了该流域今后的治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保持 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淳化泥河沟流域地貌特征与水土保持
5
作者 吴发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9-32,共4页
利用地貌形态计量方法,对淳化县泥河沟流域的黄土侵蚀地貌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从地貌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综合治理该流域水土流失的设想。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沟道 流域 地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光录 赵晓光 +1 位作者 吴发启 刘秉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28-33,共6页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对土壤养分流失的机理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泥沙流失是土壤养分流失的主要因素,随坡度增大土壤养分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南部养分流失预测模型和以坡度作自变量计算土壤养...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对土壤养分流失的机理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泥沙流失是土壤养分流失的主要因素,随坡度增大土壤养分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南部养分流失预测模型和以坡度作自变量计算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式。并进一步对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光录 赵晓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22-27,共6页
本文以定位试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对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影响的机理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01mm粉粒、粗粘粒和粘粒流失是造成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的根源,耕地土壤<0.01mm颗粒含... 本文以定位试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对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影响的机理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01mm粉粒、粗粘粒和粘粒流失是造成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的根源,耕地土壤<0.01mm颗粒含量、孔隙度、团聚体含量、田间持水量随坡度增大减小,容重随坡度增大而增大,且土壤容重、孔隙度与坡度是线性相关,团聚体、田间持水量与坡度是指数函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坡耕地 水土流失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化样板淳化县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发启 刘秉正 翟明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以野外调查和室内图面量算获得的资料数字为依据,分析了有限范围内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成因,并以函数关系式E=f(J·ρ·C·S)表示土壤侵蚀与侵蚀诸因子间的关系。通过各因子与侵蚀模数的单因子相关分析,发现地形比降、侵... 本文以野外调查和室内图面量算获得的资料数字为依据,分析了有限范围内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成因,并以函数关系式E=f(J·ρ·C·S)表示土壤侵蚀与侵蚀诸因子间的关系。通过各因子与侵蚀模数的单因子相关分析,发现地形比降、侵蚀沟密度、活动沟头数、坡面被覆、流域面积与其关系密切,而林地被覆、塬面治理度则相反。寻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少、标准低、质量差、不配套等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高原水土流失对土壤肥力与生产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秉正 吴发啟 陈继明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CSCD 1990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水土流失降低生产力的研究已为世界所关注。本文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阐明侵蚀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的三个主要方面,并估算出渭北黄土高原小麦因土壤流失减产10%和区域侵蚀与粮食产量的数量关系。最后探讨了允许土壤流失量... 水土流失降低生产力的研究已为世界所关注。本文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阐明侵蚀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的三个主要方面,并估算出渭北黄土高原小麦因土壤流失减产10%和区域侵蚀与粮食产量的数量关系。最后探讨了允许土壤流失量、土地平整和农用地坡度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退化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鸣远 崔云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59-64,共6页
本文根据1979年水土保持统计资料,减少土壤流失对各种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做了概略的估计,从总的减沙效益来看,在剧烈侵蚀区为20%,在极强侵蚀区为29%,全区平均为24%。其中沟道治理起决定性作用,约占总减沙效益的71%。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防治 效果 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体系配置及设计规格标准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云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34-38,共5页
本文根据“七五”、“八五”期间在渭北淳化泥河沟流域进行的综合治理试验研究和对该地区有关调查资料分析,并通过对渭北地区彬县、合阳等9县20年的年日最大降雨量频率分析计算,从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现状出发,分析探讨了该区小流... 本文根据“七五”、“八五”期间在渭北淳化泥河沟流域进行的综合治理试验研究和对该地区有关调查资料分析,并通过对渭北地区彬县、合阳等9县20年的年日最大降雨量频率分析计算,从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现状出发,分析探讨了该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体系配置的一般规律及设计规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高原 水土流失 治理 工程体系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动态模拟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增文 李玉山 +1 位作者 刘秉正 王佑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4-40,共7页
在生物量、生产力和水量平衡及养分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生态系统中养分元素总贮量为N10.940t/hm2,P3.755t/hm2,K154.611t/hm2... 在生物量、生产力和水量平衡及养分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生态系统中养分元素总贮量为N10.940t/hm2,P3.755t/hm2,K154.611t/hm2,Ca169.092t/hm2,Mg18.435t/hm2,S1.487t/hm2;生态系统内养分生物循环遵循Ca>N>K>Mg>P>S的顺序;刺槐生产1t干物质需要从土壤吸收N11.67kg,P0.72kg,K3.66kg,Ca15.08kg,Mg2.25kg,S0.34kg;经过循环利用,生态系统年净积累量N1.8073kg/hm2,P0.2106kg/hm2,K1.3756kg/hm2,Ca2.7881kg/hm2,Mg0.440kg/hm2,S0.0621kg/hm2,根层土壤却年净亏损N89.696kg/hm2,P5.492kg/hm2,K34.479kg/hm2,Ca88.991kg/hm2,Mg15.270kg/hm2,S2.511kg/hm2。此外,所建立的该生态系统的养分动态模拟模型,可用于对各分室养分贮量动态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残塬沟壑区 刺槐 人工林 养分循环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糙度的量测方法及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吴发启 赵晓光 +1 位作者 刘秉正 贾锐鱼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19,共5页
通过室内试验及野外量测,提出了野外实用可靠的地表糙度量测方法,通过室内对不同糙度下地表径流及侵蚀过程的观测,研究了糙度对坡面径流的水流形态、流速、径流量及侵蚀量的影响规律,从而得出,糙度对侵蚀过程的影响较大,尤以对径... 通过室内试验及野外量测,提出了野外实用可靠的地表糙度量测方法,通过室内对不同糙度下地表径流及侵蚀过程的观测,研究了糙度对坡面径流的水流形态、流速、径流量及侵蚀量的影响规律,从而得出,糙度对侵蚀过程的影响较大,尤以对径流量及侵蚀量影响为甚,是土壤侵蚀预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子,将其引入有利于提高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土壤 地表糙度 侵蚀 坡面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坡地刺槐不同皆伐更新幼林地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增文 余清珠 王进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4-238,共5页
坡地刺槐林成熟后便须进行皆伐更新,更新方式可采取萌芽更新和带状混交更新两种方式。分析了刺槐林更新改造后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和空间变异规律及林地耗水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刺槐林皆伐更新促进了200cm以下深层土壤水分向根层的补... 坡地刺槐林成熟后便须进行皆伐更新,更新方式可采取萌芽更新和带状混交更新两种方式。分析了刺槐林更新改造后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和空间变异规律及林地耗水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刺槐林皆伐更新促进了200cm以下深层土壤水分向根层的补给,导致更新幼林地土壤湿度较未更新林地明显提高,而其林地耗水总量却较来更新林地并未减少,甚至增加,表现出富足型的耗水特征。此外,刺槐林更新改造后不会因逐流量的增加而引起新的水土流失,保证了坡地刺槐皆伐更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刺槐 林地水分 黄土高原 更新林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水分主要受控因子研究 被引量:56
15
作者 赵晓光 吴发启 +1 位作者 刘秉正 刘世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4,32,共6页
通过对0°~25°坡耕地240cm以上土层1a内各层土壤水分状况每周的观测,结合同期降水资源,研究土壤水分在5-9月份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土壤含水量随坡度增大呈减少趋势;距分水岭30m处土壤含水量最高(9%坡... 通过对0°~25°坡耕地240cm以上土层1a内各层土壤水分状况每周的观测,结合同期降水资源,研究土壤水分在5-9月份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土壤含水量随坡度增大呈减少趋势;距分水岭30m处土壤含水量最高(9%坡度);土壤水分含量随雨量增大而增大;中等雨强降雨对土壤水分影响最大;高茬覆盖有利于增加土壤含水量,5-9月份,土壤月平均含水量呈正弦曲线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坡耕地 受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活动对坡耕地径流及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发启 赵晓光 +1 位作者 刘秉正 贾锐鱼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25,共6页
通过对西峰、长武、耀县、彬县、淳化等水土保持试验站农地径流场多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耕作措施及生物措施情况下坡面径流量、径流系数、下渗量以及产沙量,发现不同措施对坡面径流及产沙量的影响不同。以... 通过对西峰、长武、耀县、彬县、淳化等水土保持试验站农地径流场多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耕作措施及生物措施情况下坡面径流量、径流系数、下渗量以及产沙量,发现不同措施对坡面径流及产沙量的影响不同。以水平犁沟等高垄作,点播,低杆作物或高中杆与低杆作物间作或套作为最好。其保土效益依次为:≤3°缓坡地,耕作方法>播种方式>牧草>作物种类;≤20°陡坡地,牧草>播种方式>耕作方法>作物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产沙 耕作措施 生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预报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发启 赵晓光 刘秉正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2-76,共5页
在系统分析了淳化县泥河沟及彬县、黄龙、永寿、耀县和西峰1964~1995年部分径流小区试验资料、降水自记资料497组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了黄土高原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预报的基本方程,并根据理论推导得出径流量... 在系统分析了淳化县泥河沟及彬县、黄龙、永寿、耀县和西峰1964~1995年部分径流小区试验资料、降水自记资料497组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了黄土高原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预报的基本方程,并根据理论推导得出径流量方程式,通过量纲分析和实测数据资料验证后,建立了规整均匀坡面上的土壤侵蚀预报动力模型,为该区域土壤侵蚀预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土壤侵蚀预测 黄土高原 统计模型 动力模型 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淳化县泥河沟流域减沙效益及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发启 刘秉正 +1 位作者 赵晓光 李光录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5-41,共7页
在分析了泥河沟流域水土流失特征、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基础上,利用水土保持法-降雨较正和降水量-洪水量-输沙量相关的地区经验公式,计算了该流域的减沙效益。两种方法的结果证明,减沙效益在90%以上。并以该流域为样点,讨论了... 在分析了泥河沟流域水土流失特征、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基础上,利用水土保持法-降雨较正和降水量-洪水量-输沙量相关的地区经验公式,计算了该流域的减沙效益。两种方法的结果证明,减沙效益在90%以上。并以该流域为样点,讨论了当前水土保持治理中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减沙交 水土保持措施 降水量 洪水量 输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抗旱树种木质部栓塞脆弱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硕新 申卫军 +1 位作者 张远迎 周新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选取加杨、刺槐、白榆、沙棘和榛木5个树种,测定一年生小枝的导水率和水势,绘制出各树种的脆弱曲线。结果表明,这几个树种一年生枝木质部栓塞脆弱性的种间差异明显,其中加杨和沙棘最为脆弱,其次为刺槐、白榆和榛木。这种种间差异... 选取加杨、刺槐、白榆、沙棘和榛木5个树种,测定一年生小枝的导水率和水势,绘制出各树种的脆弱曲线。结果表明,这几个树种一年生枝木质部栓塞脆弱性的种间差异明显,其中加杨和沙棘最为脆弱,其次为刺槐、白榆和榛木。这种种间差异可能与导管壁的厚度和导管间纹孔膜上纹孔口的长径有关。耐旱树种并非对木质部空穴或栓塞的抵抗能力就强;植物遭遇水分胁迫时,在一定水势范围内,木质部栓塞降低导水率从而可减少水分丧失,这可能是树种适应干旱条件的方式之一。脆弱曲线可以提供有关植物生理生态行为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率 脆弱曲线 木质部栓塞 耐旱性 树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沙棘林地土壤抗蚀性及其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郭培才 王佑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80-86,共7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沙棘资源较丰富的靖边、黄龙、麟游、秦安、交口等县土壤各种抗蚀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得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抗蚀性规律及抗蚀性主要影响因子的排序等外,认为水稳性团粒含量是黄土高原土壤的最佳抗蚀性指标,其次是风干率... 通过对黄土高原沙棘资源较丰富的靖边、黄龙、麟游、秦安、交口等县土壤各种抗蚀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得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抗蚀性规律及抗蚀性主要影响因子的排序等外,认为水稳性团粒含量是黄土高原土壤的最佳抗蚀性指标,其次是风干率砂壤土除外,而以微团聚体含量为基础所表示的各种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该区土壤的抗蚀性。在地带上黄土高原由北而南抗蚀性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林地土壤 沙棘林 土壤抗蚀性 砂壤土 秦安 沙棘资源 指标 标的 黄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