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初探 被引量:11
1
作者 田呈明 曹支敏 +1 位作者 杨俊秀 王培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4-39,共6页
经对秦岭主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真菌种类资源丰富,共鉴定出66属216种病原真菌,其中16种为中国新记录,陕西新记录52种。锈菌区系以温带属为主,亚热带、热带属并存,地理成分体现中国——日本... 经对秦岭主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真菌种类资源丰富,共鉴定出66属216种病原真菌,其中16种为中国新记录,陕西新记录52种。锈菌区系以温带属为主,亚热带、热带属并存,地理成分体现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锈菌区系的特征。病害随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病原 真菌 乔木 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山森林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开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11,共11页
本文首次对于巴山森林植物区系给予较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巴山森林植物区系具有丰富性、古老性、过渡性及分异性等特征,应是我国第三纪古热带和温带植物区系的“安居”之地,同时也是古热带、温带植物区系发展及再度分化的重要地段;通... 本文首次对于巴山森林植物区系给予较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巴山森林植物区系具有丰富性、古老性、过渡性及分异性等特征,应是我国第三纪古热带和温带植物区系的“安居”之地,同时也是古热带、温带植物区系发展及再度分化的重要地段;通过对东亚分布类型的分折,认为本区应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东西两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处;也是我国东西植物区系交流的重要“甬道”;通过对本区分布的中国特有属对比分析,认为巴山北坡应为“川东—鄂西特有现象”中心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温带植物 特有现象 区系研究 特有属 森林植物 分布类型 热带 分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和铁核桃品种(优系)叶形态构造与其抗旱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梅秀英 姜在民 +3 位作者 高绍棠 崔宏安 刘朝斌 曹玉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20,共5页
选取6项叶片旱生结构指标: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细胞密集度,主脉厚度和主脉两端厚角细胞层数,观察测定了13个核桃和铁核桃品种(优系)的抗旱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3个核桃和铁核桃品种(优系)在每个抗... 选取6项叶片旱生结构指标: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细胞密集度,主脉厚度和主脉两端厚角细胞层数,观察测定了13个核桃和铁核桃品种(优系)的抗旱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3个核桃和铁核桃品种(优系)在每个抗旱性指标上均差异极显著,故此对各品种(优系)进行了两两之间的单因素多重比较。依据前3个指标利用绝对法对各品种(优系)抗旱能力的大小进行了排序,其抗旱能力的次序为:新野,西洛2号,香玲,西洛6号,西洛3号,西扶2号,辽核1优,西林3号,辽核4号,辽核1号,西洛1号,西林2号,西扶1号,铁核桃(娘青夹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铁核桃 品种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害虫治理策略的变革及其新课题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孟楼 郭新荣 谢恩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7-91,共5页
从1949年开始,我国森林害虫治理策略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已经过去,第一个时期包括了三个阶段,即害虫防治(1949~1963)、协调防治(1963~1980)、综合治理IPM(1980~1996),IPM由于融合了生态学... 从1949年开始,我国森林害虫治理策略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已经过去,第一个时期包括了三个阶段,即害虫防治(1949~1963)、协调防治(1963~1980)、综合治理IPM(1980~1996),IPM由于融合了生态学理论,是该时期的治虫策略发展的最高阶段,但它是以杀虫剂治虫为基础的。第二个时期即虫害的可持续控制SPM时代的到来(1996),它的产生是国家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害虫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共同作用的结果。SPM是建立在生态体系这个基础上的治虫策略,这是治虫理论上的变革,但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包括:昆虫群落多样性测度ICDM,虫害频度PFI,多样性测度阈值DT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治理 可持续控制 森林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的营养循环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硕新 雷瑞德 +3 位作者 刘广全 党坤良 尚廉斌 张仰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S1期115-120,共6页
在秦岭火地塘林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华山松(PinusarmandiFranch.)、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和锐齿栎(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Maxim.)林分研究了林木各器官的营养百分含量、林分各组分的养分积累量以及养分收支情况... 在秦岭火地塘林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华山松(PinusarmandiFranch.)、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和锐齿栎(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Maxim.)林分研究了林木各器官的营养百分含量、林分各组分的养分积累量以及养分收支情况。结果表明:就叶子营养百分含量而言,锐齿栎除叶中K稍低于油松外,其余均高于华山松、油松。油松针叶的P、K、Ca含量高于华山松,而N、Mg的含量正好相反;锐齿栎林林木中Ca的积累量是油松林的4倍多,是华山松林的6倍多;华山松林乔木、枯落物、土壤的营养积累量分别为701.4kg/hm‘、521·gkm/hm’和209220.skin/hm‘,油松林乔木、林下植物、枯落物、土壤的营养积累量分别为840.1kg/hm2、38.4kg/hm2、583.5kg/hm2和27788.0kg/hm2,锐齿栎杜乔木、林下植物、枯落物和土壤的营养积累量分别为2138.7kg/hm2、90.0kg/hm2、159.0kg/hm2和387765.7kg/hm2;各林分的营养归还率锐齿栎林(0.585)>油松林(0.454)>华山松林(0.318);各林分营养吸收量以油松林为最小,这进一步证明油松是一个耐瘠薄树种;锐齿栎林树干和树皮的营养积累量占整个树体营养的67%,而华山松林和油松林仅为28%和24%,由此可见,锐齿栎林树干和树皮中营养所占比例大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油松 锐齿栎 营养循环 地力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树皮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溃疡病的关系 被引量:25
6
作者 赵仕光 景耀 杨俊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3-17,共5页
通过对18个杨树品种和无性系田间发病情况调查,排出了对溃疡病的抗性序列,同时,通过在生长季节初期,测定健康杨树树皮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分析了这两种酶的活性与杨树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活性与树种对溃疡... 通过对18个杨树品种和无性系田间发病情况调查,排出了对溃疡病的抗性序列,同时,通过在生长季节初期,测定健康杨树树皮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分析了这两种酶的活性与杨树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活性与树种对溃疡病的抗病性呈正相关,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强,树种的抗病性就强;反之则弱。酶的活性高低可以做为杨树抗溃疡病育种和抗病性测定中的一个“抗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溃疡病 过氧化物酶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溃疡病菌三菌系形态和生理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会香 景耀 +2 位作者 赵仕光 朱玮 杨陵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23,共6页
对不同产地、不同寄主的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agregaria)的A、B、C三菌系的形态特征、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菌落特征、子实体形态和形成方式及分生孢子大小等方面,菌系A、C和菌系B相差... 对不同产地、不同寄主的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agregaria)的A、B、C三菌系的形态特征、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菌落特征、子实体形态和形成方式及分生孢子大小等方面,菌系A、C和菌系B相差较大,菌系A、C的子实体形成对碳、氮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菌系B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上均可产生;三菌系对温度的要求较相近,但对pH值的反应差异较大;在不同的培养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试验中,菌系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溃疡病 聚生小穴壳菌 菌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宁陕林区鸟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2
8
作者 袁伟 高华影 +1 位作者 原洪 张福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66-74,共9页
位于秦岭南坡中段的宁陕林区,分布有各种鸟类计125种,隶属于32科12目。其中本次调查新增59种,并对前人记载种类中的39种加以验证。该林区鸟类区系为秦岭鸟类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古北、东洋两大动物地理界交汇的特征。东洋界成份为... 位于秦岭南坡中段的宁陕林区,分布有各种鸟类计125种,隶属于32科12目。其中本次调查新增59种,并对前人记载种类中的39种加以验证。该林区鸟类区系为秦岭鸟类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古北、东洋两大动物地理界交汇的特征。东洋界成份为该区鸟类37.6%,古北界占35.2%,广布种占27.2%。鸟类的垂直分布以低山带种类最为繁盛,中山带少之,亚高山带鸟的种类较为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资源 宁陕 秦岭 林区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栎类资源现状调查 被引量:12
9
作者 曲式曾 张文辉 李景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75-81,共7页
安康、汉中地区栎林面积91.67万ha,蓄积5102万m^3,占整个有林地面积、蓄积的40~50%。在陕南生态平衡、工农业生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有栎林分布不均,可利用性差,中、幼龄林分比重大,质量不高,生产力低;连续多年超伐,森林蓄积大... 安康、汉中地区栎林面积91.67万ha,蓄积5102万m^3,占整个有林地面积、蓄积的40~50%。在陕南生态平衡、工农业生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有栎林分布不均,可利用性差,中、幼龄林分比重大,质量不高,生产力低;连续多年超伐,森林蓄积大幅度减少。应采取果断措施,制止当前在栎林资源利用中的失控行为,压缩对栎林的消耗;大力造林和改造次生林,扩大栎林资源面积,提高林分质量;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从根本上缓解栎林供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属 资源调查 陕南 保护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经营理论与秦岭林区森林经营对策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建军 雷瑞德 +5 位作者 陈存根 张硕新 党坤良 尚廉斌 陈海滨 相维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S1期163-169,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经营理论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理论实质;以秦岭林区为对象,应用近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经营理论分析了秦岭林区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接近自然的林业 持续发展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伐对森林景观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雷瑞德 刘建军 +3 位作者 尚廉斌 党坤良 窦彬生 何耀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S1期53-64,共12页
本文用不同尺度分析了采伐对森林景观的影响。通过对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总体景观比例随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景观内各组份水平分布的隔离度等比较表明,采伐后自然重建的景观与原生景观无显著差异,森林景观对采伐干扰具有渐进稳定性... 本文用不同尺度分析了采伐对森林景观的影响。通过对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总体景观比例随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景观内各组份水平分布的隔离度等比较表明,采伐后自然重建的景观与原生景观无显著差异,森林景观对采伐干扰具有渐进稳定性。各景观单元均属聚集性分布。景观内部结构的多样性、均匀度有一定提高,景观优势度有所降低。采伐使景观单元破碎化,出现重组现象。采伐引发的景观单元转移概率因类型不同而异;松栎混交林景观单元在其生态区位内稳定性强,对采伐有负反馈效应;华山松为优势的景观单元采伐后明显扩大,以铁杉为主的景观单元也有类似情况;弱度干扰的红桦、云、冷杉景观单元结构稳定并有所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主伐 景观 分布格局 多样性 优势度 转移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溃疡病流行与土壤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曹支敏 景耀 周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55-61,共7页
土壤条件对箭杆杨溃疡病的流行与抗病性及发病程度具有明显影响。40~60cm深层土壤中的速效P与病情指数是显著正相关,pH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树皮中全P含量与该层土壤速效P含量及感病指数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通径分析指出,该层土壤... 土壤条件对箭杆杨溃疡病的流行与抗病性及发病程度具有明显影响。40~60cm深层土壤中的速效P与病情指数是显著正相关,pH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树皮中全P含量与该层土壤速效P含量及感病指数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通径分析指出,该层土壤的速效P及其pH对病情指数产生正效应;而全N、速效K对病情指数产生负效应。它们的效应大小依次为:P>K>N>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溃疡病 流行规律 土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与有关生化指标的关系——Ⅲ.不同世代白僵菌胞外蛋白酶的毒力 被引量:21
13
作者 胡锦江 文建雷 +1 位作者 樊美珍 李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6-40,共5页
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不同世代的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与其毒力关系。结果发现,B.bassiana各世代在明胶和虫尸粉两种液体培养基中均表现出随着继代移殖次数的增加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依次降低的趋势,但同一世... 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不同世代的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与其毒力关系。结果发现,B.bassiana各世代在明胶和虫尸粉两种液体培养基中均表现出随着继代移殖次数的增加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依次降低的趋势,但同一世代在虫尸粉培养基中的产酶量显著高于明胶培养基中的产酶量。各世代在两种培养基中的产酶方式也不完全相同。各世代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也表现出了随继代数增加而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胞外蛋白酶 马尾松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的现存量和生产力 被引量:50
14
作者 陈存根 彭鸿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S1期92-102,共11页
本交通过建立森林各器官的生物量、材积和叶面积的估计方程,量化地反映了火地塘林区5个主要森林群落的异速生长规律。火地塘林区5个森林类型的平均现存量为133.42t/hm2,平均蓄积量为166.825m3/hm2,平均生产量为3.757t/hm2... 本交通过建立森林各器官的生物量、材积和叶面积的估计方程,量化地反映了火地塘林区5个主要森林群落的异速生长规律。火地塘林区5个森林类型的平均现存量为133.42t/hm2,平均蓄积量为166.825m3/hm2,平均生产量为3.757t/hm2·a;平均材积生长量为7.138m3/hm2;死地被物量为89.512t/hm2。在各森林类型的适生垂直带内,随着海拔升高,现存量和现有生产力呈下降趋势。同一树种人工林的生长优于天然林,具有更大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地塘 森林类型 现存量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溃疡病菌三菌系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质及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会香 胡景江 +2 位作者 朱玮 景耀 杨陵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28,共5页
对来自不同产地、不同寄主的A、B、C杨树溃疡病菌三菌系的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质以及致病性进行了分析测定,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将这三个菌系分为两个不同的生理型,A、C两菌系属同一生理型,B菌系属另一生理型。
关键词 菌系 可溶性蛋白质 致病性 杨树 溃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株绿僵菌酯酶型与其致病力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樊美珍 郭超 +1 位作者 王姝清 谢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7,共7页
对17株绿僵菌的酯酶同工酶培养特性和毒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型不同,绿僵菌的毒力与酶型及菌株培养特性有一定相关性。同工酶型可作为毒力筛选和鉴定绿僵菌种的标志。
关键词 绿僵菌 酯酶同工酶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落叶松林真菌病害区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姚拓 杨俊秀 景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7-63,共7页
对秦岭落叶松人工纯林真菌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鉴定出病原真菌76种,其中1新种(另文报道),1个寄主新记录,10个陕西新记录种。病原以Phylosticta、Pucinia、Coleosporium、Melampsor... 对秦岭落叶松人工纯林真菌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鉴定出病原真菌76种,其中1新种(另文报道),1个寄主新记录,10个陕西新记录种。病原以Phylosticta、Pucinia、Coleosporium、Melampsora属真菌为主;寄主以杨柳科、禾本科、松科等8科植物为主,并以叶部病害为多。林分不同层次(乔木、灌木、草本层)、不同海拔的落叶松林病害各有特点。草本层锈病居多;随海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林 真菌病害 区系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形态特征、组织结构与天牛危害的关系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雪彦 周嘉熹 燕新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34-43,共10页
本研究对不同杨树树叶、树皮、木质部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毛白杨等白杨派树种叶片具毛,栅栏组组发达,树皮较光滑是黄斑星天牛不愿取食和刻槽产卵的重要机制;相反,大官杨、Ⅰ—214杨、加隆杨等黑杨派、青杨派及其杂种树叶无... 本研究对不同杨树树叶、树皮、木质部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毛白杨等白杨派树种叶片具毛,栅栏组组发达,树皮较光滑是黄斑星天牛不愿取食和刻槽产卵的重要机制;相反,大官杨、Ⅰ—214杨、加隆杨等黑杨派、青杨派及其杂种树叶无毛,海绵组织发达,树皮较粗糙,树皮和木质部质地较疏松,有利于天牛取食和刻槽产卵,因而成了黄斑星天牛的嗜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形态特征 组织结构 天牛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枯落层及土壤层微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姚拓 杨俊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7-103,共7页
本文着重从研究范围、内容、方法及结果等方面综述了森林枯落层及土壤层微生物生态研究的现状,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析,展望了该方面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枯落层 土壤层 微生物生态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药用真菌资源与生态分布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呈明 杨俊秀 +1 位作者 梁英梅 莫延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6-41,共6页
通过对秦岭林区药用真菌资源的调查分析,报道药用真茵30科63属124种,其中担子菌111种,子囊菌12种,半知菌1种,75.8%的种类分布于栎林。区系成分以温带属为主,兼有亚热带、热带属,并成为华北、华东、华中与华南... 通过对秦岭林区药用真菌资源的调查分析,报道药用真茵30科63属124种,其中担子菌111种,子囊菌12种,半知菌1种,75.8%的种类分布于栎林。区系成分以温带属为主,兼有亚热带、热带属,并成为华北、华东、华中与华南区地理分布的交汇点。其生态分布型有寄主、腐生、虫生和菌根菌等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生态分布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