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提锌工艺研究
1
作者 郭拴全 郭梅 +3 位作者 康敏 牛芳银 宁新霞 邢相栋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采用硫酸酸浸工艺从某浮选铅尾矿中提锌,考察了物料粒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和浸出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浮选铅尾矿在物料粒度-0.074mm粒级占75%、硫酸用量15%、浸出温度60℃、搅拌速度200r/min、浸... 采用硫酸酸浸工艺从某浮选铅尾矿中提锌,考察了物料粒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和浸出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浮选铅尾矿在物料粒度-0.074mm粒级占75%、硫酸用量15%、浸出温度60℃、搅拌速度200r/min、浸出液固比3.0mL/g条件下浸出1.5h,锌浸出率达90.71%;浸出液中Zn质量浓度18.94g/L,Cd、Fe、Mn、Ca、Mg等杂质含量较高,后续净化富集作业需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铅尾矿 硫酸浸出 氧化相 氧化锌 铅锌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煤钒矿的钡盐焙烧—酸浸提钒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天骄 康敏 +4 位作者 李和付 顾天宇 郭拴全 郭梅 宁新霞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针对含钒物相以绢云母为主、钒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的石煤钒矿,研究了用重晶石焙烧—酸浸工艺从中提取钒,考察了磨矿细度、重晶石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及浸出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含钒物相以绢云母为主、钒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的石煤钒矿,研究了用重晶石焙烧—酸浸工艺从中提取钒,考察了磨矿细度、重晶石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及浸出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煤钒矿磨矿细度为-200目占比70%、重晶石用量5%、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16 h、液固体积质量比2/1、硫酸用量8%、浸出温度25℃和浸出时间2 h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89%以上,浸出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钒矿 焙烧 重晶石 提钒 酸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01树脂从高碳石煤发电灰渣酸浸液提钒的工艺研究
3
作者 郭拴全 牛芳银 +3 位作者 康敏 郭梅 宁新霞 邢相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某地高碳石煤钒矿发电灰渣经空白焙烧后的酸浸液进行净化与钒富集,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钒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并确定了吸附与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浸液pH值为2.3,无须中和可直接进行离子交换;各类树脂对钒的吸附...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某地高碳石煤钒矿发电灰渣经空白焙烧后的酸浸液进行净化与钒富集,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钒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并确定了吸附与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浸液pH值为2.3,无须中和可直接进行离子交换;各类树脂对钒的吸附能力强弱顺序为D201>D380>D314>D202,解吸过程以采用NaOH与NaCl的混合解吸剂最佳,二者适宜的质量比为3∶1。采用D201树脂最优的动态吸附条件为:氯酸钠用量为0.05倍V_(2)O_(5)质量,每小时进料量为2倍树脂体积。当c/c_(0)=0.5时V_(2)O_(5)吸附容量为186 mg/g,当c/c_(0)=0.8时V_(2)O_(5)吸附容量为283 mg/g,当树脂被穿透时吸附率为98.53%。以6%NaOH+2%NaCl溶液作为解吸剂对负载D201树脂进行解吸,当V_(解吸剂)/V_(湿树脂)=4.36时,解吸液V_(2)O_(5)含量达到峰值75.46 g/L;当V_(解吸剂)/V_(湿树脂)=7.44时,钒的解吸率达到99.31%。解吸后的D201树脂经HCl再生后对钒的吸附能力与新D201树脂相当。解吸所得富钒液经除杂、中和、沉钒、煅烧可制得纯度98.98%的V_(2)O_(5)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01树脂 发电灰渣 酸浸液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204从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净化液中萃取锌及制备ZnSO_(4)·7H_(2)O的工艺研究
4
作者 郭拴全 康敏 +1 位作者 郭梅 宁新霞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研究了采用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从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净化液中萃取锌,优化了萃取和反萃取工艺条件,并通过富锌液蒸发结晶制备了ZnSO_(4)·7H_(2)O。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为50%P204+50%磺化煤油、P204皂化度65%、萃原液pH=3.... 研究了采用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从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净化液中萃取锌,优化了萃取和反萃取工艺条件,并通过富锌液蒸发结晶制备了ZnSO_(4)·7H_(2)O。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为50%P204+50%磺化煤油、P204皂化度65%、萃原液pH=3.5、相比V_(A)/V_(O)=1/1、萃取时间10 min和萃取级数为二级条件下,锌萃取率可达99.11%;萃取所得饱和有机相在反萃剂(H_(2)SO_(4))浓度7%、反萃相比V_(O)/V_(A)=2/1、反萃取时间10 min和反萃取级数为三级条件下,锌反萃率可达99.32%。制备的ZnSO_(4)·7H_(2)O满足HG/T 2326—2015要求,其微观形貌以颗粒状和层状结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铅尾矿 萃取 P204 七水硫酸锌 硫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难处理结合氧化铜矿石提取铜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祥 牛芳银 +3 位作者 康敏 王勇海 万宏民 郭彩莲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7-502,共6页
研究了采用焙烧—酸浸工艺从难处理结合铜氧化铜矿中提取铜,考察了焙烧与浸出条件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200目占比70%、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1 h、煤添加量8%、液固体积质量比2/1、H_(2)SO_(4)浓度15%、浸出温度60... 研究了采用焙烧—酸浸工艺从难处理结合铜氧化铜矿中提取铜,考察了焙烧与浸出条件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200目占比70%、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1 h、煤添加量8%、液固体积质量比2/1、H_(2)SO_(4)浓度15%、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3 h的最佳焙烧—浸出工艺条件下,铜浸出率可达91.03%。该工艺能从难处理结合铜氧化铜矿中经济高效提取铜,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氧化铜矿石 焙烧 浸出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钡盐焙烧-低酸浸出法从石煤钒矿中提取钒的研究
6
作者 王勇 梁效 +1 位作者 王旭 宁新霞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4,共7页
本文以石煤钒矿为原料,将经过抛尾富集后的精矿采用钡盐焙烧-低酸浸出的工艺提取钒,研究精矿焙烧与浸出条件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煤钒精矿细度为-74μm粒级占比70%、焙烧温度为925℃、焙烧时间为6 h、硫酸钡用量为4%精矿质... 本文以石煤钒矿为原料,将经过抛尾富集后的精矿采用钡盐焙烧-低酸浸出的工艺提取钒,研究精矿焙烧与浸出条件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煤钒精矿细度为-74μm粒级占比70%、焙烧温度为925℃、焙烧时间为6 h、硫酸钡用量为4%精矿质量、浸出过程液固比为2∶1、硫酸用量为5%焙砂质量、浸出温度为50℃和浸出时间为1 h的最优条件下,平均钒浸出率可达87.93%。该工艺具有钒浸出率高、酸用量低、提取成本低和可简化后续提钒工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钒矿 提钒 钡盐焙烧 低酸浸出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地质异常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云峰 李领军 张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B07期104-111,共8页
以滇东北地区为例,通过对遥感地质异常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滇东北地区对ETM遥感图像进行岩性及构造的解译、遥感光谱异常提取等手段获得7项遥感地质异常信息因子,在GIS软件中,利用缓冲带(buffer zone)等方法将线... 以滇东北地区为例,通过对遥感地质异常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滇东北地区对ETM遥感图像进行岩性及构造的解译、遥感光谱异常提取等手段获得7项遥感地质异常信息因子,在GIS软件中,利用缓冲带(buffer zone)等方法将线性地质异常转化为面状异常,并通过空间分析确定各种遥感异常与已知矿产当量的关系,计算各主因子的二级因子得分,形成成矿预测栅格图像。通过栅格图像各通道间的复合运算分析进行遥感综合异常的定量圈定,最终在工作区圈定了多个不同级别的遥感综合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地质异常 成矿预测 预测因子 滇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35从高碳石煤脱碳渣酸浸液中萃取钒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拴全 牛芳银 +3 位作者 郭梅 康敏 邢相栋 宁新霞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以某地高碳石煤脱碳渣经空白焙烧-酸浸后的浸出液为原料,采用萃取剂N235和反萃剂Na_(2)CO_(3)对钒萃取工艺和反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原液pH值2.3、有机相组成为15%N235+5%仲辛醇+80%磺化煤油、相比(O/A)1... 以某地高碳石煤脱碳渣经空白焙烧-酸浸后的浸出液为原料,采用萃取剂N235和反萃剂Na_(2)CO_(3)对钒萃取工艺和反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原液pH值2.3、有机相组成为15%N235+5%仲辛醇+80%磺化煤油、相比(O/A)1∶4、萃取时间4 min、氧化剂氯酸钠用量为萃原液V_(2)O_(5)质量的0.05倍、萃取级数五级,钒萃取率达99%;最佳反萃工艺参数为:反萃剂Na_(2)CO_(3)溶液浓度8%、反萃相比(O/A)4∶1、反萃时间10 min、反萃级数三级,钒反萃取率可达99.50%。在最佳萃取和反萃取工艺条件下,钒浓度由4.25 g/L富集到68.50 g/L,且pH值为8.5,无需中和处理。对富钒液进一步沉钒、煅烧得到的最终产品V_(2)O_(5)品位为98.95%,且杂质含量低,满足行业标准YB/T 5304—2017中98级V_(2)O_(5)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石煤 脱碳渣 N235 萃取 反萃 V_(2)O_(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钒矿发电灰渣空白焙烧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拴全 牛芳银 +3 位作者 康敏 郭梅 宁新霞 邢相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以磷钒矿发电灰渣为原料,对其空白焙烧工艺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渣中钒主要以钒云母形式存在,而且主要呈V^(3+)价态;灰渣空白焙烧适宜的工艺参数为:焙烧前将灰渣磨矿至细度为-0.074 mm占90%,在880~900℃温度下焙烧16 h, V_(2... 以磷钒矿发电灰渣为原料,对其空白焙烧工艺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渣中钒主要以钒云母形式存在,而且主要呈V^(3+)价态;灰渣空白焙烧适宜的工艺参数为:焙烧前将灰渣磨矿至细度为-0.074 mm占90%,在880~900℃温度下焙烧16 h, V_(2)O_5浸出率可达71%左右;灰渣空白焙烧反应由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表观反应活化能为89.75 kJ/mol,动力学方程为1-(1-x)^(1/3 )=114.47exp[-89 750/(R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钒矿 发电灰渣 空白焙烧 钒浸出 表观反应活化能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地质体的研究确定与找矿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健 彭欣 +11 位作者 张蓉 李祥强 张云峰 刘阳 孙赫 牛斯达 黄照强 吴华英 郑杰 祁民 席卫名 卿芸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7-520,共24页
基于以往多年的金属矿床勘查评价研究经验,系统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通过国内外金、镍、钼、铜、铅锌等找矿靶区优选、深边部找矿预测,以及勘查验证实例,阐述勘查找矿过程中的理论、实践及方法。... 基于以往多年的金属矿床勘查评价研究经验,系统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通过国内外金、镍、钼、铜、铅锌等找矿靶区优选、深边部找矿预测,以及勘查验证实例,阐述勘查找矿过程中的理论、实践及方法。提出对金属矿化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明晰矿床成因规律,对矿床成因规律的研究可以开拓找矿思路,明确金属矿化的分布规律。强调对金属矿化与地质体之间分布规律关系的研究,进而阐明了勘查找矿者要紧紧抓住矿带、矿床、矿体定位构造的主要因素、控矿的主要条件,来研究确定目标地质体,优化传统的和现代的最佳找矿方法和手段,以快速评价矿产资源。明确提出勘查找矿目标地质体是个纲,纲举目张促进矿产资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地质体 地质成矿理论 找矿方法 主要控矿条件 定位构造 矿产分布规律研究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难选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牛芳银 郭彩莲 +2 位作者 宁新霞 王重阳 翟旭东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3,共5页
对某难选金矿石进行了详细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提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粒度细且分散分布于载金矿物中。采用强化浮选工艺回收该难选金矿石,浮选时添加调整剂XPT511能有效提高金的浮选指标,闭路浮选试验获得了... 对某难选金矿石进行了详细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提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粒度细且分散分布于载金矿物中。采用强化浮选工艺回收该难选金矿石,浮选时添加调整剂XPT511能有效提高金的浮选指标,闭路浮选试验获得了金品位22.91 g/t、回收率62.85%的金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选金矿石 赋存状态 微粒金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石煤钒矿两段逆流酸浸提钒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牛芳银 程倩 +5 位作者 梁效 宁新霞 吴天骄 赵笑益 王勇海 王望泊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以陕南某低品位石煤钒矿为原料,在添加含氟助浸剂的条件下采用两段逆流硫酸浸出提钒。结果表明,在石煤钒矿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40%,助浸剂为1%NaClO_(3)+3%2^(#)含氟助浸剂,硫酸用量为22%,两段逆流浸出温度为90℃,一段浸出时间为1 h... 以陕南某低品位石煤钒矿为原料,在添加含氟助浸剂的条件下采用两段逆流硫酸浸出提钒。结果表明,在石煤钒矿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40%,助浸剂为1%NaClO_(3)+3%2^(#)含氟助浸剂,硫酸用量为22%,两段逆流浸出温度为90℃,一段浸出时间为1 h,二段浸出时间为2 h的条件下,钒浸出率可以达到94.95%。该流程可有效降低硫酸用量,提高钒浸出率,节省药剂,并能适当简化后续提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助浸剂 硫酸浸出 提钒 逆流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某地石煤钒矿制备五氧化二钒产品工艺研究
13
作者 吴天骄 康敏 +4 位作者 梁效 程倩 李英 宁新霞 张圆明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采用硫酸熟化-水浸工艺从石煤钒矿中提钒,考察了熟化条件及浸出条件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熟化工艺条件为:熟化温度130℃、熟化时间8 h、H_(2)SO_(4)用量25%。对熟化料进行水浸,在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120 min、液固比2∶... 采用硫酸熟化-水浸工艺从石煤钒矿中提钒,考察了熟化条件及浸出条件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熟化工艺条件为:熟化温度130℃、熟化时间8 h、H_(2)SO_(4)用量25%。对熟化料进行水浸,在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120 min、液固比2∶1条件下,钒浸出率为90.79%。对含钒浸出液用NaClO_(3)进行氧化,采用D202吸附氧化后液中的钒,再对树脂中钒进行解吸,解吸液经沉钒煅烧后五氧化二钒产品纯度达99.21%,钒总回收率为85.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熟化 浸出 离子交换 五氧化二钒 石煤钒矿 提钒 水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96
14
作者 佘宏全 张德全 +4 位作者 景向阳 关军 朱华平 丰成友 李大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06-314,共9页
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西缘,为受花岗斑岩脉控制的斑岩型铜矿。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控矿花岗斑岩与围岩(似斑状)斜长花岗岩为钙碱性系列,具轻稀土富集、显著的δEu负异常和Sr、Ba、Ca亏损特征,形成于同碰撞造... 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西缘,为受花岗斑岩脉控制的斑岩型铜矿。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控矿花岗斑岩与围岩(似斑状)斜长花岗岩为钙碱性系列,具轻稀土富集、显著的δEu负异常和Sr、Ba、Ca亏损特征,形成于同碰撞造山环境,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松潘—甘孜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闭合有关。控矿花岗斑岩及其围岩热液蚀变强烈,显示良好的蚀变分带。主要蚀变有钾硅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控矿斑岩内部为钾化和硅化叠加绢英岩化带,近斑岩两侧围岩为绢英岩化带,外侧为青磐岩化带。铜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铜矿体空间分布、产状及规模受控矿花岗斑岩体控制。矿床的矿物组合、热液蚀变、硫、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矿床形成于中高温环境,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乌兰乌珠尔铜矿属与高中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乌珠尔 斑岩铜矿 热液蚀变 矿床地质 矿床成因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凤太成矿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贾润幸 郭键 +1 位作者 赫英 隗合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笔者以八卦庙金矿床和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为例,对秦岭凤太成矿区内铅锌矿床与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本区各矿床流体包裹体中的气相成分属CO2-N2-CO-CH4-H2型,但八卦庙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CH4含量明显较高,而fo2... 笔者以八卦庙金矿床和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为例,对秦岭凤太成矿区内铅锌矿床与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本区各矿床流体包裹体中的气相成分属CO2-N2-CO-CH4-H2型,但八卦庙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CH4含量明显较高,而fo2和fs2值又低于铅锌矿床;液相成分中,八卦庙金矿床除Ca2+/Mg2+和Eh值小于铅锌矿床以外,主成矿期的Na+/K+、Cl-、F-、pH值均大于后者,两者的主成矿期均为中盐度,但前者明显大于后者;溶液水中的氢、氧同位素显示铅锌矿床的水源主要为地层水,而八卦庙金矿床中的水源主要是岩浆水或受岩浆加热的地层水,其与岩浆热液的成矿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热水沉积 岩浆热液 铅锌矿床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明舒井岩体形成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小菲 张成立 +3 位作者 李雷 包志安 张帮禄 魏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21-2538,共18页
北山明舒井岩体为一由辉长岩、闪长岩和花岗岩构成的岩浆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辉长岩442.9±1.2Ma、闪长岩437.0±2.3Ma、花岗岩435.9±2.2Ma的形成年龄。其中,辉长岩为富钙、高铁和镁的钙碱性岩,相对富集... 北山明舒井岩体为一由辉长岩、闪长岩和花岗岩构成的岩浆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辉长岩442.9±1.2Ma、闪长岩437.0±2.3Ma、花岗岩435.9±2.2Ma的形成年龄。其中,辉长岩为富钙、高铁和镁的钙碱性岩,相对富集LREE和LILE、贫化HFSE,亏损Nb、Ta、Ti、Zr和P,Pb正异常,具中等偏高的(87Sr/86Sr)i(0.705892)、高放射性成因Pb,低εNd(t)(0.1),锆石εHf(t)变化大(-7.1^+8.3)。闪长岩和花岗岩富钠、低钙、铁和镁,为准铝质钙碱性岩;它们富集LREE和LILE、亏损HFSE,Nb、Ta及Sr、P、Ti明显负异常;也显示中等偏高的(87Sr/86Sr)i(0.705951~0.706196)和高放射性成因Pb、低εNd(t)(-0.2^-0.1),但锆石εHf(t)明显偏正(-1.1^+12.0)。不同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相对一致的Sr-Nd-Pb同位素及明显不同的锆石Hf同位素,指示它们形成于板块消减带构造环境,为源自受流体交代和陆壳物质改造的幔源岩浆与新元古代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岩浆混合和分离结晶演化的产物,代表北山南部早古生代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晚期与大洋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Sr-Nd-Pb-Hf同位素 俯冲消减环境 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地区志留纪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晓俊 张成立 +1 位作者 李雷 赵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0-1068,共19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巴里坤地区怪石山二长花岗岩体和县煤矿北花岗闪长岩体分别获得440.6±3.7 Ma和412.8±3.3 Ma的LA-ICP-MS锆石U-Pb形成年龄,指示该区早志留世-早泥盆世一期重要的花岗岩浆活动。两岩体为准铝-弱过铝钙碱性及高钾... 准噶尔盆地东部巴里坤地区怪石山二长花岗岩体和县煤矿北花岗闪长岩体分别获得440.6±3.7 Ma和412.8±3.3 Ma的LA-ICP-MS锆石U-Pb形成年龄,指示该区早志留世-早泥盆世一期重要的花岗岩浆活动。两岩体为准铝-弱过铝钙碱性及高钾钙碱性岩系,微量元素具有富集LILE、贫HFSE,亏损Nb、Ta、Ti、P以及Pb正异常的岛弧岩浆成因特征。其中,怪石山岩体高Si、富K,高Rb/Sr和Ga/A1比值、低K/Rb比值,强Eu负异常,代表其为岛弧演化较为成熟阶段岩浆演化的产物;县煤矿北二长花岗岩富Na、高Sr和Sr/Y比值,低Y和Yb,则指示其为岛弧演化晚期,洋盆俯冲消减闭合过程、岛弧区地壳增厚环境下部陆壳物质熔融的结果。此外,两个岩体正的锆石ε_(Hf)(t)(+7.64^+13.86)和老于其形成年龄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1123~561 Ma)证明,它们主要源自新元古代晚期到早古生代早期的新生岛弧陆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早古生代 准噶尔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尾河上游流域土地荒漠化遥感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冯淳 张云峰 +2 位作者 焦超卫 姬星怡 冯源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4,共5页
针对秃尾河上游流域土地荒漠化问题,基于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理论,利用1989年、2002年和2011年TM、E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提取该区荒漠化信息,并开展动态监测研究,从中探索该区域荒漠化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 针对秃尾河上游流域土地荒漠化问题,基于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理论,利用1989年、2002年和2011年TM、E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提取该区荒漠化信息,并开展动态监测研究,从中探索该区域荒漠化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特征空间方法指标简单,易于获取,有利于研究区荒漠化信息提取。2)22年来研究区荒漠化总面积持续减少,程度不断减轻,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各不相同,并且其重心均有向西北方向移动规律。3)研究区生态环境趋于好转,主要得益于一系列积极的治理沙地措施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尾河上游流域 荒漠化 Albedo-NDVI特征空间 动态监测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含钒石煤酸浸液中溶剂萃取钒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朱军 郭继科 +1 位作者 马晶 齐建云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研究了从某含钒石煤酸浸液预处理后的溶液中溶剂萃取。用P204-TBP-磺化煤油组成的有机相萃取,用硫酸溶液反萃取,用酸性铵盐沉淀钒。试验考察了有机相组成、水相平衡pH、萃取剂浓度、相比、振荡时间等因素对钒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萃取工... 研究了从某含钒石煤酸浸液预处理后的溶液中溶剂萃取。用P204-TBP-磺化煤油组成的有机相萃取,用硫酸溶液反萃取,用酸性铵盐沉淀钒。试验考察了有机相组成、水相平衡pH、萃取剂浓度、相比、振荡时间等因素对钒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萃取工艺条件为:有机相组成为12.5%P204+5%TBP+82.5%磺化煤油,Vo∶Va=2∶1,三级逆流萃取。结果钒萃取率大于99.00%;用硫酸溶液经三级逆流反萃取,钒反萃取率大于97.00%;制备的V2O5产品纯度大于9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酸浸液 P204 萃取 硫酸 反萃取 五氧化二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西段三叠纪超镁铁岩-正长岩体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宫相宽 陈丹玲 +2 位作者 朱小辉 董增产 郭彩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7-192,共16页
陕西凤县九子沟地区的奥陶纪草滩沟群中出露一套由透辉石岩组成的超镁铁质岩体,依据岩性和区域对比,被认为是形成于古生代而且可能是大洋岩石圈残片,但缺乏详细研究。野外地质考察发现,该透辉石岩在露头上与一套黑云母透辉石岩和(含透辉... 陕西凤县九子沟地区的奥陶纪草滩沟群中出露一套由透辉石岩组成的超镁铁质岩体,依据岩性和区域对比,被认为是形成于古生代而且可能是大洋岩石圈残片,但缺乏详细研究。野外地质考察发现,该透辉石岩在露头上与一套黑云母透辉石岩和(含透辉石)正长岩关系密切,而且以黑云母透辉石岩为主体。本文在详细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透辉石岩、黑云母透辉石岩以及(含透辉石)正长岩进行了透辉石矿物成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岩石中的透辉石皆为岩浆型透辉石,而且透辉石成分在透辉石岩和(含透辉石)正长岩中完全相同,而在黑云母透辉石岩中出现向普通辉石转变的趋势。LA-ICP-MS锆石定年结果,得到透辉石岩、黑云母透辉石岩和(含透辉石)正长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35.2±1.6Ma、232.8±4.3Ma和230.7±2.1Ma,表明九子淘超镁铁岩-正长岩形成于中生代。透辉石岩和黑云母透辉石岩锆石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初始^(176)Hf/^(177)Hf分别变化于0.282405~0.282589和0.282397~0.282607,ε_(Hf)(t)值介于-8.26^-1.37和-8.41^-0.84之间,显示富集岩石圈地幔特征;(含透辉石)正长岩锆石^(176)Hf/^(177)Hf介于0.282577~0.282825之间,ε_(Hf)(t)值为-2.06^+5.83,是富集岩石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与超镁铁岩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综合区域地质已有研究,九子沟中生代超镁铁岩-正长岩体是在华北、扬子两大板块碰撞过程中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由两个富集岩石圈地幔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独立演化岩浆先后侵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超镁铁岩-正长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