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秦岭旬阳志留系热水沉积钠长石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刘淑文
王涛
曾荣
薛春纪
唐永忠
-
机构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地质系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勘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
陕西地质调查研究院
-
出处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6,共7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0310200040)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计划项目联合资助
-
文摘
热水沉积钠长石岩在南秦岭上古生界中颇具特点,与南秦岭众多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成矿关系密切。最近,在南秦岭旬阳下古生界铅锌矿集区内的志留系梅子垭组地层中首次识别出一条近东西方向延伸长达10余千米的钠长石沉积岩带,与地层整合产出,渐变过渡,厚层块状、条带状、角砾状构造,均粒微-细晶结构、内碎屑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钠长石为主,铁白云石、镁电气石常见;化学组成以富含SiO2、Al2O3及Na2O为特征;富Fe、Mn,贫Co、Ni、Cu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围岩类似,但总量较围岩偏低。钠长石岩中锆石形态、图像及SH IRMPU-Pb测年结果反映锆石为热液上升过程中捕获的基底及下伏地层柱中的碎屑锆石。结合该区下古生界属于扬子北缘被动陆缘裂谷环境,认为该钠长石岩属于热水沉积成因。
-
关键词
热水沉积
钠长石岩
南秦岭
旬阳盆地
志留系
-
Keywords
hydrothermal sedimentation, albitite, south Qingling, Xunyang basin, Silurian
-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P63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56
- 2
-
-
作者
王瑞廷
毛景文
任小华
旺军谊
欧阳建平
袁炳强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勘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68-175,共8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2003102000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211)资助
-
文摘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是勘查地球化学长期以来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通常采用的评价方法基本上包括地球化学异常的不同地质-构造单元评价法和多元素定量化评价指标法等8种方法。这些异常评价方法缺乏从成岩成矿系统的发展演化上去认识异常的表象与本质,关于表生因素对异常的制约和异常形成机制及异常产生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的研究不够,只是提取和利用异常本身的信息。因此,研究成矿及矿化指示元素在原生带和表生带不同介质中的赋存相态、相对比例,总结其在不同景观环境下的迁移聚散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表生异常形成机制,系统剖析控制异常发育的各种内、外因素,进而选择区域异常评价指标,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区域异常评价指标体系,是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新思路。
-
关键词
异常评价
区域地球化学
成矿系统
地球化学异常
勘查地球化学
构造单元
地质
定性与定量
指标法
形成机制
-
Keywords
regional geochemical anomaly
anomaly evaluation
supergene geochemistry
problem
new method
-
分类号
P63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柞-山矿集区侵入岩与成矿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王瑞廷
任涛
孟德明
李剑斌
李永勤
-
机构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勘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
-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B12期29-33,共5页
-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B04B05)
-
文摘
柞山矿集区处于商丹断裂与风镇一山阳断裂之间,构造位置属南秦岭华力西褶皱带,为西秦岭泥盆系主要热水沉积盆地之一(图1)。在华力西期发育近东西向断裂带内.沉积了泥盆-石炭系。柞(水)-山(阳)沉积盆地控制了该矿集区的形成,次级近东西向顺层断裂和含矿层复合控制了矿带的分布。
-
关键词
矿集区
热水沉积盆地
侵入岩
成矿
泥盆-石炭系
复合控制
断裂带
构造位置
-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南秦岭旬阳盆地下古生界铅锌成矿作用
被引量:6
- 4
-
-
作者
王涛
黄建平
高永宝
薛春纪
刘淑文
-
机构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勘院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安大学
-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3-103,共11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200310200040)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
文摘
近年来,南秦岭旬阳盆地志留系铅锌矿集区铅锌矿床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备受关注。旬阳盆地下古生界中的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志留系梅子垭组和双河镇组,受地层控制明显,矿体形态简单,主要为层状和似层状,矿石结构简单,矿物成分单一,围岩蚀变弱且不对称;闪锌矿δ34S组成平均为6.83‰,方铅矿δ34S组成平均为5.95‰,黄铁矿矿石δ34S为1.1‰,志留系泥质岩石中黄铁矿的δ34S平均为15.64‰,硫主要来源于海水硫酸盐;208Pb/204Pb为37.93%~38.95%,207Pb/204Pb为15.55%~15.69%,反映铅的来源为上地壳。成矿温度为135~297oC,属于中低温,成矿流体成分主要以K+、Na+、Ca2+、Mg2+、F-、Cl-、SO42-为主,Na+/K+值小于1,F-/Cl-值很小,主要来自于海水。因此,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是旬阳盆地下古生界铅锌矿床形成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旬阳盆地
下古生界
铅锌矿床
矿床地质
地球化学
-
Keywords
Xunyang basin
Lower Paleozoic
lead-zinc deposits
geology of ore deposits
geochemistry
-
分类号
P618.42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小秦岭金矿带潼峪矿集区金的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11
- 5
-
-
作者
汪道东
王瑞廷
韩俊民
党红军
-
机构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二总队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勘院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
-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3-50,共8页
-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课题(201111007-3)
-
文摘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研究了小秦岭金矿带潼峪矿集区金的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指出潼峪矿集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太华群,并受晚期岩浆和构造的控制,尤其是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及其剥离(滑脱)构造控矿特征非常明显。综合研究认为,区内佛头崖-狮子包地段、东交沟—佛头崖一带、岳王庙-王排沟地区与复背斜倾伏端是重要的找矿靶区,值得进一步深入工作,并可为老矿区找矿提供示范。这对在老矿区深部寻找金矿,把小秦岭西段的深部找矿工作推向新阶段,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小秦岭
潼峪矿集区
变质核杂岩构造
成矿规律
找矿预测
找矿靶区
-
Keywords
Xiaoqinling
Tongyu ore cluster regio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structur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exploration target
-
分类号
P6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