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西安710048;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梓超 周蓓蓓 +2 位作者 陈晓鹏 彭遥 王全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在冬小麦田表层5~10 cm条施(宽5 cm×长100 cm)纳米碳(质量含量分别为0、0.001、0.005、0.007、0.010 kg·kg~(~(-1))),研究了纳米碳对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冬小麦生长发育以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条... 通过在冬小麦田表层5~10 cm条施(宽5 cm×长100 cm)纳米碳(质量含量分别为0、0.001、0.005、0.007、0.010 kg·kg~(~(-1))),研究了纳米碳对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冬小麦生长发育以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条施纳米碳后,冬小麦根系层土壤水分含量增加,深层土壤含水量降低,且土壤水分分布波动减小,其中纳米碳质量含量为0.007 kg·kg~(~(-1))和0.010 kg·kg~(~(-1))的小区从冬小麦幼苗期到灌浆期5~10 cm土壤深度内土壤平均含水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4.5%和6.8%;纳米碳在冬小麦各生育期内均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田间土壤剖面吸持养分的能力,且同一生育期内,纳米碳含量越高,土壤表层剖面养分浓度越大,其中纳米碳质量含量为0.007 kg·kg~(~(-1))和0.010 kg·kg~(~(-1))的小区在灌浆期5~10 cm土壤深度内平均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25%、33.6%,43.7%、51.3%,6.6%、17.5%;冬小麦茎粗、叶面积与生物量大体上与施用纳米碳的含量成正相关,其中纳米碳质量含量为0.007 kg·kg~(~(-1))和0.010 kg·kg~(~(-1))的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最为显著,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2.4%和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 冬小麦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模式下准经营性水利工程收益分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珍珍 朱记伟 +2 位作者 周荔楠 刘家宏 王力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3-208,共6页
准经营性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较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PPP模式在准经营性水利工程应用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的合作关系以及运作模式,特别是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是PPP模式成功实施的... 准经营性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较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PPP模式在准经营性水利工程应用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的合作关系以及运作模式,特别是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是PPP模式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因素。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结合准经营性水利工程特点,以政府、社会资本方、特许经营单位3个核心利益相关者为分配对象,构建出PPP模式下准经营性水利工程动态利益分配模型。经实例验证,运用该模型得到的PPP模式下准经营性水利工程的收益分配结果更加合理,能充分调动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准经营性 PPP模式 Shapley模型 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A-GMDH的水利工程变形预测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莉贞 曾志全 +2 位作者 黄勇 杨杰 宋锦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4-170,共7页
变形监测数据是定量评价水利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依据。水利工程变形数据是一种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同时包含线性成分与非线性成分。针对水利工程变形的线性成分和非线性成分特征,分别利用针对线性信号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非线性信号的... 变形监测数据是定量评价水利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依据。水利工程变形数据是一种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同时包含线性成分与非线性成分。针对水利工程变形的线性成分和非线性成分特征,分别利用针对线性信号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非线性信号的数据分组处理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ARMA-GMDH的组合预测模型对水利工程的变形进行预测。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水利工程变形的线性及非线性成分进行预测,与多个预测方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所提出的组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与实测数据具有相似的变形趋势,可以分别对变形的线性及非线性成分规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结构的变形趋势和安全性态,因此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变形 监控模型 预测分析 GMDH算法 ARM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固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4
作者 韩建纯 李鹏 +3 位作者 黄佳慧 张国军 马文涛 苏利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7-255,共9页
[目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判别标准,探索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方法]聚焦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基于2000年、2008年、2015年和2019年的Landsat ETM数据,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 [目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判别标准,探索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方法]聚焦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基于2000年、2008年、2015年和2019年的Landsat ETM数据,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生态环境质量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1)固原市东部主要为草地,西部主要为耕地,整体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平均综合指数为2.3~2.6;(2)植被覆盖度(NDVI)和建筑-裸土指数(NDBSI)对RSEI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湿度指数(WET)的影响显著增强;(3)2000—2019年固原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大幅改善,但局部地区略有恶化,中等质量区域比例从18.11%上升至91.53%。2015—2019年生态环境极差区域的面积由0.01%增至0.27%;(4)2000—2019年生态环境改善面积与林地净增加面积呈显著正相关,退耕还林政策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结论]城市扩张使得林地减少和农业用地的撂荒,对固原市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建议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恢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RSEI 土地利用 空间自相关 宁夏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势比较法的水利工程方案优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赛艳 解阳阳 +1 位作者 黄强 王义民 《人民珠江》 2019年第1期116-120,145,共6页
为解决多指标方案的优选问题,进一步丰富方案优选方法类型,提出了优势比较法。从评价指标体系中剔除无用指标,对其余指标进行归一化和加权处理,形成方案集的决策矩阵;根据方案优选的确定性和一致性要求,提出方案相对优势的概念,确立方... 为解决多指标方案的优选问题,进一步丰富方案优选方法类型,提出了优势比较法。从评价指标体系中剔除无用指标,对其余指标进行归一化和加权处理,形成方案集的决策矩阵;根据方案优选的确定性和一致性要求,提出方案相对优势的概念,确立方案相对优势的计算方法,建立方案集的优劣判定矩阵,对不同方案进行优劣排序。水利工程方案优选案例表明:优势比较法计算简便,能够确定可信的最优方案。因此,该方法可与其他评价方法相互佐证,为水利工程方案优选提供更充分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方案优选 综合评价 指标归一化 优势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地区水利工程代建制实践与探讨
6
作者 李闯 符娜 《江苏水利》 2018年第4期65-68,72,共5页
以宿迁市西民便河整治工程代建制为例,介绍了苏北地区首个水利代建制实施工程。代建制度实施表明西民便河整治工程在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方面控制较好,对工程建设资金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同时工程建设处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以较低的代... 以宿迁市西民便河整治工程代建制为例,介绍了苏北地区首个水利代建制实施工程。代建制度实施表明西民便河整治工程在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方面控制较好,对工程建设资金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同时工程建设处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以较低的代建费用投入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建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代建制 建设管理 河道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库坝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景远 吴巍 +2 位作者 周孝德 吴皎 焦露慧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75,共8页
为揭示干旱区库坝工程对车尔臣河中下游地下水位的影响,基于水文地质、气候变化以及当地灌溉等相关数据,应用GMS构建地下水模型,对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车尔臣河流域模拟区地下水多年均衡量为1 170.74×... 为揭示干旱区库坝工程对车尔臣河中下游地下水位的影响,基于水文地质、气候变化以及当地灌溉等相关数据,应用GMS构建地下水模型,对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车尔臣河流域模拟区地下水多年均衡量为1 170.74×10~4m^3,表现为微弱正均衡,多年地下水水位上升约13 mm,地下水水位总体呈现微弱上升趋势; ②从整个区域角度而言,建坝前后地下水流场趋势并没有出现显著变化,但是局部地区流场变化较明显,主要是灌区和下游入湖区段,受影响的地下水位变幅为0.4~0.8 m,而南北两侧可能受影响宽度范围约1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库坝工程 地下水 数值模拟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水润西安工程中再生水利用探究
8
作者 张高锋 莫淑红 +1 位作者 沈冰 肖孙田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5年第3期23-27,31,共6页
分析计算了"八水润西安"工程中再生水需水量,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安市"十二五"再生水处理设施运行能力与再生水管网建设规划,对"八水润西安"工程中湖池系统再生水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湖池系统... 分析计算了"八水润西安"工程中再生水需水量,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安市"十二五"再生水处理设施运行能力与再生水管网建设规划,对"八水润西安"工程中湖池系统再生水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湖池系统需水量由原来的6 261.58×104 m3/a减少到了4 512.58×104 m3/a,同时分析了加大再生水利用可产生1.65亿元/a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八水润西安 湖池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入式通风隧道风流场及粉尘运移特性分析
9
作者 马福军 陈凯旋 +1 位作者 任杰 杨少锟 《陕西水利》 2025年第4期1-4,共4页
根据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结合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钻爆法产生的粉尘离散相模型。经过Fluent软件的求解计算,得到隧道三维风流场分布以及粉尘颗粒扩散运移规律。掌握不同高度平面的风速和粉尘浓度变化情况,探究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运移特性... 根据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结合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钻爆法产生的粉尘离散相模型。经过Fluent软件的求解计算,得到隧道三维风流场分布以及粉尘颗粒扩散运移规律。掌握不同高度平面的风速和粉尘浓度变化情况,探究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运移特性。结果表明:回流区是运输粉尘颗粒的主要载体,涡流区会阻碍粉尘颗粒的运移。风速大小和粉尘浓度高低与所处位置的高度有关,高度越高,风速越小,粉尘浓度越低。粒径大的粉尘颗粒沉积在底部,粒径小的粉尘颗粒悬浮在空中。该离散相模型对指导工程通风方案对于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及施工机械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钻爆法 计算流体力学 离散相 风流场 粉尘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的汉江子午河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紫妍 刘登峰 +1 位作者 黄强 张飒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12,共5页
汉江支流的子午河是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两大水源之一,为了维持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健康,子午河上的三河口水库下泄流量必须满足生态环境用水和生态流量过程的要求。采用两河口水文站的流量观测资料,运用变化范围法(RVA)、... 汉江支流的子午河是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两大水源之一,为了维持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健康,子午河上的三河口水库下泄流量必须满足生态环境用水和生态流量过程的要求。采用两河口水文站的流量观测资料,运用变化范围法(RVA)、Q90法、多年日流量资料排频法,分析计算子午河年内生态流量过程,研究该河道维持多种生态环境目标所需要的生态需水量。研究结果表明:RVA法和Q90法计算得到的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6 344.3、11 574.0万m^3;多年日流量资料排频法获得的保证率(60%、70%、80%、90%)对应的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7 262.6、38 170.5、30 316.0、22 799.5万m^3。多年日流量资料排频法中,60%保证率对应的年生态需水量最大,可以达到较高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Q90法获得的年生态需水量最小,对应最低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计算得到的生态流量过程线可为水库调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生态需水量 变化范围法(RVA) Q90法 多年日流量资料排频法 生态流量过程线 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源和节流的乌伦古河流域水库群生态调度 被引量:5
11
作者 白涛 洪良鹏 +4 位作者 喻佳 黎光和 李永兵 赵星 王成良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40,共9页
针对乌伦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灌溉挤占生态用水等问题,以生活、工业、灌溉、河道生态基流、河谷林草及补湖生态用水为调度目标,设置开源、节流方案集,建立了以生态缺水量和社会经济缺水量最小为目标的水库群生态调度模型,采用人机对话... 针对乌伦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灌溉挤占生态用水等问题,以生活、工业、灌溉、河道生态基流、河谷林草及补湖生态用水为调度目标,设置开源、节流方案集,建立了以生态缺水量和社会经济缺水量最小为目标的水库群生态调度模型,采用人机对话模拟优化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各节流方案的河谷林草和补湖供水保证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缓解了灌溉用水与生态用水间的矛盾,但2017现状水平年和2025远景水平年需水方案的灌溉保证率未满足设计要求;当开源+节流方案调水量超过1.0亿m^(3)时,满足农业灌溉、河谷林草和补湖的供水保证率要求,消除了灌溉用水与生态用水间的矛盾;随着调水量超过1.0亿m^(3)且持续增加,对河谷林草、补湖缺水量、破坏深度等影响不大,推荐1.0亿m^(3)为最佳调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生态调度 开源 节流 调水 水资源高效利用 乌伦古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区水库群调水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杜小洲 白涛 +2 位作者 马旭 武连洲 黄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136,共7页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缺水,改善渭河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黄金峡、三河口水库群、泵站群的调水模式直接决定了工程总调水量和调水效益。以多年平均调水15亿m^3为目标,设置"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和&q...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缺水,改善渭河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黄金峡、三河口水库群、泵站群的调水模式直接决定了工程总调水量和调水效益。以多年平均调水15亿m^3为目标,设置"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和"三河口水库先调水黄金峡水库补充调水"两种调水模式。通过长序列计算,对比不同调水模式下总调水量、泵站耗能和电站发电量等各项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的情况下,引汉济渭工程可调水量15.55亿m^3,梯级总发电量5.53亿k W·h,梯级总耗电量4.91亿k W·h,净发电量为正值;在"三河口水库先调水黄金峡水库补充调水"的情况下,引汉济渭工程可调水量14.45亿m^3,梯级总发电量6.24亿k W·h,梯级总耗电量10.86亿k W·h,净发电量为负值。研究结果对于引汉济渭工程的调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模式 水库群 调水效益 引汉济渭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建设对坡面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伟 李占斌 +2 位作者 李鹏 王飞超 张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1,共7页
生态建设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和恢复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研究生态建设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旨在揭示黄土高原不同恢复模式下有机碳的分布规律及土壤动态有机碳的影响因子。以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埝堰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坡耕... 生态建设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和恢复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研究生态建设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旨在揭示黄土高原不同恢复模式下有机碳的分布规律及土壤动态有机碳的影响因子。以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埝堰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坡耕地、林—灌地、草地、梯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土壤活性有机碳主要组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耕地经生态建设后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林—灌地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深度的上坡位,草地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深度的下坡位,梯田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深度的上坡位。(2)相比于坡耕地,林—灌地、草地和梯田在0—20 cm土层深度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有所减少,但增加了0—20 cm土层深度的颗粒态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3)颗粒态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强于有机碳及其主要组分(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因此,颗粒态有机碳可以作为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埝堰沟 坡位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用水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胡德秀 熊江龙 +2 位作者 刘铁龙 李立 张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7-143,共7页
为了阐明陕西省渭河流域用水结构特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该区域七市一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6年的用水数据,利用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用水结构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揭示了各行政区用水结构及其相对于陕西省、全国的演变态势。结... 为了阐明陕西省渭河流域用水结构特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该区域七市一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6年的用水数据,利用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用水结构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揭示了各行政区用水结构及其相对于陕西省、全国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七市一区农业用水生态位最高,工业、生活用水生态位次之;行政区间各用水类型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渭南市、榆林市农业用水生态位级别最高,铜川市、延安市工业用水生态位级别最高,西安市在生活用水与城镇公共用水方面级别最高。(2)行政区各用水类型生态位宽度普遍大于陕西省及全国,其中农业用水生态位宽度分别是陕西省与全国的1. 15~2. 62、1. 36~3. 09倍,工业用水生态位宽度分别是陕西省与全国的0. 75~4. 13、0. 86~4. 71倍,反映出区域用水结构处于调整阶段且工、农业用水调整力度大于陕西省及全国平均水平。(3)相较于全国,陕西省农业用水与城镇公共用水处于扩充状态,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处于压缩状态;相较于陕西省,不同行政区各用水类型有扩充也有压缩。运用生态位理论能够全面、直观地反映陕西省渭河流域行政区用水结构的变化,方法简便、实用,具有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生态位 渭河流域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基流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倩楠 高海东 +1 位作者 李占斌 王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7-322,331,共7页
基流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枯季水文特征之一,在维持河川径流和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夏清水河流域上游1980年、1995年、2000年、2013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及原州水文站1984—2014年日径流资料,采用枯季径流分割法进行了... 基流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枯季水文特征之一,在维持河川径流和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夏清水河流域上游1980年、1995年、2000年、2013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及原州水文站1984—2014年日径流资料,采用枯季径流分割法进行了基流分割,分析了流域基流、基流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了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基流的作用。结果表明:(1)30年中,草地是清水河上游的主导性景观类型。流域景观多样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整体向好;(2)1984—2014年,清水河上游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p<0.01),基流量呈极显著减少趋势(p<0.001);(3)景观格局指数与基流量的关系较径流量密切,基流量与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SHAPEAM)、斑块结合度(COHESION)、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丰富度密度(PRD)、周长—面积分维数(PAFRAC)这5个指标的相关性较高,其中与SHAPE_AM,COHESION,LPI呈显著正相关,与PRD,PAFRAC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清水河上游流域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清水河上游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生态基流生态经济价值及其时间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成波 李怀恩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102,共9页
为了解决普遍采用单方水资源价值计算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缺陷,以及探索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定量化计算新方法,采用水力学方法将河道生态基流从径流量中分离出来,并确定河道生态基流对应水面面积,进而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和... 为了解决普遍采用单方水资源价值计算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缺陷,以及探索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定量化计算新方法,采用水力学方法将河道生态基流从径流量中分离出来,并确定河道生态基流对应水面面积,进而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和并探索分析了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时间变化特征。以渭河干流宝鸡段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河干流宝鸡段的丰水年、平水年以及枯水年的年平均河道生态基流量分别为5.82 m^(3)/s、3.59 m^(3)/s和2.76 m^(3)/s。近21 a来,该段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在时间上总体呈下降趋势,该价值多年平均值为5.61亿元,单方河道生态基流价值为6.27元/m^(3),单方价值与价值总量变化趋势相反。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年内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总体呈倒"V"字型,汛期河道生态基流价值比非汛期大,单方河道生态基流价值与之相反。通过相同区域以及相近区域的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研究成果以及价值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证明研究成果较为合理。该方法可为河道生态基流合理保障提供定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生态基流 生态功能 经济价值 时间变化 宝鸡段 渭河干流 径流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区盐碱地盐生植物改良研究动态与分析 被引量:43
17
作者 史文娟 杨军强 马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5期229-234,共6页
在盐碱地的各项治理措施中,生物措施因其"省水、低投入、环境友好型"等优点而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改良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其研究目前还仅处于初步阶段。通过查阅大量中外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作者在该领域多年... 在盐碱地的各项治理措施中,生物措施因其"省水、低投入、环境友好型"等优点而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改良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其研究目前还仅处于初步阶段。通过查阅大量中外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实验研究,本文详细评述了盐碱地盐生植物改良的研究动态,分析了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的机理;论述了盐生植物的分类和改良方式,系统分析了根际土壤微环境和植物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等对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的响应。系统分析发现生物改良对盐碱地改良的效果显著,潜力巨大,同时指出了目前在盐碱地生物改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生植物盐碱地改良的后期研究提供直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盐生植物 土壤微环境 植物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灌区农业补偿机制研究——以渭河干流宝鸡段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倩 李怀恩 +3 位作者 高志玥 成波 贾斌凯 党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针对非汛期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引起的农业灌溉用水短缺问题,定量计算其对灌区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社会影响,并从补偿主客体、补偿额度与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构建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以保障渭河干流宝鸡段河... 针对非汛期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引起的农业灌溉用水短缺问题,定量计算其对灌区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社会影响,并从补偿主客体、补偿额度与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构建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以保障渭河干流宝鸡段河道生态基流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基流保障的灌区农业损失(农业生产损失、社会保障影响和社会稳定影响)可以作为不同生态基流调控值下的生态补偿额度;渭河干流宝鸡段河道生态基流保障补偿的主体为陕西省政府、宝鸡市和咸阳市政府,客体为灌区受损农户;基于灌区农业总损失的补偿标准在3.93~9.94元·m^(-3)之间;提出资金补偿、政策补偿和项目补偿三种补偿方式,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给予农业优惠政策、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式来实施,以促进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生态基流 保障灌区农业 生态补偿机制 渭河干流宝鸡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电子沙盘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仁贵 于翔 +1 位作者 解建仓 梁骥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针对水利工程领域中存在的多源数据资源难以有效融合和应用系统可视化效果欠佳等问题,将沙盘引入到水利工程领域,构建水利电子沙盘(Hydro-EST),基于水利电子沙盘开发水利业务应用,为决策服务。首先,提出了水利电子沙盘的概念,设计了Hydr... 针对水利工程领域中存在的多源数据资源难以有效融合和应用系统可视化效果欠佳等问题,将沙盘引入到水利工程领域,构建水利电子沙盘(Hydro-EST),基于水利电子沙盘开发水利业务应用,为决策服务。首先,提出了水利电子沙盘的概念,设计了Hydro-EST的开发流程和5层体系结构。其次,基于Hydro-EST开发了防汛预警监视、水库移民可视化仿真、突发水污染事件模拟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水利主题服务。结果表明:Hydro-EST在保留传统沙盘较好可视化效果的同时,解决了水利业务应用中多源数据资源融合、业务应用开发复杂等问题,组件化开发避免了系统异构和重复开发的弊端,体现了绿色发展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管理信息化 电子沙盘 组件化开发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二源一干”生态供水潜力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白涛 洪良鹏 +3 位作者 李江 刘东 巨驰 王光焰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解决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短缺、流域损失水量过大、用水效率低下、农业灌溉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等问题,基于“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以塔里木河二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及其干流(“二源一干”)的山区水库群和平原水库群为研究对象,兼... 为解决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短缺、流域损失水量过大、用水效率低下、农业灌溉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等问题,基于“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以塔里木河二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及其干流(“二源一干”)的山区水库群和平原水库群为研究对象,兼顾塔里木河干流的农业灌溉用水、生态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多目标,构建并求解了现状水平年和远景规划年的山区与平原水库群联合调度优化模型,分析了塔里木河干流的生态供水潜力和山区水库群联合调度的贡献。结果表明:仅通过干流平原水库群联合调度,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用水的供水保证率难以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山区与平原水库群优化调度,在远景规划年各行业均满足设计保证率要求,体现了山区水库群显著的调控性能和“节水优先”治水方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远景规划年塔里木河干流的生态供水潜力为2.84亿m^(3),可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坚实的水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供水潜力 水资源调配 山区与平原水库群 节水优先 塔里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