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主义观照下的法学教育变革:以行政法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国强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7,共7页
功能主义源自社会学,但其重视整体等特征对法学教育具有强烈的启发价值。在行政法的课程教学中,功能主义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具体实践上,行政法的课程教学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作出因应。教师对行政法问题... 功能主义源自社会学,但其重视整体等特征对法学教育具有强烈的启发价值。在行政法的课程教学中,功能主义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具体实践上,行政法的课程教学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作出因应。教师对行政法问题的讲授需具有更为综合的知识结构、更为开放的视角、更为实用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行政法课程 法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法典化的渐进主义路径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大勇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5,共11页
行政法典是规范行政权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高级别的规范形式。法典化反映的是编纂法典的动态的发展趋势,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构造可以是多层次的,发展可以是渐进的、多阶段的。行政法典的理论构想包含行政法总则、行政基本法... 行政法典是规范行政权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高级别的规范形式。法典化反映的是编纂法典的动态的发展趋势,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构造可以是多层次的,发展可以是渐进的、多阶段的。行政法典的理论构想包含行政法总则、行政基本法、行政程序法三种模式。行政法典化受行政法体系、立法成果、行政法理论以及文化等因素影响。从目标定位来看,要降低理想型、高级形态行政法典的预期,采取一种更为务实的局部性、适应性、渐进性、阶段性为特征的适度法典化的路径。在功能主义与渐进主义的双重视角下,把行政程序法作为行政基本法典的实现路径,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主义 法典化 行政基本法 行政法总则 行政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任务视角下的府际关系法治化:以对口支援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杜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对口支援涉及中央政府、支援方政府、受援地政府三方主体,是我国大国治理中旨在缓解“规模问题”引发的“规模焦虑”的一项制度安排,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政府活动。在政治动员机制、行政发包机制、政治锦标赛机制、馈赠机制等... 对口支援涉及中央政府、支援方政府、受援地政府三方主体,是我国大国治理中旨在缓解“规模问题”引发的“规模焦虑”的一项制度安排,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政府活动。在政治动员机制、行政发包机制、政治锦标赛机制、馈赠机制等内部管理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对口支援已经在实践中呈现出显著的成效。然而,支援方政府在承担多元行政任务的背景下,向受援地的援助中享有决策裁量权,在行使其塑造自由中可能出现瑕疵。有必要从府际关系法治化的角度,对支援方政府的裁量权加以导控,进而实现对口支援制度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支援 中央政府 支援方政府 受援地政府 府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纠纷的分流与实质性解决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大勇 《法治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42-49,共8页
2014年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第1条增加了“解决行政争议”,意味着行政诉讼的功能定位有了重大调整,标志着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立场转向实质性解决纠纷司法政策。与之前国家倡导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司法政策相比,实质性解决行政纠纷是建立... 2014年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第1条增加了“解决行政争议”,意味着行政诉讼的功能定位有了重大调整,标志着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立场转向实质性解决纠纷司法政策。与之前国家倡导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司法政策相比,实质性解决行政纠纷是建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之上,司法与行政处于一种良性互动机制,法院与其他主体在解决行政纠纷上具有目标的一致性。行政纠纷的多元化解决与实质性解决之间并非对立、排斥,两者共存于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系统。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是入口机制、形式、手段,实质性纠纷解决是出口路径、内容与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纠纷 行政诉讼 多元化解决 实质性解决 司法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悉的陌生人”:行政组织领域的委员会现象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国强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84,共9页
委员会是我国行政组织领域存在的客观现象。根据法律地位不同,其可以分为机关型委员会与机构型委员会。委员会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行使着不同性质的权力,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从依法行政特别是法律保留的角度审视其存... 委员会是我国行政组织领域存在的客观现象。根据法律地位不同,其可以分为机关型委员会与机构型委员会。委员会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行使着不同性质的权力,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从依法行政特别是法律保留的角度审视其存在与合法性。为实现委员会与法治政府建设的衔接,应当从设立与运转两个阶段对其进行过程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员会 委员会制 行政组织 行政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县派驻监督的独特性、挑战及完善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乔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4,200,共10页
相较中央、省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监督而言,市县派驻监督具有易受熟人社会影响、人员力量与职权受局限、密切联系群众利益的特质。市县派驻监督有利于预防违纪违法行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并增强群众获得感。当前市县派驻监督面临监督的独立... 相较中央、省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监督而言,市县派驻监督具有易受熟人社会影响、人员力量与职权受局限、密切联系群众利益的特质。市县派驻监督有利于预防违纪违法行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并增强群众获得感。当前市县派驻监督面临监督的独立性较弱、监督目标失焦、监督执行存在偏差、专门考核虚化以及派驻监督人员能力不足等挑战,因此,提升派驻机构的独立性地位,强化对“关键人和事”的监督,厘清派驻机构、派出机关及驻在单位之间的配合制约关系,制定适合派驻机构功能定位的考核标准且提升派驻人员的监督能力是完善市县派驻监督制度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县派驻监督 纪检监察 熟人社会 监督质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权:一项新兴人权的衍生与发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徐翔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8,共8页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人权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发展的。体育权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逐渐受到全球人民的高度重视。在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当下,体育权俨然逐渐兴起,成为一项新兴人权,无论其内涵是基本人权说、宪法权说...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人权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发展的。体育权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逐渐受到全球人民的高度重视。在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当下,体育权俨然逐渐兴起,成为一项新兴人权,无论其内涵是基本人权说、宪法权说、受教育权说还是体育运动权说,都是以肯定体育运动是一项人权为基础的。体育权的外延也极其广泛,女性、儿童、残疾人、难民等弱势群体体育权尤其需要加以重视。体育权基于天赋人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论形成并得到认可,势必推动人权事业的进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未来体育权的发展也不可限量,将逐渐融入新时代人权谱系结构之中,并成为中国人权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其特殊性还有望引领世界人权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体育权 新兴人权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体育赛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