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文旅的服务创变、传播新态与现实效益——基于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的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吕强 王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4,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统文旅产业服务形式及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下,微信小程序“即开即用”的轻量化特性以及场景服务功能,使得“文旅+小程序”成为数字文旅开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形式。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统文旅产业服务形式及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下,微信小程序“即开即用”的轻量化特性以及场景服务功能,使得“文旅+小程序”成为数字文旅开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形式。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敦煌石窟的传统艺术文化进行了生动阐释与创新传播,通过精准的信息架构和多元的功能设计提升服务质量,并借助融媒体符号、交互仪式及圈层社交等创新方式拓展传播形态,有力推动了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现实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旅 云游敦煌 小程序传播 敦煌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媒介视角下社交媒体平台新闻事件的生成与传播——以“菲妥妥”事件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江 李婷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2,58,共5页
以开放的终端和人际交互为基本特征的社交媒体带领我们走进了新闻生产的新时代。从传播新闻的角度来说,社交媒体的兴起,前所未有地扩张了作为个体的网民传播信息的权力和能力,这已是当下共识。但是,2018年5月爆出的"菲妥妥"... 以开放的终端和人际交互为基本特征的社交媒体带领我们走进了新闻生产的新时代。从传播新闻的角度来说,社交媒体的兴起,前所未有地扩张了作为个体的网民传播信息的权力和能力,这已是当下共识。但是,2018年5月爆出的"菲妥妥"自杀事件,则让我们更进一步看到,作为个体的网民,已不仅仅是内容编辑意义上的新闻生产者,他们甚至可以参与到正在扩散、传播的新闻事件中,成为影响事件走向、更具有现实能动作用且具有当事人意味的新闻生产者。本文试图从元媒介的理论视角出发,从媒介本身的技术特点及其背后的传播模式与对社会交往方式的重塑,来考量社交媒介构建的话语空间,进而探讨解释诸如"网络暴力"何以成为社交媒体的沉疴痼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媒介 菲妥妥 社交媒体 新闻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传播淫秽物品罪”的传播学解读 被引量:7
3
作者 慕明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0-158,共9页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犯罪核心环节是"淫秽信息的传播",可以纳入传播学视野予以解析。传播淫秽物品罪属犯罪形态的传播现象,它的传播要素均显示了与正常传播迥异的特征,如传者身份的隐匿性,动机的恶意性,内容的诲淫性...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犯罪核心环节是"淫秽信息的传播",可以纳入传播学视野予以解析。传播淫秽物品罪属犯罪形态的传播现象,它的传播要素均显示了与正常传播迥异的特征,如传者身份的隐匿性,动机的恶意性,内容的诲淫性,道德的腐蚀性,价值的缺失性,媒介的微缩性与在线化,受众动机的深层性等特点。因为它是隐秘状态的传播,因此对谁是受众、受众接触淫秽色情与其可能产生畸形性行为、性罪错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目前尚有许多难点,一般认为,通过模仿效应、脱敏效应和引动效应等消极的传播机制而产生社会危害。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与蔓延对性道德的销蚀及性观念的蜕变,娱乐化大潮席卷下的大众传媒"性话语"对现实的误读及对受众的误导,网络空间的理性缺失等都可能为淫秽色情信息提供传播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淫秽物品罪 淫秽色情信息 传播效果 传播生态环境 传播学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6-259,263,共5页
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到"全媒体"时代,在经过对国内外及香港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进行对比之后,出于传媒实践、新闻教育改革以及新闻传播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需要,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及实践实验在"全媒体"浪... 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到"全媒体"时代,在经过对国内外及香港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进行对比之后,出于传媒实践、新闻教育改革以及新闻传播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需要,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及实践实验在"全媒体"浪潮下急需进行改革。新闻传播实验室是改革的关键与依托,全媒体化实验室应在技能、物理、方法与应用以及意识四个层面上进行,以满足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传媒实践 新闻传播实验室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与冲突:论美国传播学的研究传统 被引量:2
5
作者 柯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6,共6页
美国传播学研究中贯穿着自由主义、实用主义以及社会心理学三大传统,其基本价值取向是自由主义,三大研究传统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自恰性。但是由于实用主义、社会心理学学科与自由主义先天存在一定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国传播... 美国传播学研究中贯穿着自由主义、实用主义以及社会心理学三大传统,其基本价值取向是自由主义,三大研究传统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自恰性。但是由于实用主义、社会心理学学科与自由主义先天存在一定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国传播学研究内在的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自由主义 现代性 实用主义 社会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之间:中国传播学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困局——基于ICA国际化发展以及论文录用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柯泽 李荣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6-164,173,共10页
国际传播学学会(ICA)近些年来的国际化发展打开了东西方传播学学术交流的大门,越来越多的非欧美国家,包括中国学者注册为该学会会员,参与该组织管理决策层,参加一年一度的年会。但是从最近几年传播学学会年会以及《传播学学刊》论文录... 国际传播学学会(ICA)近些年来的国际化发展打开了东西方传播学学术交流的大门,越来越多的非欧美国家,包括中国学者注册为该学会会员,参与该组织管理决策层,参加一年一度的年会。但是从最近几年传播学学会年会以及《传播学学刊》论文录用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作品仍然来自欧美国家,东西方之间传播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仍然面临许多障碍,中国传播学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障碍尤其严重。这一现实需要我们正视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学学会 《传播学学刊》 国际化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的传播学再解读 被引量:6
7
作者 魏修治 慕明春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3,共5页
"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的立法理由主要是淫秽物品的传播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即可能导致个人性心理的变态以及社会性观念的扭曲、社会性犯罪率的升高和性风俗的恶化。但是现有的法条表述并没有区分不同的传播模式,淫秽物品的"... "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的立法理由主要是淫秽物品的传播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即可能导致个人性心理的变态以及社会性观念的扭曲、社会性犯罪率的升高和性风俗的恶化。但是现有的法条表述并没有区分不同的传播模式,淫秽物品的"公开的传播"和"一对一的传播"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不同的;同时已有证据也无法证明后者会对个人行为模式和社会善良风俗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对个人生活压力、紧张情绪的缓解有所裨益。因此,现有立法表述应该区分不同的传播模式,将"传播淫秽色情犯罪"的规制对象限定于公开的或具有使得不特定第三人知悉之可能性的性质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淫秽物品犯罪 淫秽物品 传播效果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聚传播中的戏仿叙事与意义流动
8
作者 熊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5,共11页
互联网群聚传播中的戏仿叙事作为一种文化实践,通过依循源文本生产新文本形成了具有情感色彩和社交属性的传播工具。其生成机制涵盖事件相关体、文本集合体和泛文本综合体,构成互联网空间戏仿叙事的多层次结构。其情感生成路径包括情感... 互联网群聚传播中的戏仿叙事作为一种文化实践,通过依循源文本生产新文本形成了具有情感色彩和社交属性的传播工具。其生成机制涵盖事件相关体、文本集合体和泛文本综合体,构成互联网空间戏仿叙事的多层次结构。其情感生成路径包括情感泛化、情感极化和情感消散三个阶段,展示了群聚主体对事件的动态情绪变化。在互联网语境中戏仿叙事的进路拓幅和意义流动面临挑战,通过切割涂写文本与渲染情感,戏仿叙事为用户提供了展现主体性价值的手段。戏仿叙事的视觉转向提高了信息和情感传播的效率,同时也影响深度意涵的传递。戏仿叙事在群聚传播中的意义流动反映了集体智慧在信息生产和沟通中的作用,表现为技术和认知的聚合,以及私有化情感汇流。尽管网络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但趋向浅表化的信息流动趋势仍影响了戏仿叙事的生成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聚传播 戏仿 网络叙事 意义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事业与文化领导权的双向互构
9
作者 李婷 孙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5,共11页
延安时期的出版发行事业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互构互生,无论对于党史还是对于党的出版发行史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正是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纲领的理论战线、以革命动员为导向的宣传战线、以服务人民群众为... 延安时期的出版发行事业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互构互生,无论对于党史还是对于党的出版发行史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正是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纲领的理论战线、以革命动员为导向的宣传战线、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的文艺战线、以边区启蒙为目标的科教战线和以争取舆论支持为目标的国际战线五大板块的出版事业格局,冲破了国民党的文化统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文化正当性,塑造了共产党的先进文化代表形象,在实质上建构起了共产党的文化领导地位,并推动共产党从思想上、组织上进一步成熟,成为坚实的文化领导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出版发行 中国共产党 文化领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域”到“虚境”:数字化生存中个体生命的自我重构
10
作者 陈琦 陈家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168,共8页
在移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全面普及、算法与数据技术持续革新的背景下,虚实交融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已基本形成。个体生命作为数字化生存环境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其在“建构-认同-重构”的动态循环过程中进行自我更新。在这一过程中,流动性身... 在移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全面普及、算法与数据技术持续革新的背景下,虚实交融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已基本形成。个体生命作为数字化生存环境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其在“建构-认同-重构”的动态循环过程中进行自我更新。在这一过程中,流动性身份形态与分布式认知方式引发了个体生命自我认同的三重困境。基于现代性的理论,假设个体生命在身份、认知两个主要层面完成自我重构。研究发现,通过确立核心自我、优化技术互动、深化虚拟关系等方式,个体生命生存方式在数字环境中能够逐步实现适应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 个体生命 个体身份 认知主体 自我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短剧叙事:平台愿景、内容演化与风格形塑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晨宇 熊芳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8,共7页
随着网络微短剧在近年来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与经济效益,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展现出蔚为壮观的景象。与大部分研究聚焦于微短剧的审美评价与道德批判不同,文章旨在将微短剧的起源放置在技术与社会的“背景板”前,理解竖屏技术与平台... 随着网络微短剧在近年来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与经济效益,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展现出蔚为壮观的景象。与大部分研究聚焦于微短剧的审美评价与道德批判不同,文章旨在将微短剧的起源放置在技术与社会的“背景板”前,理解竖屏技术与平台经济对于微短剧的形塑作用。文章认为,微短剧脱胎于内容平台短视频的叙事样态,又致力于解决平台经济面临的若干难题。因此,微短剧的叙事风格可以被总结为以下三个特征:在高速职业化的背景之下,微短剧叙事往往会拥抱“原型装配”的工厂模式;在“碎合”式内容的呼唤之下,微短剧叙事呈现出框架和文本的双重“变速”;在情感化内容的浸润之下,微短剧叙事创造了一种看似强烈却空洞的(反)情动逻辑。进一步讲,文章认为对于网络微短剧发端的技术与社会分析可以为治理工作提供另一种思考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短剧 叙事 竖屏 平台经济 短视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课程结构分析新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被引量:8
12
作者 慕明春 冯冬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共3页
新闻机构应主要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单位,然而现实情况是,有大量的新闻媒体职位被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获得,造成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加剧。有学者认为这种状况暴露出的问题是:新闻学专业的可替代性很强,新闻学专业教育缺... 新闻机构应主要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单位,然而现实情况是,有大量的新闻媒体职位被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获得,造成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加剧。有学者认为这种状况暴露出的问题是:新闻学专业的可替代性很强,新闻学专业教育缺乏足够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如何看待新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新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何在?如何强化新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新闻学专业教学应如何改革?等等。就以上问题,本刊组织陕西五所高校新闻传播学者围绕"新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多维度的探讨,以期深化对新闻学专业学科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课程结构 新闻学专业 专业教育 培养目标 人才规格 教育理念 专业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发轫与传承:党在延安时期的新闻教育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强 孙江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9,共6页
延安时期的新闻教育是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新闻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党的新闻事业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党的高等教育建设以及由报人、记者参与新闻教育等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党在延安时期的新闻教育经历... 延安时期的新闻教育是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新闻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党的新闻事业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党的高等教育建设以及由报人、记者参与新闻教育等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党在延安时期的新闻教育经历了由短期培训向正规化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回溯延安时期党的新闻教育,不仅能够传承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理论结合实践等党的新闻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还可以为当今马克思新闻观教育和新闻"专业思政"课程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和经验借鉴,彰显其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新闻教育 历史流变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互动研究——以立法设计和新闻宣传为契入点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驰 马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92,共7页
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制定了保证爱国群众平等参与的民主选举制度,并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动员,推动了基层民主选举的有益实践。社会各阶层群众响应边区政府号召,积极参与... 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制定了保证爱国群众平等参与的民主选举制度,并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动员,推动了基层民主选举的有益实践。社会各阶层群众响应边区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民主选举,通过各种形式踊跃参政议政,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这既为后来的民主选举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也为当今进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民主选举 立法设计 新闻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新闻节目基于微博平台的互动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朋 申玲玲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0,86,共3页
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栏目的官方微博进行系统研究,主要探讨电视新闻栏目基于微博的互动策略,提出两者之间的互动大致可从内容、活动、关系三条路径九个层面进行实践,互动实践应该注意三个问题:基于微博内容构建栏目新形象,基于... 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栏目的官方微博进行系统研究,主要探讨电视新闻栏目基于微博的互动策略,提出两者之间的互动大致可从内容、活动、关系三条路径九个层面进行实践,互动实践应该注意三个问题:基于微博内容构建栏目新形象,基于平台优势拓展报道新形式,基于互动行为扩大品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 微博互动 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训、惩戒与救赎:PUA情感传播中的“斯德哥尔摩效应”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2-59,共8页
近年来,关于PUA的新闻热点事件屡见不鲜,引发了舆论对于亲密关系中情感控制的广泛关注。PUA(Pick-up Artist)原意为"搭讪艺术家",其情感传播的初衷是帮助情感焦虑的群体学习两性相处之道;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被扭曲,出现了大... 近年来,关于PUA的新闻热点事件屡见不鲜,引发了舆论对于亲密关系中情感控制的广泛关注。PUA(Pick-up Artist)原意为"搭讪艺术家",其情感传播的初衷是帮助情感焦虑的群体学习两性相处之道;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被扭曲,出现了大量物化、奴化女性的思想。这些扭曲的价值观,却有着成百上千万狂热女性的拥趸。PUA情感传播中女性粉丝的表现,非常符合心理学中的"斯德哥尔摩效应"(Stockholm syndrome),是指在绑架犯罪行为中人质对绑匪产生情感,甚至反助绑匪的现象。通过身份映射、条件匹配、成因分析,研究发现PUA的话术控制,会导致处于情感焦虑中的女性产生认知失调,印证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猜想。只有对内加强心理建设,提高女性群体的媒介素养;对外净化网络情感传播环境,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营造健康的情感话语环境,才是有效的救赎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德哥尔摩效应 PUA 情感传播 女性粉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传播规制基础:伦理依据与伦理主体的确立 被引量:15
17
作者 许根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103,共11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催生人工智能传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阶段及人工智能传播治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人工智能传播引发的传播秩序失范问题,正加速解构和重构社会。规制人工智能传播,实现人工智能传播规范化或法治化,基础是人...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催生人工智能传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阶段及人工智能传播治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人工智能传播引发的传播秩序失范问题,正加速解构和重构社会。规制人工智能传播,实现人工智能传播规范化或法治化,基础是人工智能传播伦理依据、伦理主体的确立。人工智能传播伦理依据主要由人工智能传播伦理立场来源、人工智能传播伦理价值生成和人工智能传播现实诉求来决定的。人工智能传播伦理主体主要由基础设施提供者、信息提供者、信息处理者和系统协调者四个主要"类主体"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传播 规制基础 伦理依据 伦理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式上升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定位与完善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爱军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作出的基本制度定位,是新时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研究的思想指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是一个螺旋式递进的发展过程,即从村民和居民自治到党和政府组织与基层群众协同治理,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作出的基本制度定位,是新时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研究的思想指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是一个螺旋式递进的发展过程,即从村民和居民自治到党和政府组织与基层群众协同治理,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协同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主始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的主导方向。在基层群众自治阶段中,民主是群众从“向内”“外向”和治理三个维度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基层群众治理不仅保留了民主自治的基本元素,还强调了基层主体的多元协同管理,即党组织与政府对基层群众自治过程的介入使基层治理主体由一元主体变成多元主体。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统筹协调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自治、治理和人民民主三者的有机结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群众自治到党和政府协同治理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同完善的螺旋式发展,这不仅是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结果,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必然要不断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的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自治 治理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政治认知的风险及其化解——以DeepSeek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爱军 宗雅宁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5,共12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引领新一轮技术变革,既为政治认知提供了新平台、新领域和新跃升,也带来了新风险。以DeepSeek为例,生成式人工智能从多个维度嵌入人的政治认知,构建了新型人机关系,人机交互下的政治认知兼具和谐与冲突的矛盾。生成...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引领新一轮技术变革,既为政治认知提供了新平台、新领域和新跃升,也带来了新风险。以DeepSeek为例,生成式人工智能从多个维度嵌入人的政治认知,构建了新型人机关系,人机交互下的政治认知兼具和谐与冲突的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造成人的政治认知“陷阱”,通过技术预训练诱发政治认知偏差、技术拟制主体解构政治认知、人机关系加剧政治认知悖论,使人的政治认知受到技术影响,甚至被技术所支配。对此,须以动态性统合治理范式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平衡技术的虚实场景、建构合宜的人机互动机制,从而防范和化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政治认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DeepSeek 政治认知 人机关系 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美美事件“起底”式报道中的新闻失范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朋 谢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6,88,共3页
2011年因"红会炫富事件"走红网络的郭美美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2014年7月郭美美又因开设赌场被警方刑拘,在媒体对其所进行的"揭谜""起底"式报道中,不乏违背新闻职业规范的行为,值得我们探讨与反思。
关键词 郭美美事件 “起底”式报道 隐私权 媒介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