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可云 周泰颖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产业结构变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差异,探究其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对提升城市群应对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2年中国19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韧性之间... 产业结构变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差异,探究其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对提升城市群应对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2年中国19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韧性之间的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变迁趋于高级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群经济韧性。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变迁水平低的城市群,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是增强经济韧性的有效途径。(2)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因地区而异。东部地区因产业结构较为成熟,边际效应较低,其高级化对经济韧性的正向作用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因产业升级潜力较大,高级化的积极效应显著。这种地理区位异质性反映了各区域在经济发展路径上的差异。(3)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韧性之间起到关键的中介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间接增强区域经济的适应能力和抗冲击能力。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城市群 产业结构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空间分异与收敛特征
2
作者 杨刚强 陈强强 林勇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6,共6页
文章基于2014—2020年我国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发展趋势、空间分异和收敛特征。研究表明:(1)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数字经济的融合水平呈现由低融合水平逐渐向... 文章基于2014—2020年我国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发展趋势、空间分异和收敛特征。研究表明:(1)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数字经济的融合水平呈现由低融合水平逐渐向高融合水平变化的上升态势。(2)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数字经济的融合水平具有“内陆地区低,东部沿海地区高”的特征,并呈现高融合水平地区向低融合水平地区扩散的趋势。(3)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数字经济的融合水平存在空间收敛性,且在各影响因素作用下,空间收敛性显著增强。(4)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政府行为等因素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村数字经济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数字经济 耦合协调 空间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北地区向西开放战略选择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智文 杨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3-197,共5页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将地处内陆腹地的西北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推到了向西开放的前沿。采用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选取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旅游开放度、生产开放度多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实...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将地处内陆腹地的西北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推到了向西开放的前沿。采用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选取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旅游开放度、生产开放度多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地区对外贸易水平和投资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落后于东部及全国总水平。鉴于此,西北地区应坚持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依托,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从政策、贸易、投资等视角出发,选择适合西北特点的开放战略,缩小我国东西部差距,加快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西北地区 向西开放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网络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中国西北地区五省份的经验证据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罗朋伟 曹希广 吉亚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2,49,共7页
以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基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1996—2018年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特征,分析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和银川作... 以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基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1996—2018年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特征,分析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和银川作为支撑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5个区域经济增长极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由东向西呈现单调递减的态势;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并不高,但整体呈现出缓慢增大的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是“等级森严”的,却拥有较高的网络效率;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同样具有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发育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经济差距呈现为收敛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联系 空间网络 区域经济差距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美沂 刘漩 +1 位作者 张宗宾 樊庆曦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为了解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基于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2—2022年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研究区域差异,运用HP滤波分解、核密度估计及自然断点法探... 为了解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基于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2—2022年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研究区域差异,运用HP滤波分解、核密度估计及自然断点法探究时空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呈扩大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时序演变中周期波动较大,高质量维度时序演进与其他维度存在差异;空间分布呈现“一枝独秀”的断层式发展格局,两极分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路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天建 樊逸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3,共12页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根本路径。以我国2014-202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27个制造业行业、1120家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机制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识别了知识产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根本路径。以我国2014-202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27个制造业行业、1120家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机制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识别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系数为0.225,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是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研发密度异质性;(2)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制造业企业会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两种路径进行技术升级,长期来看,自主创新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技术引进;(3)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受技术引进水平和自主创新水平影响,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激励企业实现创新路径转换,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货币政策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7
作者 方显仓 刘倍玮 张卫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6,181,共17页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个体经济行为的生命周期特征被迅速累积放大,将会产生显著的宏观经济效应和政策调整压力。基于此,聚焦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信贷渠道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把生命周期思想融入IS-LM和CC-LM模型,则可发现:人...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个体经济行为的生命周期特征被迅速累积放大,将会产生显著的宏观经济效应和政策调整压力。基于此,聚焦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信贷渠道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把生命周期思想融入IS-LM和CC-LM模型,则可发现:人口老龄化将弱化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但对利率渠道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进一步地,利用1992—2019年季度数据,借助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确实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但对利率渠道的传导影响尚未显现。上述研究及结论的启示是:相关方面应当推进货币政策模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疏通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信贷渠道,减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重视老龄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货币政策 利率渠道 信贷渠道 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 被引量:29
8
作者 杨立勋 陈晶 程志富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8期94-101,共8页
为了从总量绩效和质量绩效两方面研究西北五省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在系统分析相关因素对旅游产业绩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作用的同时,通过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的总体影响以及相关因素的动态影响过程,结论... 为了从总量绩效和质量绩效两方面研究西北五省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在系统分析相关因素对旅游产业绩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作用的同时,通过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的总体影响以及相关因素的动态影响过程,结论为:西北五省区提升旅游产业绩效,应依托于低级要素到高级要素的逐步释放;注重旅游产业的资本投入和提高各地经济整体实力;在劳动力投入方面注重素质建设;对市场制度建设、对外开放和经济结构服务化水平的影响作用应给予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五省区 旅游产业 绩效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划分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类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秀萍 杨德刚 韩剑萍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4-271,共8页
本文结合新疆实际 ,采用多元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 ,对新疆 87个市县进行了生态经济类型划分。首先确立指标体系 ,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 ,接着用聚类分析法将 87个市县划分为十大类型 ,最后对各类型生态经济... 本文结合新疆实际 ,采用多元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 ,对新疆 87个市县进行了生态经济类型划分。首先确立指标体系 ,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 ,接着用聚类分析法将 87个市县划分为十大类型 ,最后对各类型生态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 ,评价和概述 ,为系统整体地认识和评价新疆各地区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生态经济 分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有效税率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崔治文 王蓓 管芹芹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7,共12页
通过测算我国劳动、资本和消费的有效税率,以反映我国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的真实税收负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SVAR模型来考察有效税率结构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消费支出有效税率和劳动收入有效税率的提高有... 通过测算我国劳动、资本和消费的有效税率,以反映我国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的真实税收负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SVAR模型来考察有效税率结构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消费支出有效税率和劳动收入有效税率的提高有利于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提高,长期累积效应为正;对资本收入征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不利于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提高,长期累积效应为负。研究我国有效税率结构的经济增长动态增长效应,对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时机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税率结构 经济增长 S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兴江 李志国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9-21,共3页
博弈通常是建立在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对弈各方均按各自最优决策博弈,以达到个体效率的最大,但由于各方的不合作,个体理性并不一定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博弈主要表现在要素市场、人... 博弈通常是建立在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对弈各方均按各自最优决策博弈,以达到个体效率的最大,但由于各方的不合作,个体理性并不一定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博弈主要表现在要素市场、人力资源竞争、产业结构、产品市场等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促使区域由非合作走向合作,实现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 博弈分析 东部地区 区域经济 制度安排 要素市场 产业结构 人力资源 竞争 产品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证分析——以甘肃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沈滨 叶超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27,共3页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作为第一个也是最有影响的结构模型,对于评价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集中地表现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在这方面尤为典型。探讨了城...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作为第一个也是最有影响的结构模型,对于评价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集中地表现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在这方面尤为典型。探讨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指标评价体系,并据此对甘肃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及演进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经济 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 实证分析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PVAR模型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红梅 郭晓辉 张卫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1-167,共7页
税制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划分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和消费支出税的基础上,根据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税制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并从要素供给的视角探索了其作用机理。研... 税制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划分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和消费支出税的基础上,根据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税制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并从要素供给的视角探索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税制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当前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有效税率的持续抬升,使税制结构有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羁绊。在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政府应积极调整税制结构,有效降低税收负担,进一步释放要素供给活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税制结构 劳动收入税 资本收入税 消费支出税 要素供给 面板向量自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基于系统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的分析 被引量:122
14
作者 成学真 龚沁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7,共9页
基于中国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同时检验传统金融发展、消费和科技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实体经济过程中的传导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实体经济... 基于中国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同时检验传统金融发展、消费和科技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实体经济过程中的传导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传统金融发展、消费水平以及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但表现为遮掩效应。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同时还应推动传统金融转型、刺激消费,推动科技创新,形成一条可持续的实体经济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实体经济 中介效应 系统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聂正彦 李帅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100,共9页
基于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物流业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物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对西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 基于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物流业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物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对西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此外,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区样本均表明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加。研究结论对于各地在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引领新常态以及"一路一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经济增长效应 核密度分布 区域差异 “一路一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贫困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25
16
作者 龚沁宜 成学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145,共7页
普惠金融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其目的在于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通过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服务,最终达到脱贫的目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因此利用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 普惠金融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其目的在于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通过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服务,最终达到脱贫的目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因此利用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且存在单一的门槛特征值。当经济发展水平未跨越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贫困表现为显著的减缓作用;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贫困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其减贫的边际效用表现出递减的规律。总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贫困的减缓作用十分显著,尤其是针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甘肃等4省份,其减贫效果尤为明显,因此现阶段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村地区精准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贫困 PST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科技拨款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甘肃省相关数据的模型检验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兴江 党婕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4-177,共4页
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科技拨款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分析1990—2008年甘肃省财政科技拨款和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运用单位根、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对甘肃省财政科技拨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 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科技拨款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分析1990—2008年甘肃省财政科技拨款和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运用单位根、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对甘肃省财政科技拨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90—2008年,甘肃省财政科技拨款对GDP的长期弹性为0.778356,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明显构成财政科技拨款的Granger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科技拨款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与不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我国农民经济组织发展中的国家、政府与市场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永丽 赵锋 姚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农民经济组织是小农家庭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在农民与国家、政府、市场等多种力量的博弈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农民经济组织演进的路径、组织形式、发展规模和速度受到并将继续受到市场激励与要求、政府约束与支持、农村制度安排与... 农民经济组织是小农家庭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在农民与国家、政府、市场等多种力量的博弈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农民经济组织演进的路径、组织形式、发展规模和速度受到并将继续受到市场激励与要求、政府约束与支持、农村制度安排与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对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经济组织 合作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牌价值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兴江 张玉洁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5,共7页
随着品牌的发展,品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004—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三大区域的品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对... 随着品牌的发展,品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004—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三大区域的品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各地区品牌发展的不同是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各地区应重视品牌价值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价值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品牌 品牌建设 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以西北五省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媛媛 孙浩 燕彬 《西北人口》 CSSCI 2016年第5期112-118,共7页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动,农村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扩大内需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基于200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一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研究了西北五省农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动,农村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扩大内需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基于200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一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研究了西北五省农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西北五省农村少儿抚养比和农村老年抚养比均与居民消费呈同向变动关系,有效地支持了生命周期假说;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则呈负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农村人口结构 系统广义矩估计 城镇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