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桑属植物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付大煦 张辉 +3 位作者 苏雪 陈学林 孙坤 陈家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6-381,共6页
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新疆不同地区栽培的桑属植物2种3个分类群共11个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桑属栽培植物中虽然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比率 PPB 为87.3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997,但在栽培居群内的遗传... 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新疆不同地区栽培的桑属植物2种3个分类群共11个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桑属栽培植物中虽然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比率 PPB 为87.3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997,但在栽培居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低;在不同居群间遗传变异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各居群的多态位点比率 PPB 为4.5%至45.95%,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312至0.2339;白桑 MorusalbaL. 及其变种鞑靼桑 MorusalbaL.var.tatarica 居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远高于黑桑种 Morusnigra .新疆桑属植物栽培居群内较低的遗传变异水平与其采用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有关.分析全部的遗传变异显示,11个栽培居群之间的基因分化系数 Gst 为0.3541,其中桑及其变种9个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4597,黑桑种2个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4728.AMOVA分析表明,在全部遗传变异中,黑桑种和白桑种2个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占59.16%,居群间遗传变异为17.46%.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也表明,黑桑种和白桑种及其变种鞑靼桑之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变异 居群 栽培 桑属植物 遗传多样性 桑种 变种 SHANNON多样性指数 分类群 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萱草属花粉形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孔红 王庆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5-90,共6页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西北地区萱草属6种1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不同的种类,其花粉形态或多或少有所不同,说明花粉形态在种间具有分类意义,而且6种、1变种可自然地分为两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小黄花菜、北萱草、...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西北地区萱草属6种1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不同的种类,其花粉形态或多或少有所不同,说明花粉形态在种间具有分类意义,而且6种、1变种可自然地分为两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小黄花菜、北萱草、黄花菜,第二类群包括北黄花菜、折叶萱草、萱草、重瓣萱草。 北黄花菜、小黄花菜的花粉形态差别较大,证明把小黄花菜做为北黄花菜的变种是不妥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属 花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雍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坤 陈家宽 张志耘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6,T001-T002,共6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世界水雍科 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水雍科植物花粉为舟形或船形 ,具远极单沟萌发孔类型 ,外壁纹饰通常为浅网状至网状 ,稀为小刺状纹饰 ,外壁外层由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成 ,覆盖层厚。...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世界水雍科 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水雍科植物花粉为舟形或船形 ,具远极单沟萌发孔类型 ,外壁纹饰通常为浅网状至网状 ,稀为小刺状纹饰 ,外壁外层由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成 ,覆盖层厚。水雍科植物花粉外壁纹饰表现了从小刺状向网状的过渡。该科花粉为远极单沟 ,覆盖层厚 ,具小刺等特征反映了其与水鳖科和泽泻目花蔺科的密切联系 ,而该科花粉外壁纹饰多为网状则与茨藻目植物接近。这一结果支持将水雍科从茨藻目中分出作为一个独立的目处理的观点。此外 ,水雍科植物在花粉大小、纹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雍科植物 花粉形态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属种质资源及其生境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80
4
作者 陈学林 马瑞君 +1 位作者 孙坤 廉永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51-455,共5页
沙棘属植物有7种11亚种,中国产7种7亚种,其中2种2亚种是近年发现的新分类群。因而,我国是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沙棘资源蕴藏量最大的地区。沙棘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华北等地的森林——草原(草甸)过渡地带;... 沙棘属植物有7种11亚种,中国产7种7亚种,其中2种2亚种是近年发现的新分类群。因而,我国是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沙棘资源蕴藏量最大的地区。沙棘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华北等地的森林——草原(草甸)过渡地带;从垂直分布角度看,无皮组的种类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m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有皮组的种类则集中分布于3000m以上的中高海拔地区。根据光照、温度、植被类型等因素其生境类型可分为温性乔木林型、温性灌丛型、寒温性灌丛型和高寒灌丛型4种类型。理塘沙棘、棱果沙棘和卧龙沙棘种群数量少,分布区域狭窄,资源十分有限,应加强驯化研究和迁地保护,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沙棘属种质资源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沙棘属 种质资源 生境类型 开发利用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分子标记在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董莉娜 苏雪 +3 位作者 孙坤 张建清 张辉 陈纹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8,共6页
雌雄异株植物中不同性别的植株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生产实践中,选取适宜性别的植株进行栽培有助于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然而,性别鉴定的常用方法大多是根据表型、代谢产物含量及活性等方面的差异,在成... 雌雄异株植物中不同性别的植株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生产实践中,选取适宜性别的植株进行栽培有助于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然而,性别鉴定的常用方法大多是根据表型、代谢产物含量及活性等方面的差异,在成株阶段进行的,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都有一定的局限。近几年,DNA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鉴定研究中,获得了快速准确的鉴定结果。在比较常用性别鉴定方法的基础上,主要就常用DNA分子标记在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中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分子标记 雌雄异株 性别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岭中国沙棘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坤 陈纹 +1 位作者 马瑞君 陈学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2-75,共4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子午岭中国沙棘3个亚居群在小地理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居群水平上,子午岭中国沙棘居群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8.88%,Nei's基因多样性h=0.1744,Shannon&#...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子午岭中国沙棘3个亚居群在小地理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居群水平上,子午岭中国沙棘居群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8.88%,Nei's基因多样性h=0.1744,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0.2687.子午岭中国沙棘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亚居群内,亚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24.03%(Gst=0.2403),AMOVA的结果也表明,有18.80%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亚居群之间.这一结果符合中国沙棘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但亚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仍要高于异交、风媒植物居群间遗传分化的平均值(Gst=0.1930).该地中国沙棘亚居群间较高的遗传分化与其生活环境和限制的基因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亚居群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同条件下的5种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继 杨永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111-114,共4页
通过双波长薄层扫描对同一生长环境下生长时间相同的5种甘草进行了甘草酸含量的分析、比较,并首次分析了采收时间对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同时通过HPLC法对刺果甘草进行了甘草酸的定性分析。为甘草的质量评价、采收时间及种间鉴别... 通过双波长薄层扫描对同一生长环境下生长时间相同的5种甘草进行了甘草酸含量的分析、比较,并首次分析了采收时间对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同时通过HPLC法对刺果甘草进行了甘草酸的定性分析。为甘草的质量评价、采收时间及种间鉴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质量评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林区全新世中期以来古植被演替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巨天珍 陈学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92-299,共8页
采用花粉孢子分析和14C测定年代的方法,来研究小陇山林区植被的历史演替。根据小陇山林区不同地点3个剖面的孢粉资料和14C数据,首次推断该区自全新世中期以来,古植被和古气候经历了3个演替阶段:距今7500-5000年,... 采用花粉孢子分析和14C测定年代的方法,来研究小陇山林区植被的历史演替。根据小陇山林区不同地点3个剖面的孢粉资料和14C数据,首次推断该区自全新世中期以来,古植被和古气候经历了3个演替阶段:距今7500-5000年,为以栎类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和局部为针阔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距今5000-2500年,为以栎类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气候温和略干;2500年至今,早期为栎林和针阔混交林,晚期是以栎类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和早期相比,气候转凉变干。最后指出了该地区两种典型的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分析 古植被演替 植被型 甘肃 小陇山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植物卧龙沙棘自然群体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纹 孙坤 +3 位作者 张辉 苏雪 陈学林 马瑞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5,145,共5页
应用12个随机引物对卧龙沙棘全部2居群共28个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沙棘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8.05%,Nei’s基因多样性h=0.2553,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Ι=0.3841。分布范围狭窄的卧龙沙棘在亚种水平... 应用12个随机引物对卧龙沙棘全部2居群共28个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沙棘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8.05%,Nei’s基因多样性h=0.2553,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Ι=0.3841。分布范围狭窄的卧龙沙棘在亚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分布较广的中国沙棘。在居群水平上,卧龙沙棘同样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42%,Nei’s基因多样性h=0.2193,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0.3287。卧龙沙棘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1425,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AMOVA的结果也表明,在全部的遗传变异中,19.1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之间,与Gst值基本一致。这一结果符合卧龙沙棘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沙棘 RAPD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通科、大血藤科花粉壁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泉 孔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3-98,共6页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木通科Decaisnea,Sinofr-anchetia,Holboellia,Stauntonia属以及大血藤科Sargentodoxa属共18种植物花粉壁的超微结构。所观察的木通科和大血藤科植物具较发达的覆盖层和柱状层;外壁内层以及内壁均在萌发...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木通科Decaisnea,Sinofr-anchetia,Holboellia,Stauntonia属以及大血藤科Sargentodoxa属共18种植物花粉壁的超微结构。所观察的木通科和大血藤科植物具较发达的覆盖层和柱状层;外壁内层以及内壁均在萌发沟处明显增厚;基层通常不甚发达。与扫描特征相对应的覆盖层结构特征,显示出类群的特异性。在Stauntonia属,覆盖层富于形态变化,反映出该属在木通科中较进化的地位;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花粉壁结构隶属木通型花粉结构,表明大血藤科与木通科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通科 大血藤科 花粉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产芍药属及铁线莲属植物新分类群 被引量:3
11
作者 晏民生 孙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25-329,共5页
本文发表了甘肃产芍药科芍药属1新变种,毛茎芍药Paeonialcatiflora Pall.var.villosa M.S.Yan et K.Sun.及毛莨科铁线莲属1新种2新变种,即天祝铁线莲Clematis sibirica(L.)Mill.var.tian-zhuensis M.S.Yan et K.Sun,光叶铁线莲C.glabrif... 本文发表了甘肃产芍药科芍药属1新变种,毛茎芍药Paeonialcatiflora Pall.var.villosa M.S.Yan et K.Sun.及毛莨科铁线莲属1新种2新变种,即天祝铁线莲Clematis sibirica(L.)Mill.var.tian-zhuensis M.S.Yan et K.Sun,光叶铁线莲C.glabrifolia K.Sun et M.S.Yan,陇南铁线莲C.otophora Franch.ex Finet et Gagnep.var.longnanensis K.Sun et M.S.Y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铁线莲属 新分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莱三个品种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红 王庆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25-328,共4页
本文对黄花菜三个品种进行了细胞学研究。三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2,核型有所不同,核型公式分别为:线黄花2n=2x=22=12m+10sm;马连黄花2n=2x=22=10m+10sm+2st(SAT);小黄花2n=2x=22=6m+14sm+2st。核型均属2B型。线黄花与马连黄花的核型... 本文对黄花菜三个品种进行了细胞学研究。三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2,核型有所不同,核型公式分别为:线黄花2n=2x=22=12m+10sm;马连黄花2n=2x=22=10m+10sm+2st(SAT);小黄花2n=2x=22=6m+14sm+2st。核型均属2B型。线黄花与马连黄花的核型接近。细胞学研究说明,根据植物形态分类划分的黄花菜三个品种是确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细胞学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瓜中的配糖体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杰 夏泉 +1 位作者 杨晓辉 魏芸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95-99,共5页
自猫儿瓜(DecaisneafargesiiFranch)根中分离出10种单体化合物。本文报道其中3种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经化学方法和光谱解析鉴定为本通皂甙PG(Ⅰ),川续断皂甙B(Ⅱ),木通皂甙PK(Ⅲ),Ⅰ、Ⅱ和Ⅲ均为首次从植物中获得。
关键词 猫儿瓜 木通科 三萜皂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松挥发油化学成分与资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少贞 朱格麟 +5 位作者 郭守军 姚健 杨永莉 诺布特 P.亚当斯 朱剑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63-367,共5页
杜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所相色谱曲法,分离出48个组分,鉴定了19个化合物。它们是: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α-水芹烯、棕檬烯+β-水芹烯、异松油烯、龙脑、4-松油醇、α-蛇麻烯、倍半萜烯、大牛儿烯-D、丁香香叶... 杜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所相色谱曲法,分离出48个组分,鉴定了19个化合物。它们是: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α-水芹烯、棕檬烯+β-水芹烯、异松油烯、龙脑、4-松油醇、α-蛇麻烯、倍半萜烯、大牛儿烯-D、丁香香叶酯、表-2-甜没药醇、反,反-金合欢醇、反-顺-金合欢醇。为杜松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松 挥发油 资源 开发利用 化学成分 柏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山地区香芸火绒草挥发油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建 张少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41-44,共4页
对甘肃产野生香芸火绒草采用SED和萃取两种方法提取精油和浸膏,测得精油平均得率0.037%,浸膏1.18%,净油53.4%。精油有65种组分,评香鉴定认为,具有醛香、清香、甜香,香气浓强。研究分析表明,该植物可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天然... 对甘肃产野生香芸火绒草采用SED和萃取两种方法提取精油和浸膏,测得精油平均得率0.037%,浸膏1.18%,净油53.4%。精油有65种组分,评香鉴定认为,具有醛香、清香、甜香,香气浓强。研究分析表明,该植物可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天然香精香料的原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棱果沙棘性别相关的RAPD标记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莉娜 孙坤 +3 位作者 苏雪 张黎 丁松爽 马瑞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6,共4页
应用RAPD技术筛选与棱果沙棘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对棱果沙棘雌雄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混合分组分析(BSA),在194条随机引物中有50条引物能够在雌雄DNA反应池间形成多态性条带,应用这50条引物分别对棱果沙棘雌雄个体(雌雄个体各选取5个)进行R... 应用RAPD技术筛选与棱果沙棘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对棱果沙棘雌雄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混合分组分析(BSA),在194条随机引物中有50条引物能够在雌雄DNA反应池间形成多态性条带,应用这50条引物分别对棱果沙棘雌雄个体(雌雄个体各选取5个)进行RAPD分析,其中引物S10扩增得到1个约为1030bp的与雌性相关的RAPD标记。该标记的获得进一步表明棱果沙棘雌雄株间存在基因水平的差异,为棱果沙棘的性别研究提供分子依据。进一步利用该雌性特异位点设计出更加稳定的SCAR标记,可望用于棱果沙棘的早期性别的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混合分组分析 棱果沙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植被的历史演替 被引量:5
17
作者 巨天珍 朱艳 +1 位作者 陈学林 杨永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62-66,共5页
文章揭示了兰州地区植被的历史演替过程。结果表明:该地区从早更新世以来,有5种植被型:(1)草原,主要分布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地带;(2)森林和森林草原,主要分布于较高的山地;(3)其它还有疏林草原和荒漠植被。
关键词 历史演替 植被型 草原 兰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和芍药台阁花中上方花的来源 被引量:5
18
作者 廉永善 赵敏桂 +2 位作者 陈怡平 安黎哲 陈德忠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7,共6页
运用形态特征观测和组织解剖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和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台阁花花型中上方花的来源.发现台阁花上方花的各类器官中总是显现出心皮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印迹,上方花的各个器官都带有房... 运用形态特征观测和组织解剖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和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台阁花花型中上方花的来源.发现台阁花上方花的各类器官中总是显现出心皮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印迹,上方花的各个器官都带有房衣的变态物,特别是"类子房结构"在牡丹上方花花萼片中的出现和筒状花瓣横切面上两段不同组织结构的存在以及上方花中心皮数目不断增多的特点,认为台阁花中上方花的花萼、花瓣和雄蕊等各类器官都是由心皮原基转化发育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台阁花 心皮原基 花型 形态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萱草属─新变种 被引量:7
19
作者 孔红 王庆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甘肃萱草属─新变种孔红王庆瑞(甘肃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天水741000)(西北师范大学植物研究所,兰州730070)关键词萱草属;对苞萱草;甘肃ANEWVARIETYOFHEMEROCALLISFROMGAN... 甘肃萱草属─新变种孔红王庆瑞(甘肃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天水741000)(西北师范大学植物研究所,兰州730070)关键词萱草属;对苞萱草;甘肃ANEWVARIETYOFHEMEROCALLISFROMGANSU¥KongHong(De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科 萱草属 对苞萱草 新变种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的沙棘资源及开发设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廉永善 陈学林 郭建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2-85,共4页
本文探讨了甘肃省的沙棘种质资源、类群分布及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并就如何更好地利用、保护和发展资源,提出了设想和看法。一、甘肃省的沙棘种质资源沙棘在全世界有5种8亚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及亚洲的亚热带高山区。多生长在河谷... 本文探讨了甘肃省的沙棘种质资源、类群分布及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并就如何更好地利用、保护和发展资源,提出了设想和看法。一、甘肃省的沙棘种质资源沙棘在全世界有5种8亚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及亚洲的亚热带高山区。多生长在河谷灌丛、河滩沙砾地及林缘。我国有5种4亚种,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地区。甘肃省现在已知有3种2亚种。 (一)鼠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类群分布 资源利用 沙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