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网络视角下科学、技术、产业间创新驱动关系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超 许海云 +1 位作者 齐砚翠 武华维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4,共15页
开展科学、技术、产业之间创新驱动关系研究,对于实现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与产业的深度有效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知识网络视角展开科学、技术、产业间创新驱动关系识别方法研究。首先,通过构建时效知识网络,利用社区网络结构... 开展科学、技术、产业之间创新驱动关系研究,对于实现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与产业的深度有效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知识网络视角展开科学、技术、产业间创新驱动关系识别方法研究。首先,通过构建时效知识网络,利用社区网络结构熵来表征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其次,利用网络结构特征信息间的传递熵探究创新过程中科学、技术、产业三个系统相互驱动的关系;再其次,采用互信息探测主要驱动关系下知识传递路径的变化特点;最后,以再生医学(干细胞)领域作为实证对象,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时间阶段,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驱动关系会发生转变,三者知识传递路径上知识内容前后继承关系也不同,科学驱动技术过程中的知识传递路径继承性特征持续增强,而技术驱动科学过程中的知识传递路径继承性呈现不稳定、非连续性特征。此外,通过多种方式论证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可以用于其他创新领域科学、技术、产业间创新驱动关系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网络 科学-技术-产业关联 驱动关系 结构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对比研究——基于ESI高被引科学家数据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超 马铭 +3 位作者 许海云 武华维 朱世伟 于俊凤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9-181,共13页
当前中国科技的基础研究能力和产出仍然是需要补齐的主要短板,而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是推进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本文将ESI高被引科学家作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的代表,选取2014—2019年ESI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当前中国科技的基础研究能力和产出仍然是需要补齐的主要短板,而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是推进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本文将ESI高被引科学家作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的代表,选取2014—2019年ESI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的中美科学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人才的空间分布、学科领域、隶属机构等方面比较,探析中美两国的差异,进一步获取中美两国人才的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从成果数量、资助来源及影响力、基础研究合作等方面开展对比研究,以期为中国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及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高水平科学家 ESI 人才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台回眸
3
作者 贾晓晖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5-55,共1页
岁月悠悠,从事档案工作不觉已整整八年。来去匆匆,在平凡中度过了八年的日子。八年,在永恒的时空中只是苍茫一瞬;八年,在短暂的人生之路上,却是值得回眸的一段。
关键词 档案工作 档案整理 档案管理 档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弱关系融合的科学突破主题早期识别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亚辉 许海云 +2 位作者 武华维 刘春江 王海燕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0,共12页
科学突破是变革程度较高、对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影响较为深远的科学研究,旨在揭示早期尚未被认识到或重视起来的新现象、新规律。较早阶段识别科学突破主题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基金资助机构提供决策支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本文选... 科学突破是变革程度较高、对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影响较为深远的科学研究,旨在揭示早期尚未被认识到或重视起来的新现象、新规律。较早阶段识别科学突破主题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基金资助机构提供决策支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本文选取基因工程疫苗领域展开实证研究,重点关注知识网络中的弱关联关系,构建基于主题词共现-作者合著-参考文献同被引等关系的多层网络,通过综合分析多个特征项之间的关联信息挖掘主题内容,并借助专家判断和权威报告评估识别效果。与基于强关联关系的识别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构建方法适用于科学突破主题的早期识别。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借鉴网络表示学习,引入时效网络精准定位到某项突破从产生到消退的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关系 科学突破 突破性创新 多元关系融合 早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