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文或视频:社交媒体旅游信息形式对旅游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宝祥 于奎双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54,共13页
社交媒体生成内容在文旅消费决策链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较少有学者从信息价值角度出发,探讨其表现形式如何影响旅游者的态度。文章基于多模态理论、刺激-机体-反应模型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采用3组情景实验,... 社交媒体生成内容在文旅消费决策链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较少有学者从信息价值角度出发,探讨其表现形式如何影响旅游者的态度。文章基于多模态理论、刺激-机体-反应模型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采用3组情景实验,通过模拟小红书App旅游分享页面,检验社交媒体旅游信息形式对旅游意愿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表明:不同的旅游信息形式(图文或视频)对旅游意愿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相比图文形式,视频形式能激发更高的旅游意愿;旅游信息形式通过感知信息价值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旅游意愿;用户卷入度正向调节旅游信息形式与旅游意愿的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感知信息价值的研究,为旅游景区通过社交媒体选择恰当的分享模式进行内容营销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信息 感知信息价值 卷入度 旅游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拼凑视角下祁连山生态旅游廊道构建与虚拟旅游流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蔡仕丹 周宏 +6 位作者 任珩 杨荣美 李婷 朱馨锐 高媛 李海艳 张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23-5735,共13页
构建适应区域资源本底和社会经济基础的生态旅游廊道对协同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发挥旅游价值意义深远。立足旅游地域特征与基础设施条件,从资源拼凑视角切入,以祁连山片区为案例地,综合应用ArcGIS和网络游记数据构建廊道并验证资源拼凑... 构建适应区域资源本底和社会经济基础的生态旅游廊道对协同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发挥旅游价值意义深远。立足旅游地域特征与基础设施条件,从资源拼凑视角切入,以祁连山片区为案例地,综合应用ArcGIS和网络游记数据构建廊道并验证资源拼凑对生态旅游廊道构建可行性。结果表明:祁连山生态旅游廊道由16个源地和36个区段构成,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循环型网络特征,生态旅游廊道服务与设施成熟度以湟中、大通两大县区中心向外辐射衰减,构建了湟中-德令哈线、天祝-肃南线2条较成熟生态旅游廊道以及湟中-大通-肃南线、湟中-海晏-肃南线、湟中-大通-德令哈线3条潜在生态旅游廊道。基于2015—2023年数据提取2条热点旅游路线,其中廊道与旅游路线重合度为42.57%,成熟廊道湟中-德令哈线与热点旅游路线2高度重合。经多年数据验证,结果可为区域旅游线路打造与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廊道 构建 阻力分析 旅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藏区居民对地方美食旅游价值感知研究
3
作者 李东泽 张雪晴 张艳玲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少数民族地区美食旅游是提高旅游收入、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方面。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案例地,以当地居民为研究主体,探究当地居民对地方美食旅游价值感知特征,构建旅游吸引物价值、经济收益价值、文化传播价值、旅游体验价值、... 少数民族地区美食旅游是提高旅游收入、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方面。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案例地,以当地居民为研究主体,探究当地居民对地方美食旅游价值感知特征,构建旅游吸引物价值、经济收益价值、文化传播价值、旅游体验价值、服务效用价值等五个维度的美食旅游价值感知量表,运用IPA分析方法,比较甘南藏区居民对各维度和各因子期望(重要性)和实际感知(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表明,甘南藏区居民美食旅游开发存在依赖主观判断,忽视游客信息反馈,餐饮文化场景单一,健康营养饮食理念滞后,以及文化传播效能不足等问题。建议从服务设计、健康品牌、文化体验、场景融合及就餐环境标准等方面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美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旅游 价值感知 本地居民 重要性-绩效分析法 甘南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五省区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演化结构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南宇 史婧 赵利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7,144,共6页
运用旅游客源市场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空间方面统计了大量相关数据,重点调查分析了西北五省区国内客源市场的定位和消费潜力,运用EXCEL软件统计、文献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了1999—2009年11年间西北五省区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概况、旅游... 运用旅游客源市场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空间方面统计了大量相关数据,重点调查分析了西北五省区国内客源市场的定位和消费潜力,运用EXCEL软件统计、文献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了1999—2009年11年间西北五省区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概况、旅游产业竞争力、年度变动指数、旅游区位熵、客源市场行为特征等评价指标;建议通过合理定位西北五省区国内客源市场,针对性地开发西北五省区旅游资源,选择合理的客源市场目标层,实施分级开发,并提出开拓西北五省区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实践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竞争力 年度变动指数 客源市场 行为特征 西北五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源国经济距离与入境旅游规模--来自中国西北五省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聪 孔闪闪 魏宝祥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112,共14页
"一带一路"倡议将西北五省定位为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往来通道,基于此,研究如何优化西北五省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使用2003-2013年西北五省来自各国的入境旅游人数数据,运用亲景度-竞争态分... "一带一路"倡议将西北五省定位为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往来通道,基于此,研究如何优化西北五省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使用2003-2013年西北五省来自各国的入境旅游人数数据,运用亲景度-竞争态分析、最优投资组合理论、引力模型分析西北五省入境旅游客源国构成及其最优组合,并分析客源国经济距离对西北五省入境旅游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西北五省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国以及各省最优入境旅游客源国组合中均缺少来自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国家,西北五省目前的客源国结构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关于西北五省的定位并不完全吻合;入境旅游客源国的经济距离,即客源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联系的困难程度,对西北五省的入境旅游规模具有显著降低作用。为优化西北五省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应加强西北五省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五省 入境旅游 客源国经济距离 一带一路 亲景度-竞争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目标体系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被引量:3
6
作者 把多勋 夏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旅游现象和重要的旅游业态,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的产业支撑。检讨了学术界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对单一经济价值导...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旅游现象和重要的旅游业态,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的产业支撑。检讨了学术界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对单一经济价值导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和产业运行模式进行了反思,以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为例提出了构建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研究了多元目标价值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与产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多元目标价值 旅游产业模式 民族地区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合作开发研究——基于丝路申遗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南宇 李兰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101,共5页
"丝绸之路"完全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丝绸之路"的区域合作、联合开发与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对于我国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只有区域联动才能最大限度地... "丝绸之路"完全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丝绸之路"的区域合作、联合开发与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对于我国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只有区域联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旅游带的资源潜力,加强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间的省际合作,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中国段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现实需求和意义。从阐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与价值地位和丝绸之路的申遗背景和现实意义入手,论述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实践进程及丝绸之路跨国旅游合作的现实可行性,并提出了"丝绸之路"中国段跨国合作申报世界遗产的实践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申遗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 区域合作 联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动机对创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基于链式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耀斌 李颖 +3 位作者 赵瑞涛 姚蓉 李汶霖 吴若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返乡农民工旅游创业为乡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使得乡村活力不断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贡献和价值.该研究通过对321位返乡旅游创业农民工进行的调查问卷,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检验方法,对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动机... 返乡农民工旅游创业为乡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使得乡村活力不断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贡献和价值.该研究通过对321位返乡旅游创业农民工进行的调查问卷,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检验方法,对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动机如何影响创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幸福感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创业动机能够显著提升创业幸福感;创业环境和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业动机提升创业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二者存在链式中介效应;返乡农民工的乡村旅游生存性创业动机对创业幸福感是完全中介效应,社会性创业动机对创业幸福感是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性创业动机比生存性创业动机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幸福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乡村旅游 创业动机 创业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研究——基于时空差异视角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储 把多勋 +1 位作者 马斌斌 秦泽青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9-17,共9页
文章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报为背景,基于时空差异视角,运用协同发展理论对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时空差异特征和目的地协同发展进行研究。从时间与空间两维度,运用标准差、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变异系数和ArcGIS等方法,对2015... 文章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报为背景,基于时空差异视角,运用协同发展理论对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时空差异特征和目的地协同发展进行研究。从时间与空间两维度,运用标准差、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变异系数和ArcGIS等方法,对2015—2019年冰雪旅游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分析了西北五省区5年间冰雪旅游时空演化特征与区域发展差异。结果表明:(1)西北五省区2015—2019年冰雪旅游发展快速,但冰雪旅游经济整体发展差异化程度较明显,且呈现逐渐增大趋势;(2)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竞争态势并不充分;(3)从空间结构上看,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5年间的发展演化并不显著,仍以新疆地区为核心增长极。综合以上结论,进一步探究影响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与冰雪旅游目的地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运用协同发展理论探讨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路径,具体为依傍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引发的热潮与国家冰雪运动“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发展战略,以阿勒泰市、乌鲁木齐市、西安市等知名冰雪旅游城市为基点,以兰新线、宝成线等重要交通线路为轴线,以冰雪体育赛事、冰雪节事节会、智慧冰雪等形式为驱动,构建“点—线—面”互联共建协同合作式的西北地区大冰雪旅游网络域面,助力“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北京冬奥会 冰雪旅游 协同发展 西北五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方法与模糊物元模型的河西走廊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估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荣美 周宏 +2 位作者 张燕妮 卢训贤 王娜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估事关旅游可持续发展,择优选取评价方法对降低旅游生态安全评估结果不确定性意义重大。基于此,以河西走廊地区5个地级市2011—2020年旅游生态安全状况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熵权-优劣解距离法(熵... 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估事关旅游可持续发展,择优选取评价方法对降低旅游生态安全评估结果不确定性意义重大。基于此,以河西走廊地区5个地级市2011—2020年旅游生态安全状况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熵权-优劣解距离法(熵权TOPSIS法)与模糊物元模型量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种方法评价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地区旅游生态安全总体呈上升趋势。(2)河西走廊地区驱动力指数与压力指数变化趋势相对协调,影响指数与状态指数变化趋势相似,响应指数较好地反映了区域政府的举措成果。(3)模糊物元模型方法获得的评价结果可信度更高。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旅游生态安全体系选取模型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 DPSIR模型 模糊物元模型 熵权TOPSIS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旅游模式研究与开发策略探讨——以西北的茶文化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曦 《福建茶叶》 2018年第4期130-131,共2页
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继承与弘扬茶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西北地区茶文化旅游模式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从政府与旅游企业两个层面,对西北地区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茶文化 旅游模式 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12
作者 周婧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17-324,共8页
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对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正确评估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及其对乡村振兴的贡献,采用生态经济学能值分析方法,以乡村旅游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剖析乡村旅游系统能... 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对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正确评估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及其对乡村振兴的贡献,采用生态经济学能值分析方法,以乡村旅游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剖析乡村旅游系统能量流动结构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乡村旅游系统能值分析体系以太阳能值为衡量标准,系统考虑乡村空间中的资源、环境、劳动力、资本货币等各种要素,进而对乡村旅游系统中的生态效率、社会经济效益及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能值分析 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把多勋 王瑞 夏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82,共6页
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及GIS技术,以甘肃省104处优良级民族旅游资源单体和以此为基础遴选的35个发展相对成熟的民族资源型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面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构,对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 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及GIS技术,以甘肃省104处优良级民族旅游资源单体和以此为基础遴选的35个发展相对成熟的民族资源型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面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构,对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丰裕度等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在空间上近似聚集态分布;区域内呈集中分布特征,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民族旅游资源的丰裕度在地域上分为3个层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资源 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特征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机制的构建——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55
14
作者 杨阿莉 把多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136,共6页
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社区参与式旅游开发是实现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相协调的旅游扶贫模式。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发展为实例,分析旅游开发与消除贫困的互动关... 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社区参与式旅游开发是实现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相协调的旅游扶贫模式。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发展为实例,分析旅游开发与消除贫困的互动关系,指出实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目的,应当努力构建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的长效机制,如贫困人口参与旅游规划决策咨询机制、旅游经营与利益分配机制、文化和生态保护机制、旅游教育与培训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扶贫 社区参与 机制构建 甘南藏族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旅游: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新方式 被引量:59
15
作者 魏宝祥 欧阳正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2-39,共8页
电影电视中出现的旅游目的地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兴趣,促成旅游行为。绝大多数现有文献是研究影视旅游对于目的地旅游者数量和对旅游者决策过程的影响和作用,也有探索影视作品对于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影响的。由此说明影视旅游是可以作... 电影电视中出现的旅游目的地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兴趣,促成旅游行为。绝大多数现有文献是研究影视旅游对于目的地旅游者数量和对旅游者决策过程的影响和作用,也有探索影视作品对于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影响的。由此说明影视旅游是可以作为一种推广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新方式。影视旅游之所以成为营销工具,相关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在现有文献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影视旅游作为营销方式的特点和原理,结合影视作品的拍摄和放映两个阶段,探讨了在每个阶段影视旅游营销工作的重点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旅游 目的地营销与推广 目的地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脉视角下的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把多勋 彭睿娟 程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文脉是区域旅游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质量因子,是区域文化的精髓,旅游地的灵魂。文脉对于旅游主题的确定、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市场的定位、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旅游地开发时序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准确把握区域文脉... 文脉是区域旅游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质量因子,是区域文化的精髓,旅游地的灵魂。文脉对于旅游主题的确定、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市场的定位、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旅游地开发时序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准确把握区域文脉,打造旅游地及其产品,并以文脉展示为核心制定和实施旅游产业经营战略,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脉 区域旅游产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符号化旅游消费解读与审视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阿莉 高亚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符号消费是由消费需求主导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后现代社会的主导消费范式。符号化的旅游体验及消费是一个建构符号和解读符号的过程。对旅游主客体系统进行符号化解读,对旅游消费的符号表象化危机进行反思,重视符号与意义的建构... 符号消费是由消费需求主导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后现代社会的主导消费范式。符号化的旅游体验及消费是一个建构符号和解读符号的过程。对旅游主客体系统进行符号化解读,对旅游消费的符号表象化危机进行反思,重视符号与意义的建构、符号载体和符号价值挖掘的统一,加强旅游符号的宣传和营销,最终使旅游者感知旅游吸引物背后所代表的符号化的社会价值和理想,实现消费预期的符号系统与现实体验的重叠与同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符号消费 旅游消费 解读 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人可成虎?——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魏宝祥 陆路正 +2 位作者 王耀斌 王亚林 高璐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86,共9页
文章以传播过程理论的4个维度作为评价框架,在整合多位学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产品的特点,构建了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的维度、指标影响网络关... 文章以传播过程理论的4个维度作为评价框架,在整合多位学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产品的特点,构建了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的维度、指标影响网络关系图。研究表明:(1)旅游产品在线评论的信息内容是影响其可信度最重要的维度,而信息内容的客观性、详尽性更是在线评论可信度的决定性因素;(2)在线评论者身份被认同的程度决定着评论来源的可信度;(3)旅游产品评论平台的特征对在线评论的渠道信任度有重要影响;(4)评论受众的消费经验对其评论态度、信任倾向有重要影响,是影响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受众信任度的关键。最后,文章总结了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研究的意义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评论 可信度 DEMATEL法 旅游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游客对桂林旅游环境的感知与评价 被引量:12
19
作者 梁旺兵 高雪琴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9-322,共4页
目的通过外国游客对桂林旅游环境的感知与评价,揭示当前桂林旅游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在实地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外国游客对桂林旅游环境的感知及其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桂林已形成比较稳定的入境客源市场,主要客源为日本、... 目的通过外国游客对桂林旅游环境的感知与评价,揭示当前桂林旅游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在实地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外国游客对桂林旅游环境的感知及其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桂林已形成比较稳定的入境客源市场,主要客源为日本、韩国等国。外国游客对桂林自然环境的感知评价较高,而对人文环境感知评价较低,尤其是对住宿、餐饮、交通等因素评价较差。结论桂林与国际性旅游城市在旅游有较大的差距,今后应加强人文景观的研究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游客 旅游环境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白马藏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把多勋 常承明 +1 位作者 李秀兰 张艳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43-3146,共4页
叙述了甘肃省白马藏族民俗旅游开发的内容;以矩阵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为主,探讨了白马藏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并就白马藏族民俗旅游的开发条件、开发设想、开发原则及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民俗旅游资源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