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区域艺术资源的开发及应用——西北民族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拓展 |
王丹玲
田卫戈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2
|
美,在这里升华——尚德义艺术歌曲之无词部分的审美意蕴浅析 |
王文澜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4 |
9
|
|
3
|
论艺术设计人才的智能结构 |
隋建明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04 |
1
|
|
4
|
浅论绘画艺术创作及欣赏心理 |
张伯智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1
|
|
5
|
千手千眼观音的艺术特色 |
阚延龙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6
|
充满时代气息的艺术杰作——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音乐学分析 |
王文澜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2 |
0 |
|
7
|
“天人合一”:中国绘画的艺术特质 |
郭殿声
|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
2002 |
0 |
|
8
|
论观念艺术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
刘渊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04 |
1
|
|
9
|
判断在体验之间——遭遇观念艺术 |
陈熙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1
|
|
10
|
拉斯金的艺术教育思想综述 |
许雅娟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1
|
|
11
|
演奏者在二度创作中应注意的环节 |
奚临临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09 |
2
|
|
12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比较美术 |
王玉芳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3
|
新美术课程标准与当前美术教育的差异特性之比较 |
许玲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4 |
15
|
|
14
|
“三远”与“空间”——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辨异 |
周军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2
|
|
15
|
持重与守拙——虚拟现实的底蕴 |
阚延龙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2003 |
1
|
|
16
|
从《生与死》看克里姆特后期绘画的中国影响 |
黄丽珉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05 |
0 |
|
17
|
快速阅读乐谱的研究构想 |
田彬华
|
《艺术探索》
|
2005 |
0 |
|
18
|
音乐·文化之思与——刘承华先生商榷 |
胡自强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9
|
普通美术教育中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培养 |
王尔义
|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
2003 |
0 |
|
20
|
中国古代文人画“逸”之图式 |
张顺琦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