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淑燕 孙继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4期63-67,共5页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基本状况,探讨大五人格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除对已有的心理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上存在差异作一验证,又探讨了心理幸福感在不同专业类别上的状况。方法:运用心理幸福感量表和大五人格问卷对西北师范大学...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基本状况,探讨大五人格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除对已有的心理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上存在差异作一验证,又探讨了心理幸福感在不同专业类别上的状况。方法:运用心理幸福感量表和大五人格问卷对西北师范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1)严谨性与自我接受、生活目的、情境把握具有显著负相关,外倾性与自我接受、良好关系、情境把握具有显著正相关,宜人性除个人成长外,与其它五个维度的正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2)宜人性能显著地预测心理幸福感。(3)情境把握、生活目标以及自我接受是预测心理幸福感的最重要的维度。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不显著;人格是预测心理幸福感的强有力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幸福感 人格特质 大五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被引量:110
2
作者 万明钢 王亚鹏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8,共6页
个体从自己的母体文化进入陌生的异文化后 ,一方面面临着民族认同的困境 ,另一方面面临着文化适应的考验 ,同时还面临着心理疏离感的困扰。本研究以 2 85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 ,研究了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结果表明 :(1)藏族大学生... 个体从自己的母体文化进入陌生的异文化后 ,一方面面临着民族认同的困境 ,另一方面面临着文化适应的考验 ,同时还面临着心理疏离感的困扰。本研究以 2 85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 ,研究了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结果表明 :(1)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消极的民族认同、积极的民族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等三方面。民族认同的不同方面其影响因素互有差异 ,但总体而言 ,汉族朋友的数量、父母的民族身份、学习汉语的时间以及汉族的接受性等可以预测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2 )民族认同的不同成分与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正相关或负相关。 (3)消极的民族认同与失范感、社会孤立感和文化分离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而同自我分离感之间相关并不显著 ;而主流文化认同和积极的民族认同与失范感、社会孤立感、文化分离感、自我分离感之间的相关都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大学生 文化适应 民族认同 心理疏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乡心理效应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姜永志 张海钟 张鹏英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37-1242,共6页
老乡心理的本质是祖籍族群认同。中国人的老乡心理表现在离开家乡到外地后对家乡的怀念、对家乡人的依恋、对家乡方言的认同、老乡之间的相互帮助行为乃至老乡之间的组织行为。研究发现,老乡心理效应由语言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老乡心理的本质是祖籍族群认同。中国人的老乡心理表现在离开家乡到外地后对家乡的怀念、对家乡人的依恋、对家乡方言的认同、老乡之间的相互帮助行为乃至老乡之间的组织行为。研究发现,老乡心理效应由语言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习俗认同、地域认同等成分组成,必备条件由中心因素和外围因素构成,中心因素包括离家在外、地缘切近、文化趋同和相互扶持。采用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考察在本地和外地上学的大学生对老乡的参照效应,发现被试在外地时,参照本省(市)人加工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其他参照条件,对本省(市)人表现出参照效应;被试在本地时,各参照条件下回忆成绩没有差异。老乡心理是形成区域心理性格的基础,也是区域文化差异与人格差异相互作用的重要标志。老乡心理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心理基础。老乡认同的核心是社会文化认同,社会文化认同以语言认同为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乡心理效应 理论探索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所有权关系下的自我参照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爱保 刘沛汝 +3 位作者 张鹏英 史战 吴慧芬 李琼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81-87,共7页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代词所确定的所有权关系对记忆的影响。实验1为2(参照条件:我的与他的)×3(报告类型:主试跟读、被试跟读与被试自己读)的混合设计,实验2为2(参照条件:我的与他的)×2(报告顺序:自己先报告与他人先报告)的被...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代词所确定的所有权关系对记忆的影响。实验1为2(参照条件:我的与他的)×3(报告类型:主试跟读、被试跟读与被试自己读)的混合设计,实验2为2(参照条件:我的与他的)×2(报告顺序:自己先报告与他人先报告)的被试内设计。实验中被试按相应的要求报告物品的所有权关系。结果发现,被试对自己的物品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对他人物品的回忆成绩,表现出所有权效应,说明即使由代词确定的虚拟所有权关系也对记忆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自我参照效应 所有权 所有权效应 代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杨玲 樊召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环境心理学取得较快发展。文化在环境心理学中解释人类行为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环境心理学的关注。已有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环境认知和环境应用方面。环境心理学的进一步发...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环境心理学取得较快发展。文化在环境心理学中解释人类行为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环境心理学的关注。已有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环境认知和环境应用方面。环境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为建构绿色心理学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心理学 文化 研究新进展 绿色心理学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念禅修的心理疗法述评 被引量:22
6
作者 余青云 张海钟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51,共3页
正念禅修来源于南传佛教的禅修传统,是一种透过如实观察身心变化实相而达至烦恼解脱的禅修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心理咨询与治疗和身心健康的多个领域后,各种实证研究日益增多。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献,对正念训练的机制,基于正念... 正念禅修来源于南传佛教的禅修传统,是一种透过如实观察身心变化实相而达至烦恼解脱的禅修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心理咨询与治疗和身心健康的多个领域后,各种实证研究日益增多。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献,对正念训练的机制,基于正念训练的心理疗法,正念禅修的主要技术做了综述。基于正念禅修的心理疗法有其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正念禅修 正念减压疗法 正念认知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爱保 王志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本文引进了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Harvard Group Scale of Hypnotic Suscepti-bility,Form A,HGSHS-A),并分析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将HGSHS译成中文,并对其进行符合本土文化的修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313名在校... 目的:本文引进了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Harvard Group Scale of Hypnotic Suscepti-bility,Form A,HGSHS-A),并分析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将HGSHS译成中文,并对其进行符合本土文化的修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31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93份。第一次测试177份有效问卷用来评估HGSHS-A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检测HGSHS-A的因子结构;使用第二次测试所得116份有效问卷,根据12个暗示项目所反应的两个维度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1)量表5个部分之间总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70;主观印象部分和客观外在反应部分之间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2)因素效度分析显示了4个因子,决定总方差的49.60%;验证性因素分析调整后的模型χ2=47.239,RMR=0.014,RMSEA=0.000,GFI=0.938,CFI=1.000,NFI=0.64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可以用于区分大学生受试的催眠感受性,并适合团体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 催眠暗示 哈佛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 催眠感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周爱保 马小凤 青柳肇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2,共3页
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调查了来自中、日、韩三国的727名家长对其孩子受教育的期望。结果显示:三国家长对其孩子的成长都持积极期望的态度;在“主体积极发展”“关注饮食”“意志力培养”“道德判断”“与成人情感交流”等因子上,国别差异... 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调查了来自中、日、韩三国的727名家长对其孩子受教育的期望。结果显示:三国家长对其孩子的成长都持积极期望的态度;在“主体积极发展”“关注饮食”“意志力培养”“道德判断”“与成人情感交流”等因子上,国别差异显著;国别与性别,国别与年龄,性别与年龄,国别、性别与年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期望 国别 性别 跨文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述评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光荣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2年第4期8-11,共4页
维果茨基是苏联早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心理学家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维果茨基研究热 ,充分显示了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对现代心理科学的重要的现实意义。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异常丰富 ,主要包括活动理论、工... 维果茨基是苏联早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心理学家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维果茨基研究热 ,充分显示了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对现代心理科学的重要的现实意义。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异常丰富 ,主要包括活动理论、工具理论、思维和言语理论、教学和发展理论、心理学方法论等。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是对意识的文化历史决定的研究的重要贡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果茨基 心理学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活动理论 工具理论 思维 评价 发展理论 言语 心理学方法论 教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俄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的影响与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光荣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苏俄心理学是现代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一个世纪来,苏俄心理学不仅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从理论与实践双重层面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中国 心理学 俄国 方法论 人才培养 文化交流 辩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语义系统的重构及其认知策略
11
作者 周爱保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1年第B06期96-97,共2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颁布)序言中规定.“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颁布)序言中规定.“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认知策略 语义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多民族国家 重构 地方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12
作者 袁利平 戴妍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1X期52-53,共2页
建构主义是一种全新的体现时代精神的认知理论。站在新世纪的大门口,回首既往的教育历程,展望新千年的基础教育改革,我们发现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建构主义理论 认知理论 时代精神 教育历程 新千年 知识观 教学观 学习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歧中的互补: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国智丹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45,共4页
目前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多采用比较差异性和寻找相似点的方法,而该文试图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的分歧点中探寻两者的互补性: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理论分歧中看人类发展方向的互补性;从对发展过程本... 目前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多采用比较差异性和寻找相似点的方法,而该文试图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的分歧点中探寻两者的互补性: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理论分歧中看人类发展方向的互补性;从对发展过程本质的不同理解看互补性;从理解成人和同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中看互补性;从理解发展阶段普遍性的分歧看互补性;从心理调节观的分歧看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 维果茨基 发展心理学 分歧 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催眠对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爱保 姜艳斐 +3 位作者 袁彦 安花花 常晓春 张润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形式团体催眠对改善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效果,为学校减轻考试焦虑寻找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方法:方便选取兰州某中学高三学生200人,经筛查考试焦虑者133人,分为3个实验组——催眠暗示组(n=33)、听催眠暗示录音组(n=34)、... 目的:比较不同形式团体催眠对改善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效果,为学校减轻考试焦虑寻找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方法:方便选取兰州某中学高三学生200人,经筛查考试焦虑者133人,分为3个实验组——催眠暗示组(n=33)、听催眠暗示录音组(n=34)、催眠放松组(n=37)和1个对照组(n=29)。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团体催眠,对照组不进行处理。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在团体催眠前后进行评估,并由学生对催眠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催眠前中组学生的TAS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催眠后3个实验组的T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而催眠放松组的TAS得分低于听催眠暗示录音组和催眠暗示组(P<0.001)。催眠后实验组女生TAS得分低于男生(P=0.023)。4组学生催眠前后GSE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结论:不同形式团体催眠均可有效缓解考试焦虑。在团体催眠条件下,催眠放松的形式对考试焦虑的缓解优于催眠暗示和聆听催眠暗示录音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辅导 催眠治疗 催眠录音 考试焦虑 高三学生 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同理论视野下的社会认同威胁 被引量:71
15
作者 王沛 刘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2-827,共6页
社会认同威胁是指,在社会比较的情况下,由于群体地位的差异,某一群体的个体在认知、情感上,对自我、所属群体身份的不承认,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疏离感和剥夺感、自卑感。社会认同威胁的结果包括3类:脱离群体、改变群体的状态、接受消... 社会认同威胁是指,在社会比较的情况下,由于群体地位的差异,某一群体的个体在认知、情感上,对自我、所属群体身份的不承认,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疏离感和剥夺感、自卑感。社会认同威胁的结果包括3类:脱离群体、改变群体的状态、接受消极的社会认同结果。外显"社会威胁"的测量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测量"社会威胁"的内隐方法则以心脏血压和平均动脉血压作为测量指标。社会认同威胁的实验研究将群体分化为内群体和外群体,操纵群体地位的差异,通过模拟社会游戏来了解群体的社会认同威胁及其生理反应。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下述问题:对社会认同威胁概念的建构、跨文化研究及其内隐过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同威胁 社会创造 社会竞争 群体地位 反社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污名研究述评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玲 朱雅雯 李建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3,共5页
艾滋病污名是影响艾滋病预防、治疗及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艾滋病污名的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及干预措施等几个方面,回顾了国外近20几年来研究者关于艾滋病污名的研究脉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有待研究的五个问题。
关键词 艾滋病污名 社会控制理论 谴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认同共存下集体自我的趋向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爱保 李琼 +3 位作者 史战 刘沛汝 吴慧芬 张鹏英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1年第2期160-165,共6页
采用新的研究范式,探讨长期认同和短期认同同时存在条件下的社会认同与群体参照效应,并通过二者的比较来考察两种认同共存下集体自我的趋向。结果表明:在社会身份长期认同和短期认同同时存在的条件下,社会认同与群体参照效应的变化一致... 采用新的研究范式,探讨长期认同和短期认同同时存在条件下的社会认同与群体参照效应,并通过二者的比较来考察两种认同共存下集体自我的趋向。结果表明:在社会身份长期认同和短期认同同时存在的条件下,社会认同与群体参照效应的变化一致,均没有向内群体取向;集体自我对共存的两种认同条件均有趋向;同时验证了文化背景对个体集体自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自我 社会认同 群体参照效应 长期认同 短期认同 取向 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参照效应的验证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爱保 李琼 +3 位作者 史战 刘沛汝 张鹏英 吴慧芬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2年第1期91-96,共6页
该研究全面考虑各种参照条件,选取三个参照群体(家庭、学校、性别),在中国被试身上验证群体参照效应。结果表明:以家庭、学校、性别为参照群体在中国被试身上验证了群体参照效应的存在,而且不同群体群体参照效应的程度不同;同时与选取... 该研究全面考虑各种参照条件,选取三个参照群体(家庭、学校、性别),在中国被试身上验证群体参照效应。结果表明:以家庭、学校、性别为参照群体在中国被试身上验证了群体参照效应的存在,而且不同群体群体参照效应的程度不同;同时与选取西方被试研究的比较中得出群体参照效应既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也存在跨文化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参照效应 家庭 学校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应付方式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爱保 康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成瘾 应付方式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催眠研究述评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爱保 王志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7-544,共8页
催眠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心理治疗中,但是,关于催眠方面的研究却相当匮乏,而且相当模糊。近年来,随着fMRI,ERP和PET等技术的引入,我们对催眠引导和催眠暗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疼痛和幻觉的研究表明,至少对于高暗示性被试而言,催眠... 催眠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心理治疗中,但是,关于催眠方面的研究却相当匮乏,而且相当模糊。近年来,随着fMRI,ERP和PET等技术的引入,我们对催眠引导和催眠暗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疼痛和幻觉的研究表明,至少对于高暗示性被试而言,催眠暗示可以引起与真实刺激同样的大脑皮层的激活;而催眠后暗示对于注意策略的调控,可以使原有的认知过程发生改变,其中之一是使用催眠后暗示来抑制"Stroop效应"语义加工过程;催眠后遗忘更是实现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遗忘的分离。未来研究者将继续从探讨催眠本身的神经属性和催眠暗示所引起的认知过程的改变两个角度去认识催眠,揭开催眠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诱导 暗示 功能影像技术 催眠后遗忘 催眠后暗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